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日本开拓团的掠夺性开发对东北的影响

2012-04-29 15:57田峰邢丽雅
理论观察 2012年4期
关键词:日本影响

田峰 邢丽雅

[摘要]“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向中国东北大批移民,以开拓团的形式掠夺东北的土地、矿产、林业资源,使东北的资源严重破坏。日本开拓团对中国东北的掠夺性开发,使东北政治经济社会诸方面都遭到严重破坏。

[关键词]日本;开拓团;掠夺开发;影响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4 — 0076 — 03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为了实施大陆政策,不断地向中国东北进行侵略占领性移民,这种移民从第五次移民改名为集团开拓民,到1945年战败,日本共组织了14批次,7万户,20万人的集团开拓民侵入中国东北。〔1〕作为日本侵华的屯田组织,用日本军方的说法,开拓团是以人口增长完成“实力的培植” 〔2〕。在中国东北的活动,进一步突显了日本对东北殖民侵略的本性,使中国东北土地、草原、矿产、林业以及劳动力等资源遭到严重的掠夺。

日本开拓团作为侵华的一部分武装力量,相当于屯田兵或者现当代民兵预备役组织,“国防第一线地带”位于中苏边境,分布在这一地带有50%的“开拓民”,是“作为对苏防御、作战时的军事辅助者,以及关东军的协作力量”〔3〕 集团开拓团、集合开拓团和分散开拓团,借助关东军的力量掠夺东北人民的资源和财富,对东北造成了至为严重的影响。

一、日本开拓团对东北村屯基层政权的影响

日本开拓团在日本侵略东北的十四年间,破坏了原有的村屯组织结构,关东军授命傀儡的伪满洲国制定颁行开拓三法:1939年11月《满洲开拓政策基本纲要》、1940年5月《开拓团法》、1940年6月《开拓团农业协同组合法》〔4〕。1941年11月,作为满洲国法律得以制定和颁布。使开拓团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依法”可以成为特殊的法人,土地可以“确保世袭”。开拓团被以“法律”的名义确定下来。

1940年5月3日,伪满洲国以敕令107号公布施行《开拓团法》时,称该法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一)为了使移民地区的建设顺利进行。在日本移民移入后的五年内,建立一个特殊法人,暂定名为开拓团。开拓团一般依行政经济关系按照伪满洲国地方行政制度确立,行政机构为街村制,经济结构为协同组合施行领导的一元化。(二)开拓团以团长为中心,在团长的指导下,齐心协力建设移民地区。这样的法令内容就是保护日本开拓团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建立“特区”,并保护“特区”的一切权利。

据《开拓肥沃荒地振兴农业国策,采纳实体意见圆滑移民计划》记载,1939年9月,已经有33个集团开拓团成为满伪洲国新的基层行政村。日本正在通过开拓团的组织形式,不断地将东北由其占领的领土变为其“国土”。开拓团组织也已经逐步深入到伪满的地方行政体制之中,成为日本在东北基层统治的细胞。

日本开拓团为了完成“同化”、“融合本地居民”的历史使命,建立了与原住民村庄在内的“混成村”,团长即为村长,设有村公所,将下面的区长改为屯长,屯长以下设排长,主要头目完全由日本人担任。〔5〕在统治区实质地接管了基层政权。

集团开拓团是日本三类移民开拓团的主体,为的是建设农村协同体,培养开拓民的据点。按照日本关东军的设想,一般规模的开拓团是200到300户,“以同乡为主体分成所需部落”。〔6〕二三十户的部落,十个部落形成一个村。这些移民村不受当时伪满政府管辖。当时建设的集团部落一般分为分散式和密集式两种体制。集团式的部落建设以住宅群落为单位,周围筑有高墙,墙外侧挖有深水沟,土堤上还设有铁丝网,不允许当地农民靠近。这些设施主要是为了防止当地农民反抗和抗日队伍的袭击。

开拓团先是以团为单位,后以村为单位。以弥荣村、千振村为例,设有一名团长和若干个农业、畜牧警备等指导员,并设有学校、医院、仓库、邮政所及各类专业性较强榨油所、锻工所、酿造所等服务机构。〔7〕 日用品都以日产品的殖入代替。从社会生活的各层面完全接管了东北的大小事务。

