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建敏 刘守芳
摘 要: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数量不足、选拔不严格、培训体系不健全等现状。究其原因,有经济利益、思想观念和管理制度等因素。对此,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应建立有效的监控体系。这个体系包括合法有为的监控主体、明确的监控目标、有效的监控措施、科学的评估指标。
关键词:独立学院; 辅导员; 专业化; 监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5-0109-04
在我国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很多学者对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但是,在这些措施实施过程中,需要介入监控体系对其进行监督管理,以确保这些措施实施到位。因此,研究如何建立有效的监控体系是很有必要的。
一、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研究如何建立有效的监控体系,首先要对监控对象(独立学院)的存在现状进行分析。
独立学院是我国上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新兴的一种高等教育机构,特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在如此高校的办学过程中,总是存在着与生俱来的矛盾,即高等教育的公益性与民营资本的逐利性。追逐利润最大化是民营资本发展的原动力,导致独立学院隐形的或软性的办学指标投入不足已成为一种常态,具体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方面,带来的是辅导员队伍数量不足、选聘不严格和培训不足等问题。
1.辅导员数量明显不足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学校,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学生管理队伍。2008年教育部颁布的第26号令《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按不低于1:200的师生比配备辅导员。然而在实际办学中,辅导员的比例远远达不到1:200,90%以上的学校辅导员的比例都是1:400及以上[1]。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与辅导员的数量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数量不足直接导致辅导员的各种事务性工作大量增加,辅导员无法与学生充分接触和了解,影响辅导员完成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本职工作。工作重心产生偏离,工作变得冗杂和重复,使得辅导员在工作、生活和心理上的压力剧增,易产生职业疲倦,既无心也无力去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2004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保证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然而在独立学院中,辅导员队伍中的兼职人员占相当一部分比例,专职辅导员可谓凤毛麟角。辅导员通常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还担任院系的行政职务,一身多职。从整体情况来看,在数量这一硬性指标上,大多数独立学院的辅导员队伍配置是不达标的。
2.辅导员选聘环节不严格
辅导员队伍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样也影响着学院的办学质量。张书明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书中提到,“选聘环节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入口关,是培养高素质队伍的首要环节,只有严格把关,才能为辅导员队伍建设打好基础。”[2]在实际办学中,独立学院投资方从节省成本的角度出发,对辅导员岗位的招聘很少强调专业化的知识背景。对辅导员这一岗位的重要性还没有足够的认识,一般认为任何专业都可以胜任。根据相关资料,很多辅导员都是刚刚毕业的研究生,甚至是本科生,专业背景各异[3]。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相关理论水平参差不齐,直接影响了独立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仅如此,在招聘方式上有时采取非公开招聘。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和学历等门槛要求相对宽松,使得与母体高校和投资方的领导层有裙带关系的各种人员进入到辅导员队伍中来,不利于选拔优秀的人才进入辅导员队伍。这样是不利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
3.辅导员培训体系不健全
开展对辅导员队伍的培训,是一个重要的程序和机制,是独立学院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主要方式。2004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力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制定辅导员培训规划,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独立学院出于成本控制,常常忽视培训的重要性。赵丹在文章中提到,辅导员学术上薄弱,理论不强,缺乏系统培训。[4]由于独立学院的辅导员在选聘环节上不严格,难以避免地出现其专业知识比较薄弱的现象。独立学院不仅缺乏对新入职的辅导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也不重视辅导员入职后的工作方法培训。因而辅导员只能靠自己的经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弱,对学生的管理基本处于经验主义的状态,缺乏理论高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问题析因
1.经济利益的原因
独立学院的办学方式与公办院校不同,投资方对社会效益的关注较弱,更多的是从经济利益出发,以市场经济规律为导向,考虑投入与产出,更注重办学过程中的收益。戴朝护在《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途径探析》一文中提到,独立学院的办学资金来源于投资方和学生的学费,经费支出大多数是用于学校的基础建设、教师工资和校园管理[5]。独立学院的投资方把经济利益摆在第一位,用经济利益的多少来评定办学的成败与否。因此,投资方会大大地缩减认为不必要的开支。辅导员队伍往往成为独立学院的让利者群体之一,辅导员队伍的数量和待遇往往得不到有效保证,更谈不上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提升。
2.思想观念的原因
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人,其工作成果难以在近期内体现和衡量。鉴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高校都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价值取向,使德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或者停留在文件上的重视)。这种价值取向既与市场竞争条件下部分人追逐现实功利有关;也与片面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观念有关。联合国发展计划署教育顾问艾伦说过:“教育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要使学生变得聪明;一个是要使学生做有道德的人。如果我们使学生变得聪明而未使他们具有道德,那么,我们就为社会创造了危害。”[6]
