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建华
摘要:“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是伟大教育家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原理,本文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特点出发,探索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后实践生活化的方法。
关键词:思想品德;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38-02
思想品德课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但是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仍存在着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严重地制约着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和课程目标的实现。突出表现在:思想品德课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养成教育的主阵地,还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重“说教”,脱离实际,知、行不能统一的问题。如何在中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走进学生的生活空间,让学生学会生活?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充分了解学生,关注学生个体生命经历经验。《课程标准》还指出:“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实施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策略符合《课程标准》的教学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所谓“知行统一”,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把“知”与“行”、“想”和“做”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也就是引导学生把自己所认知的真理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中去,并且能够从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培养能力,获取真知。我们知道,思想品德学科要经过“知-情-意-行”的过程,如果学生只会背诵课本上的一些词句和概念,他不一定会信服并付诸实践。而只有当他的“认知”在经过“情感”“立志”“信仰”等阶段后,才会进入实践阶段。也就是说单纯的理论只能够回答和解释现实问题,只有为学生感到困惑的思想死结提供解扣的理论指导和认识工具,思想品德课才能真正完成学生由知到信,再由信到行的转化过程。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结合自己的体会,浅谈几点认识。
一、创设生活情景,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导入新知识,以唤起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使其形成知识技能的迁移与内化,激发其运用知识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进而积极参与生活实践,提高认识,巩固知识。在意志品质的教育中,如在“如何应对挫折”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回忆、交流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曾经遇到的挫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举例自己是如何战胜挫折的?大家畅所欲言,从而提炼出适合自身抗挫能力的好方法,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思考,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交流已有生活经验的过程,成为提升生活能力,引导学生创造和体验生活的过程。在法律常识的教育中,不能照本宣科,教师要做有心人,关注身边的人与事,结合实际生活,以“案”说法。如讲到“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这一知识点时,我先让学生回顾了生活中的谚语:“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等,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我以工读学校学生杜某为例来进行授课,对学生的触动很大。首先我请认识他的同学评价他的为人及在校表现:杜某,刚上初一时成绩不错,后因父母离异,放松对其管教,认识社会上的不良少年,无心学习,屡次旷课,直至离家出走,最后发展为屡次偷窃他人物品,多次教育收效甚微……杜某从不良行为逐渐发展为一般违法,最后送工读学校的案例,让学生在为其惋惜的同时反思自己的行为,知道了“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为这类案例就发生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他们能够在与自己类似的案例中去反省自己的言行,纠正自己的行为偏差,学生在获得认知的基础上,通过情感体验,落实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知行统一,预防犯罪。
二、创设情境,教学方式生活化
1.角色扮演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课堂教学从一味地“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如学习法律常识时,我在课堂中开展“我是律师,课堂说法”现场答疑活动,“小律师”采用值日制,还可以有智囊团。“当事者”按照所学的知识利用课外时间去收集相关的案例。上课时,由学生扮演的律师回答当事者提出的各种有关法律上的疑问。在律师及其智囊团答疑的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回答当事者的疑问,并最终给当事者法律上的建议。在激烈的辩论后,师生一起回到课本寻找解决问题的法律依据。角色扮演活动还包括小品表演、模拟法庭、模拟联合国大会等,这不仅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也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实践和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做到知与行的统一。
2.情境教学活动。情境教学是一种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学习《弘扬培育民族精神》这一课时,我课前布置学生从各种途径收集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事迹,准备在课上交流。课堂上,学生踊跃发言,将自己精心收集的图片资料展示出来:有的小组列举了“神州八号”载人航天发射成功图片及对航天员采访的感人事迹;有的小组收集了抗非典过程中白衣天使叶欣舍己救人的动人故事;有的小组收集了5.12汶川地震中出现的感人事件:初一女孩清清在废墟中打手电筒读书;高一学生晏鹏不顾危险舍生救同窗;严蓉老师在救下13个学生后殉职,1岁半女儿却成孤儿;女警蒋敏家中10位亲人全部遇难,但她强忍着巨大的悲痛,仍奋战在抗灾一线;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我们国家的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共渡难关!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当展示到汶川地震后许多地区人们自发组织为殉难者默哀后,人们列队高呼“中国加油!”等画面时,学生们沸腾了,纷纷表达了他们的真实感受,感受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表达了对祖国最诚挚的感情和热爱。通过课堂上的交流,同学们的情感自然流露,课堂教学从情感中开始,他们也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氛围,主动探索新知识。
三、布置社会实践活动,课后探究生活化
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整合性原理”提出应注重学生道德素质的整体构建,注重道德知识和能力的整合,注重课内和课外的整合,注重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整合。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生活过程中去建立积极而富于个性化的生活理念,掌握生活常识,学会生活技能。他认为:知识与活动不可分离,知行统一,欲知必行。课后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和拓展,是指导学生从课堂回归生活,用掌握的知识指导现实生活的桥梁。因此,在课后,教师应该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开展参观采访访问、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让课堂教学再次回归生活。如教学《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一课后,我带领学生配合市民间组织开展“鹭岛关爱日”活动,把学生带到环岛路参与义务劳动,踏着游客们留下的满地垃圾,学生们的欢声笑语消失了,表情十分严肃。在这个露天的大课堂上,一切都是活生生的。这个活动并不复杂,但是学生们亲眼目睹了,亲身经历了,感受自然真切而且深刻。通过这次活动,他们知道美丽的环岛路也有不和谐的音符,认识到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激发了他们热爱家乡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与此同时,我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他们生活的周边有哪些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并寻找解决的方案。上汇报课时,各组制作了课件并针对解决环境问题各抒己见:利用学校、街道等宣传渠道加强环保宣传的,针对学校周边“马路市场”向有关部门写信,指出其危害并提出加强整治要求……通过参与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同社会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知行统一。另外,思想品德课还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想状况,与学校中的班、团、队的德育活动,与有关学科的教学活动在内容上相互渗透和融合,如结合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活动和厦门市“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遵守交通规则;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在公共场所讲卫生,不随地吐痰等,倡议人人做厦门文明的小使者,以此训练并内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总之,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以学生为主线,以学生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为内容,以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为载体,以学生的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在教学活动中要做到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式生活化,课后探究生活化。思想品德课只有把“生活作为本源”,才能走出单纯的知识灌输,乏味的道德说教的怪圈。只有生活化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才能引发学生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从而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同时,也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并在实现自身的社会角色转化中,内化情感,坚定信念,指导行动,进而实现知与行的统一,最终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S].2008.
[2]朱亚楼.生活化——政治新课程教学的必由之路[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06).
[3]涂金云.让我们的政治课堂回归生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