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一个民族品牌的崛起档案

2012-04-29 15:07郑明桥张小平
经济 2012年4期
关键词:中烟黄鹤楼卷烟

郑明桥 张小平

“黄鹤楼”,在武汉她的含义很多:一座楼、一首歌、一瓶酒但在中国高档卷烟品牌里,她代表的却是一个传奇符号。

五年里,黄鹤楼从一个地方性的、趋于边缘化的卷烟品牌,跃马而上,成为一个年销售超过100万箱的王牌,创下了品牌销售增长33倍的奇迹,成为全国同行业高端产品成长最快的品牌。

何以如此?业内精英一再追寻其中的答案。

有言,“黄鹤楼”独辟蹊径,开创了中式卷烟淡雅香品类,开辟了市场“蓝海”。

有言,以黄鹤楼科技园为平台,湖北中烟不断整合优化内部和外部科研、技术资源配置,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支撑起了“黄鹤楼”品牌的生命。

有言,湖北中烟从黄鹤楼文化中汲取营养,将千年名楼蕴含的人文精神作为“黄鹤楼”品牌文化的源泉

“动客情乎异域,归游志乎故乡。寻春晖之烂漫,开眼界之混茫。”古往今来,文人雅士总是黄鹤楼的常客。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的黄鹤楼科技园,有的是另一番悠雅景象。

春日的阳光开始有了温暖的感觉,科技园一尘不染的实验室里,碧绿的植物点缀其间,花香四溢,小桥流水的潺潺声中,背景音乐的轻挑慢揉之中,流淌出种种创新的故事。

在黄鹤楼科技园参观,走进“1916楼”和黄鹤楼博物馆,又让人领悟到,“黄鹤楼”与其说是卷烟,不如说是一种超凡脱俗的雅士文化。天赐淡雅香——短短五个字将“黄鹤楼”品牌飘逸、洒脱、自信、脱俗的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座幽静的科技园,正在述说着“黄鹤楼”品牌发迹的许多传说。

1916年的“配方梦想”

1916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汉口设立分厂,这就是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卷烟厂的前身。

武汉卷烟厂顺着历史这条线往下挖掘,出现了这样一个故事:黄鹤楼1916年采用的“南洋烟魁壹号”配方,出自中国商人礼聘的玻利维亚籍首席烟草配方师无奈,因为生产成本过高,配方投产未能实现,落下一个“奢华的黄金梦想”。

当年,南洋兄弟烟草的这一梦想,指向一场博弈。

英美两国烟商合办英美烟草公司,1902年其创办之初,手脚伸向世界各地。翌年,在上海设立卷烟厂,生产洋烟“大英”、“老刀”、“三炮台”,倾销中国市场。

稍晚,爱国华侨简照南、简五阶兄弟创办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异军突起,同英美烟草展开竞争。

其中一个颇具戏剧性的段子,国人皆知:英美烟草公司暗中购进大批南洋兄弟烟草公司香烟,待发霉后,再向市场抛售,企图朝夕之间,毁掉中国烟草声誉。

简氏兄弟拿出铁证,揭露真象。用事实证明所产香烟质量,挫败了英美烟商李代桃僵的阴谋,反而使对方信誉扫地。

到后来,南洋公司几经挫折,“实业救国”心愿不灭。南洋兄弟,这一中国早年最具规模的烟草企业香火,一直延续至共和国成立。

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博弈,犹在继续。

2004年,湖北中烟大胆舍弃传统合成香精香料,选用全天然香精香料,为产品的独特吸味提供了原料保证,黄鹤楼终于成功地从技术和开发角度解决瓶颈。当年,黄鹤楼第一个奢侈品牌——“黄鹤楼1916”问世。

经过科学试验,经过新技术的试炼,湖北中烟成功“激活”尘封在历史烟霾里近百年的一个卷烟配方。“黄鹤楼1916”一经投放,在全国市场持续热销,备受关注。这一产品具备低调奢华的优雅气质,被誉为“中国烟草行业2004年最受关注新品”,荣获“2004中国优秀品牌形象大奖”,成为中式高档卷烟的一面旗帜。

“‘黄鹤楼1916是当时武烟技术中心群策群力的结果,‘黄鹤楼1916由内而外,无一不完美”,湖北中烟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彭明权谈起这一作品,仿佛赞美一件艺术品。

“黄鹤楼1916”每一包均为手上制作:烟叶一片片经专业技师手工筛选后再进行生产,关键的制丝、加香、加料环节是由国家级技术中心的工程师们亲手操作,整个的包装过程皆由熟练技师手工完成。

烟支长度回归无滤嘴时期的70mm,开启中国短支卷烟生产,人们称道其强烈的个性风格为中国“第一短烟”。

2004年,“黄鹤楼1916”的推出,于黄鹤楼系列品牌形象、品牌风格、品牌个性和品牌价值的确定,发挥了石破天惊的作用和影响。当年,黄鹤楼实现销售近7.5万箱。

2005年,黄鹤楼的销量更呈现爆炸式增长,在“黄鹤楼1916”的拉动下,黄鹤楼其他规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产销增量,全年销量超过11萬箱,整体增幅超过50%。

