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仙华 齐兰
摘要:目前,中国经济下行面临多种风险,资本市场相应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政府在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造成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严重低效率。中国资本市场之所以低效主要是由政府主导性行为演进的结果。文中分析了造成资本市场资源配置低效率问题的根源,以及影响我国资本市场效率的根本因素与资本市场存在的制度环境等因素。提出了发展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积极推进各项资本市场改革,以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这对于深化中国资本市场机制改革,提高我国资本市场配置效率,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及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国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影响机制
中图分类号:F832
一、引言
中国资本市场制度的演变,同时也是政府行为主导地位的演变过程,政府一般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通过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调整,确保顺利执行其制度安排。由于各种利益集团对资本市场制度演进,没有足以匹敌的能力,所以只能被动适应。在经济改革的大环境背景下,资本市场制度演化是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制度化演进为资本市场提供了极大的资金支持,在建设筹集资金方面做出了重要作用,使我国经济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了快速增长。资本市场也是政府行为主导的演变结果,由于资本市场是由政府主导的,政府在实现目标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本市场严重的资源配置低效率。因此,资本市场资源配置低效率根本原因并不是市场本身造成的。另外,资本市场本身是没有效率高低之分的,资本市场效率影响的主要原因是制度环境,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制度环境都是人为的结果。因此,要想改变目前这种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严重低效率的情况,就必须从决定资本市场运行的制度环境上找原因,阻碍我国资本市场效率的关键是制度环境的约束。同时,产权、信用、寻租也都将成为直接影响着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机制。
二、资本市场上的制度环境因素
从产权约束激励机制上来看,国家的金融制度特征是资本市场上产权的界定与交易行为决定的,影响着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形成。而产权则影响资本市场的竞争环境,如果资本市场缺乏明确的产权,就不可能形成完全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因此,产权不明确就成为资本市场上各种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原因。
从信用约束机制上讲,信用是十分重要的制度性因素。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信用可以称得上是一种资本,是资本市场交易发展与存在的基础。在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信用是实现交易的基本保证之一,同时也是资本市场交易中的机会主义行为的大敌,机会主义的存在常常给市场带来不可预期的后果。因此,信用问题也就成为资本市场以及经济发展需要迫切解决的根本问题。
从寻租行为方式上来看,寻租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种习以为常的普遍现象。寻租活动也成为市场参与主体生存的基本手段。在经济制度变迁中,政府管制基本上直接导致了寻租行为。寻租行为的扩大破坏了资本市场的运行秩序。因此,寻租行为不仅影响资本市场本身,也影响整个金融体系运行的安全与稳定。此外,腐败现象与寻租行为紧密相联,是危及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与建立的因素。
三、制度环境因素对资本市场配置效率关系的影响与作用机制
如上文所述,资本市场配置效率关系的制度环境因素主要是产权、信用与寻租,下文将详细对这三种因素对资本市场效率关系的影响与作用机制进行详细地阐述。
(一)产权对资本市场配置效率关系与影响作用机制
讨论产权对资本市场配置效率关系与影响作用机制问题主要通过产权、交易成本与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关系、产权、竞争与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关系两个方面的研究来进行。
