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建议

2012-04-29 04:41:50孙东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2年4期
关键词:学时资源评价

孙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面向普通高中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其实施至今,仍未达到理想效果。因此,应深入理解该课程的内涵,切实增强实施的效果。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

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亲自实践探究为基础,以专题研究为途径,以学生的主动、自主活动为基本形式,目的在于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社区服务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促进学生形成关心他人、诚恳助人、乐于奉献的积极态度和情感,促进学生高尚情操的形成;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生活,具备一定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社会实践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培养其形成认识社会、探索社会的基本能力,养成综合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沟通、乐于合作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促进学生劳动观念的形成,掌握一般劳动技能。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

1. 课程实施不均衡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身要求和地区条件限制,加上师资力量方面的欠缺,导致其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不平衡现象。有的学校较为重视,配备专门师资力量,深入挖掘地区资源,实施较好;而有些学校师资配备力量欠缺,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这种行为完全违背了课程开设的意义和价值。

2. 课程实施学科化。综合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无教材可以参考,无教学经验可以借鉴,其教学既可以与生活相联系,也可以与学科相结合。但事实上,很多学校仅仅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相结合,忽略了其生活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把综合实践课变成了语文、数学等学科课程,背离了综合实践课程帮助学生了解真实生活、助学生实践成长的意义,使课程开展陷入“学科教学”的惯性之中。

3. 课程实施课堂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点在于实践。目前,许多学校没有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无法外出实践,使实践活动课变成了“室内课”、“讲解课”,这不能不说是新课改的悲哀。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建议

1. 加大学校投入,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学校应努力整合、利用好一切现有资源,提供必要的经费、设备、场所,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开展。同时,科学研究、针对对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课程资源建设、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做出科学、详细的实施方案。

2. 建立专兼职指导教师队伍,做好培训。学校可组建综合实践课程教研组,每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学校组建由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的课程师资队伍。学校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确保解决好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工作量计算、职称评定、继续教育、评优树先、其他待遇等一系列问题,保持课程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3. 落实课时,确保课程开足、开实。研究性学习活动高一、高二年级每周3学时,2学时在课内实施,一般连排使用:1学时安排在课余和假期时间进行,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完成;社区服务是参加社区的各种公益活动,如城市学校维持交通秩序以及其他志愿活动,农村学校的支援农忙、扫盲辅导等活动,学时为3学年至少10个工作日;社会实践主要组织学生亲自参与社会各类活动,通过接触社会慢慢融入其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时为每学年至少1周。

4. 开发课程资源,落实教学内容。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作载体。学校可结合地方资源、因地制宜,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资源群,开发多样化的基地课程,满足本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需要。

5. 重构课程评价内容与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包括师生双方面。即:一方面为对教师在活动指导中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评价,一方面为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获得体验的情况、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活动结果等方面;课程指导教师的评价则主要从对课程的理解、把握、调控等方面进行。

猜你喜欢
学时资源评价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学时压缩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云南化工(2021年9期)2021-12-21 07:44:20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少先队活动(2020年6期)2020-07-27 01:34:58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资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