物换星移,近百年过去了,南洋兄弟在微笑,上世纪苦涩的笑变了,变成新世纪甜美的笑。将卷烟厂一段历史旧闻嫁接到黄鹤楼品牌上,演绎成让人九转回肠的故事,这是一种想象力和创造力。

黄鹤楼品牌打造者请出了“黄鹤楼香烟之父”——韩焕章,续写品牌的前传与后传。韩焕章早年曾在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担任配方师,承传中国烟草崛起年代的智慧。如今,他是武烟技术中心的高级工艺及配方专家,作为一位中式卷烟的配方大师,他发明了“韩式三角理论”,为黄鹤楼1916产品量身定做。

湖北中烟副总经理彭传新说:“高档烟的发展需要很多支撑,其中文化是重要的一部分,是提升品牌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他认为,一个优秀的品牌必须具有良好的文化底蕴,消费者购买产品不仅是选择产品的功效和质量,而且也选择产品的文化品位。

具体到黄鹤楼品牌上,湖北中烟工业公司品牌文化研究所副所长陈实说:“黄鹤楼是个老牌号,有着与楼相通的东西,加上武烟有着90多年的历史,在品牌塑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就有了很好的文化积淀,可供我们开掘与塑造。”

表现在产品包装与商标设计上,湖北中烟强化了品牌独有的千古名胜——黄鹤楼风格和色彩,贴近目标消费者审美心理,且出书籍、印画册、开网站、发行杂志、举办讲座和研讨会,邀请媒体和市民来企业参观,展开多形式、多层面、多元素黄鹤楼文化的传播,让这种倍受华夏人文传统润泽的文化走得更远,支撑品牌的力道更强。

传统文化与现代营销在这里融合。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太师椅、屏风、字画黄鹤楼品牌文化研究所内一派风雅。品茗聆听,文化研究员张伟娓娓道来:“随着卷烟消费市场的发展,部分消费者购烟时,吸味喜好在购买原因中所占比重逐渐下降,而情感性需求所占比重逐渐上升。”

“黄鹤楼”在规格划分中不是简单地以吸味和价格来区别消费者,而是从需求角度寻找消费者。

“黄鹤楼”的每一个规格都有一段故事,每一个规格都注入了文化,尤其经典文化元素。湖北中烟的一位销售经理游山时,他的朋友提议,可否将荆楚名胜、道教名山武当山的“道”文化融入品牌文化。这个看似随意的想法擦亮了销售经理思想的火花,他迅速将这个创意上报给公司决策层。经过多个部门的反复讨论,“黄鹤楼”(论道)诞生了。随后,又有了“黄鹤楼”(问道)、“黄鹤楼”(品道)。

深度挖掘方能深入人心。在产品设计方面,“黄鹤楼”以怀旧、浪漫、唯美、简约等系列设计,给产品注入文化元素,映托出雅士文化的丰富内涵,满足新时代雅士的审美心理和精神诉求。以“黄鹤楼”(问道)为例,红黑相间、情思悠然,将历史文化与卷烟品牌文化融为一体。

黄鹤楼,在品牌发展起始阶段使用名楼文化,推出“黄鹤楼”(蓝带)、“黄鹤楼”(软珍)等品牌规格。

随着品牌的壮大,湖北中烟从“楼”文化中跳出来,向中国传统文化“问道”,迎来深化品牌文化内涵的阶段,推出涵盖“黄鹤楼”(论道)、“黄鹤楼”(问道)、“黄鹤楼”(品道)等规格的“道”系列。

如今,“黄鹤楼”品牌继续与多元文化对接,实现了品牌文化的不断拓展延伸,向地域文化、现代流行文化等方向发展。

文化,渗透在黄鹤楼科技园的每一个角落。“黄鹤楼”的品牌文化因此更为丰富,使品牌真正实现了销量与结构的同步良性增长。

“淡雅香”的吸引力

黄鹤楼有一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天赐淡雅香。这简短的五个字,却是黄鹤楼最核心的产品竞争力。“淡雅香”,行业人士评价,“淡”是焦油低,“雅”是危害小,“香”是香气足。

2月10日,在黄鹤楼科技园天然香精香料研究所的一个角落里,记者看到了这种天赐“淡雅香”的来源其一:淡黄色的小菊花静静“绽放”,它的故乡,远在海拔2200米以上的神农架山区。在“黄鹤楼”品牌“淡雅香”香型中,这种小菊花至关重要。它是一种珍稀本草——神农香菊。

近年来,人们包含烟草的食品消费越来越关注天然、绿色。为顺应消费需求,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自主开发了以天然本草香料为代表的天然烟用香精。

“神农香菊中的活性成分可明显增强喉部舒适性。”黄鹤楼科技园香精香料研究所技术人员黄龙告诉记者,“‘黄鹤楼采用的香料,90%是从神农架地区天然本草植物中提取的活性成分。与化学合成香精相比,天然香料更能与烟草本香相协调。”

