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主体能动性,激发学习积极性

2012-04-29 20:36谢月华
考试周刊 2012年48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函数图像

谢月华

摘要: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具有能动学习知识的内在潜能。学生学习情感的有效树立,对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推进有着积极影响。作者根据新课标要求,抓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具有的内在特性,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动探究及创新思维等情感,从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学习情感主体特性

古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构建主义认为,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所持态度和内心体验。学生学习活动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影响,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中,非智力因素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因素,在学习活动中,需要积极的外在刺激和内在的积极情感作为支撑,实现学习活动的深入推进。当前,九年制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已在初中阶段学科教学中深入实施,让学生愉快学习、快乐学习,已成为衡量有效教学活动的重要“尺度”,并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学工作者根据这一要求,结合教学实践,经过探索研究,对培养和提升学生学习情感,提出了许多具有精辟性、指导性、深远性的教研“硕果”。近年来,我对培养学生学习情感进行了探究和尝试,现将教研所得,所感,论述如下。

一、紧扣主体内在能动性,创设愉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情感。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的客体,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鲜明的积极性和内在能动情感。同时,在解答未知问题活动中,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和探知情感。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效能的有效提升,需要积极的学习情感作为基础“支撑”。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教学情境的生活性等特点,抓住学生心理发展内在规律,根据数学学科生活性和教学情境激励性特点,设置出具有浓厚情感激励特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得到情感和心灵上的双重“刺激”,主动参与到新知学习活动。

如在教学“一次函数的图像性质”时,由于一次函数是数与形的有效结合体,学生对一次函数的图像所在位置及关系不能有深刻、形象的认识,致使学生学习情绪受到“压抑”,学习情感受到“挫折”。此时,教师抓住一次函数知识的生活性特点,利用一次函数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应用的特性,设置出“电信公司送话费”现实问题。这样,学生对一次函数的认识更加深刻,意识更加强烈,同时,教师借助数形结合思想,将该生活问题与一次函数图像有效结合,从而使学生带着积极情感参与新知学习活动。

二、紧扣主体能动探究性,注重探究实践指导,增强学生主动探究情感。

美国教育学家斯坦利摩根指出:“学生是一个各种要素集一身的学习个体,应根据学生情感发展的根本需求,以情感促发情感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学生学习新知、解答问题的过程,实际就是动手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具有能动探究解决问题的内在积极性,但由于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还处于积累阶段,同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克服困难的信念还没有完全坚定。这就要求,初中数学问题要抓住学生能动探究特性,为学生提供问题探究、分析的空间和时间,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或组成学习小组集体探究,找寻和掌握进行问题探究的方法要领,让学生带着“钥匙”开启解题之“锁”。同时,教师要对学生探究结果给予充分肯定和积极评价,让学生带着“愉悦心情”参与探究活动。

问题:甲、乙两个工程队分别同时开挖两段河渠,所挖河渠的长度y(m)与挖掘时间x(h)之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请根据图像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⑴请你求出:①甲队在0≤x≤6的时段内,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②乙队在2≤x≤6的时段内,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x为何值时,甲、乙两队在施工过程中所挖河渠的长度相等?

这是一道关于一次函数方面的问题案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将解答问题“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问题分析、探究活动,学生在问题探究活动中,融入了“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结合题意观察图像,从图像可知,甲队在0≤x≤6的时段内为正比例函数,故根据图像和点(6,60)就可以求得解析式。而乙队在2≤x≤6的时段内为一次函数图像,故根据图像和点(2,30)和(6,50)就可以求得解析式,再根据y相等得到的关于x的方程求得x的值。(解题过程略。)

此时,教师对学生探究过程及解题思路进行总结分析,充分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同时,向学生指出,这道题考查的是函数关系,要求从已知函数图像中获取信息,求出函数值、函数表达式并解答相应的问题。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后,把两工程队的开挖长度与时间的关系用图像直观地反映出来,更容易理解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及函数关系的表示,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考查了对“双基”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改变对知识过分形式化的记忆和理解,克服单纯记忆知识和机械操作的倾向并有效“助长”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情感。

三、紧扣主体能动创新性,重视发散问题辨析,培养学生主动创新情感。

创新是国家社会进步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学科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更是素养教育的根本归宿。但由于创新是一个艰难而又复杂的思维活动,许多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安于现状,按部就班,不愿创新,缺少创新的潜能和“活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并借助于外部激励作用来抵制各种消极的非智力因素的干扰,利用数学学科问题的形式多样性和解题丰富性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并开展问题辨析活动,提升学生创新的灵活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创新学习情感的有效树立。

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问题课教学活动中,由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内容和方法较多,这就为发散性问题的展示提供了“时机”,同时也为培养学生创新情感提供了“平台”。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问题设置时,就有意设置“一题多解”的发散性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问题解答活动,鼓励学生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该类型问题的解答。这样,学生在解答该类型问题过程中,创新思维的灵活性得到有效提升,创新思维的整体性获得长足发展。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更加快了学生良好思维习惯和情感的养成。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要在教学的每一环节,创造探究活动时机,挖掘学生学习潜力,培养积极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积极情感主动学习、能动探究、积极创新。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函数图像
改进的LapSRN遥感图像超分辨重建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二次函数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第3讲 “函数”复习精讲
二次函数
函数备考精讲
有趣的图像诗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