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师该如何应对新课改

2012-04-29 01:43张丽华
甘肃教育 2012年4期
关键词:普通高中情感音乐

张丽华

[关键词]音乐教学;课程改革;专业功底;综合素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审美情趣;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4-0059-01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音乐课程对于促进学生全面的、有个性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判断、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其间,教师要重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应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的实施,既为高中音乐教师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又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音乐教师该如何应对新课改呢?

一、打好专业功底。提高综合素质

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就是课程内容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由六个模块组成,即音乐鉴赏、歌唱、演奏、音乐与戏剧表演、音乐与舞蹈、创作。仅就音乐鉴赏模块而言,内容涉及声乐鉴赏、器乐鉴赏、戏曲鉴赏,范围涵盖古今中外。这对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教师在打好扎实的专业功底之外,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要在文史哲等知识的学习上多下工夫,以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具备良好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并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

1.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要求,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新课改背景下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学生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这些理念需要高中音乐教师深入领会、把握,并用其指导教学: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变“知识传授”为“课堂生成”,以学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主动为学生创造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高中音乐教学中,大多是教师在课堂上唱主角,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一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其间,让学生完整而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引导学生以音乐为媒介,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进行音乐探究与创造活动,这比单纯地让他们掌握一些音乐知识更为重要。为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积极营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动起来,使其在体验音乐、感悟音乐的过程中,学会比较音乐作品的题材、形式、风格、表现手法和人文背景,并与学生一起聆听音乐,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

三、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音乐是听觉艺术,也是人类情感表达的艺术。音乐教学属于美育范畴,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这就决定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实质是进行审美教育,其基本教育原则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1.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陶冶学生情操。音乐作品中包含了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面对众多的音乐作品。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组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多样化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之中的音响美,领略音乐所表现出的形象美和艺术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其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尊重学生个性,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学生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个性差异。为了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音乐教师不仅要承认这种差异,尊重学生个性,而且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同学生个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教学内容应体现出多样化及可选择性的特点,还应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努力消除学生存在的不良情绪。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

编辑:孟刚

猜你喜欢
普通高中情感音乐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失落的情感
情感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音乐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普通高中教育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