有的学者也同样提出,由于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特殊性,许多人甚至独立学院的领导层也忽视其重要性[7]。独立学院在办学过程中,一直把科研和教学工作作为学院的工作重心,而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看作是辅助的工作,认为辅导员是谁都可以干,且谁都可以干好的岗位。个别独立学院甚至把辅导员当成是学生的“保姆”,凡是和学生有关的事情都是辅导员的事,小到督促学生打扫教室、按时就寝,大到学生毕业就业,唯独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本职工作。因而,独立学院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上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不足也成为一种常态。
3.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清的原因
角色定位,是指与人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在独立学院,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清容易导致辅导员工作职责不明确。通常情况下,院系领导把只有和学生有关的工作都交于辅导员来处理,并且学生一旦出现问题都来找辅导员,导致辅导员承受着“多重”领导;而在独立学院中,也普遍流行“有困难找辅导员”这句话,辅导员根本无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不用说提高自身的专业化建设。
4.管理和制度的原因
独立学院是董事会的管理模式,与现行公办高校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有明显的差异性,直接带来了辅导员的选拔、培训和晋升等方面规范性不足的问题;高学费和低层次,决定了独立学院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环境中综合竞争力较弱而生存压力较大的现状,直接带来辅导员个人发展的压力。有的学者指出,独立学院的特殊机制加大了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难度。并且由于办校时间不长,对辅导员队伍的管理和考核都存在着很大的挑战[8]。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都尚未建立一套辅导员队伍管理体系,大都是模仿母体高校的管理体制。独立学院没有考虑到自身的特点及辅导员的特点,而是一味的照抄照搬,必然会导致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收效甚微。
三、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监控体系要件
根据管理科学的监控理论来看,结合独立学院的特殊性,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监控体系要件包括:合法而有为的监控主体;明确的监控目标;有效的监控措施;科学的评估指标。
1.合法而有为的监控主体
合法是指符合法律规定的;有为是指有所作为的,做出成绩的。监控主体是指在整个监控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监控体系的组织者、管理者。对监控内容进行监控,并制定相应的监控措施,保证其体系的正常运作。监控主体的主体地位要在监控过程中强力体现出来,才能使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建设得到保障。在本文所指的监控体系中,监控主体包括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母体高校。
一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辅导员的专业化程度与学院的办学质量、学生的素质提升是密不可分的。在整个高校的办学质量和建设方面,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担当监控体系的主体。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不仅有能力也有义务监控所有的高校,特别是独立学院。因为教育主管部门是设置独立学院的批准部门和管理部门。由于26号令明确规定,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属于公益性单位,其首要任务是育人而不是营利,所以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对独立学院的监控首先是要保证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其次再谈投资方取得合理的经济权益。国务院出台的《意见》和教育部出台的24号令、26号令等,对高校辅导员的构成、比例、素质、考核以及培训等专业化建设方面均提出了一些要求。法律赋予了教育主管部门对独立学院的监控权,体现了其作为监控主体的合法性。某一区域的独立学院若频出问题,则当地的及上级的教育主管部门难辞其咎。这样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对独立学院的违规行为有所制止,体现了有为性。
二是母体高校。独立学院的设置必须依托一所公办的成熟的高校。这是法律规定的,体现了母体高校作为监控主体的合法性。母体高校在其独立学院办学过程是合作方,不是依靠政府的行政命令参与办学,而是基于自身的利益所决定的。母体高校在参与独立学院的办学过程中,不仅可获得社会利益——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也可得到可观的经济利益。母体高校不能仅仅关注独立学院带来的经济利益,要从办学的根本目的育人出发,确保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独立学院若出现违规问题,母体高校也要受罚。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负起责任,对母体高校进行一定的监督。这样才会使得母体高校这一监控主体对独立学院的违规现象有所为。
2.明确的监控目标
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是监控体系的最终目标,同样也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保证。监控目标是监控体系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效果。监控目标是监控体系的最终目的,没有了监控目标,监控体系就会没有方向。
政治强,是要求辅导员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首先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备马克思主义信仰,能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是应始终和党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保持先进性;最后是要有理想、有抱负。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业务精,是要求辅导员学习与岗位相关的知识,比如管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知识。还要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比如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判断决策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等。这些知识和能力在实际辅导学生过程中充分运用,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纪律严,是要求辅导员严于律己,做一个好榜样。首先应遵守学校的管理制度,然后才能用制度管理学生。有效的管理是离不开纪律的。要求辅导员要有很强的纪律性,严格贯彻落实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
