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对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结构和内容都需要重新思考。本文以本科公共行政学为例,探讨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必要性。并针对双语教学的不同层次和内容,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国际化;公共行政学;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5-0138-02
1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高等教育国际化意味着高等学校更加开放,不同地区、国家和社会制度的文化、思想、观点、信息的交流将大量增加。高等学校面临国际上日益加剧的生源竞争压力,因而传统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针对传统教学普遍面临的三大困境:学科要求与学生能力的落差、师生水平与教学要求之间的落差、外环境与双语教育之间的落差,目前许多学校都提出了三种教学模式,分别是全外型、混合型和半外型。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教学模式目前都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第一,欠缺国外活泼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方式。这暴露出我们的传统教学只注重教学形式的简单复制,而忽略了问题的本质。
第二,对双语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师生互动少,难以满足学生对口语听力写作能力的提高。许多学校都开设了双语教学的课程,但双语科目的开设在于提供一种表达方式和一个开阔的国际视野,因而提升教学资源的储备和条件等问题迫在眉睫。
第三,缺乏有效的教学测评体系。传统的教学考评体系把考试当作检验教学效果的唯一手段,忽略了在全球竞争的态势下,运用能力为导向的教育趋势。
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站在国际化的战略高度,重新打造教学模式。本文将以公共行政学为例,从国际惯例,国际交流,教学与实践结合等方面探索新型教学改革的路子。
2 遵循国际惯例,改革教学模式
中国传统的教育思维下,师生的关系是施与受的关系,即老师和学生之间是主动和被动的知识传输关系,即便在大学的课堂这种关系并没做大的改变。公共行政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非常紧密的应用性课程,传统的讲解式教学模式势必使内容教条化,空洞乏味。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当下国际通行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较少有“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等特征,而带有“较多的不明示性、间接性、非命令性”等特征。这种自我评价使学生更能为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从而更加主动、有效、持久地学习。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执行原则是将教与学有机互动,而不是单纯的填鸭式的单向信息传递。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注重教材和现实的结合:比如在介绍公共政策时,除了概念和政策制定的方法这些基本知识点要学生掌握,还要求学生自己收集案例探讨使公共政策合理化的基本途径,难点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事先划分的小组,定期分组进行章节专题讨论,学生自己收集相关的时事案例,既保证了素材的新鲜,又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主动有效地参与思考。老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就素材提出一两个问题请同学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都大大提高,无论是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是语言表述能力都得到充分锻炼。
3 正视双语教学,提高双语教学的水准
3.1 双语教学不是学外语而是用外语学习
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目前绝大部分双语课是用英语教学。必须明确的是,“双语教学” 不是教授英语,不是把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而是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Teaching Using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ESL)。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阅读、用英语思考、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脱胎于西方行政学的公共行政学,无论是文献阅读还是案例分析,都涉及核心词汇的理解和运用,用英语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又能增强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直接用英语来学习和理解专业知识。
3.2 双语教学要用外语讲授但可辅之以汉语
虽然双语教学强调能在中英语不同的语言环境下,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讲授。要求用正确流利的英语进行知识的讲解,但并不一味排斥汉语,避免由于语言滞后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应利用非语言行为,直观、形象地提示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降低学生在英语理解上的难度。对某些专业名词或者一时难以理解的专业概念辅之以汉语,以使学生能够理解。比如对利益集团(interest group)的解释,通过非选举性的方式和手段对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施加影响来实现自己的利益主张的组织。语言之间的流利转换更能体现双语教学的环境适应性。在教学中,我们甚至进行环节设计,要求学生能对专业词汇保持敏感,能随时进行双语转换。
3.3 双语教学的难点是在教师
在众多的双语教学研讨会上,关于双语教学的资源讨论得最多的还是双语师资问题。教师的讲授方式、口语发音、要使学生能够听得懂,能够理解,学习上不存在太大的困难。它要求教师既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又具有熟练的语言能力,能同时具备这两种素质的老师才能算是合格的双语教师。但目前许多高校都存在这样一些现象,即在众多培养的青年教师骨干里,有些不乏是学校送到国外去培训的,他们的语言和专业知识都没有问题,但他们缺乏的是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因此在这个问题上,笔者认为学校在培养双语师资的问题上应该体现梯队式团队培养,既要发挥青年教师的语言优势,同时又要以教学团队的模式让中青年教师能互相学习提高教学实践经验。
3.4 双语教学需要学习和研讨,需要交流和提高
一般认为,双语教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是简单渗透层次,上课时可以用英语讲述重要定理和关键词等,学生可以多一些机会接触外语;第二个是整合层次,教师讲课时交替使用中英文,让学生学会如何用外语表达中文内容;第三是双语思维层次,让学生学会用母语和外语来思考解答问题。第三个层次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双语教学目标,前面两个层次都是服务于这个目标的中低阶段。为了实现这个终极目标,从师生互动的角度来说需要教师和学生就授课方式和方法积极沟通,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参与不同层次的教学经验交流与观摩。面对教育国际化的大潮,从师资培养的角度需要院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逐步调整并增设与国际接轨的专业和课程,调整培养目标,变革课程结构和内容,实现“双语教学”,促进国际化、开放性的人才培养。
4 加大公共行政管理实践
传统的公共行政教育,以教为主导,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大环境和管理实践接触少,注重知识的理论性和系统性,缺乏知识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也较少考虑国际竞争的需求。而公共行政学的应用性很强,跨不同的学科,社会对它需求十分广泛,在社区管理,公共危机管理、社会保障管理,公共关系管理等方面都有强劲的需求。比如近年来我国在抗洪抢险和地质灾害防范等方面都积累了不少经验,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所学习和称赞,树立了非常好的政府形象。因此要树立教学服务于社会、企业甚至国际救援的需求观念。公共行政管理实践是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是教学环节的延伸和提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公共行政管理实践。一方面,强化行政管理的方法和技术运用,增强学生社会调查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与政府、企业或者第三部分等不同性质的管理实体建立“实践基地”,让学生深入组织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再一方面,加大对横向课题的开发,增强科研动手能力,走教学和科研结合的路子。
5 结 论
从2001年开始教育部提出“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到目前许多学校都纷纷把双语教学当做教育教学的重点任务来实施,已度过近10年的时间。我国教育正在逐步走向国际化。双语教学既有利于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本土人才,又能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汪敏华.经济全球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理论与现代化,2005(3).
[2]姚艳霞.以双语课程促法律英语教学[J].中国ESP研究,2010(1).
[3]张晓英.浅谈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J].和田师范专科学院学报,2006(2).
[4]熊跃萍.试论“双语教学”的模式及实施双语教学的条件与要求[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5(2).
[5]张建平.对当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双语教学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7(1).
[基金项目]本文为西南科技大学2010年校级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1910xn037)科研成果;2006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探索”(项目编号:210-0602132)资助。
[作者简介]杨渝南(1975—),女,四川绵阳人,西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管理学硕士,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