湖北中烟援引中医“君臣佐使”的用药理论,研究形成了集增香、减害、舒喉于一体的3n香料复方技术。即以增香小复方为君药,确保系列产品独具香气飘逸、优雅纯正的特点,以减害和舒喉小复方依次为臣药和佐使药。增香小复方又以神农香菊为君药,以紫苏、地黄等为臣药和佐使药。减害小复方以三叶草为君药,以细辛、木蝴蝶等为臣药和佐使药。舒喉小复方以矮地茶为君药,以蔓生百部、白花前胡等为臣药和佐使药。3n香料复方技术以数组类似结构的三元复方为基础,更有利于保证香料的稳定性,更好地突显产品特性。

相对于更为丰富的产品带来更为自由的选择,“黄鹤楼”差异化目标聚焦的方法论更加吸引人。差异化就是不走寻常路,就是与众不同。淡雅香品类就是以低害、低焦、高香、舒喉的特质展示了其与浓香和清香品类的不同。这种差异化让湖北中烟注重创新、注重特色,为“黄鹤楼”的发展有了与以往格外不同的思维。

关于目标聚焦,湖北中烟人这样描述:“把箭比作着力点,把靶心比作想要实现的目标。有人可能会把箭射向十个或者更多不同的地方,追求精彩纷呈。而我们,则把所有的箭射向淡雅香的核心特质,即低害、低焦、高香、舒喉。这就是我们的目标聚焦。”

目标聚焦,湖北神农架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多样性生态系统、各烟叶基地独特的地域特色和绿色种植方式、黄鹤楼科技园内外的专家学者以及各种思想、观点、技术得以聚集、得以兼容、得以互补、得以成势。

在武汉卷烟厂,有一条“黄鹤楼”淡雅香生产专线。

这条线引入了“三线并行”的加工模式:

一线以“强加工”取“淡”。

一线以特殊加工求“雅”。

一线以“柔加工”保“香”。

三条线在设计流程、设备和参数等方面均实现了差异化,以适应多种原料特性和特色配方的要求,从工艺层面突显和强化“淡雅香”的品质。

“我们研发了加香加料精度实时监控自主技术、排潮转网自动清扫自主技术、加料双回路自主技术、过滤罐自动排空自主技术等7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通过技术创新,生产专线的加香加料精度已达到99.99%。”黄龙对记者说。

湖北中烟践行减害降焦,生产出焦油量5毫克、3毫克、1毫克多种规格卷烟。如何降焦而保留中式卷烟香气,一直是行业科技工作者需要破解的重点和难题,也是湖北中烟一种执着努力。

增香型优质重组烟叶就是他们突出卷烟独特风格,减害降焦的重要原料。

技术人员开展原辅料体系研究、新型复合生化萃取浓缩技术研究、浓缩制浆技术研究、涂布技术研究以及提升外观质量关键技术研究,将增香型功能优质重组烟叶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新型嘴棒也是“黄鹤楼”品牌卷烟实现增香保润的重要途径。

在黄鹤楼新型滤嘴技术研究所,记者看到新投产的“黄鹤楼”(红景天)、“黄鹤楼”(为了谁)等规格使用了香润珠嘴棒,这是继同心圆嘴棒、太极嘴棒之后的第三代嘴棒。

“这种嘴棒最大的特点是可触、可视。消费者取用烟支时,按捏香润珠部位使其破裂,可以听到清脆的声响。这时,内置在香润珠里面的液态本草香料就融入了嘴棒纤维。”据新型滤嘴技术研究所技术研发部副部长刘祥谋介绍,香润珠嘴棒增加了消费者的体验功能,好玩,更重要的是,它能有效实现降焦保润、增香減害。

在湖北中烟,科研成果并不只停留在实验室。“通过产学研三方合作,一项研究成果出来后,我们先在科技园试验,试验成功后就交给相关公司大批量生产。这样,我们不出园区就能直接看到研究成果的样本和应用情况,确保了科研与生产的无缝对接。”黄鹤楼科技园香精香料研究所研究员王娜说。

“深海战略”领先一步

“‘黄鹤楼其实只比别的品牌多走了一步,这一步至关重要。”彭明权如此总结黄鹤楼的成功。

“深海战略”是“黄鹤楼”发展中的一个关键词。这是每一个湖北中烟人都认同的观点。

“深海战略”的本意在于,将视线移向买方需求,将不同市场的买方价值元素筛选并重新排序,从给定结构下的定位选择向改变市场结构本身转变。具体到“黄鹤楼”,就是让其成长为新品类的领袖品牌,征服市场。

中国烟草正式提出要构建中式卷烟品类是在2008年。

2008年6月5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在湖北武汉召开中式卷烟品类构建与创新研讨会,提出品牌创新是中国烟草创新的集中体现,而品类构建与创新,是品牌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键切入点。

