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资源与法律教学刍议

2012-04-29 13:06朱汉红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网络资源案例中职

朱汉红

中职学生的法律教育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将网络资源与法律学科的有效整合起来,在课堂上创设丰富多彩的情景,模拟真实的法制情景,通过网络资源实现师生互动的开放性教学,增强学生法律意识,提高学生法制观念,提高其思想政治觉悟和他们遵守法律的自觉性,进而深化中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及其职业道德教育。该文从网络资源的利弊出发,探讨了开展中职法律教学的意义,并提出将网络资源服务于法律教学的几点方法,实现增强学生法律意识,提高学生法制观念的目的。

网络资源;法律教学;中职

1.网络资源的利弊

随着网络信息及多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递及获取突破了时间及空间的限制,各种丰富多彩的信息通过网络得以快速流动,人们可通过网络方便快捷灵活并高效地扩宽自己的知识面,实现信息、视野及社交的扩大。然而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及人们网络参与度的提高,网络占据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类消费观念及各种社会思潮渗透到人们的人们日常思想行为中,加之网络无序、虚拟、隐蔽的特性和网上不良信息不断地冲击着人们的情感理念、价值取向、道德标准、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特别是对于身心发育尚不成熟,学习压力轻,行为偏差较多,认知力和自控力不强的中职学生,网络文化影响并冲击着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如不加以合理地引导,使网络让青少年更加健康成长服务,中职学生很容易被迅猛发展的网络文化所困,沉迷于各种网络游戏、网恋、各种不良网络信息等,导致学生出现网络成瘾、道德感弱化、思想混乱、责任感下降等问题,从而直接影响其日后成长。

2.中职法律教学的意义

中职学生年龄段在15~18岁之间,处在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的年龄段,他们的自我意识较强,但自控能力不足,情绪容易失控,且多数中职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成绩不佳,是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久而久之造就他们自卑抑郁的心理,容易表现出怪异、反抗等过激行为,诸如逃课、打架斗殴等,如不进行及时有效地引导,这些中职学生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据相关数据显示,由于法律意识淡薄、社会不良风气及网络资源的滥用而引发的中职学生犯罪呈上升增长的趋势,可见在中职学校开设法律教学课程,对树立学生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及其正义、公平、平等的意识,增强学生法律意识,提高学生法制观念,提高其思想政治觉悟和他们遵守法律的自觉性,进而深化中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及其职业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3.如何使网络资源服务于法律教学

目前计算机网络已走入校园,以其强大的信息容量,集图像、文字、声音、色彩、动画等多种信息于一体的生动形式,人机互动的交流模式给法律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能给予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的感官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更易于接受知识,具有其它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将网络资源与法律学科的整合,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法制思维氛围,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维的积极性,并适当给予启发和引导,加强学生正面舆论宣传引导,提高法律意识,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获取法律知识。例如,开创法制宣传栏,要求学生轮流运用网络资源查询法律条文及相关案例,运用多媒体定期给学生播放法制专题节目,使学生受到法制教育的熏陶,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法律教学功效,利用网络优势倡导优秀的文化价值取向,普及网络道德知识,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健全学生网络道德行为规范,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使学生用法律和道德来规范网络行为,有效地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积极寻找各种有利的网络资源,自觉浏览那些文化层次较高的网站,为自身的成长发展服务让学生明确网络真实价值所在,培养他们获取法律信息的能力,在法律资源共享中提升自我教育的能力。

其次,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课堂上创设丰富多彩的情景,模拟真实的法制情景,将书本上缺失的信息呈现给学生,使教材中难以用言语表述的内容及学生因缺少感性认识而难以领悟的地方进行深入浅出的处理,将复杂抽象的理论通过幻灯片等形式演示出来,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直观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使学生毛塞顿开,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探索,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例如,通过网络资源搜集符合教学内容、贴近生活的视听、录像资料案例,并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案例,增加案例的生动性和实践性,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情景,了解掌握案例中提示的有关事实、情况,积极思考,通过研究、分析,获得一些见解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寻求案例中的各种法律关系,在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寻找各种合理的法律解决,吸引学生对枯燥的法律条款、法律知识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快速掌握抽象的法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法学理论知识处理实际案例的能力,达到诠释法律理论、加强法制教育的目的。

再次,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收集整理一些相关具有代表性的法律判例,并作为教学资料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仔细阅读,认真分析判断,并在课前给学生提供广泛的参考文献目录,鼓励学生运用网络资源主动查找更多的相关判例,尽可能全面阅读和比较分析,准确理解相关法律判例的精神,在课堂上组织引导学生让学生经过一定思考后,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辩论,对判例展开分析和讨论,由此发现和理解判例中的法律观点和法律规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获取法律知识的过程,体验法律职业的思维方法和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借助诸如各种教育网站、多媒体学习系统等网络平台,将自己的教学意图充分传递给学生,教师与学生可通过网络论坛等形式就共同感兴趣的领域相互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学生将自己的结论设计成“帖子”发布在网络论坛,学生可以不断地点击、发帖,并相互讨论,师生之间进行网络精神对话,以丰富法律教学的内容,甚至完成部分作业,达到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1]闫弘宇,杨海燕.论青少年法律素质的培育[J].教育纵横,2006

[2]王向君.论多媒体技术在法学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教育科学,2004

猜你喜欢
网络资源案例中职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网络资源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谈网络资源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网络资源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运用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