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丽
摘要: 高效课堂是所有教育教学工作者的追求,本文从情趣的激发、积极性的调动及成功体验的获得等方面,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阐述,主张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全面参与课堂,体验课堂。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高效课堂创建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如何创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呢?就工作实际,我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情境导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富有情境的导入,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必然促使学生自觉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小松鼠找花生果》一文时,以一则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导入,再以老师的魔术变出花生,孩子的情绪一下子就调动起来,对本篇课文充满了好奇。在教学《蜗牛的奖杯》一文时,师出示两幅图:“有翅膀的蜗牛”和“有硬壳的蜗牛”,让学生比较两幅图的不同之处,让自己设疑、提问,这样,他们就有了要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入境、入景。
二、善于运用激励性语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而学生是有生命活力的个体,拥有独立的人格,拥有意志,拥有丰富敏感的内心世界,拥有舒展生命、表达自己的空间,他们之间存在着差异性。《新课标》指出: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当今的语文课堂,激励很重要,它能使达到较佳的教育效果。反之,大声地呵斥,不仅会将学生的积极性抹杀掉,更可能给学生造成终身难以弥合的伤痕。当你提出问题,学生能高举小手,那也是一种勇气,说明他在思考,回答得很好,可以对他说:“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和我想到一起去了!”当回答错误时,可以对他说:“你再思考试试,肯定有不同的收获!”“你勤动脑筋,让我佩服!”这些富有激励性的语言,能全面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三、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自主、合作、探究”是适应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这种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一方面能使学生学习更加有效,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合作的习惯、交流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更好地推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5》时,学生分小组,根据插图,想词语,再根据词语分类,在组长的带领下读词语,小组成员相互提醒易错字词,再以小组汇报的方式在全班展示。在学习生字时,同样以小组的形式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习,并把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别人分享。例如,有的孩子在学习“台”时,采用“减一减”的方式,用“抬减掉提手旁”记忆,也有孩子用组合的方式“参字头加上口”记忆。无论孩子的能力如何,在这样的课堂中都是参与者,不再是旁观者。
四、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使儿童有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让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心理学家曾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适时地创造机会,让每个孩子都体验成功。当一个问题的难度系数高时,可以由思维灵敏度高的学生完成,针对一些后进生,应设计简单的问题,给他们创造一定的机会,那样,所有人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五、开展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低年级孩子由于有着自己的年龄特点,注意力容易分散,这时,要通过一定的活动或者游戏吸引学生,调动他们的情绪,让他们玩中有学,学中有玩。在读课文时可采用小组轮读的方式进行;在教学生字时,可以开火车读生字,也可采用一些故事、游戏、儿歌、图画进行生字方面的记忆;在理解课文时,可采用对话、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动起来,这样,课堂气氛愉悦,学生情绪高涨,学习的效果自然就增强了。
六、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必要的课外延伸。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的教育思想,他提出教育离不开生活,是为了生活而存在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每篇课文饱含着一定的真理或者通过某一人物的描写来烘托人物性格。例如《花瓣飘香》一文借助花瓣烘托了小女孩的善良、可爱、懂事的性格,课文教学结束时可启发学生在小女孩身上看到了什么?自己应该学习什么?而《放小鸟》、《这儿真好》等课文,是教育孩子保护大自然,教学结束时,也应该让孩子谈感想,做努力。因此,也可以说语文重在教人明事理、辨是非。
总之,为了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教师应立足于课堂,努力创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