而在此之前,国家烟草专卖局曾对“中式卷烟”和“品类”分别进行过探索。2003年4月,全国烟草行业降焦减害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中式卷烟”的概念。随后,国家烟草专卖局对中式卷烟进行明确界定:能够满足中国卷烟消费者当前和潜在消费需求、具有独特香气风格和口味特征、拥有核心技术的卷烟,主要包括中式烤烟型卷烟和中式混合型卷烟。其中,中式烤烟型卷烟占主体地位。

其实,早在2007年9月召开的全国烟草行业企业管理现场会上,国家烟草专卖局副局长李克明就对“品类”提出了这样的期望:“中式卷烟就是要在世界卷烟市场中打造或者说创新一个新品类。每一个中烟工业公司都应该去构建中式卷烟大品类下的小品类,最终使中式卷烟像中国菜一样,由粤菜、湘菜等品类组成。”

湖北中烟审时度势,进行了集成创新。他们将天然本草香与烟草本香相结合,调配出了淡雅香。他们依托湖北优越的自然环境,同商业企业一起培育“金神农”烟叶,将其作为淡雅香品类的主要原料。

他们进行技术攻关,建立并完善了淡雅香生产工艺,突破了天然本草香精香料、增香型功能薄片和降焦嘴棒的技术难关,发挥其综合作用,彰显了产品低害、低焦、高香、舒喉的淡雅香品质。

基于自己对传统的理解和对创新的认识,“黄鹤楼”将既有的卷烟香型融会贯通而自成一派,名为“雅香”。它创造性地将中医原理融于其间,巧妙运用木草香料,形成“香气飘逸,透发性好,明显改善喉部舒适性”的特征。2003年,“黄鹤楼”正式定位为雅香风格的代表性品牌,以此而在林林总总的高档卷烟产品中形成了别具—格的差异化特征,从而拥有了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黄鹤楼”丰富的产品线,为消费者提供了别样的选择。

“黄鹤楼”(1916)旨在打造中式卷烟经典品牌中的经典。

“黄鹤楼”(问道)的文化内质重在与知识分子的气质契合。

“黄鹤楼”(品道)按季节不同又细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小规格。

“黄鹤楼”(漫天游)硬盒产品将烟支划分为三个功能区,以吸食时间为间隔,即“左早右晚后白天”。

“黄鹤楼”有细烟支系列,细烟支的特点是单位面积内燃烧的烟丝量少,降低了烟支中的有害成分。

“黄鹤楼”有方形烟支系列,方形烟支的烟丝量更均匀,使单口气体中的有害成分有效降低,而香气损失也更少,更具低焦高香的特色。

“黄鹤楼”系列还有5毫克、3毫克的超低焦油产品,又研制出了焦油含量为1毫克的产品,在焦油含量低至0.1毫克的产品储备方面也取得重大突破。

“黄鹤楼”倾力打造的“雅香”新品类,丰富了中式卷烟的内涵,增强了中式卷烟的整体实力,而且为“在有限资源下如何运用战略眼光给品牌持续发展提供独特价值”作了—次成功的示范。

随着独特的品牌定位以及强劲的发展趋势,“黄鹤楼”迅速成为中国高档卷烟的领军品牌,跟其他三种风格的代表品牌被行业观察人士称为中国高档卷烟的“四大天王”。

此后,“黄鹤楼”以淡雅香品类代表品牌的身份迎来了新的发展期,驶入了品牌发展的快车道。通过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不断提升适应市场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品质,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最终成为淡雅香品类的领袖品牌。

品牌之树,品质为根

在2011年上半年全国卷烟产品市场抽查质量综合得分排名中,“黄鹤楼”品牌4个规格产品均进入行业前8位,其中“黄鹤楼”(软珍品)连续三年蝉联行业市场抽查产品质量综合得分第一名。

品牌之树,品质为根。一个品牌的成功首先在于优异的品质。“黄鹤楼”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几年内成长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与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努力提高產品质量、稳定产品品质是分不开的。

那么,“黄鹤楼”的优异品质是怎样炼成的?让“黄鹤楼”品牌定点生产厂——湖北中烟武汉卷烟厂给出答案。

武汉卷烟厂叶片精选车间通过细致的人工选叶实现摘梗、除杂、预混等多种工艺要求。

武汉卷烟厂工艺品质部部长方敏介绍:“这道工序叫‘全叶精选,人工选出的烟叶喂料前带梗比重能够控制在0.5%以下,为‘黄鹤楼卷烟的品质和风格奠定了基础。”

“全叶精选”,只是“黄鹤楼”卷烟371道个性化生产工序的开端。

为满足“黄鹤楼”品牌生产的特殊要求,湖北中烟为“黄鹤楼”量身定制了一条专用生产线。这条生产线“身材娇小”,变传统的“大锅混炒”为 “小锅小炒”,制丝过程达到了控制参数精细化,实现了分类配方、分组加工。

目前,这条制丝线已形成80项自主专利:独创的木制过丝槽可以帮助烟丝与天然本草香料充分融合;独有的烟丝温控系统可实现30℃至50℃范围内的温度调节,避免高温对天然本草活性成分的破坏;多级柔性风选可精确去除梗丝,进一步提高烟丝的纯净度。

