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进权
《新三字经》中有几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这几句浅显的话却阐释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之初,就像一张白纸,以后的人生道路如何塑造才是最关键的。所以一个“塑”字,决定了一个人的善与恶、是与非的人生态度。
在新的世纪里,中华民族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人的思想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可见,如何做人是教育第一要务。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规定:“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而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首先要结合思品教材所提供丰富的人文资料,开展行之有效的活动。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相对来说较弱,只有把教材内容变成直观的形象的生活,才能为他们所接受,所理解。学生的大脑就像一张白纸,关键是我们这些“塑人”的人怎么去引导。如果说语文、数学、英语的教学还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思品教学却完全以育人为目的,它的成功与否,不是一张试卷是否打100分,而是关系到孩子的一生。所以我们每位思品教师不能单纯地照本宣科,而应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开展各种活动,调动起一切现有的资源,把我们的思品课堂变成塑人育德的大舞台。
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我们不但要结合思品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还要把所有学科都利用起来。教书育人是教育的大目标,我们所教的学科不单单是一门知识系统,更要把它们当做一门艺术来欣赏。有一句话说的好:“生活中不缺少亮点,而是缺少发现‘亮点的眼睛。”(此话本人略有改动)教育是一门艺术,各科教学更是一门艺术中的艺术。一字、一句、一文、一题都能传导美的信息。只有教者树立此观念,我们才能真正地挖掘出美,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遨游,获得美的熏陶。而一切美的东西,都是我们要教给学生的。每门学科都不是独立的知识系统,我们要通晓所有学科教材,挖掘可利用的德育品行资源,同时我们同一年级的所有教师要经常在一起沟通,交流学生所欠缺的一些素养,肯定学生优秀的表现。想一想,如果让学生认识到做一个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是社会、学校、所有教师的统一要求,他们怎么不会去重视,怎么能不努力?只要我们所有的师生都真正意义上动起来,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孩子们会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每位教师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一个民族的素质决定一个民族的发展。要想跻身于世界大舞台,需要的是一批德才兼备的世纪人才。我们既然担负起了教育孩子的责任,那就应该齐努力,做到最好!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镜子,平时我们所说的为人师表就是说的这个道理。从古至今,老师向来都是人们眼中的“圣人”,所谓圣人就是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无论在自给自足的古代,还是在科技发达的现代,老师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古代,有万世师表的孔子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在现代,亦有被誉为“民族魂”、人称“文思革”的鲁迅为学医而奔赴日本师从于藤野先生。而举例这些无一都是说明老师的重要性,为人师表的重要性。为人师表的名词解释就是指用自己的言行作出榜样,成为别人学习和效仿的楷模和表率。我依稀地记得中国老教育家陈鹤琴曾经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教师要想把学生教成怎样的人,自己就先要做怎样的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的教育鼻祖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在流光溢彩、各种新人类观念冲击孩子头脑的今天,我们教师,特别是思品教师,更应该守住自己。“高风亮节,两袖清风”对于我们永远不是过时的形容词。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总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的,“身教胜于言教”是不变的真理。
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雕玉需要精细,需要耐心。最后,我把屈原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木兰县东兴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