1.产权、交易成本与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关系
降低交易成本是产权的功能之一,交易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宏观经济运行的效率。“科斯定理”定义归纳为,当交易成本为零时,不论采取何种产权界定形式,均不影响经济效率;而交易成本为正数时,产权将直接影响经济运行效率。具体运行机制表示为“交易成本一产权经济效率。”
产权对交易成本的影响关系表现为:在资本市场上,如果没有独立明确的产权主体关系,也就没有约束与激励机制来规范资本市场上各种投资行为,因而也就没有相应的主体去搜集更多的资源信息,也不能从事能够带来巨大收益的其它投资活动;如果有明确的产权主体关系,但投资对象产权关系不清晰,就导致投资主体无法获取更多的、准确的相关信息,投资活动也将无法进行。由于这两种情况的存在都阻止了资本市场扩大交易规模,也导致了交易结果的缩小而无法通过交易行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更由于资本市场上产权的不清晰而造成交易规模缩小和交易行为无效,也导致了投资上的损失。从交易成本的相关理论来看,因产权不明确造成的效率损失也叫无形交易成本。因为产权界定不清,潜在的大量交易无法实现造成潜在的交易成本变得无穷大。同时,也造成资本市场存在大量欺诈的、虚假的、不完整的信息,使参与市场主体的交易成本进一步变得增加,导致市场参与主体交易很难顺利进行,从而影响资本市场资源的配置效率。同时,由于产权界定不清,也加剧了市场上信息的不对称,进而引发机会主义的生长。机会主义从本质上来讲主要是由于资本市场上信息不对称原因造成的,因此,信息不对称为机会主义行为的滋生提供了条件。
2.产权、竞争与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关系
明确清晰的产权提高资本市场竞争。如果没有明确清晰的产权就不会有完全竞争的资本市场。竞争将直接影响资本市场上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产权和竞争之间的则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由于产权的存在,资本市场竞争提高了产权的实现与完善;另一方面由于产权的存在,竞争实现了资本市场充分的完全竞争。从一定程度上讲,产权带来了市场竞争的外部约束力,如果上市公司的业绩效益不好,公司股东将通过抛售股票的行为,产生对公司经营机制的约束。一般来说,只有市场完善的产权制度才能形成真正的交易行为,形成真正的资本市场,进一步形成资本市场上产权主体之间的充分竞争。一旦产权明确,同样也会产生产权激励机制,使得产权主体各参与者实现最大化利益,提升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在股票市场上,由于企业业绩不佳和经营不善的公司股票一般都会被投资者抛弃。在其他要素市场上,产权对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是一样的,产权则是竞争形成的最根本,资本市场的竞争促进了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因此,可以说产权是资本市场上决定资源配置效率的根本原因。
充分竞争市场提高了资本市场配置效率。在资本市场上,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主要体现在竞争上,进而会发生资本市场价格的波动,随着市场价格的波动,将直接影响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资本市场的竞争有广泛的、多层次的各市场参与主体,也直接影响着资本市场各参与主体的层次与规模,以及市场竞争的深度和广度,制约着资源配置的效率;从金融资源供给的形态上来看,市场上有多样化的、广泛的参与主体,有更加充裕的资源供给与更多的投资者,形成供给方的竞争市场;从需求方面形态上来看,多样化的、广泛的参与者表示有更多的资金需求以及更多的筹资者,并且形成需求方的竞争市场。同时,资本市场的竞争代表市场上有更多的金融工具可供选择交易。资本市场充分竞争的实现条件是必须有大规模的、多结构、多层次的金融工具,这些工具也是资本市场竞争直接带来的结果。多层次的大规模金融工具给各参与主体提供了获利的大量机会,不仅可以规避风险的有效手段,而且还能够吸引更多的参与主体参与交易,因此,提高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资本市场的竞争体现了政府监管机构职能的准确定位。资本市场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核心灵魂,只有在资本市场运行平稳的情况下,才能使得整个经济协调统一发展,才能形成公正、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实现资本市场的高效率。
(二)信用对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影响作用机制
信用是影响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因素。社会信用的缺失直接造成交易秩序的混乱,导致交易过程中的出现的假冒伪劣行为以及违约行为和不守信用的行为产生,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也提高了市场交易成本,制约了市场经济秩序的有效运行,以及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与股票市场配置效率。一般来讲机会主义往往是带有犯罪性质的,并且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从资本市场上看,机会主义行为最为突出地是表现在券商、机构投资者、上市公司以及中介机构运用各种方式手段,机会主义行为往往会制造出虚假信息,目的是欺骗中小投资者,因而使得股票市场上有逆向选择行为与道德风险行为发生,破坏资本市场上资源配置优化机制。
