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威廉·戈尔丁,英国小说家,诗人。他的小说富含寓意,广泛地融入了古典文学、神话、基督教文化以及象征主义。其作品的主题一般与黑暗邪恶有关,但也表达一种昏暗的乐观主义。他的第一本小说《蝇王》(1954年)突出了他一直探讨的主题:人类天生的野蛮与文明的理性的斗争。这部小说也奠定了他的世界声誉。
1983年,威廉·戈尔丁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声称,这是“因为他的小说用明晰的现实主义的叙述艺术和多样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神话,阐明了当今世界人类的状况”。
作品简介
孩子是这部作品的主人公,但《蝇王》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儿童文学,而是一部写给大人看的书,故事所展示的儿童世界只是成人世界的一个抽象缩影。故事发生在遥远的未来,在核战争中,一架飞机因遭到袭击而迫降在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飞机上大人全部遇难,唯有孩子幸存。在没有大人的情况下,孩子们开始了岛上的生活。小岛上的环境很恶劣,对侥幸生存下来的孩子们构成很大威胁,然而——最大的危险竟然来自于这些原本天真烂漫的孩子自身。
这是一部揭示人性恶的现代版寓言。在这部作品中,戈尔丁用他特有的沉思与冷静挖掘着人类千百年来从未停止过的互相残杀的根源。故事设置了人的原善与原恶、人性与兽性、理性与非理性、文明与野蛮等一系列矛盾冲突,冲突的结果展现出文明、理性的脆弱性和追求民主法治秩序的难度。在欲望和野蛮面前,人类文明为何显得如此草包如此不堪一击?这正是《蝇王》带给我们的的思考。
【小说主要人物介绍】
拉尔夫:12岁的拉尔夫是英国海军司令的儿子,他举止优雅,乐观自信,利用一只海螺,将分散在岛上各处的孩子组织起来,在全体会议上当选为领袖。
杰克:杰克自命不凡,他原是教会唱诗班的领队,有着极强的权力欲,对拉尔夫当选领袖十分不满。杰克始终都在争夺小岛的领导权,他一旦察觉到自己拥有的力量,便迅速地摆脱了拉尔夫的控制。
西蒙:其他孩子群起群居,而西蒙则喜欢孑然独处,冥思苦想。西蒙有着非凡的洞察力和正直的人格,敢于探索真理,他的自觉认识最终赋予他崇高的道德良知,这是其他孩子所不能比拟的。
选段精批
一、权力再造
“咱们该想一个办法,想想怎么才能得救。”
一阵嘈杂之声。
一个叫亨利的小男孩喊着要回家。
“住口,”拉尔夫举起海螺漫不经心地说着,“我觉得该有个头儿来对某些事情下决定。”
“一个头儿!一个头儿!”
“我该当头儿,”杰克骄矜地说,“因为我是合唱队的领唱,又是领头的。而且我还会唱升C调。”
一阵闹哄哄的声音再次响起。后来那个叫罗杰的、黑黝黝的男孩动弹一下,讲话了:“大伙儿投票表决。”
“对呀!”
“选一个头儿!”
“大伙儿选——”这场选举的游戏同海螺一样那么令人开心。
“选那个有贝壳的。”
“拉尔夫!拉尔夫!”
“让那个有喇叭玩意儿的人当头儿。”
拉尔夫举起一手以示安静:“好了。谁要杰克当头?”
带着一种沉闷的气氛,合唱队把手举了起来。
“谁要我当?”
除合唱队、猪崽子以外,剩下的人都立刻举起了手。随后猪崽子也把手勉强地举了起来。拉尔夫点着数。
“头领的头衔归我了。”
孩子们高兴地鼓起掌来,甚至连合唱队员也拍起手来。
杰克恼羞成怒,脸红得连雀斑都看不见了。
二、海螺与肉骨头的较量
(拉尔夫说)“火堆变得越来越重要了。没有火堆咱们就无法得救。我倒愿意打仗前将身上涂满颜色,做一个野蛮人。但是,咱们必须让火堆燃着。火堆是岛上最关键的事情……”
“谁愿意加入到我的队伍里来?”拉尔夫突然一动,一个趔趄。
一些孩子向他转过去。
“我给你们吃的,”杰克说道,“你们将会得到我的猎手们的保护,免遭野兽的伤害。谁乐意加入到我的队伍里来?”
