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雯娟,孙昂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社会变革的逐步深入,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变得日益复杂化。当前随着我国劳动人事制度和招生分配制度的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想要早日成为一个符合新形势下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必须深刻认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意义,大力加强和改进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本文就新形势下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进行了阐述,并对就业指导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新形势;大学生;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00-02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体制的改革,我国自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分配逐步演变到如今主要靠进入人才市场“双向选择”,无论是就业指导工作部门或是大学生本人,都迎来了一个全新的理念模式,就业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大学生的就业理念也发生了转变,但面对全新的大学生活,学生们对新鲜的环境也容易产生许多困惑。怎样引导大学生在四年的学生生活中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地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这对于当代大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使其树立正确时价值观已经合理的预期,因此,在校就业指导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高校大学生现状调查和存在问题分析
据中国教育部学生司信息统计,2007年~201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是495万人、559万人、611万人,631万人、660万人,预计201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680万人。毕业生人数逐年大幅度的增加,这些即将要毕业的人数将成为一个非常大的需要解决就业的社会群体。
1.毕业生择业理想不能与社会现实接轨。择业观念陈旧,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很多毕业生都希望在环境好、条件好、效益好且相对稳定的事业单位就业,没有看清就业形势的严峻性。缺乏符合自身发展的择业观念,导致择业不明,对自己定位不准确,与社会现实脱节。
2.毕业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缺乏。缺乏社会实践能力已经是当前高校毕业生难以就业的成因之一。据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出缺乏实践创新能力,学生在大学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知识不能很好地结合,往往是通过面试后在试用期就发现了毕业生这样的问题,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能力而丧失信心。随着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传统的就业制度已经不再适应新体制的模式,但是,根据对高校毕业生的不完全调查统计,高校毕业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对当前的自主择业的就业形势的转变还很不适应,缺乏一定的客观现实性和积极主动性,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做得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因此,加强新时期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特别重大。
二、新形势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对策
1.明确就业指导部门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要使就业指导的水平有所提高,高校必须将就业指导部门放在重要的位置,在部门中又下设不同的职责工作,各司其职,做到既分工又合作,努力提高专业化水平,形成一支具有专业化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的内容和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择业观,对就业工作形成是“自己事”的理念,积极寻找就业机遇。
2.建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就业指导课程应该贯穿于大学四年,分别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分层次、分阶段,连续性的指导,可以为学生整个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一年级时,学校要引导学生树立职业概念,培养职业意识;二年级学生要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己,积极探索自身的兴趣所在;三年级学生要有意识的向兴趣方向发展,科学的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努力在完成专业知识的同时对自身全面发展的能力的培养;大四年级需要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着重于关注就业形势,就业信息,就业政策,就业心理,求职技巧等的指导。同时,还要把就业指导教育渗透到学生日常的教育管理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对就业观念得到提升和改变,及时地引导学生加强能力锻炼、提高个人竞争力。
3.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拓展就业市场。随着就业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管理模式来提高就业资源的共享度,高校应积极建立本校的就业信息网站,在网站上介绍学校情况,专业设置情况,毕业生人数等内容,让招聘单位对学校有直观性了解。其次,学校应建立专门的招聘场所,不定期为学生举办大、中型和专长招聘会,让学生的选择更多样化,丰富化。同时,就业部门还要积极“走出去”,把好的优势单位带到学生中来,让学生有更广阔的就业市场和就业前景。
4.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就业观。根据新形势下的就业形势,结合相关就业政策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预期,准确地给予自己合理定位,不好高骛远,不盲目择业。
5.关注特殊群体就业问题,认真做好就业帮扶工作。在具体的困难上应该要将解决办法落实到实处,建立“一对一”帮扶对策,通过了解特殊群体就业困难的实际性,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培训方式开展就业帮扶工作,在适当的就业实施过程中进行重点指导和重点推荐,以此来促进弱势群体顺利就业。
6.加强毕业生的求职教育,增强毕业生的维权意识。首先在毕业生进入社会前期,就业指导中应把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及安全隐患及时向学生讲明,还应该加强一定的法律意识教育,当自我权益受到侵犯时,应懂得如何自我保护,让毕业生在思想安全上有所重视,不对用人单位产生盲目信任心理,从而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其次,在对进入校园招聘的用人单位,应该加强对用人单位的资格审查,杜绝用人单位侵害毕业生权益的行为。
扩招后的就业压力已成为现实,但是,不能把就业的压力转变为是扩招所带来的问题。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是确保大学生能够顺利充分就业的重要教育环节,也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不断前进的过程中,根据时代变化的特点,不断分析研究,探索新的价值体系,才能实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新突破,适应新时代的特性,从而找到一条适合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途径。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寻求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最大的契合点,保证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赢,也是就业指导工作努力的方向与目标。
参考文献:
[1]武毅英.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浅议[J].江苏高教,2002,(6):4-7.
[2]王基林.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N].南京农学专报,2003-12-27(2).
[3]李寿国.如何做好高校扩招形式下的毕业生就业工作[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3,(6):72-75.
[4]邵永同.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择业观念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
[5]刘伟.对择业观念和大学生就业的探讨[J].内江科技,2007,(1):3-5.
作者简介:钱雯娟(1986-),女,汉族,云南楚雄,西南林业大学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孙昂(1962-),男,汉族,河南舞阳,西南林业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