上市公司投资者的逆向选择行为与配置效率。从信息对称程度上来看,上市公司作为代理人一般知道自己公司是好是坏;而投资者作为委托人不知道上市公司是好是好坏。在代理人与委托人博弈的过程中,无疑就会发生逆向选择问题。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有欺骗行为的信息的发生,因为这些信息产生使得股票市场上的信息失去了应有的信号甄别与传递作用,最终,导致投资者选择的意愿是绩差股而不是绩优股。因为政府行为对股票市场上投资者的影响很深,造成购买了绩差股的投资者会产生有一种预期的心理效应,都会认为政府往往是不会让上市公司从股票市场上退出,因而就出现了很多的企业重组,随着重组的发生表示着股票价格会有很大的升值空间与潜力,投资者并不会担心自己购买了不良公司的绩差股票。有了这样的心理预期,就强化了投资者选择绩差股的主动偏好性。使股票市场上投资者出现逆向选择的行为,这种行为即被人们解释为股市的“劣质股驱逐优良股”现象。
上市公司资源配置效率与道德风险。当投资者拥有了上市公司的股票成为上市公司的股东后,道德风险问题的讨论就转向了另外一个层面。在上市公司成功发行股票并且筹集到所需资金后,掌握了主动权。此时,上市公司代理人可能做出以下行为:一种行为是严格按照招股说明书上的要求履行承诺与责任,合理安排利用筹集资金,维护公司合法地正常经营,保证实现上市公司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这是正常的、预期的行为,也是对上市公司完善、规范的基本要求;其他行为是可能违背招股说明书上有关条约,把上市公司所筹得的资金挪用等。这也是机会主义产生的典型道德风险行为。相反,股东只能通过上市公司的公开披露信息被动地了解其经营情况,而没有更多的途径来获知上市公司真实的投资过程。再加上国有上市公司的产权往往是不够明晰,管理者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监督机制,造成管理的内部控制,极易产生内部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和道德风险经营的整体行为。大多数的上市公司筹得资金以后,并没有把上市筹得的资金用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和完善企业治理机制,在上市后其经营业绩并未转好,有的甚至面临退市和走向亏损风险。一直以来,政府对股票市场的干预行为,使得股票市场最终的“担保人”是政府,股票市场的所有损失与风险都将由政府来埋单。
(三)寻租对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影响机制
从资源配置上看,寻租从全新的角度对经济学提出了更大的机遇与挑战。首先,从研究的角度上看,寻租行为从生产性活动延伸到了非生产性活动,即是所谓的寻租活动。从寻租行为上看,资源配置效率不单单体现在生产性交易过程中,也存在于非生产性交易行为,对资源配置有效性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第二,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中,政府行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需要通过相应的政策与措施来保证市场机制的有效顺利运行,即政府充当了调节者的角色,其目的是为了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以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寻租理论是把政府作为经济行为的直接参与者,也是市场经济中“理性经济人”的角色,政府有追求自身利益的权利;而权钱交易则表示了政府参与市场经济行为的重要特点,也即是“政府失败”的重要原因。这种复杂的经济行为凸显出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复杂性,降低了我国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第三,寻租理论区别了两种行为寻租和寻利的方式,也区别了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积极地寻利竞争与资源配置消极地寻租竞争行为活动。总体来看,寻利竞争是通过更多地竞争行为牟取一定的利益,有利于经济资源实现有效合理、高效地配置。
在经济制度变迁过程中,一般经济都表现出很多的获利机会,对经济主体而言,变迁的方式不同所代表的利益的手段及获取方式也有所不同。如果制度变迁方式是由市场主导的,其变迁过程中政府干预的程度往往是非常有限的,一般市场参与者都是为追求一定的生产性利润而参与竞争的,而经济制度的变革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力量而进行的变革,因此,非生产性赢利的机会就不存在,寻租问题也就不会发生。如果制度变迁方式是强制性的,政府就会对经济进行过度的干预,就必然导致产生很多的通过非生产性手段方式就可以获得的获利机会,与此同时,也导致了经济行为中利益团体和个人寻租行为的发生,造成大量的社会资源浪费。
