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

2012-04-29 00:44:03
民生周刊 2012年45期
关键词:复旦大学食客民生

新京报: “小记者之问”是民生之惑

11月12日,一名叫张佳鹤的小学生记者追问住建部部长姜新伟:“现在房子太贵了,很多同学的爸爸妈妈买了房子把钱都花光了,还向银行借了很多钱,都没有钱给孩子买玩具了。”

小记者的无忌童言,道出了当前的民生之惑。房价高企,已然绑架了大部分民众的生活。“房奴”一词,蕴含了太多的辛酸和无奈;沉重的房贷枷锁,让多少民众的生活难以从容和安稳。

生活资本被房子透支,除了小孩“没钱买玩具”的忧虑,更多成年人也因此留下了不少生活缺憾:如果不是因为房子,年轻人积累的原始资本,无论是用来投资创业,还是学习深造,可能创造更多的财富和更大的价值;如果不是因为房子,更多人可以为老人和孩子提供更加闲适的生活等……

一个让孩子担忧父母因为买房、透支了家庭经济而没钱买玩具的社会,是令人惭愧的。而一个让更多人的生活和命运,陷于住房这一基本民生所需泥潭里的社会,是令人焦虑的。

值得欣慰的是,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国民收入大幅提高、福利保障继续完善、房价物价合理调控……当民生改革步入新轨,小记者“害怕房价透支玩具钱”的担忧,也就自然不复存在了。

齐鲁晚报:“蹭课地图”让大学更开放

近日,复旦大学校内刊物《复旦研究生》报推出一个整版的“蹭课地图”,供那些想要蹭好课的学生按图索骥。这份“蹭课地图”是经过复旦大学官方授权的,发出后立刻受到众多学子追捧,不少校外人士也表示出极大的兴趣。

去名校蹭课,成就了“保安哥”、“图书管理员”、“修车匠”的传奇,复旦大学“蹭课地图”的发布,彰显大学的开放精神,既方便了校内学生实现跨学科知识的积累,提高人文素养,也为校外人士提供了重温校园生活的机会。

据复旦学生透露,这份“蹭课地图”并非终极版,编写者还将细化精品课程,将一批名教授的课程引入“蹭课地图”,“蹭课地图”还会有第二版、第三版。这足以看出编者的有心及校方博大、开放的胸怀。

“没有围墙的大学”的网络蹭课,能让人免去蹭课的奔波,但开放的蹭课机会,更能让人体验课堂的学习气氛,亲身融入课堂更能体验主讲老师的个人魅力。如今,上大学不再是奢望,但上名校蹭课对不少求知者来说还是可望而不可即,复旦大学“蹭课地图”给了这类人更多的机会和便利。

正如校内学生所言,“‘上课是一种态度,‘蹭课是一种追求”。其实,开放的课堂或许还能给在校大学生们带来一种学习的动力,时常有蹭课族的身影陪伴,对不用为蹭课而奔波的学生来说,难道不是一种动力吗?

广州日报:诚信的坚守都令人感动

武汉一餐馆突发大火,食客和店员迅速撤离,让店主没想到,大火扑灭后,一些食客返回买单;南京一理发店店主被查出了肺癌晚期,治疗一周后,坚持回到店里,为客人们办理退卡。

审视当下的现实,人们不时地陷入信任缺失的窘境,困在风雪中,有人免费送饭,司机却连车窗户都不敢打开;老板做慈善,人们也要戴着有色眼镜猜测,他们是否在炒作;一些公共事件的及时辟谣,也会招来毫无根据的否认。

但不管如何,一个社会总是有基本的公共价值,总是有积极向善的力量。因而,返回买单的食客、那位捡包后风雪中苦等10小时拒收答谢金的环卫工,闪耀着的不仅是人性的光辉,更多的是对社会诚信的构建。在感动之余,我们当反求诸己,作为个体,对道德诚信的追求,应该是不断向上。而正是每个个体的道德向善、以诚待人,才构筑了整个社会的诚信大厦。

难能可贵的是,包括现实中不断涌现的“最美教师”、“最美司机”,人们都会发现,在社会的各行各业、各个阶层,总有坚守诚信的敢于担当。从官员到打工者,从教师到学生,从豪车车主到普通食客,他们每一个都是“路人”,但都不约而同地用自己的行动,阐释了诚信的价值无量。

诚信不仅关乎个体的道德,而且关乎城市的精神,社会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多的城市将诚信明确写入城市的精神,而“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更是从国家层面强调诚信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有了众多个体的诚信坚守,再加上社会不断凸显的对诚信的价值取向,相信一个人人守信的信用社会很快就会实现。

猜你喜欢
复旦大学食客民生
鲸餐厅和它的食客们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河北画报(2020年21期)2020-12-14 03:16:16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简介
Cartoons
Special Focus(2018年8期)2018-08-31 05:57:58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人大建设(2017年8期)2018-01-22 02:04:23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中国商界(2017年4期)2017-05-17 04:36:26
最悲伤的字
就餐卡一下
当代工人(2015年19期)2015-11-28 21:5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