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沙沙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摘自“十八大”报告
“开放异地高考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基本途径和基本措施。”对于来自教育岗位的十八大代表、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商志晓来说,“异地高考”时间表正是他近期关注的焦点,而他的表态也赢得了更多代表的赞同。
由于高考受户籍关系限制,各省市存在高中教材不同、高考命题不同等客观因素,绝大部分的随迁子女在初中毕业后,都不得不面对“留守”与“异地”的选择。
按照2011年的官方统计,全国目前已有2700万随迁子女和5800万留守儿童。这一日益庞大的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对异地高考开放政策的期盼。随着多地异地高考信号的释放,这一壁垒终将被打破。
亟待兑现的承诺
“因为他们都是中华子孙,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区域教育,更是民族教育,希望不要抛弃我们的孩子。”在2012年9月22日“随迁子女中高考准入讨论研讨会”上,50余位学者和家长代表一起为“异地高考”建言献策,发出呼声。
“我们真的没有退路,你说孩子没有资格报名,太残忍了。我们在北京10多年,依法纳税,也为北京的建设做了一定贡献,可我们的孩子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一位金姓家长不禁哽咽,引起了身边家长的阵阵叹息。
其后,一份涉及随迁子女认定条件、父母条件、政策落实时间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就读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建议方案》在30位各界学者联合签名后,于10月8日呈送教育部。
作为一群为子女争取高考权利的家长,他们给自己的组织取了一个简洁而又直指主题的名字——教育平等公民联合行动志愿者。“全国的人数已经有5000多人吧,比较活跃的有500多人。”志愿者代表杜国旺介绍道。
自2010年6月发起“取消高考户籍限制”行动以来,该组织目前已征集到10万人签名,并促使“异地高考”成为连续两届全国“两会”的热议提案。
2012年3月,山东开全国之先河,率先突破高考户籍限制,允许外地考生参加山东高考。按照山东省规划,异地高考将在2014年起正式执行。
今年8月30日,教育部发布《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意见》)。
该意见要求,在因地制宜的方针指导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在2012年年底前出台。此举兑现了教育部年初“在10个月内公布高考方案”的承诺。
公平之于教育
“大家对教育权利平等的看重,实际上反映出人们期待社会公平的心态。”作为一名研究教育政策的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劳凯声如此感叹。在他看来,教育被国人看做改变命运的筹码,教育公平也是国人追求公平、公正的底线。
无独有偶,十八大代表、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对十八大报告中所强调的“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有感触。他认为,“教育公平”的实现程度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学有所教”的评价,“公平教育是最重要的民生。”
11月10日,黑龙江省率先公布了异地高考方案,成为首个明确异地高考具体条件的省份。其中,“高中三年均在黑龙江省就读的外省籍随迁子女,提供父母工作和住所证明即可在当地报名,就地参加2013年高考”的低门槛,被媒体评价为“简约”。
长久以来,“北上广”作为重要的人口流入地,一直在“户籍+学籍”的报名标准保护下,成为异地高考最难攻下的碉堡。
而今,上海已表态可能采用积分制,综合考虑外来务工者在沪的职业情况与其随迁子女的就读年限。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在十八大期间也表示,广东已根据考生数量大这一突出问题,制定了适合的方案,并将在年底推出。
“北京的方案可能在一两周之内就会出台。”杜国旺大胆地猜想。北京市教委曾向他允诺,在11月15日公开相关“具体方案的实施时间、资格标准”等信息。
相较于他的乐观,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则更加谨慎。“北京方案可能会推迟。北京的门槛只能满足极少数人实现异地高考,更多非本地户籍家长的期待可能落空。”
他的理由是,《意见》没有明确各地对考生开放异地高考的最终时间,而仅仅规定各地方案原则上在2012年年底之前出台,这实际上为一些地方政府出于维护既得利益而拖延本地区异地高考方案出台留下了余地。
临门一脚的踌躇
《民生周刊》记者了解到,除黑龙江省已经出台具体异地高考条件外,包括江苏和安徽在内的明确表示将在2013年开放随迁子女就地高考的省市,目前尚未公布异地高考的具体门槛。
罗伟其曾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过允许学生在就读地考试,然后用等值换算方式,回户籍所在地排队录取的建议。
“‘就地考试,就地录取应该是配套的。如果‘就地考试,异地录取,再将考试分数通过某种公式折算成原籍的分数,那如何保证公式的公平性?如何保证其间操作不被人为干扰?”长期研究、关注高考改革问题的北京大学教授张千帆透露,“录取方式上,现在各界已经基本达成共识。”
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齐涛在接受本刊电话采访时也表示,山东省异地高考具体方案将在元旦之前出台,而关于录取的方式将采用“就地考生,就地录取”的方式。“这是一个体系,与同等条件录取没有差异。当然,北京、上海的压力会大些。”
此外,针对出现高考移民的问题,由于各地历史情况不同,各地教育部门的预测也各不相同。
“我们最担心的是高考移民会卷土重来。”海南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态,高考移民曾是海南基础教育的发展之痛。
而来自于高考“高地”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副局长韩光福直言,“山东省不会出现高考移民,山东籍的考生倒是可能会去其它省市考试。”
对此,张千帆更倾向于“全国一张卷”的回归。“随迁子女之所以面临就地高考难题,纯粹是目前‘分省命题体制惹的祸。一旦恢复真正的全国统考,考生不论户籍,在哪里考试都是同样的试卷,并以同样的分数线录取,随迁子女考试问题顿时消失。”
如何解决异地高考的根源问题,熊丙奇认为“操作方式很简单,就是取消分省,按计划集中录取”。这一理念,基于将异地高考问题的解决与高考改革结合起来。
在他看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经找到了全面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推进考试招生分离的高考改革,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考新格局,就要打破现在的按计划集中录取的制度,铲除高考户籍报名的土壤。“全国各地考生都可不受户籍限制参加考试,并用考试成绩去自主申请大学。但目前这一方案还停留在文本中,没有切实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