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家梁
前一阵子,不少人对会议文件、名片上的官员身份后加的括弧颇有微词,说此类“正科”、“副处”、“享受xx待遇”的注释是带有“中国特色”的多余。其实,中国特色不假,但是绝非多余。在古代,就有过由于官职不加括弧,而造成了不必要的误会。
譬如“太子洗马”这个官职。其实,“洗马”不是“洗刷马匹”,而是“在马前驰驱”。“洗马”是太子属下的重要官员。
然而,由于没有特别说明,哭笑不得的事发生了。焦竑在他的《玉堂丛语》里记载:明代鄞县人杨守陈担任“洗马”的时候,回家探亲。到了一个客栈,店家不知道“洗马”是什么官职,接待时与他对面坐下来,问杨守陈说:“你的职务是洗马,一天能洗几匹马呢?”杨守陈随口答道:“勤则多洗,懒则少洗。”过了一会儿,有人报告说有一个御史马上要到了,店家就催促杨守陈让出上等的厢房。杨守陈说:“等他来了以后,我再让也不迟。”等到御史来了后,见了杨变磕头。店家吓了一大跳,大呼该死。
我们可以看到好多这类关于小人物不识大人物的“笑话”,不知情的下属,张皇失措的表情,误会越大,后果越严重,戏剧性越强,观众则越能尽兴。曾国藩曾说,“位愈高,则戏言日增”,大人物到最后都是哈哈一笑,扇子一挥——不必担心,不会杀你啦!
然而,这种大人物并不是每时每刻都有人来磕头“救场”的,现实生活中,为了不必要的尴尬,如果“洗马”之后有个“括弧”才好,不然……
新华社某地分社的一位高级记者曾回忆道,1985年,他和分社的社长、副社长,还有一名记者,到某县采访,找到了县招待所,要住宿。那个招待所的经理拿着新华社的记者证翻来覆去地看了老半天,说:“新华书店的,不行,不行。”高级记者陡然生气了,说:“我们不是新华书店,我们是新华社记者。”并强调:“我们的社长和副社长相当于你们的地委书记和副书记,现在我们马上要找你们上级。”如此这般地一番解释加上温柔的“警示”,这经理才给“新华社的”开了间蛮漂亮的大套房。
可见,“身份”这个东西,到了该亮出来的紧要关头,千万不要藏藏掖掖。名片、文件上的不少括弧还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官员“高配”——县委书记(副厅级),一目了然,跟军人、警察的肩章差不多。像孙悟空以为弼马温是个高官,店家以为太子洗马是个伙计,你让老百姓如何懂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