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硕
【摘要】如何充分发挥字幕在电视新闻中的独特作用,本文以中央电视台和合肥电视的节目为例,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见解。
【关键词】字幕电视新闻新闻联播
随着近年来电视新闻传播理念的更新、特别是这两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全新改版获得成功,原本在电视新闻后期制作中并不太起眼的“字幕”,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且独特的作用。下面结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字幕改版以及本人在具体电视新闻实践中的体会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作为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新闻字幕是对节目进行修饰和说明的手段,其制作过程更是进行艺术再创作。
电视字幕在电视新闻中的应用,传统意义上以新闻标题的形式出现较多,通常出现在屏幕的正下方靠左一侧,同时以带有相关颜色的标版为底衬;此外,在新闻标题的下方同步打上这条新闻的作者姓名。电视新闻标题是一条电视新闻的点睛之笔,对电视新闻的内容起到强调、解释和说明的作用。同时,作为一种构图元素,电视新闻标题还可以起到美化屏幕、突出视觉效果的独特作用。具体功能如下:
1、传递信息、突出主题
电视字幕作为电视视觉语言的一种,它以文字符号的方式传递着信息,是对声音与图像所表达内容的强化和补充。如:电视新闻中采访对象的同期声素材里,被采访对象由于语种、方言、口语等原因有可能造成视听误差,影响新闻的传播效果。这时候,及时在屏幕下端配上被采访对象言语的字幕,便于观众更加直观、准确地了解被采访对象所说的内容,继而了解这条新闻的传播内容,从而确保了新闻的传播效果。为进一步增加节目的信息量,在新闻节目正常播出的同时,还会在屏幕的下方、将当天国内、国际发生的重大事件采取“流动字幕”的方式、从右到左依次游动播出。
2、字体搭配,相得益彰
在电视新闻字幕中,不同的字体体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随着汉字字幕机功能的不断完善,不仅字号、字体的种类日益增多,而且出字的方式也是“百花齐放”。如:切、移、隐、飞等。此外,它还可以经常与三维动画、数字特技相结合。如:在字体上加边、加框、让线条在字体上流动,这就具有明显的修饰意味。由于字体加边、加框,还可以增添字体的立体感和均衡感,使之更醒目、更富有修饰美感。当字体的一侧显现出一束投影,好像画面外照射过来一束阳光,立体感和美感油然而生。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这些随字幕应运而生的艺术表现手法,无疑使字幕更加绚丽、更加多姿多彩,从而起到美化屏幕、突出视觉效果的独特作用。
3、烘托气氛,突出重点
“漂亮”一词古人早有定义,意思是说:干净、悦目的事物。根据画面的色彩以及内容、节奏、气氛的需要,选择适当的颜色配置字幕,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还可以丰富画面的色彩,起到渲染气氛、扬抑情绪、突出重点的作用。如:色彩暗淡的画面,配上一行红字,不仅醒目、而且还能给画面增添活力。有时在后期制作时,为了突出纪实的特点,配上带有黑边的白字则使节目显得厚重、历史感强、朴实无华,对节目内容起到很好的烘托气氛、渲染主题的作用。
4、增强动感,弥补不足
电视字幕的适当出现,增强了电视节目的动感和可视性,可使观众在不影响听觉的基础上,通过字幕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获得更多的信息。这在全国各台《联播》类栏目和一些经济类专题中经常出现。如:一些会议新闻的报道,为增加新闻的信息量、一般在会议新闻开始的几个会议画面之后,同步编辑与会议内容相关的具体事物(或人)的画面。由于这些画面可能不是当时或最新拍摄,所以一般会在画面的右上角同步打上“资料”两个字;此外,如在一些特殊的时期或时刻,如“全国两会”等期间,播出的新闻为了起到突出和强调的作用,会同步在画面的右上角打上“聚焦两会”的字样。经过这样“有意识”的处理,可增强画面的动感,进一步突出主题,弥补原先相关不足。
此外,在各地《联播》类的新闻中,还经常采用以画面为底衬、同步配上相关解说词透体字体的方式,对一些行业性的成就性报道、综述性报道的相关内容进行表述。它可将一些观众听起来较为枯燥的数字、百分数以及不容易理解的术语等,通过透体字幕的形式表示出来,使观众在视觉上更加直接了解、掌握那些画面加解说难以表达清楚的东西,从而达到视、听兼备、更加完美的收视效果。
字幕在电视新闻中的使用非常普遍,自始至终贯穿于从开始到结尾的全过程。具体说来,主要使用在新闻标题、新闻文稿中重要信息的强调、画面的辅助解说、采访同期声以及游动字幕等方面。
1、新闻标题
新闻标题一般出现在一条新闻的最开端,具体位置在屏幕的左下方、一般用最简短的一句或几句话概括新闻的最主要内容。同时,辅助以带有颜色的标版为底,起到强调和突出的作用。此外,在标题的正下方同步打上这条新闻的记者姓名。
