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欣
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小四们拉帮结派,成日打架斗殴,他们的邻里社会,是邻居胖叔冷嘲热讽的奚落,父亲的同学汪狗的世故精明,落井下石。
恩格斯说:“人来源于动物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程度上的差异。”暴力从来就不必然与“野蛮”和“贫穷”挂钩,家庭教育观念偏颇、学校缺乏正确引导与社会问题一道为校园暴力现象形成提供了土壤。让孩子正确理解善恶之道,让学校教育回归育人本质,当然比以暴制暴更能从根本上解决校园霸凌。
“暴力街区”的社会土壤与阶层变迁
在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小四、小明、小马、老二、小猫王、飞机、滑头、小虎等少年拉帮结派,成日打架斗殴,在“混社会”中虚度青春。如今,电影里的场景被一幕幕搬上了社会现实的舞台。
电影中,小四们的邻里社会,是邻居胖叔冷嘲热讽的奚落,父亲的同学汪狗的世故精明,落井下石。 然而,现实中,北京市海淀区可能是全国平均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区域,半数以上人口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全市百分之六十的两院院士生活在这个区域里,同时也是社会资源最集中的区域。据北京市社科院和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北京蓝皮书《北京社会发展报告(2015—2016)》显示,海淀区与朝阳两区集中了全市36.44%的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与44.04%的企业负责人。即便如此,“中关村二小欺凌事件”依旧登上了这些天的媒体热搜榜。
暴力从来就不必然与“野蛮”和“贫穷”挂钩,表面上十分文明的海淀也可以是“暴力街区”。
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下,家长会拼尽一切资源将孩子送进重点学校。中关村二小在海淀区排名第四,小学的官方网站上也强调着“全区乃至全市重点小学”的荣耀身份。在名校金字招牌的吸引下,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家庭受教育程度、家庭教育观念截然不同的生源纷纷涌向这里。
社会差异落到学生人际关系的层面上,就会转化成愿望无法达成、被疏远的不适应感,出于自我心理满足以及对新经验、力量感与归属感的追求,校园暴力往往不是一对一的,而是以多对一的形式实现的。被欺凌者面对的通常是一个以某个或某几个成员为核心的、松散的小团体,这个核心成员由于自身条件和家庭背景中的负面因素,通常具有攻击性,并倾向于对妨碍自我实现的人产生对抗意识。当这种意识转换成实际行动时,妨碍者就会变成被欺凌的对象。这意味着,潜在的受害者并不仅仅是那些典型的弱者,任何人都可能成为校园暴力的受害者。
家庭教育观念偏颇、学校缺乏正确引导与社会问题一道为校园暴力现象形成提供了土壤。如果说留守儿童居多的小县城中学中频发的校园暴力事件代表了前两种因素的合力,那么从某种程度上讲,名校校园暴力就是一次社会病的爆发。社会经济发展诱发的社会阶层、社会意识变动是发病的诱因,而意识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同步率决定了病发的时机。
霸凌背后的“善恶观”
凤凰卫视播出的《锵锵三人行》中,在谈及校园欺凌事件时,香港作家梁文道回忆起自己初中在男校的生活,一千多个十来岁的小孩,白天和晚上都住在一起,男孩子既有一种小野兽的本能,又有一种想要表现自己,支配别人的竞争心态,还有一种生怕被欺负的恐惧感。当整个校园弥漫这样的氛围时,“人人都想欺负人”。
梁文道开始欺负人始于他被同学欺负。每次被欺负,梁很不服气,总会反抗。直到有一次,他拆了一个椅子,把椅角砸向一个高年级的同学,那个人当场昏倒后,“从此没人敢欺负我,我也开始建立我的山头和势力”。
一些校园欺凌事件研究者发现,当以暴制暴成为解决欺凌的方法时,校园欺凌便难以休止。大多数校园霸凌事件的一般规律是这样的:在受害者忍气吞声和纵容之下,施暴者反复得逞,变本加厉,并在这个过程中裹挟了更多的胁从者,施暴能力和危害程度不断强化,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梁文道提到,在东亚文化中,相信一种“丛林法则”。小孩之间发生打闹了,家长往往有种“没被欺负好啊”“你再打回去”的想法。有的家长送孩子去学跆拳道,有的教孩子如何反击报复,但是如果孩子不理解善恶的“道”,空有一身“术”又有什么用呢?
实际上,善是一种选择,而不是一种修养。很多人误解了善,认为与人为善就是充当烂好人,把善良等同于懦弱,感叹“人善被人欺”。其实是它们误解了“善”的内涵,善不是怯懦与纵容,善是一种力量,一种气势,是身有所长,而有限度地宣泄,是手中有剑而不用的意气。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戈尔丁的作品《蝇王》描述了这样一个骇人听闻的故事:在一场未来的核战争中,一架飞机带着一群男孩从英国本土飞向南方疏散。飞机被击落,孩子们乘坐的机舱落到一座世外桃源般的、荒无人烟的珊瑚岛上。起初这群孩子齐心协力,后来由于害怕所谓“野兽”分裂成两派,以崇尚本能的专制派压倒了讲究理智的民主派告终。
“蝇王”即“苍蝇之王”,源出希伯来语“Baalzebub”,在《圣经》中,“Ba—a1”被当作“万恶之首”,在英语中,“蝇王”是粪便和污物之王,因此也是丑恶的同义词。小说命名,似取意兽性战胜了人性,孩子们害怕莫须有的野兽,到头来真正的“野兽”却是在人性中潜伏着的兽性。
恩格斯说过:“人来源于动物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程度上的差异。”而具体到校园欺凌问题的产生,是功利教育只关注知识教育,忽视学生除知识之外的生命教育、心理教育、法制和规则教育所产生的恶果。应该让学校教育回归育人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