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扬
摘 要:时代呼唤着德育,面向21世纪的教育期待着德育。德育功能是各门学科共有的,但地理教学的德育功能却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固有特点。它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固有的思想教育内容。也就是说,德育渗透于地理教学之中。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发挥地理教育本身所有的德育和智育两种作用,有目的地以地理事实、地理知识熏陶学生,在学生的心灵上撒播做人的优良种子。
关键词:学生;地理教学;德育
课堂是现代学校教育的缩影,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中度过的,课堂教学理所当然应成为实施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加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分辨是非的能力和优良的心理素质的需要。地理德育是在地理知识的传授、地理能力的培养中渗透的。那么如何发挥地理渗透的优势呢?
一、讲解课本内容时进行渗透
1. 紧扣教材,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
认识国情就要认识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通过对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辽阔的领土、广阔的大陆架、丰富的资源、众多的物产、多彩的名胜古迹、雄伟的名山大川等地理知识的传授,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国情。一方面在新旧社会对比中利用自然条件的优势(国土辽阔,资源丰富)和取得的成就(经济发展迅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要指出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的占有量较少,环境污染、资源被破坏严重等国情的存在。另一方面在中外对比中,应结合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教学,讲清楚由于自然、社会和历史等原因,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只有实行经济互补,才能使各方受益。要克服那种“外国的月亮是圆的”“一切不如外国好”的民族自卑感和崇洋媚外思想。
2. 爱国主义教育历来是地理德育的重要内容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继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充分利用1997年香港回归洗雪中华民族百年耻辱这一世纪盛事,振奋民族精神,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意识。同时,要大力宣传“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让学生深信,随着香港和澳门问题的圆满解决,台湾问题也必将最终解决,祖国统一大业一定能够实现。
3. 在地理教学渗透德育过程中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方法
要了解地理环境既有向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必需的场所和物质来源的作用,又有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制约的作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既有保护利用也有破坏污染作用的辩证关系。要明确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中,人是起主导作用的,只要人类能正确认识自然,合理利用和改造自然、保护环境,就能使人地关系朝着有利于人类和经济的方向发展。要树立起正确的唯物主义思想观点,懂得按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的道理,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逐步树立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这些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中蕴藏着的极为丰富的德育因素,就构成了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与德育情操的培养过程的一致。
4.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
地理思想教育必须紧扣地理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地理教学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思想教育。地理教材中蕴藏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是实施新时期地理思想教育的重要素材。例如在讲授有关可持续发展问题时,可以利用珠江三角洲生态农业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事实从正反两方面对比加以论述。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桑基鱼塘发展生态农业,池塘用于养鱼,塘泥用于培植桑树,桑叶养蚕,蚕沙喂鱼,借助这样一个高度集约化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取得农业稳定高产,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相反,黄土高原地区,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究其原因是人与自然环境之间不协调发展的结果。通过对不同区域的比较,要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必须从当地自然特点出发,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就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要保持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相互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起符合当地条件的良性循环生态系统,从而使学生加深对可持续发展意义和内容的认识。
二、在地理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
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延伸,也是渗透德育的一种方法。首先,地理课外活动是开展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形式。它具有机动灵活、选题丰富的特点。可结合学校实际,组织国情知识演讲、竞赛、专题讲座、影视观看、出黑板报等活动;结合“国际海洋年”活动,举行“爱我海洋国土,保卫我神圣海疆”主题报告会等,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其次,地理课外活动是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好形式。集邮活动中,可结合地理教学的情况,对中国民居、自然景色、进行分类,提高学生的美学和艺术修养;利用乒乓球绘制经纬网;利用旧书和废泡沫制作地层模型;在春秋游活动中采集岩石或植物标本,学生们既有了学习兴趣,又陶冶了情操。
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渗透
社会实践活动是新时期地理德育的重要形式,教师可通过让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让学生在社会这一大课堂中经受锻炼,在实践中接受思想教育。例如,通过对本省(直辖市、自治区)地理、家乡地理知识的讲解和实地考察、社会调查、家庭访问,使学生了解家乡,从而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他们立志为家乡美好明天建设献身的崇高思想。同时还可以进行人口、资源与环境状况调查,评价当地环境质量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提出本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课堂德育是学校德育中最经常、最丰富、最有效、最现实和最活跃的一种形式。因此,加强和改进课堂德育对实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在地理教学中,通过地理知识的传授,去有意识地感染学生的心灵,做到有机渗透、有意渗透、有情渗透,使教学过程既顺理成章,又充分发挥地理教学渗透的优势,充分发挥地理教学的德育价值。
参考文献:
[1]戚万学.道德教育新视野[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2]班华.现代德育论(第二版)[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
(信阳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