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莉
摘要:加强职业能力培养是世界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热点,也是影响职业技术院校发展和生存的关键所在。通过从三个维度研究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提出一些教学改革措施,旨在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职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2(a)-0194-02
高等職业技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教育,它不仅要培养学生对未来职业岗位的胜任能力,而且要培养共适应科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变化的职业核心能力。只有深入研究职业能力内涵及形成过程,有针对性地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全面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1职业能力内涵
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核心概念,国内外研究者纷纷从不同的领域和角度对职业能力进行了研究,在林林总总的能力观中,个体职业能力构成可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项基本能力的集成结果。
专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在职业实践中将学得的相关理论知识加以转化,自如地应对职业岗位各项要求。方法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及学习方法,主要包括: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等能力,它是职业个体获取新技能、新知识和掌握新方法的重要手段。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是职业个体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主要包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等能力。其中,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普遍存在于人的职业生涯和一切社会活动之中,对人活动是否取得成功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它们又合称为职业核心能力,或关键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具有普遍适应性,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职业能力发展兰维模型的研究
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动态性和多维度时空性,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由生硬到熟练再到自如的训练过程。根据其层次性,并综合考虑能力三要素在职业能力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可以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分别表示三个不同的维度,建立如图1所示的职业能力发展模型。
模型中专业能力位于坐标轴纵向(即Z轴),它分为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三个层次。专业基本能力是指某一行业所有一线均通用的知识和技能,是从事职业工作所必需的基本功;专业核心能力是指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对应的,覆盖行业一线主要工作岗位的代表性知识和技能。专业拓展能力是针对行业某一特定岗位的独特知识和技能。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分别位于坐标的X与Y轴,二者始终贯穿于专业能力发展之中,是专业能力形成的平面基础。
三维能力体系结构模型形如“斗”状,它可以形象地表明各能力要素间的关系。
(1)专业能力层次提升的同时,需要力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随之扩展。
(2)专业能力层次越高,“能力斗”的容积越大,表征个体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越强,这一切也正好符合职业个体认知颊律的发展。
(3)理想的“能力斗”应由三维全面均衡发展而成,只强调或发展其中一种或两种能力,会导致斗的畸变,影响斗的容积,不能形成有效内能。
由此可见,个体职业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要素整合的状态。能力三要素的整合结果将决定着个体在动态变化的职业生涯中的综合能力。
3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研究职业能力三维发展规律可以认识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更要强调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作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点和教学重点,积极推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和研究核心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3.1转变教学理念,提高师资水平
教师应树立不仅要教授给学生专业知识,更要注重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变过去简单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边教学活动改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强调指导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双向活动。教师需要根据预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学习情境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在职业情境中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乐于动手、勤于思考,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完成工作任务。
新的教学方式不仅需要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要熟悉企业的运作情况,因此教师应不断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和教育教学研究,同时多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一线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生产与管理及行业发展等动态科技信息,参与校企合作或对外技术服务项目,多积累实践经验,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以适应新形式教学需要。
3.2精心组织与设计教学内容
职业教育的功能是将学生顺利地导向工作体系,应将职业岗位中对某一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要求作为课程具体教学目标,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不再过分强调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够用、必需、实用为度,同时融入国家、行业职业标准要求。
教学内容中应设计有一定典型性、真实性和覆盖面的案例或者完整的项目任务,将若干单一的工作任务有机整合,通过项目活动来教、来学、来做,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实践过程中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应根据教学需要,有目的地从不同角度和方位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工作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通过知识、技能、情感在不同情境中的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会在比较中体会,以掌握知识的迁移,增强职业核心能力。
3.3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讲解理论,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所以应避免单一的课堂灌输式教学,采用项目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虚拟角色扮演、课堂讨论、团队合作等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增强学生主观学习能动性,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可以培养学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与人交流的能力。
同时还可以采用课上课下、校内外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特点,充分利用课下时间,通过组织各类专题讲座、社团活动,开展各种专业技能竞赛以及有助于个人特长发挥的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践或到企业一线进行技术服务等,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对学生综合素质养成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而且能够促进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有助于学生专业能力向更高层次发展。
3.4建立多元化的质量评价体系
课程质量评价应是对学生职业素质、职业岗位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测定。应改变传统“一考定终身”的做法,更注重学习过程的持续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及相互评价,建立以职业能力考核为中心,与工作过程系统性相适应,与案例分析、任务驱动、顶岗实习等教学方式相适应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设计考核方案时,做到三维能力考核并重。考核方式以促进学习、公开公正、科学合理为原则,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可以采取答卷与口试、理论考试与操作考试、答辩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基础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专业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协作项目,可以采用小组评价的方式,强化团队协作精神,营造一个互相督促、互相帮助的学习氛围。
课程考核标准应与国家、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保持一致,为实现学生毕业“双证书”制度奠定基础,同时可规范评价标准,避免评价的随意性。
4结语
职业技术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正确理解职业能力内涵,进行职业能力发展过程研究,建立基于工程过程的课程体系显得非常必要,同时新课程体系的实施,对高职院校教师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方法以及高职院校硬件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需要职教工作者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一)[J].职业技术教育,2006(1)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S].1998(9)
[3]张元.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获得及其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8(7)
[4]邓泽民,等.职业能力的概念、特征及其形成规律的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2(3)
[5]叶昌元.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与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J].职业,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