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的热期待与冷思考

2012-04-29 00:44赵冬姣朱继强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2年4期
关键词:课件师生老师

赵冬姣 朱继强

主持人:陌生的,熟悉的

在人们还误将“上网”二字理解成渔民们撒网打鱼的专用名词时,陌生的网络怀揣着独有的秘密,使人畏惧又好奇。当你选择尝试向真相进发,并与网络越发熟络时,你也许会嘲笑当年的无知与对陌生的畏惧感,当然也会愈发觉得,其实,你并不了解眼前的这一切,网络的秘密中,还包含了更加值得敬畏的东西。

网络是科技发展的产物,也是信息时代的标志。当前,网络不仅是一种时尚和潮流的象征,更是一个国家整体科技水平甚至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作为教师,我对网络的认识经历了三次“心路旅程”。

● 曾经的“尴尬”

“老师,怎么没有声音呀?”依稀记得刚接触网络时的新奇。当时全校仅有一名教师通过培训与自学后会制作课件,而各级各类的公开课、示范课、比武课也都要求使用多媒体教学。那时的多媒体教学可谓“静悄悄的玫瑰羞答答地开”。同事在一次比武课中讲授的是《鸟的天堂》。课件在当时看来相当不错。可在讲课时却遭遇了音频不能转换的现象。本应出现在屏幕上的“鸟”没有预期的一声、二声……的效果。学生毫无顾虑地大声问:“老师,怎么没有声音呀?”

“老师,今天还上不上课呀?”某学校正在组织一次大型的教学研讨活动。而所有的作课老师也经过了三番五次的“打磨”。只等上课时“运筹帷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可那天硬生生地停电了。校长当机立断——借个发电机。于是好一阵忙碌。恭候多时的学生着急地问:“老师,今天还上不上课呀?”

“老师,怎么又不上信息课啦?”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新一轮课程设施标准有信息这门学科,上级部门为督促学校使用来学校检查。一时间,上下一心,群策群力。没有电子备课室挂一个不就得了;没有电脑,也能解决——没有办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教师家中、学生家中只要有的统统“借租”过来,不到半天时间,学校“武装”得“蔚然壮观”。学生像看新奇事物一样,心中好不高兴:“终于可以上信息课了。”可没过两天,检查人员走了,学校的电脑也“物归原主”。学生不明原由地问:“老师,怎么又不上信息课啦?”

● 如今的“惬意”

如果说上述三例让我们老师曾经尴尬。但至少那时的教师在努力,在学习,在思考,在探索更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而那时的学生有期待,有激情,有体验,有追求。而如今的孩子们呢?让我们来一次情景再现。看看如今的我们真的很“惬意”吗?

教师们的“惬意”:学校规定的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论文、集体备课等任务,一旦布置下去,教师们百度一下,鼠标一点,所有的一切便“铺天盖地”地出现了。交上来的东西“同出一辙”、“纯属巧合”,甚至连“我的教育教学故事”都惊人的相似。

学生们的“惬意”:“老师,这个答案不用讲了,我在网上可以找到的。”“老师,你怎么不将课件做成动画片呀?那样好看多了。”“老师,你OUT OF DATE啦,QQ农场没意思,抢车位才过瘾,推荐一款女生好玩的游戏炫酷了。”……面对学生,老师们“落荒而逃”。

课堂教学的“惬意”:老师们不再练“三笔字”,不再引领孩子们诵读经典,不再与孩子们在操场上嬉戏玩耍,更不愿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了。黑板上没有了板书,教室里没有了书声,操场上没有了笑声……孩子们在哪儿?他们在老师搜索或制作的精美课件中“遨游”、“徜徉”。回到家接受老师的“任务”后可以“堂而皇之”地查资料,上QQ,群聊……至于都干了些什么——天知道。网络就像个精明的玩具商,永远以不同的方式“引诱”着我们这些“迷途不知返”的孩子们。

