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雯雯
为什么有些人怎么都睡不够,而有些人只要躺上四五个小时就生龙活虎呢?我们习惯把第一种人跟“懒”挂上勾,但科学家们发现,这可能全怪他们的基因。
2011年底,一群德国研究者在《分子精神医学(Molecular
Psychiatry)》杂志上发表文章。他们研究了4251个不同种族的欧洲人的基因和睡眠习惯,发现一个人所需睡眠时间的长短,就跟这个人的高矮胖瘦一样,很可能是一出生就被基因编好程了。
这个发现很有趣:睡眠时间的长短,跟一种名为ABCC9的基因关联密切。如果研究对象可以想睡多久就睡多久的话,体内含两组相同版本ABCC9基因的人,要比含有两组不同版本ABCC9基因的人平均少睡6%的时间,也就是半小时。
负责这项研究的,是慕尼黑大学时间生物学中心的博士后卡尔拉·阿里布兰。据他介绍,ABCC9 基因的主要工作是为SUR2蛋白质编码。更关键的是,SUR2蛋白质在糖尿病和心脏病发病机理上也发挥着作用。而根据以往的经验,睡眠问题会跟许多生理因素关联。一个人睡得越少,就越容易患上心脏病和糖尿病。ABCC9 基因和SUR2蛋白质的发现,为解释睡眠长短跟新陈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找到了出路。
其实早在几年前,另一些基因就跟睡眠长短扯上过关系,但它们只存在于某些家族的基因里。
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年近半百的美国居民苏珊·麦德布鲁克患有一种被称为“家族性睡眠状态提前综合征”FASPS(familial advanced sleep phase syndrome)的疾病。她每天下午5时30分至7时30分会昏昏欲睡,必须上床睡觉,然后会在第2天凌晨一时30分到3时之间起床,非常清醒。她的母亲。两个姐姐和女儿也同样有这种怪癖。
美国加州大学的神经学专家傅嫈惠和同事专门研究了她们的案例。对麦德布鲁克母女进行基因测试后发现,她们体内一种名为Per2的基因发生了变异,而这种变异在其他睡眠正常的家庭成员中是找不到的。
研究结果公布后,无数人打来电话,声称自己也患上了这种病。负责筛选案例的克里斯托弗·琼斯博士,是犹他大学的神经学家和睡眠科学家。“我们向潜在的研究对象发放了多份调查问卷,并进行了很长的电话采访。随后再给通过初步甄选的人戴上监视器,跟踪他们在家中的睡眠模式。”
他们识别出的睡眠失调者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习惯性失眠的人,睡眠时间很短,但精神状态很不稳定,疲惫易怒;另一种是天生“短睡者”,他们既是夜猫子又是早起鸟,通常午夜过后才睡觉,几个钟头之后又起床干活,无须靠咖啡因或打盹就能度过整整一天。
在琼斯看来,大部分来电的人都属于前者,当他们有机会放松的时候,往往会睡上更长时间。真正只需四五小时睡眠就能维持清醒的人,只占1%-3%。这些人分享着一些有趣的共同特征:情绪高昂乐观,新陈代谢较快,比较瘦(而通常睡眠不调会导致肥胖)。对于生理疼痛和心理挫折,他们也有更高的耐受性,面对难关越战越勇。
有些短睡者的睡眠模式从孩子时就定型了,比如两岁时就开始不用睡午觉。
最终,傅嫈惠和同事们收集了60个家族的DNA资料。经过研究,他们发现了另一个突变基因DEC2,这个基因跟睡眠的时间长短关系更大。“这个基因编写的蛋白质可以抑制其他基因产生作用,包括一些控制生物钟的基因。但这种基因突变只在一对母女身上产生。她们只睡六个半小时,而其他家族成员都要睡上八小时。”
为了证实这个发现,傅嫈惠和同事们让小白鼠進行了同样的基因突变,结果小白鼠比其他同类少睡了一小时。当基因突变降临到果蝇身上时,这只昆虫比同类少睡了两小时。
“控制着人体生物钟的是十多个紧紧缠绕在一起的基因,而生物钟又控制着身体和行为周期的某种变化,其中包括心率、血压以及免疫系统的变化。我们正在做进一步的研究。如果对控制睡眠长短的基因有了足够认识,也许就能开发在无损健康的同时减少睡眠的新药,给人们每天增加几个小时的清醒时间了。”傅嫈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