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利
《BBC音乐杂志》
BBC Music Magazine
2012年4月号
● 封面文章以“A Tenor the Top”为题介绍秘鲁男高音歌唱家胡安·迭戈·弗洛雷斯(Juan Diego Flórez, 1973- )。弗洛雷斯继承了父亲的歌唱天赋以及对秘鲁和拉丁美洲音乐的热爱,先后在秘鲁国立音乐院和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学习,1994年遇见秘鲁男高音歌唱家埃内斯托·帕拉西奥(Ernesto Palacio, 1946- ),经这位高人指点后歌唱技艺迅速提高,1996年在意大利临危受命替补出演罗西尼的《沙布朗的马蒂尔德》中的男主角大获成功,从此扬名世界。现在他在世界各大歌剧院演唱,并已录有多张唱片,被誉为美声男高音帕瓦罗蒂的接班人。
● 一百年前的1912年4月15日之夜,在即将沉没的泰坦尼克号上,有八位音乐家进行了史上最为英勇的演奏,他们坦然在奏乐中迎接死亡。一位登上救生艇的生还者亲眼目睹船首沉没那一刻,乐队领队小提琴手华莱士·哈特利毫无畏惧地高呼:“先生们,永别了!”,这一幕让人永远难忘。1912年5月18日,哈特利的家乡英国科尔恩为华莱士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从利物浦码头到科尔恩伯特利教堂的路上,无数人向护送灵柩的队伍致哀,这个七万人口的小镇中,有四万多人走上街头默默迎接英雄归来。葬礼上,五个管乐队、科尔恩管弦乐团以及伯特利合唱团奏唱哀乐,十名童子军号手以一曲《最后的职责》为英雄作最后的送行,哀恸的安息号声回荡在山谷中久久不息。1912年5月24日,伦敦阿尔伯特音乐厅为募集泰坦尼克号遇难救济金举行规模宏大的音乐会,来自伦敦七个乐团的五百多位演奏家在亨利·伍德、爱德华·埃尔加、托马斯·比彻姆等大师的指挥下演奏,伍德特地为泰坦尼克号乐队最后时刻演奏的《更近我主》(Nearer My God To Thee)配器,该曲迅即传遍世界。1969年,英国作曲家加文·布赖亚斯创作了《泰坦尼克号之没》。本期的纪念文章刊载了华莱士·哈特利等泰坦尼克号乐队成员的照片以及阿尔伯特音乐厅当年纪念音乐会的节目单。
《留声机》
Gramophone
2012年4月号
● 埃里克·惠特克(Eric Whitacre,1970- )是当今美国炙手可热的作曲家之一,其作品真实感人,流传甚广。惠特克是二十一世纪作曲家利用先进传媒工具进行创作的范例。他将自己的一首歌曲和无声指挥节拍的视频发到网上,数十个国家的音乐爱好者们在家里看着指挥的手势演唱歌中某个声部并录制成视频后发还于他,他再将所有的视频和声音进行技术合成,成为一首由虚拟合唱团演唱的视频音乐。当合成的合唱曲在YouTube上展示后,其无可比拟的美妙效果立即引起轰动。在教堂合唱团、大学合唱团逐渐不甚兴旺的今天,他的创造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惠特克生于里诺附近的一个小镇,十八岁就读内华达大学,年轻时想成为流行歌手,会弹奏合成器但不识谱。在大学内无目标地游荡了数年后,他参加了学校的一个合唱团,目的是想找漂亮女孩。参加排练的第一天,莫扎特的《安魂曲》让他感受到了脱胎换骨般的体验,置身于这样神奇的音乐之中,认识到自己是属于某个比自己更伟大事物的一部分。二十一岁那年,从未学过作曲的他为合唱团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首歌曲,朋友帮他配上和声。第二年他又写了《暴雨》(Cloudburst)。凭这几首作品,他到朱利亚音乐学校就读硕士课程。老师约翰·科里利亚诺因材施教,在总谱纸上直接教他下笔前该如何设计作品结构,并使严格的和声课程变得容易理解。2006年出版的他的CD《暴雨》引起关注,2011年,他的新专辑《光与金》(Light and Gold)荣获格莱美最佳合唱表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