“我是头头,”拉尔夫说,“是你们选我的。我们要让火一直燃烧着。此刻你们却哪儿有吃的就往哪儿跑——”
“你自己也跑来啦!”杰克喊道,“看看你手里的那根骨头吧!”拉尔夫面红耳赤。
“我说过你们是猎手,那是你们的活儿。”
杰克又不同他说话了。“谁想加入到我的队伍里来?”
“我是头头,”拉尔夫用颤抖的声音说道。“火堆怎么办?我有海螺——”
“你没带着它,”杰克嘲讽地说。“它被你丢在那儿没有带来。搞清楚些,放聪明点吧?海螺在岛的这一头不算数——”
一声霹雳突然响起。
不是沉闷的隆隆雷声,而是“豁喇”一声猛烈的爆裂声。
“海螺在这儿也算数,”拉尔夫说,“在整个岛上都起作用。”
“那你打算拿海螺干什么用?”
拉尔夫将一排排的孩子仔细地打量一番。从他们那儿是不可能得到帮助的,拉尔夫转过脸去,心乱如麻,大汗淋漓。
三、最黑暗的一夜
一道明晃晃的闪电在森林的那一边闪过,又来了个晴天霹雳,一个小家伙哭起来。
在他们中间有大滴大滴的雨点落下,每一滴打下来都发出一记声响。
依稀可见的闪电更亮了,隆隆的雷声几乎使人忍受不住。小家伙们尖叫着四散奔逃。
杰克跳到沙地上。
“跳咱们的舞!来吧!跳舞!”他踉踉跄跄地穿过厚厚的沙地,跑到火堆另一边的空阔的岩石上。
在耀眼的闪电的间歇中,天色黑漆漆的,让人恐惧,孩子们吵闹地跟着他。
罗杰乔装成一头野猪,呼噜呼噜地哼哼着冲向杰克,杰克则朝边上让。
猎手们拿起长矛,管烤肉的拿起木叉和余下的木柴。
一个圆圈在跑动、在扩大,孩子们和唱的声音也逐渐扩大。罗杰模仿着野猪受到惊吓的样子,在圆圈的外围,小家伙们跑着、跳着。
猪崽子和拉尔夫受到苍穹的威胁,感到迫切地要加入这个发狂似的,但又使人有点安全感的一伙人中间去。
他们高兴地触摸人构成的像篱笆似的褐色的背脊,恐怖被这道篱笆包围了起来,使它成了可以被控制的东西。
“杀野兽哟!割喉咙哟!放它血哟!”孩子们开始兜着圈有节奏地跑着,他们的和唱也不仅仅是起初那表面的兴奋,而是开始像脉搏那样一起一落地跳个不停。
罗杰停止装扮野猪,转而又扮作了猎手,因而圈子中间变得空空的。
有些小家伙自个儿组起了一个小圆圈,大小两个圆圈不停地转,似乎重复地转会不由自主地获得安全一样。这就像是一个有机体在跳动和跺脚。
一道蓝白色的口子在黑沉沉的苍穹绽裂开。霎时间,在孩子们的上方响起了一声巨响,好像他们被一条巨鞭抽打着似的。和唱的调子升高了,带着一种感情的迸发。
“杀野兽哟!豁喉咙哟!放它血哟!”此刻另一种渴望又从恐怖中出现了,强烈、紧迫而又盲目的渴望。
“杀野兽哟!割喉咙哟!放它血哟!”又在他们头上裂开了一道蓝白色锯子状的口子,带有硫磺味的霹雳声再一次猛地打将下来。
此时小家伙们从森林边飞奔出来,他们尖声怪叫、四处逃窜。有一个人冲破了大家的圆圈,惊恐地叫道:“野兽!野兽!”