开拓团因为肩负“民族融合”的侵略使命,将中国农民从行政到经济完全纳入日本人建设的开拓团控制之下。通过日本移民开拓团填补东北农村殖民统治的空白,使开拓团成为镇压中国农民反抗,防止农民参与抗日的基层组织,从政治和军事上成为维护侵略的军政据点。这种使命就注定了开拓团严重破坏了东北基层政权组织,使东北人民处于受日本开拓团的剥削压迫和掠夺统治地位,完全破坏了东北基层的村屯组织,把东北人民更加严密地控制起来。

二、开拓团对东北农业经济的破坏

因日本侵略东北沦陷的十四年当中,开拓团对东北经济的掠夺和对东北村屯组织结构的破坏使中国东北的人民群众流离失所,饿殍满地。而开拓团对东北人民最大的迫害是剥夺了人民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日本关东军利用他们掌控下的伪满政权,强制推行“日满经济一体化”〔8〕和推行统治经济的掠夺政策,1939年指使伪满政府发布“三大国策”,实施其“产业开发五年计划”、“北边振兴计划”、“百万户移民计划” 〔9〕。利用傀儡的伪满政权做掩护,完全独占东北的资源和市场,使东北的伪满经济成为日本经济的扩充和附庸,以达到长期占有和最大限度地掠夺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人、财、物,目的就是为“大东亚战争”服务,作为关东军的后勤给养和战略物资供应基地。

日本为了移民计划顺利进行,采取了强盗式的掠夺土地方法。主要有地籍整理、归屯并户和建集团部落、强行收买等方式。失去土地的东北人民沦为新的移民或沦为从属于日本移民的“辅导原居民”。

(一)对土地资源的掠夺

日本为了移民计划顺利进行,采取了强盗式的掠夺土地方法。主要有地籍整理、归屯并户和建集团部落、强行收买等方式。

1.利用伪满政权颁布法令,“合法”地攫取土地资源。通过日本控制的伪满政府成立的土地局和地籍整理局,通过“地籍整理计划”,以“整备”〔10〕为名,剥夺东北农民的土地,给日本移民使用。8年的时间里,日伪对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进行“地籍整理”,调动550万人次,整理土地3000万件。同时胁迫伪满政府颁行《商租权整理法》等,使日本人在东北区有了土地使用权、借贷权等权力。从1936年9月到1937年9月的一年间,日本移民申请获取土地执照就有18840件,掠夺土地9120万亩。而在“清粮出荷”政策下,对农民的生活构成极大的威胁,中国人也因为吃白米饭,或者储藏、携带粮食被抓,定为经济犯。

2.以维持治安为名,进行军事围剿,施行“归屯并户”、“集团部落”〔11〕这样的方式,以军事力量驱逐和屠杀迫使农民搬迁,制造无人区,然后日本人再以土地主人不明为名强行占领。因为开拓团的军事作用,在东北沿苏联国境线1000多万公顷,宽约20公里内被划作灭住地区,约7500万亩的土地被没收。这与长城无人区、“人圈”做法相当,其实是日本人为圈占土地、防止抗日制造的法西斯主义的“集中营”。在这个范围内生活的东北农民只能背井离乡,让出土地。哈尔滨东五县曾设置十余处集团部落,毁灭56个村屯,烧毁房屋6000间以上,使15000人流离失所。三分之一的农民被迫搬进集团部落,其余皆流亡,土地荒芜1.2万垧〔12〕。