如:在《合肥新闻联播》栏目中,新闻标题一般采用较大的黑字体、例如:合肥市“食品安全庐州行”活动启动,同时标版底色为红色,使得标题更加醒目和清晰、便于观众观看。记者姓名也采用黑体字,只不过与标题相比、字体较小。整个标题的长度为15秒左右。
而于2010年全新改版的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就在新闻标题字幕的使用上做足了“文章”:在全天直播的《新闻直播间》、《共同关注》、《东方时空》、《24小时》、《新闻1+1》等各栏目中,新闻标题全部采用更大号的字体,同时标版底色采用橙色等更为鲜艳、醒目的颜色,从而使整个新闻标题看起来更加清晰、直观,便于观众观赏。此外,在屏幕的左下角,当前新闻播发的农历、公历日期、星期几等字幕交替出现,并且采用光线在字体上从左向右流动的方式;同时,在左下角底端,还标注了实时时间,在日期上方还注明了新闻事件发生的地点。更有甚者,有时上述字幕内容从节目一开始就同步、自始至终显示在这条新闻的左下方,让观众在收看节目时,对新闻发生的内容、地点等主要内容在新闻刚开始时就做到心中有数,然后集中精力观看新闻、了解新闻的全部内容和主要信息;当新闻播报到最后或观众不感兴趣的阶段,观众还可以通过字幕了解到今天是农历、公历的日期、星期几、实时时间等相对次要的信息。所有这一切的“精心设计”,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方便电视观众、让观众在收看电视新闻节目时做到“零障碍”,从而使新闻的传播效果得以“最大化”。
2、重要信息的强调
在新闻文稿中,有时其中部分内容非常重要、需要进行强调和说明,这时候仅仅靠文字解说很难达到效果。此时,如果将这段文字用字幕的形式打在屏幕上、同时配以相关画面为底衬、再辅助文字解说,使得观众对需要强调的内容做到“一目了然”、加深对内容的了解和记忆,从而达到最佳宣传效果。
如:《合肥新闻联播》经常需要对合肥市全年、上半年、各季度和单月经济运行情况进行报道。这时候,常常将文稿中例如GDP、招商引资、财政收入、增幅、在中部及全国省会中的位次等经济数据打在屏幕上、同时配上相关画面(如企业生产、轮船码头装卸货物、银行金融业务等)为底衬,再同步辅助文稿解说,一幅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生活日益进步的动人场景就生动地浮现在观众的眼前。需要强调的是,屏幕上打上的相关字幕的长度应与解说同步,即在解说结束后、相关字幕同时隐去。
再如:每年春运、暑运、节假日前夕,《合肥新闻联播》都要对合肥机场、合肥火车站、合肥汽车站变更、加开的航班和发车班次进行报道。编辑在后期处理时,对文稿中涉及上述内容的具体情况在屏幕上打上字幕,便于观众了解和掌握、以体现电视媒体的服务性。
3、解说画面
在《合肥新闻联播》中,经常会对即将发生的新闻进行预告播出。如:第几届梅花展将于某月某日开展。为增加画面的信息量和可视性,会调用往年梅花展的相关画面在节目中使用:一般会在相关画面的右上角、同步打上“资料”二字、对画面进行辅助说明,避免给观众造成“展览还未开始、怎么就有展出画面”的错觉。
此外,在一些突发事件报道以及一些如打假等题材的偷拍画面中,往往由于现场光线、拍摄角度限制等特殊原因,导致画面发黑、模糊、不稳定、不规范等,给观众收视造成不便。此时,后期编辑就会在屏幕的右上角打上“非常规拍摄”的字幕,就会很好地弥补相关不足,对新闻起到解释、说明的良好效果。
4、采访同期声
在《合肥新闻联播》中,遇到采访对象同期声时,后期编辑会在屏幕下方、同步打上采访对象说话内容的具体字幕,让观众及时了解和明白采访对象所说的具体内容,加深对新闻的理解和掌握。需要指出的是,出字幕的速度和内容应与采访对象的说话一致,并随采访对象说话内容的变化而同步变化、更新。
5、游动字幕
《合肥新闻联播》在每晚6点30分正常播出的同时,为进一步增加节目的信息量,在屏幕的下方、将当天国内、国际发生的重大事件采取“流动字幕”的方式、从右到左依次游动播出。不仅使老百姓了解到当天合肥本地发生的新闻事件,同时还能了解到当天的国内事、天下事,使节目形成了一个立体化、全方位、“多媒体”的信息窗口。既丰富了节目的信息量,又彰显了合肥广播电视台立足合肥、放眼世界的眼光和胸怀。
其实,有关电视字幕在屏幕上停留时间的长短并无刻意的规定,上面所探讨的只是适用于一般情况或一般性的电视栏目。据作者了解,目前电视新闻节目中新闻标题的时长均有延长的趋势。如:《合肥新闻联播》中每条新闻标题的时长为15秒左右;而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各栏目有时达到了20秒、甚至自始至终贯穿新闻的全部。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加清晰、准确地传递信息、方便观众收看电视节目,从而使传播效果“最大化”。
总而言之,在电视新闻后期制作中,字幕的位置十分重要。字幕的有效使用可以创造出感染力更强的时空意境:可以辅助画面语言、画外语言调整有效内容、淘汰无关枝节;可以补救拍摄中的失误和不足;可以打出背景资料、丰富内涵,使整个电视新闻作品体现出艺术与技术的聚合力。
(作者单位:合肥广播电视台)
责编:叶水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