2009年,武汉卷烟厂“黄鹤楼”专线项目质量控制系统开始运行。这一系统通过过程监控、实时数据采集、自动报警以及后续跟踪处理,实现了对“黄鹤楼”产品生产过程的实时精准控制。

在制丝车间采访时,记者看到,车间设备上都贴着带有“三确认”原则的标志。“三确认”是指生产人员要对上道工序的工作、本道工序的生产过程和输出品进行质量确认。

制丝车间主任张风光告诉记者:“车间大约有150道工序,每道工序的生产人员都要严格按照‘三确认原则进行质量把关。”

除了质检,湖北中烟产品质量向全过程管控和精准控制推进。武汉卷烟厂卷包车间实行“三查、二验、一分析”的质量管理模式。“三查”即操作工自查、轮班巡查、车间专项检查,“二验”即设备检修后的验收和质量改进成果验收,“一分析”即质量分析,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分析改进。

改进——设备改进、工艺改进、管理改进,保证“黄鹤楼”卷烟品质。在“黄鹤楼”生产专线上,有一个由工艺、质检、机械等方面的18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小组,专事生产线个性化改造。

“看似一个很小的细节,可能会影响消费者对整个黄鹤楼品牌的印象,”“什么是细节,细节首先是标准。”方敏说。

在选叶线上,记者看到质检员正在检查1号机台的除梗质量。在处理好的烟叶中,质检员拿出一小把进行称量。上秤一称,烟梗占烟叶的比例在千分之五以内,符合企业标准,而行业标准是不超过百分之二。

在“黄鹤楼”品牌工艺质量标准名录中,像这样严于和高于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比比皆是。湖北中烟要求,不同批次产品每支烟的重量波动在22毫克以内,而行业标准为70毫克至80毫克。

“尖刀计划”

“企业要能满足需求,提供服务,变产品为服务于消费者真实需要的载体,实现‘服务为王。”2003年上任伊始,彭明权就在企业内部确立了这样的指导思想。

湖北中烟聘请7000多名经验丰富的零售客户及消费者组成专业评吸队伍,每月开展产品质量评判。

湖北中烟在全国设立500多个消费者意见征集站,收集整理有价值的意见,指导产品改进。

“在湖北中烟,营销人员要跑市场,技术人员每年要深入市场60天以上开展市场调研。”湖北中烟技术研发中心产品开发部负责人告诉记者。

大规模、不间断,日复一日地市场调查,让湖北中烟敏锐把握市场风云,看穿时代在变,消费者注重满足感、轻松感和舒适感兼备,渴望价值的认同和情感的传递。

低焦油、低危害这些来自消费者视角的需求,成为“黄鹤楼”品牌创新发展的出发点。

“让科技与消费者对话”、“‘黄鹤楼的技术应该是消费者可以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在黄鹤楼科技园采访时,记者听到这样的话语。

“最初,创新是我们的唯一出路。而现在,创新成为‘黄鹤楼品牌的特质之一,成为品牌发展的核心优势。”湖北中烟人告诉记者,创新融进他们的血液,成为一种基因。

创新,“黄鹤楼”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观念创新。观念创新是体制机制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观念创新、没有目标和意识引领,其他创新就无从谈起。

——自主创新。通过好的体制机制,培养自己的创新队伍,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成果。

——协同创新。借助外力协助创新,集中企业内外一切可以调动的创新资源,为我所用。

这些思想,体现在“黄鹤楼”品牌的每一支香烟中。 “黄鹤楼”(问道)使用了书本侧翻式烟盒,“黄鹤楼”(漫天游)将一盒卷烟分为三个功能区,里面分别是早午晚三个不同时间段吸用的烟支,以适应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以地理因素划分消费群体,为高原地区开发出“黄鹤楼”(红景天)。这是黄鹤楼“尖刀计划”的锋芒初露。

湖北中烟提出: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在天然单体香精、功能型嘴棒和本草型薄片产品技术储备方面,率先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再造烟叶研究实现国内领先,形成产品不可复制的技术。

推行组合降焦法,确立品牌在减害降焦方面的领先地位。

实施“百千”知识产权技术创新计划,尽快实现国际专利和发明专利零的突破,以标准和专利提升品牌的技术优势。

除了实验室,黄鹤楼科技园建立包装印刷、香精香料生产、滤嘴生产等多个科技成果的中试转化平台。

“为使科技园众多科技成果顺利转化并应用到‘黄鹤楼产品中,我们积极实施研发前移,力求实现研发活动与外部市场‘零距离。”黄鹤楼新材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技术部副部长刘祥谋告诉记者,湖北中烟在天然本草香精香料、增香减害型薄片、个性化嘴棒等领域累计完成213项科研成果,其中有149项成果在“黄鹤楼”产品中顺利转化应用,转化率高达70%,使“黄鹤楼”品牌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卷烟品牌的经典特色和创新亮点。