3.强行收买。土地收买作为日本移民对东北农民土地掠夺最普遍的形式,对农民的危害最大。名为“收买”,实质是强抢。日本侵略者还通过所谓“廉价收买”与抵押占地政策强占大批良田。从1939年起,日本侵略者在甘南县“以每垧20元(正常交易价每垧120元到200元不等)的低价征缴了351707垧(占当时全县土地面积的61.8%)“归为‘国有,供开拓团使用”〔13〕。在三江平原,上等熟地200元,中等160元,下等地130元,东北劝业株式会社给出的地价是上等56元,中等40元,下等24元,强制签订合同购买。更有甚者,甚至不论什么地,一律按每垧一元的价格强买,实则是强抢。此外还通过“当铺”、“公司”发放“兴农贷款”、“春耕贷款”〔14〕等方法,收押“地照”、“青苗”,当农民无力偿还时,土地即归日本侵略者所有。1937年5月,拓务省就制定了《满洲移民第一期计划实施要领》,指明第一期五年内共需要日本移民用地170万町步。为解决关东军军粮问题而实施的“紧急农地造成计划”是日伪后期对人民危害最为深重的土地掠夺,计划造田270万亩;其中在齐齐哈尔地区实施了“大查哈阳计划”〔15〕,规划占地达735万亩。据不完全统计,到1945年日本战败时,仅在富裕、讷河、甘南三县总计占地就达669.6万亩,齐齐哈尔郊区也被霸占土地66508.3亩。结果使开拓地人民流离失所。在黑龙江就有拆毁农民房屋,从墙里找出地契,强抢土地的事情发生。佳木斯东南的桦南县有60万亩土地,被日本开拓团抢占59.1万亩。日本殖民者将大批的农民赶到荒山野岭垦荒,土龙山暴动就是因依兰县农民对日本强买土地不满而引发的,受到日本关东军的镇压。日本的开拓移民政策使中国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大片丧失,他们衣食无着,因冻、饿、患病而死于非命者不计其数。

4.以整备土地的方法掠夺。到1941年,伪满政府和满洲拓殖会社以移民用地的名义,整备土地2000多万町步,相当于二十年百万户移民计划的两倍。着手整备面积20026000公顷,未支付地价面积9225070公顷,其中有46%属于未付地价。〔16〕日本殖民者拥有大量的土地后,他们不事生产,租种给东北农民。东北的自然经济完全被破坏,连东北人民的生存权利都被无情地掠夺了。使东北的农业经济殖民化,农村生产力衰退严重,经济发展进程延迟和倒退,农村群众生活无依。

(二)对劳动力的掠夺

日本开拓团不但强盗式的掠夺土地,对农民劳动力也疯狂的掠夺,一旦受到农民的抵抗,关东军就会以武力进行镇压。日本政府还强迫失去土地的农民和强征来的数万农民组成“勤劳奉公队”,参加各种艰苦的水利工程和军事工程的修建。在现在的查哈阳农场太平湖水库,当年修水库的15万劳工,5年时间死亡达5万多人。水利工程共25公里的渠道工程,平均每公里要有4000个中国劳工的尸体。〔17〕在黑河要塞、虎头要塞更是夺去了无法计数的中国劳工的生命。这样对劳动力的掠夺,更使农村经济举步维艰,人民生活无以维计。

东北失去土地的农民达到50%左右。有的沦为日本移民的佃户,在本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却要给日本人交租纳税。还有的被迫流落到日本人开设的工厂做工,他们每天工作14小时以上,得到的报酬却比日本工人低60%还多,日本移民随意盘剥、欺诈中国工人。日本移民则成为新地主和新资本家。

因为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掠夺,对东北的主要影响就是到1945年日本投降,日本在中国东北占有土地58500多万亩,其中开拓团占有土地3422.3万亩,约占东北全部耕地的10%—15%〔18〕。开拓团占领后,土地产能严重的下降。九一八事变前,中国东北的农业经济已经形成较好的发展规模,特别是20年代后期有了迅速的增长。1924年到1930年,耕地由12210万亩增加到20070万亩,平均每亩单位面积产量保持在100公斤左右。日本的侵占和掠夺,使粮食总产量1932年锐减1539万吨,1934年为伪满时期的最低点,只有1343万吨。生产力发展受到极大的影响,加之自然灾害等因素,后来虽有所提升,但单位面积平均产量一直呈下降趋势 。1944年,通过“紧急农地造成计划”,耕地面积较1930年增加了13%,总产量却下降了8%,单位面积产量下降19%〔19〕。

