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新华
摘 要:整体性既是概论课教学内容的基本属性,也是“力争在几年内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情况有明显改善”的现实路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源头和理论成果的一脉相承性凸显了整体性教学的必要性,对现实存在教学问题的克服而提升效果展现了整体性教学的重要性,而课程设置和课时设置的内在逻辑和先后次序证实了概论课整体性教学的可能性,问题的关键是在科学界定概论课整体性教学的涵义与特征的基础上,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整体性,特别是必须有效整合、交叉运用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点、基本理论和科学结论,形成互补、协调和共进,避免单一课程、单一知识点造成的说服力不够、解释力薄弱的缺陷。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整体性教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图分类号: A81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5-0047-03
“学科建设基础比较薄弱、课程内容重复、教材质量参差不齐、教学方式方法比较单一、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和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等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从根本上还依赖于准确理解、科学设计和有效整合教学内容基础上的创新,毫无疑问,整体性是有效切入点。鉴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程设计和课时安排等的特殊地位,本文以之为对象进行研究。
一、从教学内容看“概论”课整体性教学的必要性
教学的前提是把握教材,吃准吃透教学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源头和理论成果的一脉相承必然要求进行整体性教学。
1.这是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源的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所决定的
作为人类文化史上最伟大最科学的思想,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各个领域的马克思主义涵盖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三大块相对独立的内容,这也是解读马克思主义的捷径,但这并不等于说它就是诸多论断和结论的机械总和,而是由各个组成部分及基本原理构成的有机整体,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理论基本特征的判定。“不论我的著作有什么缺点,它们却有一个长处,即它们是一个艺术的整体。”[1]列宁也是把三个组成部分当作整体来看待和分析的,“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它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决不同于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和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2]
其次,从学科构成、组成部分、精神实质和历史继承性看,整体性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有之意。在创始人那里,他们的工作及其研究成果本来就是融会贯通的,并没有进行分门别类的学科化,只是在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和解读过程中才被分割成三大板块加以研究和灌输的。
当然,整体性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在精神和方法上的一以贯之和内在统一,因而各个阶段尽管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是一脉相承的。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严谨完整的体系,反对任何肢解、割裂和断章取义,否则可能削弱理论的解释能力和指导能力而背离教学目标。
2.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固有的整体性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成果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如下:
首先,这是其同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和“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一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的整体相继性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不断探索和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各个阶段形成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成果命名虽多样,也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多种形式,但理论成果是整体连续的发展进程,具有内在统一的本质特征,其有机整体性源于完备严整而一以贯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理论创新成果整体性的鲜明体现。尽管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在改革开放的不同阶段形成的,并具有不同的特点,但都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从不同方面进行的理论著述,“它们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体现了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科学性体系、阶段性成果和发展性要求的内在统一。”[3]
因而“十七大”报告就是从整体上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从整体上谋划和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及从整体上设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高度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二、从课程设计看“概论”课整体性教学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过去的分门别类研究和讲解有利于深入理解和把握基本知识和规律,但是,现实又要求进行整体性教学。
1.在“概论”课中开展整体性教学的可能性
现行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四门必修课和一门选修课组成。其在内容上是独立的,在功能上是分工的,因此,各门课程必须以自身的独特逻辑和主体内容分工完成各自承担的任务。其中,通过“原理课”阐释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整体;通过“概论课”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理论成果的整体;通过“纲要课”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在中国革命胜利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基础课”阐释解决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同时也是相互联系、交叉的,在逻辑上是相通的,在作用上是互补的,但仅靠各门课程的“独立奋斗”是不可能的,必须以整体性思维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世界观教育三个层次共同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特别是作为理论创新成果集中展示和系统教育的概论课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现代化建设信心以及对党和政府信任这一总体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而且在所有各门课程中课时最多、学分最多、在课程安排上是位列最后,能够以前面所学课程为基础和平台,学生在具备了必要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后并适应大学教学的创新实质和特点要求[9]。
2.“概论”课试行整体性教学的现状
“05”方案实施以来,各地各学校对概论课进行了改革,取得了实效,但没有取得实质突破,根源就是整体性教学的缺乏。
