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视阈下大学生“村官”诚信问题研究

2012-04-29 23:49戴晓琳,高明
中国市场 2012年5期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村官诚信

戴晓琳,高明

[摘 要]大学生“村官”选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大学生“村官”的诚信素质对农民根本利益的维护具有重要作用,最终将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和速度。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诚信建设,尤其是大学生“村官”的诚信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的战略任务。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大学生“村官”;诚信;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5-0115-02

“诚信”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重要的规范之一,它不但是个人处身立世建德立业的基石,而且是维护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纽带。诚信建设也是农村经济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关键之一。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诚信建设,尤其大学生“村官”的诚信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的战略任务。

通过各地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践情况进行多角度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是,由于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担任“村官”是一项创新性工程,涉及社会若干深层次问题,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依然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也不乏部分大学生“村官”缺乏诚信的问题。

1 大学生“村官”诚信缺失的表现

从总体情况看,大学生“村官”的诚信状况是好的,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能把诚实守信当做第一要义,他们真诚善良、尊重他人、言而有信、坚守承诺。然而由于受到周边环境不良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村官”的诚信问题不容乐观。大学生“村官”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契约意识淡薄

当前,大学生“村官”都施行合同聘用制,其中随时改变意向、撕毁合约的行为时有发生。不少大学生是迫于就业形势的严峻、考虑到国家对大学生“村官”提供的优惠政策才选择了去农村基层,他们只是把“村官”工作当成一个“跳板”,在任职期间的主要精力不是花在如何发展地区农业、致富当地农民、建设新农村,而是花在考事业单位、考公务员、考研究生、应聘国有企事业单位。这些大学生“村官”在选聘过程中信誓旦旦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一旦被录用后又于心不甘,于是但凡遇到待遇、环境、前景更好的单位,他们就立即抛弃农村基层的聘用合同选择辞职。大学生“村官”的随意离职行为常常让所属单位措手不及。这些违约行为不仅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的人事稳定和既有的工作进度,还浪费了基层岗位的用人指标,使得其他原本有机会在农村广阔天地有所作为的优秀大学生失去了就业机会。

1.2 不能信守承诺

部分大学生“村官”在处理村务、政务、财务事项时,对老百姓不负责任、不诚信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大学生“村官”承诺了农民的事却没有按时去做,甚至中途反悔。有些事情,他们自认为是小事,持无所谓的态度,没有积极兑现承诺;有些事情,是他们对农民夸下的海口,而自身根本无法做到;另外,有些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绩或是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诱骗村民提供义务劳动或服务,并承诺给予某种好处;甚至还有部分大学生“村官”截留、贪污农民的救济金等。这些行为在社会中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破坏了“村官”与农民之间的信用关系,严重挫伤了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1.3 功利思想突出

在实际情况中,抱着功利的心态进入大学生“村官”队伍的不乏其人!不少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到农村基层就业时考虑得更多的是国家对大学生“村官”的扶持为自己未来选择所产生的营利性。部分大学生为了迎合“村官”选聘的标准,增加自己入围的砝码,伪造各类证件、过度包装自己。有些大学生“村官”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在升职、评优、提干等方面不惜请客送礼、拉选票、找关系游说相关领导和负责人。这些与公开、公正、公平原则相背离的诚信缺失行为,极大地挫伤了其他大学生“村官”和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这样不仅违背了国家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的初衷,而且损害了整个大学生“村官”队伍的声誉和形象。

2 大学生“村官”诚信缺失的原因

2.1 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当前,我国的法制和信用体系尚不完善,社会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公平竞争,诚信缺失现象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都存在。“不诚信”在某种程度上被一部分人错误的认为是一个人生存、发展以及获得利益的一种高效手段,这在客观上助长了社会成员唯利是图的意识和急功近利的心理。这些社会环境的消极因素通过各种途径影响着大学生“村官”的诚信伦理观,甚至人生观、价值观,动摇了大学生“村官”服务当地群众、造福农村百姓、奉献国家与社会的思想理念,为大学生“村官”的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2 道德教育缺失的影响