日本开拓团对土地资源的掠夺直接导致农村经济发展进程的倒退和延迟。日本开拓团可以不用缴纳税费,并且实行供给制,能按人领取口粮,而中国东北农民,不但失去了土地,流离失所,还被日伪常年采用暴力手段大量征派税费,清粮出荷,被奴役从事繁重的劳动,成为劳工。大量的农民劳工被冻死、饿死。恶性循环失去了更多的劳动力,破坏了东北地区农村经济的正常发展。在日本开拓团掠夺和盘剥后,农村经济的发展被阻断,生产力和生产资料的短缺,使得农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只能勉强维持生存。

三、开拓团对东北矿产资源的掠夺

日本开拓团的使命之一是为关东军提供给养的职责。在1934年,伪满产业部设立“临时产业调查局”与日本满铁经调会配合,对中国东北的农田水利、水电资源、矿产资源、开拓用地等做了全面的调查,并制定了第一次《产业开发五年计划》。1936年,经调会又在关东军的支持下草拟了《产业开发长期计划》,作为“急速开展持久战争所必须的产业,应该坚决而迅速地开发”〔20〕。

日本侵略者为了加紧开采煤炭、钢铁等矿藏,加紧对东北的资源掠夺,大量的开采以满足侵略战争的需要,大量抓中国劳工,完全不顾及矿产资源的损失,广开井口,大量开设工作面,并采用“高落式”、“残柱式”等方式,减少物质消耗,不顾劳工死活,不断加大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进行掠夺式、杀鸡取卵式的野蛮开采〔21〕。

辽源、鸡西、鹤岗的煤炭资源在此期间遭到严重的破坏。日本侵略者采取野蛮的开采方式,哪里煤层厚就开采哪里,被蚕食的地下资源大量损耗,同时煤矿的完整性遭到严重的破坏,在发生瓦斯爆炸的煤矿,日本人采取的措施是封堵井口,完全不顾中国劳工的死活,只要能保住资源即可。而在战败撤离前,他们大肆破坏矿井,使大量的矿被注水和炸毁。给以后的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和不可预知的困难。

综上,日本开拓团在东北十四年沦陷历史过程中,疯狂掠夺东北资源,屠杀和奴役中国东北人民,把东北作为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给养基地,成为日本侵华的有力工具。今天我们研究这段历史,是为了进一步认识日本开拓团殖民侵略的本性,珍视历史,警示未来。

〔参考文献〕

〔1〕左学德.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史〔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135.

〔2〕〔日〕喜多一雄.满洲开拓论〔M〕.日本国富山县朝日町:明文堂书店,1944:2.

〔3〕左学德.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史〔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135.

〔4〕〔日〕满洲开拓史刊行会:满洲开拓史〔M〕.日本:长野,1941:381.

〔5〕国策重要部门之开拓政策基本方针〔N〕.滨江日报,1940-02-05.

〔6〕王承礼.中国东北沦陷十四年史纲要〔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348.

〔7〕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日本侵华七十年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585—592.

〔8〕解学诗.伪满洲国史新编〔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579.

〔9〕王承礼,常城,孙继武.苦难与斗争十四年(中卷)〔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297.

〔10〕 解学诗.伪满洲国史新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3.

〔11〕 郭素美,车霁虹.日军暴行录-黑龙江分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236.

〔12〕 中央档案馆,等.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东北大讨伐〔M〕.北京:中华书局.1991:163.

〔13〕 左学德.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史〔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58.

〔14〕 郭素美,车霁虹.日军暴行录-黑龙江分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544.

〔15〕 裴良玉.嫩江农垦志〔M〕.齐齐哈尔:齐齐哈尔日报印刷厂,1985:354—357.

〔16〕 〔日〕喜多一雄.满洲开拓论〔M〕. 日本国富山县:朝日町明文堂书店,1944,(02):364

〔17〕 裴良玉.嫩江农垦志〔M〕 .齐齐哈尔:齐齐哈尔日报印刷厂,1985:354—357.

〔18〕 〔日〕满史会.满洲开发四十年史〔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8:577.

〔19〕 〔20〕王承礼.中国东北沦陷十四年史纲要〔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490-491.

〔21〕解学诗.伪满洲国史新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18.

〔责任编辑:冯延臣〕

猜你喜欢
日本影响
日本元旦是新年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探寻日本
《黄金时代》日本版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美哭了的日本点心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如何影响他人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