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梅
摘 要:音乐理解力是演奏者准确表达作曲家创造意图的必要条件,又是提高钢琴演奏水平的重要前提。文章试图从了解音乐历史、把握音乐风格、深入音乐本体几方面来培养音乐理解力,为切实提高钢琴演奏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音乐理解力;钢琴演奏;提高
一直以来,不少钢琴教育家撰文就音乐的想象力和理解力进行过专题研究。这些研究既让我们看到了在钢琴演奏与教学之中音乐理解力这一问题的存在,又让我们深深地感到加强音乐理解力的培养对于钢琴演奏与教学的确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比如,周铭孙先生提出,根据音乐的标题性去想象和理解、表现音乐,特别是依据学生自己对生活、对音乐的体验,借此扩大视野、开阔经历,将会有助于学生对乐曲的联想和理解。这些理论的确有其道理,然而笔者却发现讨论音乐的理解力看似轻松,实际在学习中却是非常难把握的一件事情。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音乐理解力。
一、了解音乐历史,把音乐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去认识它
音乐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部分而受到社会、文化的支配。同时音乐也是特定文化精神、模式的一种体现,蕴涵着社会、文化的种种特征。钢琴作品的形成与发展固然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也受到整个音乐历史发展的制约,在特定的历史人文背景中,只能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特定的音乐形态。因此,对于历史和音乐历史的熟知,是音乐演奏者把握作品风格的基础。笔者看来,这种音乐理解力的形成,必须依靠乐谱以外的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我们在学习一个作曲家的一部作品的时候,应该从作曲家的生平、作品的时代背景、作曲家的创作特征以及与乐曲相关的信息入手去认识和分析作品,这些都是理解作品的基础。在演奏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之前,应该先了解当时的贝多芬处在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之下。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极大地鼓舞着年轻的贝多芬,他为人类将要迎来的新阶段而热血沸腾。与此同时,作为音乐家的贝多芬的听觉不断恶化,他在激情与痛苦中煎熬着。《悲怆奏鸣曲》的主部在节奏和韵律上的革新是非常惊人的,焦急而急迫的强音出现在弱位节拍上,似乎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而左手的震音音型却一直在执著地与命运抗争着。在演奏肖邦的《c小调革命练习曲》时,就应该了解肖邦是一个非常爱国的波兰作曲家,当时的波兰处在华沙起义失败之后,肖邦听到起义陷于失败的消息后感到非常的绝望,于是义愤填膺地写下了这首练习曲。不仅如此,还应该了解肖邦对祖国的热爱常常是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即对波兰民间音乐进行挖掘、发展来表达的,他一般不采用广为人知的流行旋律,而更多的是从波兰民间舞蹈的节奏与旋律中寻求灵感,他更为喜爱具有强烈民歌特性的玛祖卡题材。如果了解这样的历史背景和波兰的文化背景,也就能够理解《c小调革命练习曲》中蕴藏的深刻内涵,也就能把它的气势磅礴演奏出来了。由此可见,作为钢琴演奏者提前了解作品的相关资料是十分必要的。演奏者在演奏新的作品前只有先了解这部作品及作曲家的相关资料和历史背景,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和准确地表达作品。
二、把握音乐风格,将音乐与时代特征、个人特征联系起来
风格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风格的本质意义在于,它既是艺术家对审美客体的独特而鲜明的表现的结果,也是艺术欣赏者对艺术品进行正确的欣赏、体会、品味的结果,因此,它在某种更深刻的意义上揭示了艺术创作与欣赏的本质特征之一——现实世界与审美客体的无限丰富性与多样性。
