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党派的党内派别问题初步调查研究

2012-04-29 00:44:03杨绪盟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调查研究民主党派

杨绪盟

摘要: 一般认为,任何政党内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派别问题,既要承认它的客观存在性,又要采取科学的态度对待之,这关系到一个政党的发展和兴衰。中国各民主党派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党内派别问题也有所显露,应该引起民主党派本身及其它有关方面的注意。

关键词: 民主党派;派别;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D665文献标识马:A文章编号:1008-6269(2012)04-0019-03

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中国各政党几乎都有派别现象的发生发展,民主党派也不例外。派别存在的原因是政党内部成员因为出身、经历及其所代表群体利益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所持党内路线和政治主张的差异。党内派别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要以客观的态度对待,要以科学的方法处理,不能无视它,更不能随意扩大化。通过小范围的调查显示,中国各民主党派成员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派别问题,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适当关注。

一、如何看待政党的党内派别问题

派别(Factions or Groups),按照词典释义,是指学术、宗教、政党团体等内部因不同主张而形成的分支或小团体。政党是由代表一定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并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的人而组织起来的团体。在实现其政治目的的过程中,这个政党内部必然会就许多具体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文化问题产生不同的思想、观点和主张。而政党内那些代表不同阶层利益或持不同的思想、观点和主张的成员也就自然形成了各种阶段性的或相对稳定的政治派别。因此,在一个政党内部存在着不同的政治派别是完全可能的。

但是,派别问题具有相当的复杂性。许耀桐认为,派别要区分为组织派别和思想(文化)派别两种[1]。 组织派别,其主要特征是:为了形成派别的力量而有着明确的纲领表达、纪律约束和实际行为表现。列宁曾对党内派别有明确的定义:党内的所谓派别是有自己的组织、纲领和纪律的,即组织性、纲领性和纪律性,三个因素缺一不可[2]。这种组织派别从某种利益出发,可以不讲真理,不讲原则,不顾党的大局,只服从派别领袖人物的意志和本派别的利益,因此,也可以把组织派别称为宗派。思想派别,其主要特征是在思想认识、观点主张、政策见解等方面有共同性而结成的意识形态群体。思想派别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同样是一些人,可能在这一问题上有思想的共同性,而在另一问题上则没有思想的共同性,甚至还有本人拒不承认属于某个思想派别、拒不参加思想理论活动的情况。即使是比较稳定的思想派别,它和组织派别的区别也是明显的,即没有组织化的特征。

对中共而言,在其发展史上始终存在派别问题。在1966年8月12日召开的八届十一中全会上,毛泽东引述了陈独秀在1927年应瞿秋白所约而写的《国民党四字经》中的一句话:“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用来证明要打倒“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正确性。后来大部分人都误认为“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是毛泽东说的。毛泽东承认派别问题的存在,同时也旗帜鲜明地坚决反对组织派别的存在。早在延安根据地时期,他就提出过反对宗派主义,其实就是反对组织派别的存在。在苏共历史上发生过极端的例子,斯大林曾错误地把思想派别——持不同意见者当作了组织派别来进行斗争,结果导致了彻底的肃反扩大化,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在建国后的各个历史阶段,中共党内的各个政治派别之间在建设新民主主义抑或是社会主义,或者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政治决策的问题上也始终充满着思想、观点和方法上的分歧。这些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观点和主张,经过党内辩论和表决等民主程序后,最终大多形成较为正确的和符合实际的政治路线、方针和政策,或者即便出现差错,也能够在党内反对派别的意见制约下很快地予以纠正。特别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中,众所周知,中共党内确实存在着“左派”和“新左派”这样的言论及其思想派别[3], 更有国外专家认为,“在中国党内精英当中,或者在执政者当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新左派集团”[4]。 允许思想派别在党内开研讨会、发表言论、撰写文章,反而会促进党内的民主气氛,活跃党的生活。因此,对于党内派别和派别活动,既要承认它的客观存在性,又要采取科学的态度对待之。作为组织派别,必须坚决反对,党内决不允许在组织上拉帮结派,形成不同的宗派组织。对于思想派别,则可允许其存在。理由在于它符合党内言论开放的规律和发展趋势。在党内言论开放的情况下,出现不同的思想派别完全属正常的情况,没有必要干涉、阻拦,但要警惕思想派别向组织派别演变的倾向。