圆圈此刻变成了一个马蹄形。
从森林里正有一个东西爬出来。不清楚爬出来的是个什么东西,黑咕隆咚的。
孩子们在“野兽”面前发出受伤似的尖利急叫。
被当成“野兽”的西蒙踉踉跄跄地爬进马蹄形的圈圈。
“杀野兽哟!割喉咙哟!放它血哟!”天上蓝白色的口子停止了运动,雷响声令人难以忍受。
西蒙大声地叫喊着:“山上有个死人。”
“杀野兽哟!割喉咙哟!放它血哟!干掉它哟!”木棒一条条地揍下去,孩子们重新围成一个圈圈,从他们的嘴里发出“嘎吱,嘎吱”咬嚼的声音和尖叫声。
西蒙手臂交叠地护着面孔,在圈子当中双膝着地。
乘着电闪雷鸣的巨响,西蒙大叫大嚷着山上有个死尸。
西蒙挣扎着朝前,冲破了包围圈,从笔直的岩石边缘摔倒在下面靠近海水的沙滩上。
人群立刻紧紧追随着他,他们从岩石上涌下去,跳到“野兽”西蒙身上,叫着、打着、咬着、撕着。
没有话语,也没有动作,只有牙齿和爪子在撕扯。
然后乌云分开了,像瀑布似的下起了倾盆大雨,雨水从山顶上溅下来,树上的青枝绿叶被雨水打落下来;雨水倾泻到沙滩上正在打闹的孩子们身上,就像是冷水淋浴。
不一会儿那群孩子向四处逃去,一个个人影踉踉跄跄地跑开去。
只有那“野兽”西蒙离海边几码远,静静地躺在那儿。
即使在大雨滂沱之中,他们也能看得出那“野兽”小得可怜,他的鲜血染红了沙滩。此刻雨被一阵大风吹向一边,雨水从树上像小瀑布似的落下。
雨收云散在夜半时分,夜空再次布满了令人出乎意料的明亮的星星。
随后微风也平息了。从岩缝里流出的涓涓细流,不断地经过树叶往下滴淌,最后流到岛上灰褐的泥土里。除了这雨水的滴滴答答的声音之外,其他没有任何响声。空气清凉、湿润、澄澈,一会儿甚至连水滴声也停了下来。
“野兽”西蒙在灰白的海滩上蜷缩成一团,血迹慢慢地渗透开去。
当潮水的大浪涌来的时候,环礁湖的边缘成了一条慢慢向前伸展的磷光带。清澈的海水映照出清澈的夜空和辉光闪闪的群星座。
太阳和月亮在地球曲面的某个黑暗部分正发挥着引力;地球的固体部分在转动,牵住了地球表面的水,在一边微微地上涨。
海水越涨越高,潮水的大浪沿着岛屿向前推移。在西蒙尸体的四周有一条由充满了好奇心的小生物组成的闪亮边镶嵌着。
它本身在星座稳定的光芒的照耀之下也是银光闪闪的;就这样,西蒙的尸体轻轻地飘向辽阔的大海。
【写作借鉴】
巧用象征手法
在这部小说中,戈尔丁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如小说运用了人见人烦的“蝇王”作为标题,而“蝇王”来源于希伯来语,原词为“Baalzebub”。在英语中,“蝇王”则是粪便与丑恶之王,在《圣经》中,“Baal”被当做“万恶之首”。在小说里,蝇王象征着人性最深层的黑暗面,以及人类灵魂的沦落与人性的丑恶。
“海螺”同样在书中有极大的象征意义。海螺作为一个原始而又唯一的联络工具,象征着话语权。孩子们制订的规则里被反复强调的一点就是:在开会的时候(开会象征某种统一思想的步骤),谁拿到了海螺,谁就可以发言。所以,孩子们推举拉尔夫为领袖,因为他捡到了海螺。但也正因为这样,最后海螺被碾得粉碎,象征着话语权的丧失,秩序和民主的沦落。
我们平常接触的课文中,也有不少娴熟运用象征手法的典范,像茅盾的《白杨礼赞》、高尔基的《海燕》就是经典的象征性散文。象征可以通过某一具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含意,让读者自己去意会,从而让读者体会到愉悦的文学美感。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在作文构思中适当加入象征技巧,就能深入浅出地表达出精深的意蕴,收到饶有意味的审美效果,使你的文章含蓄现美,主题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