首先,孤立地讲授理论,机械地按照章节目讲授知识的现象比较严重。在教材中,理论体系不得不以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阶段的创新成果呈现,不得不分布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并且不得不分割成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经验纲领和基本经验,分立成幅度不一而又相对独立的十五章和若干节。但在实践中,如果严格到教条式地进行备课和教学,影响各个理论成果自身内部的完整性,影响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整体性,势必给学生造成支离破碎的感觉,极大地影响理论的说服力。
其次,不能站在整体、全局和宏观高度,不能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全面认识,而只从某一观点或某一组成部分理解、阐释、肢解、分化、拆解理论成果,特别是因为知识结构的欠缺而随意取舍以及厚此薄彼地处理内容,还美其名曰地是有重点的讲课,其结果必然是缺乏整体性而使理论庸俗化。
再次,只有分工没有合作的教学,不能打破各门课由多名老师独立承担的局限。大部分老师只从自己讲授的课程出发设计教学内容,未能处理课程的衔接和逻辑关系,特别是科学处理各门教材中出现的教学内容的重复,因为课程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要求将其所应涉及的问题编写详尽,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又决定了各门课程可能会在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情境下涉及到同样的问题。
最后,没有认清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课程,没有将传播知识、情感认同和方法传输有机统一,在教学效果上达到知、行、意的协调提升。目前对思想政治理论进行整体性研究还不够,有的要么仅仅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有的要么仅仅着眼于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研究。
三、从教学理念看“概论”课整体性教学的特性和要求
“概论”课开展整体性教学既需要考虑共性,也要考虑特性。
1.“概论”课程整体性教学的特性和要求
整体性是事物的本来面貌和根本特性,即客观事物的诸方面(属性、要素、部分、运动等)和各个发展阶段之间的有机统一,又是马克思主义认识和把握任何事物的科学方法,强调将认识对象当作整体来看待,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应用到教学中,整体性的一般要求就是教师紧紧把握住各个部分和各章节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向学生展现完整、系统的内容整体。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整体性,武汉大学骆郁廷教授指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成果作为系统的整体的课程教育体系来设计,既要体现各门课程的相对独立性,更要体现各门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以便通过各门课程的综合学习从整体上把握理论体系。
“概论”课整体性教学特指必须以课程的特殊任务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体目标为指引,从学生和教师的整体情况出发,以课程的内部联系、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联系和思政课与专业课的关联为整体出发点,注重学科体系、理论内容、逻辑结构和教学方法的整体性。在讲解理论知识时,更多地应用其他三门课的知识作为认知基础和论证依据,协同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在整体把握成果的基础上促进整体素质的整体提升。具体要求如下:
正确定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将其与其他公共课及专业课作为整体考虑问题;正确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性,将其与中小学的思想政治课视为整体;必须注意到教师的整体和学生的整体,不能仅考虑部分学生和老师;正确把握“概论”课教学目标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整体性;正确认识“概论”的特殊性,将其与其他三门课相联系而整体呈现马克思主义;必须注意概论课程内容知识点之间的整体联系,与其他三门课相关知识点之间的整体性;注意各种教学方法变革的协调性以达到效果的整体性;树立课程与学科的整体观念,将学科建设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的变革作为整体考虑。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努力完善教师知识结构;在读透教材的基础上,从整体性的角度设计每个章节要讲授的内容,改变传统的章节式教学方式;采用以线穿点、以点带面的方法,抓住重点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基本的总体上的了解和掌握;对不同课程中出现的重复内容,通过不同课程的“详”、“略”进行处理。
2.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例展示“概论”课的整体性教学
以较有代表性的第八章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寻“概论”课整体性教学的具体做法。
首先,在教学目标上,注重知、行、意三维一体的整体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也是当今大学生生活的大环境,是其行为活动的社会背景和舞台,更是学生树立市场经济所必须的各种意识和理念的基础。
其次,在教学内容中,必须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整体中考虑、放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现代化格局中考虑、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先富、共富原则和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作为整体考虑、将这一伟大创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放在一起考虑,将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进程相联系。
再次,在教材处理上,在讲授其发展历程与伟大成就时,应将其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和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有关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及其建立过程、原因和实际效果的相关内容作为整体考虑;在讲授其在中国确立的理论原因时,必须将其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及“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作为整体予以考虑;在讲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就与问题时,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评价其得失;在讲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上,可以应用“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的相关知识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与法治经济,以及当代大学生必须树立与市场经济相一致的道德观念,实现个人价值。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25.
[2] 列宁选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5:306.
[3] 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认识[J].求是,2008(7):5.
[4] 顾钰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整体性研究的思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1(6):14.
[5] 凌小萍.“原理”课教学要贯彻并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J].高教论坛,2011(7):30.
[6] 张耀灿等.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6(10):41.
[7] 张云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整体性教学的几点思考[J].黄山学院学报,2011(4):18.
[8] 濮小金.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专题课的开设[J].教育探索,2003(7):28.
[9] 宁 军.马克思主义人的存在理论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5):53. [责任编辑:张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