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设计教学中的素描

2012-04-29 19:32冯建文
群文天地 2012年5期
关键词:物象素描艺术

素描历来被认为是整个造型艺术的基础,同时又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美术史上所有杰出的大师,无不是从学习素描开始走上艺术之路的。所有复杂深奥的学问都必须依靠最简略的训练方法,我们造型艺术所依靠的就是素描。我们今天要解决的便是在二维平面上练就创造的技术和创造的头脑。没有创造艺术既不会产生、更不能发展。

一、素描的发展

素描是西方美术用以研究表现客观物象的主要方法。十五、十六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前后,整个西方艺术摆脱了中世纪的宗教束缚,步入了科学与现实的结合之中,尽管其内容没有全部走出宗教题材,却采用了现实生活中的人为模特,具有各种真实动态和情感的人物成为艺术家创作的主体。素描在此时拉开帷幕,它是创作的草图和素材。而到十七、十八世纪,素描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在工具上多样化,时间上加长,并且被美术院校纳入教学。与此同时,素描也逐渐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和画种,素描风格走向细腻和繁琐。十八世纪素描技法又有了较大变化,被正式列为美术院校的练习课程。其写实性更强,画面严谨而近于呆板,热衷于浮华的细节描绘。到十九世纪末,素描和绘画一样向两极分化,一方面学院派增强力量固守阵地,素描越来越规范化、模式化。我国自五十年代以来,美术院校素描教学采用俄国的契斯恰柯夫体系便是如此;另一方面,自印象派起,轻视形重视色光变化,强调情感的交流,进而夸张变形,抽象表现对现代素描起了奠基和推动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素描也在前进和更新。二十世纪后期随着科学技术,空间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的思维也从三维到多维空间,从两极向多极发展。这种时空观念的强化,使素描从单一走向多元,其发展速度之快也是以前不能比拟的,出现了品种繁多的新的素描材料,素描工具,极大地丰富了素描的表现力、表现风格和表现形式。

二、素描的造型因素

素描成为学校美术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素描基础训练是不可少的。在教学中教师应首先讲明它的重要性,无论新的科技带来什么样的冲击,没有基础训练就没有艺术发展的后劲。采取近似强化手段使学生认识到素描过程对一个走艺术道路的跋涉者来讲,是一个思维过程,没有这个过程就不能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就不可能领会和掌握造型艺术的创作规律。尽管在考前学生经过了一定的基础学习,但素描的基本功并非很好,更缺乏对素描的系统学习和研究。因此在素描教学之初,让学生对素描的一些基本概念有一个开放的理解是必要的。

造型因素应该说是最原始,也是最趋向符号化的表达形式,在素描表现中,它是对自然和事物的观察表现和进行提炼的结果,它的依据首先是客观事物的结构和形态,然后是人的发现和根据这种发现所进行的概括。

所谓形体,即形状与体积,物体的外部形状是具有表达力的,它可显示方向,暗示运动其不同的变化与处理都会在视觉和心理上造成不同的效应,由形体分割后的空间它们作为另一种形体,其形状与实体的外形一样,左右着画面图形的力量。

素描中的结构,一是指形体的、自然的、生理的构成,即形体结构;二是指画面各部分、各要素之间的组合,即形式结构。后者体现为画面的平面分割和画面的安排与处理,可以通过结构分析的方法及物象结构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达到画面造型美与画面布局章法美的统一。为此往往需要对自然形态进行改造,夸张与提炼。画中的一切物象并非对客观物象的摹写再现,而是作为画面结构中的一环,在整体构成中发挥着自己的独特作用。只有强化对物象结构的理解及相互关系的洞悉,才能使画面的形式因素成为具有定性的独特实体,使其具有形式美感与精神感化力。

空间是有绘画以来所有实践活动所探讨的基本问题。西方写实体系的素描有它基本的以立体造型和焦点透视为基础和出发点的空间表达方式。中国绘画则有它区别于西方的、既强调“三远”,又精心于整合和平面的形式认可,由此所得来的散点透视。素描绘画中的空间是一种纯粹的视觉空间,是经由形与色组织所产生的空间幻象,画面的各种要素及其运用都在维持和强化这种艺术空间,它是一个独立完整的系统。由此画面上所呈现的形体结构和空间也获得了另一种生命,作为一种视觉审美系统传递给观者。一幅完美的素描体现为一种有控制的视觉能量的聚合与循环,作为素描的基本表现形式——线条和明暗都各有其特别的作用与美感,可以据其需要灵活运用。线条不仅是轮廓与结构的替代物,更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体现着节律美的轨迹。而通过明暗可以表现不同的状态与情绪,同时它又是一种深层上调整构图的手段。通过其在明暗值上的比例、形状对比重叠等来组织和统一画面形象与渲染某种气氛。画中所有线条,明暗形状质地都与其反作用力相互牵引排斥和依存,从而形成一个有着多种对立关系、统一关系的有机整体。

鉴于对造型艺术和空间结构的理解,对素描基本表现方式的运用,各种素描教学法纷呈出现。归纳起来,目前院校美术专业是以三种教学体系进行的:一种是以块面作为表现手段的造型体系,也即传统的契氏明暗造型法;一种是以线条作为表现手段的造型体系即结构素描;另一种是以线面结合的表现手段的造型方法,这种造型方法是目前最为普及的一种教学体系。

三、素描教学中的教与学

无论是哪一种教学体系在素描基本训练中教与学双方的配合都至关重要。作为教师本人起引导作用,其教学态度、教学方式、自身素质三个环节紧密相关,缺一不可。对待初涉美术之门的青少年学生,教师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为他们指点迷津,培养兴趣。必须因材施教,谆谆善导。如果教师本人缺乏高的素质修养,又何以教人?而学生则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如果主体没有主动意识和创造意识,教学的教便是失败的。我们今天的教学任务,绝不是单单教一种技术,而是要对学生个性加以引导,启发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完善学生的人格,使其能适应巨变的社会,在将来的社会环境中应变自如,游刃有余。

在素描基本训练中以吸收新事物而论,学生是可变因素,教师则保持相对的稳定。就教和学的主动性而言,教师应该是相对可变的因素。就每一阶段而言,学生的绘画水平及作画方式可能是稳定的。在急需教师指导求进求变的情况下,教师自身的审美意识、教学观念及造型方法将直接对学生造成影响。因此教师在素描方面的造诣显得特别重要。同样是一组作业,由于教师在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上的区别,会使学生在画面直接体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除坚持自己的教学主导思想外,应尽可能的教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尽可能比较客观地向学生介绍各种艺术现象,尽可能提供大量的优秀的不同风格的示范作品(包括教师本人的),要因势利导,以学生个性特点为主,诱导其向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对教学基本思想一是要自始至终保持其有机联系;二是对有些重要之点,应作坚持不懈的反复提示。从理论上讲,某个物象局部构成的基本原理及表现方法,同样可以引申至其整体及别的物象。但事实是学生往往不能触类旁通,缺乏应变能力,如果教师能及时的反复地从理论到实际给予启发,学生势必会领悟的快一些。这样教师既可以全面地系统地对学生实施教的一面,又能促进学生学而有效提高其主动性,达到教与学的互动作用,完成教学的目的。

如何改革素描基础教学,这仍然需要深入研究,它需要稳定的社会文化背景、良好的教育环境,有一支素质高又肯于献身于艺术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经验,推陈出新,这有待于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努力。

(作者简介:冯建文,山西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山西旅游职业学院艺术系讲师。)

猜你喜欢
物象素描艺术
物象再造系列
初夏素描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武汉素描
素描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纸的艺术
凡·高的早期素描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