同样,在中国民主派的发展史上也存在派别问题。从民主党派的性质、任务分析,民主党派成立时就是多阶级、多阶层的政治联盟组织,如民盟,其前身是1941年3月秘密成立于重庆的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主要由中国青年党、国家社会党、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中华职业教育社、救国会(翌年加入)、乡村建设协会及社会贤达组成,号称“三党三派”。

二、民主党派的党内派别问题初步调查

中国民主党派在反帝爱国、争取民主和反对独裁专制的斗争中先后建立、曲折前进,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发挥作用,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这是一个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共进步、同胜利的历程。新世纪新阶段,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各民主党派进一步发展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以及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同时,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下,民主党派组织不断发展,目前成员已有将近90万人。

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中国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地位得到空前提高,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安排逐渐实质化,党派干部的政治权力也随之得到实质化。2011年6月26日,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陈喜庆说,截至2010年底,全国担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非中共人士有3.2万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国务院的部委办局领导班子中,非中共的领导干部有19名,省级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中的非中共领导干部有207名,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配备了非中共的副省长(副主席、副市长)。国务院组成部门中有2名非中共人士担任正部长,省级政府工作部门中有33名非中共人士担任政府部门的正职。省级高等法院、人民团体、科研院所、国有企业中,有654名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担任领导职务[5]。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在各级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担任领导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除万钢、陈竺外,担任政府部门正职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也越来越多。这是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项重要举措。

在这样的背景下,根据不完全调查,民主党派内部的派别问题逐渐显露出来。调查时间从2011年9月—2012年4月,调查对象来自广东、上海、福建、甘肃、山西、江西、山东、河南等8个省市的60名市级主委和专职副主委的调查。由于访问对象比较少,而且未到党派做实地调查,结论未必具有一般意义,本文主要说明派别现象在民主党派中存在的可能性。调查方式全部是个别访问,在解释了有关概念以后,再要求回答如下问题:1.“在你所在的党派成员中是否存在派别现象?”在“a.存在;b.不存在;c.不好说”3个选项中,(60个调查对象)回答“存在”者为11人,所占比例为18.33%;回答“不存在”者为26人,所占比例为43.33%;回答“不好说”者为23人,所占比例为38.33%。可见,派别现象在民主党派成员中极有可能是事实存在的。2.“如存在派别想象,属于是组织派别还是思想派别?”在“a.组织派别;b.思想派别;c.不能确定”3个选项中,在上题认为存在派别现象的11名主委中,回答“组织派别”者为1人;回答“思想派别”者的为10人。可见,在民主党派派别中,组织派别基本上还没有出现。3.“你听说过其他党派内部有派别现象吗?”在“a.听说过;b.没听说过”2个选项中,在全部的60个调查对象中,回答“听说过”者为41人,所占比例为68.33%;回答“没听说过”者为19人,所占比例为31.67%。这进一步验证了派别现象在民主党派成员中是可能存在的。4.“你认为产生派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在“a.地域;b.行业;c.志趣;d.思想分歧;e党内权力斗争”5个选项中,在收回的19份调查问卷中,回答“行业”者为11人,所占比例为57.90%;回答“党内权力斗争”者为4人,所占比例为21.05%;其他选项的回答者共4人所占比例为21.05%。看来,行业利益可能是目前民主党派产生派别的主要原因。5.在对“你对派别现象的看法是什么?”的问卷回答时,在全部的60个调查对象中,回答“区别对待”者为13人,所占比例为21.67%;回答“坚决消除”者为44人,所占比例为73.33%;回答“鼓励发展”者为3人,所占比例为5%。可见,绝大多数民主党派组织领导人对派别现象是持反对态度的。6.在回答“你认为派别问题对民主党派发展的影响”这个问题时,在全部的60个调查对象中,回答“有危害”者为51人,所占比例为85%;回答“有利”者为4人,所占比例为6.67%;回答“不好说”者为5人,所占比例为8.33%。可见,绝大多数民主党派组织领导人认为派别对民主党派的发展是有危害的。7.在回答“如果必须消除派别现象,你认为应该如何消除派别现象”这一问题时,回答“积极说服”者为5人,所占比例为8.33%;回答“给予党内处分”者为14人,所占比例为23.33%;回答“交给上级组织或者统战部”者为17人,所占比例为28.33%;回答“没有好的办法”者为24人,所占比例为40%。可见,大多数民主党派组织领导人对消除派别现象,并没有太多的思考。

