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一年级学生有其特殊的心理特点,教育教学也需“对症下药”,一年级学生往往存在着常规意识缺乏,行为习惯未养成,课堂喧嚣低效等问题。笔者经过研究和实践,探索出一系列方法策略,能够比较有效地改善上述问题。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1.如果训练学生的常规学习习惯?2.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的问题。3.如何巧用评价促学生成长进步?
【关键词】一年级 课堂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71-02
笔者近几年一直任教小学高年级,首次空降到一年级,开学第一天,我的“信心满满”就被“忧心忡忡”取代,置身“小人国”的感觉仿佛“失重”般,对一切都失去感觉,无法依据经验预知后果。新入职的同事与我交流,表示亦有同感。的确,一年级的孩子的心理特点有别于其他各年级的学生,需要“成人”老师“蹲下来”看世界,开始新的研究学习;一年级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期”,需要老师高度重视,切莫错失教育教学良机,“亡羊补牢”——事倍功半。
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已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磨刀不误砍柴功,严抓常规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就简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高效的课堂必然以好的习惯为前提,比如:做好课前准备、认真听讲、不搞小动作、书写标准、积极动脑、响亮发言、下课及时“如厕”、及时完成作业等等。所以面对入学的新生,教师切勿因急于完成教学任务,而放松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需知“磨刀不误砍柴功”!
1.学会听讲。要从之前“以玩为主”的轻松散漫幼儿园生活过渡“以学为主”的紧张有序的学校生活对孩子们来说的确不易,要想拥有成功的学习生涯,我认为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听讲”!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主要由课堂表现决定,“优生来自课堂”,寄期望于“课后补习”以“扭转乾坤”无异于痴人说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自身,本末倒置只会两败俱伤——学习能力低下、兴趣自信缺乏。所以身为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学会听讲,课上全面观察,个别提醒,不姑息,不松懈。“认真听讲,跟随老师思路积极思考”无异于一个“强健的胃”,让学生体会“当堂消化”的成功感。
2.严抓书写。“字”是人的第二张脸,即使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仍然重要,它体现着一个人的审美水平、文化修养。练成一手好字,必须掌握端正的书写姿势,教师可以利用儿歌等学生喜欢的形式来强化训练,让学生口说身做。比如“
头正、身直、两脚平,一拳一尺记心间,手离笔尖要一寸,五指这样来分工:老大老二对对齐,老三底下来帮忙,老四老五自然曲,笔杆斜靠虎口上。”另外,教师要争取家长的配合,使学生无论在校在家都能一丝不苟地书写,连续性的训练才能更快地形成习惯。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常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会一蹴而就,不仅需要班主任与课任老师统一要求、事无巨细地观察关注、耳提面命,还需要与家长及时沟通、良好配合。试想,一群孩子,从千差万别的家庭环境中走来,从各种各样的生活经验中走来,从不同程度的学前教育中走来,要成为明理守纪,勤学上进,仪态端庄的“小学生”。身为他们学校生活史上第一位教师,责任何其重?
二、针对学生特点,组织高效教学
一年级学生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比如生活经验不足,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急强好胜;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语言表达“只言片语”;喜欢鲜艳的卡通形象、游戏、喜欢贴纸等实物性奖励。依据以上特点,我这样设计我的课堂教学。
1.让学生“听”得明白。老师要说学生听得懂的话,形象生动的语言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易被学生理解接受,从而更积极地追随老师的思路。请看下面两组片段:
片段(1)
生:我发现红球的表面比其他球粗糙一些,所以我每次都能摸出红球。
师:同学们,你们说他这样做对吗?
生2:不对,老师说过,要随意摸,他这是违犯了规则。
片段(2)
生:我发现红球的表面比其他球粗糙一些,所以我每次都能摸出红球。
师:(爽朗地笑着摸着学生的头)哦~你这个“小坏蛋”。
(生笑)
师:这位同学很留心观察,发现红色乒乓球的表面与其他球手感不同,但在数学的实验中啊,我们要假设这些球是完全一样的,任意去摸。否则就会影响实验结果了。
其实片段(2)中的“师”就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张齐华。充满“童趣”的语言,可以让孩子们消除畏惧,在感觉安全的状态下积极投入地思考。
2.让学生“学”得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舍得花精力去引起学生的兴趣。
比如在《填未知加数》一课中:
片段(1)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复习上节课的知识。
(生口答“数的分成”题目)
(接着,教学主题图,引入用( )来代表未知数)
片段(2)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礼物。这是一个百宝箱,要想打开它需要密码,密码就藏在这里。你能破解吗?
