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栏目着重记录相关教育行政部门的教研人员在学校视导后关于课程整合的心得与体会,主题不一而足,包括整合课堂中的教学理念、技术应用、语言表述、教学节奏等。
以往多期,我们的讨论多集中在信息技术在整合课堂中运用的“度”上。本期,湖北省教学研究室王志兵老师着重讨论了信息技术如何更好地切入到整合模式下教学目标设计中去,希望能给读者启发。
本栏目投稿邮箱:tougao5@chinaitedu.cn,欢迎各地教研员赐稿。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一种共识,不少教师上课已经离不开信息设备的支持。在实际应用中,教师非常注重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对其他目标关注不多,无法全面实现新课程目标,造成教学效益低下。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非常关注学生个体的主体价值、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我们希望能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全面落实新课程的目标。
● 精心设计教学目标
要上好一节整合课,课前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从课堂可以看出,教师投入了很多精力去收集、整理甚至开发课件,课堂教学资源丰富多彩,但教师对教学目标分析不到位,目标设计不恰当,造成教学效果低下,甚至无效。
有一篇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文,只有一句话:“山像一本书,树像一本书,石头像一本书。”教师课前精心准备了大量的山、树、石头的图片,这些图片中的山、树、石头的样子很像一本书,教师在课堂上熟练地使用电子白板展示这些图片:“你们看,它们是不是像一本书呀?”教师将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定位在文本的表面,学生只看到了与书的样子很像的山、石头和树,而这些内容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并无多大意义。编者将这几句话选入教材,其用意肯定不会仅仅是为了认识几个字,认识几张像书的山、石头和树的图片,我们在这一课中至少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热爱大自热、形成向大自然学习知识的意识。
在讲授高中语文《荷塘月色》一课时,有的教师用了很多图片来渲染课文的意境,甚至还用了音乐;有的教师甚至读一句就呈示一幅图片,然后用若干图片串起来,就完成了这篇课文的教学。但是学习《荷塘月色》的目的,不正是要通过语言来体会意境来丰富想象吗?使用信息技术之前,100个学生有100个荷塘月色,使用后,只有1个了,语文课成了美术课或音乐课了,信息技术的应用遮蔽了学科本身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将帅不明士兵苦”,如果教师不明确教学目标,会引导学生走很多弯路而所获甚少。每一个学科都有其独有的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这一点务必坚持,同时,在“培养人”上,其宗旨都是一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确定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时候,既要考虑学科的知识和内容,还要考虑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关心学生,促进他们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是能有效促进常规教育目标的达成,二是能大量扩展常规手段所无法实现的教育目标。我们可以从纲要中提取下面这些关键词(如下)来作为拟定三维目标的一个依据和参考,并将它们牢记在脑海中,在教学目标预设及课堂教学中随时抓住机会进行渗透和落实。很多看似抽象空洞的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可能就会因为教师的一个案例、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笑脸而达成。
教学内容和目标把握不准的问题要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建议教师在准备资源的过程中,抽出一部分时间来琢磨教学内容和目标,琢磨编者的意图,琢磨他人的案例和设计,精心预设好教学目标,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一步。
● 细心组织教学实施
教学目标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去实现,不同的教学过程在实现教学目标上,是存在着很大差异的。
初中物理《磁场》一课,教师设计了分组实验、课件演示、录像展示等环节,其先后顺序如下。
教师先用视频展示了实验方法、过程和结果,再用课件演示了结果,最后让学生分组实验,却对学生实验的结果及错误不理不睬。可以看出,这是一节比较典型的“机灌+人灌”的课。我们能否把这个顺序调整一下,先让学生分组实验,并引导学生认真讨论和分析实验结果,形成结论,再用课件进行总结归纳和提炼,至于视频可以不要,也可以在学生实验之前播放视频中的一段,为学生的实验提供指导。这样的设计,可能会让教师“无法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但经过几次的实践,学生实验的能力和效率肯定会显著提高,知识掌握更牢固,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会得到发展,学习兴趣会增强,相比先前的设计,可以以同样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更多的教学效果。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二年级语文有篇课文《恐龙的灭绝》,是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其教学目标中有一条是“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这个目标,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长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一位教师在开课时播放了一段《恐龙总动员》中的彗星撞击地球的精彩片段,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一节课下来,似乎“彗星撞击地球造成恐龙灭绝”成了既成事实,而忽略了其也是“想象”的结论,给学生造成了错觉,形成了错误的认识,失去了一次很好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机会。每个儿童都是天才的发明家,如果我们利用他人的想象和推测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推测,激发学生进一步进行探究的兴趣和愿望,说不定就会出现掉在牛顿头上的“苹果”了。
不同的教学模式在实现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上各有优缺点,要实现新课程目标,靠一种模式是不能打天下的,需要我们多积累一些教学模式,丰富自己的教学智慧,抓住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教学效益。
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恰当的使用可以大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用不当,则可能对学科教学造成损害,甚至可能成为教学的一个陷阱,要引起教师的注意。坚持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深入研究信息技术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的有效应用,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整合中的效益。实施有效教学,是教师一项长期的工作,与教师个人素养的提高关系密切,同时,教学本身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一节课会是十全十美的,希望遗憾尽量少一点,满意度更高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