“一支‘黄鹤楼卷烟集合了数百项科技成果,其中有100多项是‘黄鹤楼的专利技术”,这是湖北中烟科技人员自信的底气。

要做“尖刀”,必须拥有锋利的“刀尖”,任职于黄鹤楼科技园里的科研人员便是“刀尖”。

企业广揽英才、广泛合作,致力于构建没有围墙的研究平台、研究基地。目前,在湖北中烟黄鹤楼科技园“二十所一室”,汇聚了来自湖北、上海、北京高校的生物学、医学、管理学等10多个专业领域的400多名优秀人才;科技园还联合了40多所科研院校、2700多名专家开展各项技术合作。

陈义坤,湖北中烟黄鹤楼科技园首席配方师、武汉大学有机化学博士,2001年加入湖北中烟。10年来,他先后从事过配方维护、香精香料、减害降焦等多领域的研究,目前负责黄鹤楼科技园海外产品研究,为湖北中烟进军国际市场做好基础研发工作。

王娜,湖北中烟黄鹤楼科技园团队带头人、留美归国博士,2007年加入湖北中烟。王娜带领一支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创新团队,投身于“黄鹤楼”的研发,其领衔攻关的《天然本草香精香料研究与应用》项目获科技园自主创新突出贡献奖。

她说:“科技园给了我一个舞台,在这里我成为了赋予卷烟个性的工程师。”

湖北中烟提出了“十百千万”人才素质提升计划:培育出10名以上在行业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专业人才、100名以上在公司内部有重大贡献的人才、1000名以上专业化人才,将外向型合作人才扩展到10000人以上,形成与品牌发展相适应的强大团队,构建与品牌发展相适应的产学研合作体系。

创新不是浪漫的童话,而往往取决于研发的投入。

科研经费,湖北中烟向来舍得投入。早些年,湖北中烟每年的科研经费预算都在两亿元以上,占销售收入的1%左右。但湖北中烟觉得这还不够,从2008年起,企业对研发的投入增至销售收入的2%,累计上十亿元。

企业为科研经费申报建立了“绿色通道”,无法在年初提出的科研项目,年中可以随时申报、随时论证、随时拨款。相比之下,行政开支和公关接待等预算项目则无法享受如此“待遇”。

分配向科研骨干倾斜的激励措施尤为明显,不论“正式工”还是“合同工”,一律以绩效论报酬,科研人员的平均收入要比行政人员高出许多。

在每年举行的湖北中烟自主创新总结表彰大会上,黄鹤楼科技园一次性出资数百万元,重奖自主创新先进成果的相关人员。

物力、人力的投入,加上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湖北中烟近年来在科技的支撑下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据湖北中烟技术中心原料研究所所长吴风光介绍,截至2010年,黄鹤楼科技园累计申报专利760项,授权专利476项。

科研的投入极大地提高了湖北中烟的品牌价值。《2011胡润品牌榜》显示,“黄鹤楼”香烟以270亿元的品牌价值,蝉联湖北最具价值品牌,并且是该省品牌首次进入胡润品牌榜前20名。

黄鹤楼品牌价值较2010年140亿元增加了近一倍,品牌价值占市值比列高达55%,说明产品高科技含量、高价值感和高端定位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效应日趋明显。

湖北中煙环保投入与品牌建设同步。2006年一篇媒体报道,作过这样的描述:车间整洁,烟囱几乎看不见烟雾,特别在乎环境安全的戴胜鸟,在厂区欢鸣。走进武汉卷烟厂,如同走进了花园。

那一年,武烟向媒体介绍,“九五”以来,企业累计投资3000余万元,用于环保和循环经济建设。其中列入技改的环保资金1709万元,占技改总投资8.76%,保证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施工、投用。

据介绍,烟叶加工产生粉尘,未加处理,飘落居民区,将污染环境,影响市容。每天,武汉卷烟厂出产各色卷烟,也出产一种黄色圆饼——在这里,除尘设备封闭收集粉尘,加入粘合剂,压缩成固体,回收利用到其他生产中。此类除尘设备,武烟购置30多台套,每年生产带来的1100吨粉尘,98%回收。剩余微量,达标排放。武烟有锅炉5座。2005年6月,“油改气”,燃油锅炉改烧清洁的天然气,废气排放量陡降50%。企业一年节约燃料成本2000万元。

除大气污染,水污染也是烟草工业“负”产品。以往,武烟生产生活污水处理达到国家二类标准。2006年3月,武烟日处理水量3600吨的污水处理站试运行,6月通过验收,全厂污水处理升至一类标准,完全符合排放标准。

上马这个项目,有个考验:2002年,工厂设计综合大楼,扩大生产、办公规模,污水处理站一并纳入图纸。此后,集团决定在东西湖建新生产基地,烟厂面临易地搬迁。搬迁前是否投资450万元上马污水处理站?武烟班子认定:树立负责任的企业形象,决策不改。动力车间冷凝水回收设备调试成功,处理后水中铁离子含量达到国家规定指标。武烟锅炉冷凝水改排放为循环利用,年可节水7万吨。加上循环利用冷却水,年节水逾14万吨。数据显示,1997年至2006年,卷烟厂产量翻番,利税增五倍,年用水由170万吨,降到70万吨,污水排放量同步锐减。

