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战峰
逻辑(logic)是人的一种抽象思维,是人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理解和区分客观世界的思维过程。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理论思维,它是作为对认识着的思维及其结构,以及起作用的规律的分析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只有经过逻辑思维,人们才能达到对具体对象本质规定的把握,进而认识客观世界。它是人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就是逻辑思维能力。文科生与理科生都需要逻辑思维,现实中人们认为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实际上是思想能力强,并不分文理。而且思想不是逻辑地得到,而是逻辑地说明。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一文中指出:“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的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主要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可见,拥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人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高中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是高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拥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帮助高中生准确掌握知识,灵活应用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高中生现状令人担忧,近期的一次化学周测的试卷分析又一次暴露出高中生审题能力较差的问题——参与调查的39名高三学生,由于审题不准而导致的失分占总失分的平均比重为28.9%。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我认为这是高中生的逻辑思维特征和目前的教育状况所造成的。一方面,高中生正处于逻辑思维完善的关键时期,但是他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不平衡,内心冲突比较剧烈,自我认同和自我接纳比较差,情绪表现很不稳定,等等。这些特征对高中生逻辑思维的完善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并及时加以引导。另一方面,高中教育注重结果导向,使得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注重知识的传授,弱化知识获取过程的重现和知识间逻辑关系的构建。应试教育模式没变,对知识的考查大多以知识点为主,这必然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人为地把知识点零碎化,注重知识点的突破,从而影响学生对知识体系逻辑规律的把握。高中生逻辑思维主要是通过知识的获取过程强化的,因此,教师对知识传授的处理方式就会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完善产生直接影响。
高中生逻辑思维品质的缺陷表现在他们学习的方方面面,其中审题能力不足是他们逻辑思维品质缺陷的重要表现。审题能力是一种阅读能力,也是理解能力,实质上是逻辑思维能力。考试都是从审题开始的,迅速、准确地读懂题意是解题的良好开端。对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来说,怎样在考试中获得更好的成绩是一个现实而又迫切的问题。
本文以如何提高高三学生化学学科的审题能力为例,试图找到解决高三学生审题能力的方法,以达到对高三学生逻辑思维品质提高的目的。
一、多读几遍题,找准关键词
化学题目一般容纳很多信息,所要考查的原理隐藏得比较深,这就要求学生在审题时反复阅读题目,把握题目主线。在把握主线的基础上,要找准关键词。化学题目中的关键词一般分为三类:(1)外部条件:标准状况、室温、恒温恒压、恒温恒容、高于100摄氏度等。(2)动词:混合、反应、配制、制取、滴定、除杂、分离、被氧化、被还原、电解、电镀、精炼、电离、水解等。(3)副词:过量、恰好、最少、最多等。找到关键词的同时最好用笔标出来,以免在解题时出现疏漏。
二、认真分析数据及图像,找出数据及图像后隐含的意义
有些化学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常见的有知识性隐含条件、临界条件性隐含条件、数据性隐含条件等。把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对题目隐含条件的挖掘,需要与对化学环境、化学反应过程的分析结合起来。因为题目的隐含条件是多种多样的,被隐藏的可能是反应物,也可能是反应类型,或是初始条件,或是变化过程中的多种情况,或是发生突变的拐点,等等,要认真地审题,在确定考查的化学原理、建立化学模型、分析过程变化、选择适用规律等过程中,都要仔细思考:除了明确给出的条件以外,是否还隐含着更多的条件?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题意。
三、充分利用题中条件,准确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题目中给的条件一般需要充分利用才能保证解题的准确性,当学生没有充分利用题目条件而解题时,要提醒学生对这个题目提高警惕,以免掉入题设的陷阱。学生们经常出现做题偏差,这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够准确造成的;还会出现审题时没有思路,老师点拨后会恍然大悟的情况,这是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性把握得不好造成的。因此,对学生知识的准确性和系统性把握必须在平时就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四、引导学生对审题的经验进行总结
在平常的训练中,教师要选择典型的例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对不同题型的审题经验进行总结,这对提高学生审题的灵敏性与精确性是有帮助的。下面列举一些例子,仅供参考。
1.对于图像问题信息。(1)横纵坐标表示的化学意义;(2)图像的起点、转折点、终点、斜率;(3)同一图像比较,不同图像比较;(4)经过对以上一些表面信息的定性及定量分析得出隐含的信息是什么?哪些信息对我们解题是有用的?
2.化学平衡方程式包含的信息。(1)化学平衡方程式的计量数、反应物、生成物的集聚状态;(2)正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3.实验题中的信息。(1)实验装置图中的信息:仪器连接,气体流向,液面“高”和“低”,瓶口“向上”还是“向下”,导管“长”和“短”,止水夹位置,气压影响,试剂状态,产物状态,等等;(2)实验操作中的信息:条件控制,操作步骤,试剂加入顺序和方式,等等;(3)问题中隐含的信息,问题相互提示与启发;(4)实验目的是什么?为达到该实验目的,实验原理、药品、仪器、操作顺序等要素的选择上如何围绕着实验目的展开?等等。
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审题时集中注意力
有些学生在审题时习惯跷二郎腿、哼歌、听歌、转笔、抓耳挠腮、左顾右盼等,这些不良习惯均会分散注意力,影响审题效率,应当加以改正。
学生提高审题能力,不仅能提高成绩,而且能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对以后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