三、几点思考

目前,中国民主党派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是机遇,更是挑战。事实上,有情况显示,当前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如界别过度交叉问题、“近亲繁殖”问题、党派趋同问题、成员素质参差不齐问题、某些成员的功利思想问题等。通过对民主党派内部派别问题的初步调查,再反思政党派别问题的理论和历史,我们必须进行深入思考,以便提前应对,不让派别问题影响到中国民主党派的发展,进而影响到中国共产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一)民主党派存在党内派别现象,虽还不是普遍现象,但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从理论上,任何政党内部都有可能产生派别现象。但是,中国各政党的指导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且中国各民主党派还一致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所以,中国各政党不应该产生组织派别,而思想派别的存在则是可以理解的。思想派别的存在可以用党内民主和思想教育的方法来消除和融合,而组织派别的存在则对政党会产生严重的危害,甚至可能导致党的分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政党都还没有发现组织派别的明显存在和发展。通过调查发现,民主党派内部已经出现了派别发生发展的某些迹象,但还不是普遍现象。不过,调查还发现,民主党派的基层领导人,大多数对政党内部派别的认识不足,对派别的实质和危害性也缺乏必要的认知和应对的思想准备。随着民主党派的发展,民主党派成员增多,其政治责任也越来越重,因此,有必要对民主党派进行反对派别主义的教育,以利民主党派的健康发展。

(二)必须加强对民主党派成员的政党素质教育

民主党派是中国宪法规定的政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政党,具有崇高的政治地位和光荣的政治使命。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还存在相对滞后的问题,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多数成员的政党意识、政治责任意识严重不足,思想觉悟不高,把加入民主党派与加入一般的社会团体混为一谈,突出的表现就是缺乏组织纪律性,而缺乏组织纪律性的后果就可能产生派别意识和行为。

执政党是“党要管党”,民主党派则是“党要像党(参政党)”,而“党要像党”的基础就是民主党派成员首先要有参政党意识和维护参政党形象意识。这就要求民主党派成员必须遵守其党的章程,遵守其党的纪律,服从其党的领导,接受其党的监督,参与其党组织活动。而从目前情况来看,相当数量的民主成员并没有接受过正规、严格的党员教育。这是关系到参政党发展的规范化问题,关系参政党发展的前途问题,有关部门,特别是民主党派自身,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三)必须协调好民主党派的整体利益和内部各阶层利益的关系

随着民主党派发展界别的交叉现象愈来愈多以及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日趋深入,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或者说组织来源已经相当广泛,政治代表性也随之扩大,这就必然将更多社会阶层的利益反映到民主党派党内来。尽管不同的党派成员所代表的阶层利益可能不同,他们对党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也可能有着与其他成员不同的理解和诉求,但全体党派成员在根本利益上都是一致的,都必须服从组织领导,遵守党派的组织纪律。

同样的道理,民主党派在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时,也应当体现出不同成员所代表的社会各阶层的不同利益,要对不同的利益进行综合、整合、兼顾或短期侧重,尽可能既照顾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维护和保证少数人的合法、合理利益,尽量避免为某一部分人谋取私利或不正当的利益,消除党内派别的产生土壤或遏制其向坏的方向转化。

总之,民主党派的党内派别问题还处在开始显现的初期,正确地对待和处理这个难题,关键是加强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特别是思想建设。从思想上入党,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对党员的要求,也应该成为民主党派对其成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许耀桐.党内民主需要探讨的若干问题[J].理论参考, 2009,(9):39.

[2] 颜杰峰,祖金玉.20世纪20年代苏共党内派别斗争及其启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3):98.

[3] 公羊.思潮—中国“新左派”及其影响[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4] [俄]谢尔盖·卢佳宁.中国的“新左派”还不会消失[EB/OL].(2012-03-16).http:chinese.ruvr.ru/2012-03-16/68641497/.

[5] 中央外宣办.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等情况[EB/OL].(2011-06-29).http://www.xinhuanet.com/zhibo/ 20110629/zhibo.htm.

责任编辑:汪守军

猜你喜欢
调查研究民主党派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民主党派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安排使用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发挥民主党派作用 多献务实良策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资治文摘(2016年7期)2016-11-23 02:19:18
大学生运动损伤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2:00:27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1:11:35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1:54:11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