动力车间副主任魏丰伟介绍,车间所有墙体、吊顶采用多孔吸声材料,窗户为双层玻璃,进风系统安上隔音装置,烟囱“戴”上消音器,厂区噪音降低了10分贝,“隔壁小区居民丝毫不受影响”。

期间,武烟通过中质协“三合一”管理体系认定——关注员工健康的OHS、保护消费者利益的ISO9000质量管理、约束企业社会责任的ISO14000环境认证。三关通过,当年全国烟草企业只有两家。

接下来,武汉卷烟厂让出市区,搬迁东西湖,减污降噪达到新水平,且实现中水循环,工厂更干净,工厂更安静。

清醒,湖北中烟哲学的另一面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湖北中烟这句富于哲学意味的广告词早就走出业界,流行坊间。

这句话,为人们喜爱,或许就在于它的那种张扬,那种敢于拍胸脯,那种一览众山小的豪情,还有那种近乎乡间俚语似的生动。

而鲜为人知的是,这只是湖北中烟哲学的一面。

另一面呢?

另一面是什么?

说来可能好多人不信,另一面只有两个字,叫做“清醒”。

早几年,在全体职工代表大会上,湖北中烟哲学的创造者彭明权曾扯着嗓门怒吼:清醒啊清醒,同志们哪,要清醒,清醒!

一个“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一个“清醒”。一个飞龙在天,一个潜龙在渊。一个虽千万人吾独往,一个如履薄冰,不敢丝毫大意。两个近乎矛盾的东西合在一起,却形成智慧的辩证,力量的互补。

让我们回到“清醒”哲学产生的年头。

2005年3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发文,提出以武烟为龙头,调整湖北烟草业结构。

是年8月7日,时任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考察武烟,说了一句心里话:今年一二月份我对武烟还没有把握,现在,信心倍增。

8月23日,武烟集团职代会作出一个基本判断:集团发展之快前所未见。

这年1~8月企业销售卷烟40.69万箱,预计全年销售65万箱,突破徘徊多年的50万箱规模。1~8月利税18.3亿元,同比增长35.9%,其中利润3.45亿元,同比增长率117.1%,“两年过5亿元”计划可望一年成真。兼并三峡公司、红安烟厂,划拨大悟烟厂生产指标重组湖北烟草,一路顺风。

时任武汉市委常委、武烟董事长的彭明权说:这些果实说明武烟人市场观念在更新,头脑在清醒。清醒的一大证明是:武烟“市场强项”,成了思想解放对象。此前10多年,武烟是地方财政收入的支柱企业,也是企业和企业家颁奖席上常客。

然而,市场经济慢进亦退。湖南某烟厂原是武烟一个分厂,18年前,武烟产量越过50万箱标杆,赢利1000多万元,这个分厂产量是武烟的一半,而且亏损。2004年,这家烟厂利税50多亿元,武烟20多亿元。18年后,武烟产量、利税是人家一半。“武烟一觉睡了18年”,“武烟人该醒一醒了”。受武汉市委委托,彭明权任职武烟,敲响警钟。

2005年初,在一场员工大讨论中,武烟“市场强项”,成了思想解放对象。

“为什么人家产品走全国,我们出不去?”

“为什么我们工艺、技术不落后,市场比人家小,发展比人家慢?”

打破“固守汉味”,吸味变不变,市场说了算。

“你们在家主政,我去卖烟”。2005年1月6日来武烟工作,彭明权做了安排,便去跑市场。跑到某县,县领导说,武烟产品在这里也很俏啊。彭明权摇头:“不要说客套话了,我查看过好多垃圾桶,丢的烟盒都是外地牌子啊。”对方十分意外这种较真。停顿半晌,说“汉烟口味我们吸不惯”。

省内多路市场调查反馈,“固守汉味”的产品设计思路和开发模式值得商榷。武烟市场主要在本土,这就有了“固守汉味”的想法。市场要扩大,产品要打出去,这种想法就不行了。“川人爱麻辣,下江人爱吃甜,各有特色,本不存在哪种好哪种差。你非让四川人吃上海菜,就不对了”。

改进产品吸味,适应广阔市场,武烟投入重兵,技术攻关。研发与销售人员同跑市场,样品调查两周一次,成品回访每月一轮,密度高于以往。五个新品开发组,谁的配方市场叫好就用谁,就重奖谁。

从样品问世到产品上市,历经30多个回合调整,两个新吸味产品一炮打响,供不应求,销售人员喜上眉梢,感觉“天天过年一样”。

新品俏,拉动汉烟其他产品销量,上半年省外售出5.6万箱,增长23%,下半年订货增长40%。也不是什么都听市场,市场与质量发生矛盾,市场服从质量。省内烟草下半年订货会上,武烟两个新品一个要货2万箱,一个6万箱。

武烟很抱歉:暂时没有那么多货。地、市烟草公司吵着要武烟扩产。武烟没有松口。技术人员解释“限产”:两个产品采用优质烟叶,人工选叶,最好的设备,专人专机生产。资源有限,短时内骤然放量,只有一条路,降低质量标准。