作风正,是要求辅导员为人师表、行为端正、身教胜于言传。辅导员是大学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一定要保持自身作风正派,用自身的人格和魅力去教育学生,才能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名合格的辅导员应具备遵纪守法、清正廉洁、艰苦奋斗和朴实创新等品质,还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处理学生问题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政治强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根本,业务精是基础,纪律严和作风正是原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
3.有效的监控措施
监控措施是指监控主体针对制定的监控目标对监控对象进行相应的惩罚,监控措施在监控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再好的监控目标,若没有强有力的监控措施,一切都将成为空谈。监控措施是保证监控目标实现的必备条件。有效的监控措施,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
就宏观方面来看,即从独立学院角度看,一是辅导员数量要标准化。即按照教育部规定的1:200的比例进行配备。独立学院要每学期都对辅导员的数量及师生比进行上报,监控主体要依此定期检查独立学院的辅导员数量配置情况是否达标。二是辅导员选聘要制度化。监控主体要参与到独立学院的招聘中。在选聘方式上,监控主体要求独立学院进行公开招聘,杜绝学院领导层和教师的裙带关系。在选聘环节上,监控主体要求独立学院设置笔试、面试、心理和情景模拟考试,择优录取,优先录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人选。独立学院将聘用结果向监控主体汇报,监控主体进行一一核实,最终确定录用人员名单。三是辅导员培训要专业化。所谓专业化,就是某种职业从普通职业发展成为专门职业的过程[9]。监控主体在独立学院设立专门的人员负责监督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培训事宜。监控主体要求独立学院建立辅导员专业化培训基地,制定完整的培训体系。在培训内容上可以进行岗前培训;日常培训和定期培训相结合;专题培训和骨干培训相结合等。在培训方式上可以进行校本培训,兄弟院系之间借鉴培训。监控主体针对培训内容,定期组织辅导员进行考核,了解独立学院是否进行了相应的培训。
就微观方面来看,即具体到辅导员自身素质方面,一是辅导员的知识背景要专业化。监控主体按照相关文件的规定,对辅导员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进行监督。辅导员自身应定期学习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如思想政治教育学、管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监控主体每学期对辅导员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辅导员的工资相挂钩。二是辅导员工作方法要专业化。辅导员这一职业要求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监控主体对辅导员的工作方法进行定期考察,要求辅导员做到宽严并用,循序渐进,动之以理晓之以情等工作方法;并让学生为其辅导员的工作方法进行打分,结果要公开宣布,对辅导员做到奖惩分明。三是辅导员考核要规范化。合理的绩效考核是促使辅导员发挥潜力的一种方式。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应对辅导员队伍建立激励和保障机制。因此,监控主体要求独立学院针对辅导员队伍制定一个考核体系。该考核体系包括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工作技能、开展学生工作、组织活动和辅导学生价值取向等方面;要求院、系、学生都参与到考核中;采取月、季、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考核结果与工资以及晋升相挂钩,并将结果公布。
4.科学的评估指标
监控主体对各个环节进行合理有效的监控,得到的监控结果是评价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指标。评估指标是评价监控对象对监控目标的理解及实施情况。设定评估指标,就是要监控主体围绕既定目标制定相应的措施对客体进行监控,所得监控结果与评估指标相对比,看出不足所在,并制定出相应的奖惩措施。对于达标的学院,予以肯定;对于不达标的学院,令其限期整改。
科学的评估指标是指立足于独立学院的办学特点,针对其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各个环节,而制定的一套合理有效、针对性强的评估指标体系。其中各指标能够切实反映相关环节的建设要求,准确评估该环节的建设水平。
本文中,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评估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9个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包括: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政治方向和制度保障、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组织管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队伍管理和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后勤保障等四个方面。在四个一级指标中,第三个是该体系的核心指标,占其比重较大,是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中的各个环节相对应的。
通过评价指标,对独立学院进行打分,分数在60-70之间的为合格,需要进一步改进;分数在70-80之间的为良好,应给予鼓励;分数在80-90之间的为优秀,应给予奖励;分数低于60分的为不合格,对其进行严格的批评和限期整顿,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对于不合格的独立学院起到了强有力的舆论威慑力。任何想要可持续发展的独立学院都不会对自己的社会声誉和发展前途无动于衷,这样就会形成足够的压力,促使独立学院对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进行符合要求的投入。
参考文献
[1] 黄兴磊等.新时期高校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探讨[J].教育学术月刊,2008(2):67-68.
[2] 张书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M].济南:泰山出版社,2010(1):84.
[3] 康 静.浅谈独立学院辅导员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性[J].教育研究,2010(2):48.
[4] 赵 丹.从人力资源角度看独立学院辅导员建设[J].今日科苑,2010(14):117.
[5][7] 戴朝护.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途径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19):253-254.
[6] 德怀特·艾伦.高等教育的新基石[J].新华文摘,2005(22):
[8] 林 莉.独立学院辅导员角色问题及其原因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2009(12):101-102.
[9] 朱正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4):148-149.
[10] 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等学校以新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教发[2003]8号)[Z].北京:2003-04-23.
[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北京:2004-08-26.
[责任编辑:庞 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