首先,各级组织仍然将基层干部业务素质的提高作为工作重点,常常以工作绩效的好坏来考量农村基层工作者能力和素养的优劣,而忽视了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对于培养大学生“村官”诚信理念的意识很淡薄。其次,各级组织在对大学生“村官”诚信伦理观的教育上,往往只注重抽象和空洞的理论灌输,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方法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这些方式使得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村官”无法产生道德情感的体验和思想上的共鸣,甚至容易引起反感、产生抵触情绪。最后,部分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身的业务水平仍然有待提高。各级党校、党组织在大学生“村官”的诚信教育中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是其引导力与社会的期望值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有些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缺乏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师德形象不佳。因此,这对大学生“村官”也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

2.3 个人自律意识淡薄

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很少经历艰苦磨难和生活的风风雨雨,都是在相对包容的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个人自律意识较为浅薄。同时,大学生自身心理发展尚不成熟、不稳定,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还不够强,缺乏足够的道德评判能力,缺乏对诚信缺失所产生危害的清晰认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村官”缺少吃苦耐劳的品格,意志力薄弱,缺乏理性思辨和分析选择的能力。当他们处在一个比较复杂且并不熟悉的基层环境中,面对诚信危机的冲击,在涉及自身利益时,往往会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行为方式,这样便在自觉和不自觉中背离了诚信原则。

2.4 诚信监管制度不健全

对于大学生“村官”诚信缺失行为,至今尚无明确和有效的监管制度及失信惩罚机制来约束。一方面自律性强、诚实守信的大学生“村官”得不到奖励,守信的利益不够明显;另一方面投机取巧、欺蒙哄骗、弄虚作假的大学生“村官”并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或者惩罚并不严明。缺乏制度的保障将助长大学生“村官”队伍中不讲诚信的风气,诚信缺失者的胆子会越来越大,而诚信者会逐渐丧失坚守诚信的意志。

3 提高大学生“村官”诚信素质的对策

大学生“村官”选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大学生“村官”的诚信素质对农民根本利益的维护具有重要作用,最终将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和速度。因此,各级组织应当采取相应措施来加强大学生“村官”的诚信教育。

3.1 加强引导,深化思想政治教育

有些地方政府过于重视工作绩效,而忽视广大基层干部的道德教育。各级组织应当转变工作考量方式,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精神疏导,既抓好业务素质也抓好道德素质。进行诚信教育,相关领导和干部应当率先垂范,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教育主导作用。通过因地制宜地制定出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科学化教育方案,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经常对大学生“村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明礼、诚信,切实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尚。

3.2 完善诚信制度,加强监督和管理

完善的制度是诚信教育的根本保障。各级政府和组织应当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用制度来约束大学生“村官”的行为方式,以坚守诚信的基本准则。通过建立健全各种诚信制度和诚信教育制度,强化诚信教育,并加大对不守信用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大幅度提高失信的成本和代价,使那些意欲通过不守信用的方式达到目的的大学生“村官”受到震慑。首先,要把诚信建设作为各级组织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比如开展“守信用大学生‘村官”评比活动等。其次,要鼓励广大村民对大学生“村官”的诚信状况进行监督,在全社会形成注重诚信的良好氛围。最后,要建立诚信奖惩制度,对诚实守信的大学生“村官”给予支持和鼓励,运用物质奖励等激励措施,勉励他们继续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对失信的大学生“村官”则给予处罚,并在政务公开栏进行通报批评。

3.3 建立健全“村官”退出机制

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改善大学生“村官”队伍结构的内在要求,更是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迫切需要。通过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主管部门可以依法对不守诚信从而导致业绩不明显、工作能力差、群众不认可的大学生“村官”予以辞退、解聘,使那些不想、不愿意、不适合以及不能够继续担任“村官”的大学生可以及时的、合理的清退出来,而将其他符合条件、愿意服务“三农”的高校有志青年吸收到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来,实现人才资源的最优配置。

参考文献:

[1]王政康.新农村建设应加强诚信建设[J].今日海南,2006(6).

[2]吴秀明.关于大学生诚信问题及诚信教育的反思[J].外交学院学报,2004(76).

[3]胡琳,曹计划.大学生诚信教育探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3).

[4]邵尚林.找准产业资本与新农村建设结合的切入点——来安县相官镇相官村李庄村民组建设新农村的实证分析[J].特区经济,2008(1).

[作者简介]戴晓琳(1985—),女,汉族,江苏南通人,南京工业大学政治教育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管理;高明(1957—),男,汉族,江苏江阴人,现任南京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书记、副校长,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教育和管理。

猜你喜欢
新农村建设村官诚信
唱村官
“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让优秀“村官”有奔头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我要当个好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