● 未来的“担忧”

如今的我们都在享受着网络,与此同时也为此付出了代价:教师与学生一样无法脱离网络安心地做一件事,写一篇文章,读一本书,甚至专心地思考一个问题。这是多么可怕的现实。我们丢掉了《战争与和平》,丢掉了羊皮圣经,丢掉了报纸杂志和托尔斯泰,同时,我们也正在丢掉自己的大脑,我们变得越来越懒于思考,懒于动笔,越来越浅薄。我们的课堂也变得越来越华而不实,孩子们变成了“宅男宅女”,少了活力与灵气。

所以我想说老师们:在我们的课堂请留一点时间让孩子们思考,留一点空间让孩子们想象,留一点板书让孩子们享受,留一点互动让孩子们拓展,留一点户外让孩子们探索。对网络教学我想说:真的,不要给孩子们填得太满。我们呼吁“原生态教学”,并不排斥适时的“画龙点睛”,只要不是“画蛇添足”;我们呼吁“生命化教学”,并不排斥“博采众长”,只要不是“人云亦云”;我们呼吁“个性化教学”,并不排斥“实属巧合”,只要不是“掩耳盗铃”。我们相信只要教师正确引导,网络教学将是课堂上的“精彩瞬间”与“不期而遇”,是师生最美的邂逅;“心灵的火花”与“独特的体验”相撞是师生最美的共鸣;“深度的思考”与“无暇的想象”是师生最美的创造;“原始板书享受”与“师生互动拓展”是师生最美的传奇;而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则是师生最美的神话。

师友热议

主持人:以下观点出自http://www.ictedu.net.cn/,欢迎对教育信息化热点有所关注的老师们踊跃参与。

ltwml:

技术不“减负”——因为我们的家长要求学生要达到超正常发展的知识水平,在一个水涨船高的知识界面,孩子无论借助哪种技术手段,都不会让自己轻松,学习任务只会越来越繁重,所谓“技多不压人”的理念使家长跟风培养着孩子。

信息技术教师更得“与时俱进”——教育目的是不变的,而技术和手段是时时更新的,教师只要抓住教育的本质,时时学习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学生学着也不会觉得太OUT,教师也不必花太多时间去搞流行软件、热门话题,因为信息是无处不在的,让学生感觉到如何处理好信息给自己带来快乐和方便就行。

利于教学的新技术,不防多搞搞——无论哪种形式的方法,都是为了让学生学着快乐,教师教得轻松,技术新不新看谁来用。把新技术当成一种能力考试和负担的教师大有人在,这样的教学心理是负面的,肯定教不好学生。但也有教师能用新技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大家就支持。技术需不需要引用最新的,主要看当地学生和教师的接受程度,还跟当地经济基础密切相关。有句话说“只买对的,不买贵的”。我想说,只用适用的技术,不乱用最新的技术。

zhaiwangwjl:

信息技术课的开设,不是跟风技术发展趋势,而是紧扣技术发展的咽喉。透过信息技术课让学生掌握信息基础知识、理论才是根本,告诉学生新技术的产生都依存于哪些信息理论基础。iPad不一定能替代书包,但不排除我们要对其加以了解,新技术的产生可以给我们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信息技术课要为学生打下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又不能抹杀学生的创新意识,任重而道远!

编者结语:当我们看到了一些现象,并准备对其进行判断的时候;当我们赋予某件事情某种价值,寄托某些希望的时候;当我们成为争论多方中的一员时,我们也许需要松弛一下自己的执著,跳出局外冷静地去审视,看到一些相悖观点的合理性。本期栏目的嘉宾和师友们,正是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观点,技术高速发展对教育的负面影响虽远不仅限于此,但正视问题,则是解决问题的“一小步”,并终将成为使领域焕发生机的“一大步”。

猜你喜欢
课件师生老师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老师,节日快乐!
麻辣师生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