(密码破解,百宝箱里飞出主题图)
片段2的设计中引入了一个百宝箱的元素,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在破译密码的过程中复习了旧知——数的分成,又体会到了“未知数”的深层含义:☆、○、笑脸图、□、?、 ( )等等这些符号和图形都可以表示“未知数”,避免造成“未知数只用( )”表示这种误解。同时百宝箱被打开,飞出主题图,又是一个“惊奇”的开始。
3.让学生“动”得深刻。在学“0”的认识一课时,谈到0的意义,孩子们大多明白表示“没有”,但说到表示“起点” 时,孩子们除了想到直尺上的0表示起点,再也想不出其他的。就算老师提醒到菜市场的“称”时,孩子们还是一脸茫然。“觉知此事要躬行”,在一年级的数学课堂上,教师不要怕麻烦,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多体验,从而深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练”得高兴。爱玩是儿童的天性,以游戏、比赛等方式开展练习,寓教于乐效果更佳。比如枯燥的计算内容用“对口令”“互相考一考”“找朋友”的形式来进行。热衷挑战是儿童的特点,所以课堂练习不应只是对所学新知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成为学生发展能力、展示自我的广阔天地。比如在《10的加减法》一课中,题目( )+6<10,一题包含三层次的舞台:填几,按顺序说出所有答案,用一句话概括答案并说明你是怎么想的。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跳一跳,摘桃子”,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满足感。
5.让学生“说”得尽兴。“言为心声,言乃说,心乃思”。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培养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思维过程和结果,是新课标的要求。孩子拥有生动丰富的生活语言,但严谨科学的数学语言比较缺乏,这要求老师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将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要求学生讲清算理,培养思维的有序性和逻辑性;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积极争辩,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三、“以奖代罚”,评价得法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证明: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目标,高成就。齐格勒(E.zigler)与坎策尔(P.kanzer)的实验同样证明了这一点,他们以小学低年级学生为试验对象,内容是学习语文和解答数学问题。每级儿童分为两组,一组有意给予表扬,另一组则矫正错误。几周以后,测验结果表明故意表扬组的成绩明显优于矫正错误组。一年级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的“是非观念”,他们对自已的认识主要依赖于家长、老师对他们的评价,所以一年级教师善用“评价”的权力,促进学生成长进步。
1.不吝赞赏,因材施教。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时有爱迪生。”一年级的孩子宛如白纸一张,有无限潜能。班级里有一个女孩彤彤,十分胆小。每次看到她怯怯地举起手,我都会叫她回答问题,只要有一点小小的进步,我就真诚地表扬她。几次过后,她开朗自信了很多,可以大方响亮地发言了。有人说“教师最可怕的权力就是公开批评的权力”,同样,教师最神奇的魔法就是公开称赞的权利!
2.以奖代罚,小组评比。清代教育家颜回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与其惩罚落后,不如表扬先进以警示落后,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可以收到更好的管理效果。儿童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每节课都会以小组比赛的方式展开评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如遇确实表现不佳的学生,我也尽量避免直呼其名,而以“第几小组有一个同学没坐好”之类的话来代替。课后,得分最高小组的组员及表现突出的学生都可得到“红花贴纸”作为奖励。若干朵红花即可兑换一面红旗,贴到墙壁上的“数学光荣榜”中。同时家长亦可通过该学生所得的红花了解孩子课堂表现情况,便于配合教育,一举两得。
“49个孩子,49朵花”这是校际运会上一年级某班的介绍词,听着竟有莫名的感动。刚入学的孩子就像小小的幼苗,需要温暖阳光、甘甜的雨露,需要园丁细心栽培,精心修剪,他日才能长成抵御疾风骤雨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心理学》章志光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
毛美美,女,汉族,2006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于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金沙小学任教数学学科至今,本人热爱本职工作,喜欢阅读、思考、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