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们已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面对新的时代课题,各级政府应积极构建与网络社会相适应的网络舆情引导新环境,为社会的稳定与进步奠定健康的舆论引导基础。
[关键词]网络时代;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引导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5-0110-03
在网络社会,如何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特殊优势,最大限度地消除网络媒体的负面效应,已成为强化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所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之一。
1 网络舆情及网络时代的执政环境
网络舆论是民众对于公共事务通过信息网络公开表达的具有影响力的意见,而网络舆情则是民众通过互联网对政府管理以及现实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政治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
网络舆情的形成离不开以下几种因素:首先,事件本身往往具有突发性与公共性的特点。其次,网络传播具有匿名性、交互性等特点,尤其在Web2.0时代,网络活动的用户之间的“互动和分享”更加方便和频繁,这些网络传播本身的特点造成了热门话题的高跟帖率、高转载率,从而导致了议题迅速扩展为网络舆情。最后,如果政府的处理不当,会激化舆情,从而引爆网络,最终舆情扩大到骚乱这样的群体性事件。
网络媒体的社会化应用与普及,使得执政环境有了划时代的变化。在传统媒体环境下,信息单一传输,受众被动接受,执政者是社会话语权的掌控者,能够做到对社会舆论的有效控制,在控制中做好引导工作。而在网络时代,网络则为社会搭建了一个平等开放的对话空间,实现了多点传输、互动交流。受众既可以选择接受,也可以发布反馈;个人既是信息消费者又是信息传播者、生产者。网络媒体是人人均可创办的媒体,任何人上网后都可以找到发布自己的消息的空间,网民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发布者,舆论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多元、多样、多向。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已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在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渠道,都可能成为意见表达的主体。有个形象的比喻,就是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麦克风。地方政府在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上缺席、失语、妄语、诳语,甚至想要遏制网上的“众声喧哗”,则既不能缓和事态、化解矛盾,也不符合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精神。对此,我们有些官员认识得比较到位:发生新闻是第一位的,发表新闻是第二位的;堵了一个记者的口,堵不了所有记者的口;堵了所有记者的口,堵不了互联网上网民的口。
总之,网络使得普通受众拥有了话语权,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发表关于政府、政府官员的意见与建议,同时,政府也可比较直接地了解公众的心理状态,为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改进提供了依据。此外,网络能及时地报道政治及与之有关的新闻,让最广大的受众以最快地速度了解政治并可让他们以最快地速度对政治做出反应,从一定程度上说,更有利于社会控制。
各级政府既然无法改变这种“大众麦克风时代”的执政环境,那么,就应该尽力去适应这一环境,通过科学把握网络传播规律,使“大众麦克风”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正面效应。
2 网络舆情引导新环境的构建
面对新的时代课题,各级政府应积极构建与网络社会相适应的网络舆情引导新环境,有效发挥网络媒体应有的优势,为社会的稳定与进步奠定健康的舆论引导基础。
2.1 加强主流网站建设,形成舆论塑造与传播新体系
我国现有的传统主流媒体,都是党和政府的新闻舆论宣传机构,在受众中享有较高的信誉和权威,应把这种信誉和权威延伸到网络媒体中,依托党报党刊办好政府能掌控的主流核心网站。地方政府应加大对本地主流核心网站的扶持力度,使其尽快发挥应有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真正成为能对本地网络舆论起主导作用的权威网站。
在技术方面,主流网站应尽快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高技术应用水平,保证网络关键技术的研发与互联网自身的发展相适应。应时刻跟踪新技术、新业务,组织技术力量制订技术发展路线图和中长期技术规划,做到始终处于技术发展最前沿。
在内容方面,主流网站应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三贴近”,尊重网民、服务网民,实事求是、公开透明,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在经营管理方面,主流网站应把党管媒体原则与市场经济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加快改革步伐,增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能力,增强其“造血”功能,从制度层面建立与文化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投融资体制和资本运作环境,以保证主流网站有持续健康发展的后劲。
2.2 完善官民对话平台,构建网络问政主渠道
在网络时代,“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正在由政府社会治理的“选答题”变成“必答题”。据人民网联合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进行的网络调查显示:69%的网友认为,“网络问政”是党政官员了解民意的有效方式,对“网络问政”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充满期待。这种由民众提出问题、党政机关解决问题的做法,有助于推动政府建立和完善其责任机制,通过内部督办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把责任政府的内涵具体化和实践化。正因如此,如今网络问政已渐成一种备受各级党政机关、各地领导关注的趋势。
要使网络留言及其处理制度坚持和完善下去,应当以立法的形式将其固定下来,使之成为一种常态的制度。在法律上承认网络留言的权利,而不能仅仅停留在“留言”范畴,需要固化和规范程序,把公开透明作为一项基本法律原则确定下来。
地方政府和论坛管理者应当遵循舆论运动规律,研究地方网舆特点,加强法制建设,将地方网络论坛建设成为政府网络问政的窗口和网络发言的场所。应鼓励原创,吸引人气,使地方网络论坛成为本地受众发表意见首选场所。地方网络论坛中的原创帖子直接反映了本地受众的利益诉求和心理动态,是本地消息的第一手来源,同时也是舆情产生前的直接反应。在地方论坛的建设中,政府应将民生问题摆在首位,鼓励网民用原创帖的方式发出真实的声音,在网络论坛中集结相同的意见,以提高地方网络论坛知名度、扩大影响力。