18年前,武汉发生“永光倒牌”事件:紧缺经济时期,永光香烟不愁销,规模上得猛,原料、工艺跟不上,质量下滑。很快,消费者毫不留情抛弃“永光”。武烟人说,市场与质量发生矛盾,市场服从质量,这才是真正尊重市场。

2005年上半年通过科技手段提高产品质量,汉烟有害成分不断下降,新近又研制出“双低”新产品,焦油含量和一氧化碳含量控制在10毫克以下。其中一氧化碳含量达到欧盟2004年烟草产品安全标准。武烟的市場分析人员预测:这种新品同样要走“限产”路子。

下半年,面对“淡季不淡”的可喜局面,集团一班人保持清醒头脑,集中精力开展为期6个月的全面质量改进活动,确保产品质量稳步提高。让市场方方面面都赚到钱,自己才能赚钱。当年,两种新品上市前,武烟集团请国家烟草研究院专家评估定价。专家综合各种指标,认为新品其一可定240元一条,其二160元一条。武烟集团最终定价:170元和95元。如此定价,消费者感到值。

调整产品调零差,经销商、零售户得到从未有过的赢利空间。如此定价方式,是一种让市场方方面面都赚到钱,你最后赚钱的“倒算法”,改变了先算自己最大盈利,别人怎样再说的思维。单箱利润摊薄了,利益共同体建立了,武烟的总利润大幅上升了。

市场想得越深越远,跨越发展的目标越急迫。“武烟不能按部就班,不能满足有进步,必须拿出跨越式发展目标”。如今很多人,爱用“跨越”字眼。董事长彭明权说这个话,脑子格外清醒。“时下中国烟草业,发展在提速,淘汰在提速,发展慢了意味消亡。”“上半年武烟利润增长95%,离先进企业仍有很大差距。”

WTO有开放中国市场时间表,国内烟草业结构调整加快,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云南烟草企业在内蒙古、东北、海南实施兼并,上海与北京烟厂合作,湖南烟厂吃掉宁夏企业,盯紧河北“武烟面临市场机遇,还面临市场合围”。

“要清醒啊,同志们,清醒啊,同志们,要清醒!”他在职代会上大声疾呼。职工代表的发言,表明他们很清楚肩上挑着怎样的担子。

湖北省委、省政府,武汉市委、市政府赋予重托:全力支持武烟整合省内烟草企业,武烟年利税20多个亿不行,一定要早日达到70亿至80亿。

2004年,不含五类烟,武烟年销售47万箱。2005年初任务定在52万箱,销售方面感到困难,目标责任状迟迟未签。半年过去,清醒之后的武烟连销售带订单,“年售65万箱”(不含五类烟)稳稳握在手中。加上兼并新厂的销量,“一年翻一番”的百万箱就在眼前。

《三国演义》中,兵家必争荆州。荆州一年18万箱的市场容量,占全省六分之一。武烟份额长期徘徊在五六万箱,且集中在强手不屑争夺的低档产品区间。

短短8个月,彭明权27次到荆州调研,8个县市、142个乡镇个个跑到。每去一次,对市场的了解就更深一层,武烟的策略就更贴近市场。荆州人接受“好东西”和摒弃“坏东西”一样不含糊。18年前,武烟的招牌产品“永光”卷烟首先在荆州倒牌。今年,武烟新产品热销始于荆州。

提起“27回下荆州”,职工们感喟:市场反对玩概念,要求思想解放又说又做,知行合一,事事到位。这是一段“温故而知新”的旧闻,讲述了“清醒”哲学的来龙去脉,至今,这种哲学仍蕴含于黄鹤楼品牌之内,不显山,不露水,却威力自在。

结语:

解密“黄鹤楼”,我们认为——传统与创新,历史与现实,在“黄鹤楼”品牌上有了高度的统一与和谐。她走出了高档卷烟品牌贯有的王者与霸气之风,开创出一片自然雅致的独特意境。

黄鹤楼是传统文化的发扬者,针对不同群体文化品位上的差异性,在“庄重、宁静、简洁”的品牌调性下,赋予品牌旗下每个规格以不同的风格,逐步形成了“和谐一致、各具个性、格调高雅”的品牌文化体系,成为中国卷烟品牌文化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依靠自主创新而创造销售奇迹的黄鹤楼品牌,在这样一个由政策主导的行业内,在这样一个比较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行业内,就显得更加特立独行和难能可贵,它在创新之路上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就更具有了让烟草同行们学习和借鉴的价值。

猜你喜欢
中烟黄鹤楼卷烟
湖南中烟联合湖南大学揭示植物维持代谢平衡的机制
安徽中烟:坚持党建引领 提高帮扶力度 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嫁接对烤烟烘烤特性的影响
黄鹤楼上赏名联
难忘黄鹤楼
八个烤烟品种(系)在洛阳烟区适应性研究
卷烟包装痕迹分析
我国卷烟需求预测研究述评
卷烟引燃倾向测试方法的研究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