音乐风格是由音乐独特内容与形式相统一而产生的,作为创作主体的音乐家的个性特征与由作品的题材、体裁以及社会、时代等历史条件决定的客观特征相统一。音乐风格的形成有主观、客观的原因。在主观上,由于音乐家各自的生活经历、思想观念、艺术素养、情感倾向、审美取向的不同,必然会在音乐创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区别于他人的各种有相对稳定性和显著特征的创作个性。我们在演奏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小品《六月——船歌》时,就要明白柴可夫斯基属于一个很有世界影响的民族乐派的作曲家。他娴熟的作曲技术让他享有世界声誉,而作品中流露出的俄罗斯民族特有的忧郁之美又是最让人感动的地方,这也是柴可夫斯基作品的一个主要风格,作品中和声小调与自然小调的交替使用,功能性和声与色彩性和声的完美结合,把那一份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具体来说,音乐风格体现在音乐作品的诸多要素中。莫扎特的音乐风格是纯音乐的,不大带有自传性,从中很难听到他生活中艰难与失望的痕迹,更听不到大自然或重大历史事件的态度了。这种反应更多地升华为一种与他苦难的日常生活相平衡的古典美。他的音乐表现上总是明朗欢乐的,可在一些小调的作品中能感觉到一股阴郁的情绪,也许就是这一种矛盾的存在,才使他的音乐更加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在弹奏莫扎特的作品时就要好好把握这种风格。音乐风格既表现为音乐家对题材选择的一贯性和独特性、对主题思想的挖掘、理解的深刻程度与独特性,也表现为对创作手法的运用、塑造形象的方式、对音乐语言的驾驭等方面的独创性。浪漫主义风格的音乐作品比起古典主义的音乐作品在和声上就会有更多的三度、六度进行,有更多的色彩性变化。真正具有独创风格的音乐作品能够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从而成功地实现音乐家个人特有的思想、情感、审美理性等,也能完成与欣赏者的交流。
艺术风格具有多样化与同一性的特征。音乐家各不相同的创作个性,以及音乐欣赏者审美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音乐风格的多样化。即使是同一音乐家的作品,也会常常具有多样风格的表现,但由于创造个性的制约,在整体上仍呈现出一种占主导地位的风格特征。不同音乐家之间的风格区别也会受到时代、民族、阶级的审美需要和艺术发展的制约,从而显示出风格的一致性。因此,风格的多样性与一致性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三、对音乐本体进行分析,从理性层面认识音乐
表面上,音乐理解依托于两个方面,一是乐谱以外的相关知识,如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等;二是直接来源于乐谱谱面的所有信息。在这两方面中,以谱面呈现的信息更为直观。
在钢琴演奏中,演奏者应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对乐曲进行理性分析,一边分析一边弹奏一边表现,以达到自己清楚、别人也听得明白的效果。基于这样一个前提,进行谱面分析就是接下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了。对乐曲的结构、框架、和声、旋律、节奏特征和调性布局进行逐一分析。这样一个系统的工作倘若能够引起我们的注意,就会减少学习中的盲目性。有人在弹琴过程中只关注某些技巧,只强调技巧性,而将音乐语言的分句、多声音乐的和声、整个乐曲的各种结构丢到一边。这一现象的出现,实际就是没有正确理解音乐的缘故。如果要演奏库普兰的钢琴小品《最亲爱的》,首先就要把它的曲式结构搞清楚。这是一首古回旋曲式的作品,主部与插部的结构相对短小,强调插部材料与主部材料的派生性。主部在c小调上陈述,是一个单动机(一个四音动机)的8小节方整性乐段。第一插部由四音动机多次模进构成的核心音调组成,此乐段很像三个声部的卡农。第二插部的规模变成10小节,四音动机的反向进行构成它的核心音调,最后结束在g小调上。第三插部是一种合唱式的织体写法,规模发展为3个乐句12小节。从直观上看它与主部的联系稍少了一些,但在字里行间总能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此乐段结束在bE大调上。第四插部由一个带尾声的乐段构成,左手声部是和声低音,右手声部把主部主题的节奏拉宽扩大。由三个声部连续的八分音符模仿进行进入了第五插部,这也是全曲的高潮部分,结构膨胀为16个小节,调性回归到主调。节奏的加密、音域的扩大使音乐很有张力。所以,注意乐曲的句法结构,就不能只理解表面的意思,要深刻地体会音乐的意境和内容。结合前面所述,小到谱面标识的分句连线、节拍重音、力度符号,大到作品整体结构的把握,我们都要细心揣摩,认真领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从而更好地表现作品。
由此,我们发现钢琴演奏的成功与否,具有好的音乐理解力是一个很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技术固然很重要,但它通过训练可以获得。而当我们掌握了相应的钢琴演奏技术之后,接着就是加强音乐素养的学习。只有拥有了相当的音乐理解力之后,才能使演奏释放出作品本身的感染力与说服力。良好的演奏技术训练是表现音乐的手段,而对音乐作品理解力的培养则是音乐表现赖以实现的前提。只有在综合了这两方面的前提下,演奏才会更精彩。
(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