政府应做到“线上回应,线下行动”,将地方网络论坛中的舆论要求落实于实际当中网络舆论结束的终点在于现实中的行动。时刻关注民意的温度和风向,以公开透明化解疑虑,以闻过则喜树立公信,以真诚维护群众利益赢得民心,在良性互动中促进社会共识、完善公共治理。将本地网络论坛的舆论要求落实于实际行动中,并及时在论坛中反映,以提高论坛声誉和政府公信力,形成舆论的良性循环。
地方政府宣传部门应注重在网络社区(BBS、微博客、QQ群等载体)和“公民报道者”和“网络意见领袖”中发展“盟友”。盟友不是部下,也不是潜在的敌人。要允许和鼓励他们对地方政府的施政阙失提出批评,开展舆论监督,同时通过积极沟通对话,帮助他们理解现代社会公共治理的全部复杂性,引导他们在最根本的问题上帮助地方政府,缓释民间某些不满情绪。
2.3 强化德法兼行规范,健全舆论监督新机制
近年来,我国在与信息有关的立法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但总体来说,还必须进一步加快网络立法进程,构建互联网法治机制,保证“网络民主”的健康发展,为促进民主政治发展创造条件和途径。
从当前我国新媒体的发展来看,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法治工作:①在民事立法领域,侵权责任法应该对网络侵权作出特别的规定,如维护电子商务交易安全、保护合法虚拟财产、禁止人肉搜索保护公民隐私权等;②在刑事立法领域,应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对新型的网络犯罪予以惩处,如网络诈骗、网络盗窃、黑客事件、网络黄色交易等,并对《刑法》关于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情节严重加以界定,严格处理黑客问题;③加大网络执法力度,建立网络监察队及网民举报机制,对查清的网络犯罪加以处罚。同时,进行定期网络巡查与不定期抽查,维护良好的网络秩序;④加强网络法制教育,普及网络法律法规。加大网络法律宣传力度,例如定期举行相关网络法律的知识竞赛、增播网络普法公益广告。通过各种媒体,加大曝光网络犯罪事件,从而达到教育网民、普及法律的目的。
在做好网络法治工作的同时,还应该强化网络道德建设,进而实现依靠人的内心信念和自治自律来约束自己在使用网络过程中的行为,使人们的行为合乎网络的伦理道德,合乎国际通用法则,合乎社会发展利益。
强化网络道德建设,首先应确立网络道德基本原则,完善网络行为道德规范。网络道德基本原则应当包括:自由原则、平等原则、互利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等,在此基础上,确立网络行为道德规范:未经授权不得闯入他人计算机系统、未经许可不得使用他人计算机资源、不用计算机干扰他人工作、自觉维护网络安全和社会稳定等。以此来规范和制约人们的行为。
其次,应建构网络道德体系。网络道德体系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个层面是强调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自我约束和管理责任;第二个层面是政府部门要履行维护网上公共利益的责任;第三个层面是公众履行服务监督和行政监督的责任,提高自律意识。同时还应当看到,网络道德是社会道德状况的真实反映,要实现对网络道德的有效建构,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公众教育、正面引导、公众监督等手段,推动全社会道德建设的进步,不断提高网络道德意识,从而进一步提升网络道德水平。
再次,应培育科学、文明、健康的网络道德风尚。①坚持对网络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其网络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教育和法律法规;②支持公益性的“绿色网吧”建设,创建绿色网络文化、推荐“绿色邮箱”、推广家庭“绿色上网”等活动,为青少年成长创造良好网络环境;③把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纳入文明单位、文明学校、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创建活动之中,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项内容,明确具体要求,力求取得实效;④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对网上违法和违背道德的行为进行曝光和批评,为推进网络道德建设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⑤重视和加强网络阅评员队伍建设,针对网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参与评论,主动导帖、积极跟帖、适时结帖,及时引导网上舆论,维护正面的评论、正面的声音,在最大程度上消除各种负面影响,维护道德正义。
此外,还应建立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有效地引导和规范网络道德行为。在自律方面:①通过建立健全网络行业自律机制,促进网络从业人员自我规范和自我塑造,引导和鞭策信息从业人员自觉地遵守网络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职业道德规范;②引导网络行业建立、健全网站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信息制作、发布流程,强化监管、惩处机制,主动开展自查、互查、自纠行动。在他律方面:①进一步强化制度与管理,严格执行网络文化信息服务市场准入制度,依法规范网上传播秩序;②建立健全网络文化监管机构,完善联系会议制度,形成快速反应机制,及时有效处理网络出现的道德问题;③持续开展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强化网络文化管理部门的职责,提高协同作战能力,保持对网络违规行为、犯罪行为和不道德行为的持续打压力度,确保网络文化健康发展。
同时,应在技术层面加强监管,通过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加强对网络道德缺失的技术防范:①加强关键字过滤,充分利用“正则表达式”技术,在网络接入、转发的重要关口进行过滤;②对反动网站进行屏蔽,对“明慧网”等反动网站进行技术屏蔽,对“自由门”、“无界”等翻墙软件应联合杀毒厂商一起,加强屏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③建立网卡ID数据库,注意收集上网用户的网卡ID记录,以利于对重点人物的监控;④免费开放公民真实身份认证服务,建立网络诚信体系;⑤推广自主的网络操作和应用系统,保障信息安全,政府部门应大力推广自主研发Linux系统、Open Office软件等。
最后,应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加快优秀文化工程数字化、网络化传播,扩大正面信息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源泉,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和当代原创文化精品的网络化、数字化,努力打造一批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引导网络主流舆论。
[作者简介]刘玉霞(1958—),女,陕西郃阳人,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信息管理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