在市场经济制度变迁过程中,政府一般纵容或侵犯对参与经济主体的产权,并没有对产权实施有效的保护手段。塔洛克说,“政府的权利与其说是被用来保护个人权利免遭伤害,倒不如说是被当作侵犯个人权利的一种工具;政府与其说是利用权利以及税收来提供社会公共产品,不如说是其利用权利来牺牲社会公众利益的行为,在政治上给具有重要影响的人提供该影响人所希望的全部私人产品”。 实际上,寻租行为是一种产权的再分配行为,是对他人财产权的侵犯与剥夺行为,寻租行为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也是对全社会财产的剥夺。创租是通过某种管制措施来掠夺他人财产的行为;抽租是通过威胁、强迫等手段来剥夺他人财产的行为;垄断则是以财产转移的方式剥夺他人财产的行为。政府的创租行为和抽租行为是“政府失灵”的重要因素。
政治市场对经济制度变迁具有重大的影响。寻租行为是政治市场交易的参与结果与主要内容。一旦寻租行为被选上,政府官员和议院就会从事政治活动,以及根据自己与所代表的各种利益团体的需求,并且许诺从事政治活动和所代表的政治愿望,也会尽量满足选举人的某些利益要求。这是因为:一方面,投票人为了获得未来的某种相关利益,会对可能当选的被选举人提供相关资助与支持;另一方面,被选举人为了当选而需要资金支持和资助,也会做出一定的承诺;与此同时,被选举人也会借助自己的政治权利和地位为当初的支持者与赞助者谋取一定的利益。其寻租行为的结果反映了政治市场对经济制度变迁过程的影响,所以,也酿成了在经济制度变迁过程当中大量的资源浪费。
在政府干预过度行为下的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与寻租行为。相对于对融资者来说,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方式。当前,大多数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都是通过发行股票这种方式来进行的。一些企业为了能够使本公司的股票发行上市,会采取各种方式与措施,甚至有些手段是违法的;而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能够达到增资、扩股与配股的目的,往往采取一些造假蒙骗的行为来欺骗众多的中小投资者;另外,有些上市公司还会采取坐庄或者进行恶意炒作股票的行为,造成价格非正常波动的态势,在不正常的价格波动中谋取暴利。所以,这也是资本市场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股市一般都是国有企业筹集资金,是一个无风险资金的场所。所以,这也是中国股市 “寻租”场所最严重的主要原因。
四、资本市场对企业家的监测和筛选机制:价格机制与接受机制
公司治理结构制约作用的体现一般企业家需要一个完整的市场,即需要有完善的资本市场、充分竞争的产品市场与市场外部条件相互机制的有机结合。在实践中,这些外部条件并不是十分完整的。这就有可能导致公司治理结构转变为企业家内部人控制的方式。因此,市场外部条件对资本市场企业家的监测机制、约束机制以及筛选的相互作用机制就显得十分重要。
资本市场是股票投资者与公司股权相互交易、相互转换的场所。股权投资者不能直接要求撤回其股权资本金,股权投资者作为一个整体并不能退出公司,因为单个股权出资者如果对资金需求有一定程度影响时,股权出资者将会面临内部资金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也面临着由于公司管理效率较低的投资风险和市场风险。为解决这一矛盾,因此,衍生了资本市场的出现。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资本市场的运行从表面上看是指证券与资金的相互之间继续流动,实质上是为个人投资者提供风险转移与重新配置资产的渠道。资本市场功能的客观的监测和检查提供了外部机制。首先,正确评价和反映企业家的经营能力和经营绩效;其次,一种内在的机制促使企业家其所控制的资源和最终转移到企业家素质上。
在资本市场上价格机制是通过股票价格波动趋势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等变化,体现了企业价值的高低,也间接反映了企业家的水平与能力。实际上,利用资本市场价格机制可以进行有效的监督,投资者筛选与约束的作用关键在于企业家制定的内部股票定价机制。因此,股票价格的判断依据不仅仅是局限于创业者提供信息来判断,相对于出资人来说,为公司的经营状况提供了参考信息依据,同时,也为投资者和企业家的利益责任发生内在冲突,使得企业家不断实现内在机制。资本市场对公司的定价机制可以补偿投资者在企业家监测信息方面的劣势。如果股票定价机制有效,形成的价格泡沫将会缩小,同时,股票价格也能反映市场参与者和企业家自身的能力,以及企业家对股票价格的估计程度,通过单一的价格而不是出资人收集的信息来综合判断,因此,大大地节约了投资者信息成本
在资本市场定价体系完全有效情况下,通过股票价格能够真实反映与会者通过收集信息对公司未来的价值和目前状况的评估与判断,体现了市场对上市公司未来股价盈利能力的评价。投资者将股票市场价格并依据企业家提供的信息来比较与判断,找出公司经营管理业务上存在的种种漏洞,并消除这些漏洞,以此发现企业重组的机会。与此同时,还可以将股票价格与其得到的报酬相互挂钩,其目的是通过股票期权约束与激励企业家。目前,这种模式已成功运用于美国资本市场。当然,采取股票期权的方法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是可以选择不投资资本,因此没有风险;二是企业家具有内部信息资源优势,可以获得公司披露和未被披露的信息,影响股票的价格,并且灵活机动行使股票期权;三是企业家可以获得期权收入,并且实施机会主义行为,促使股票价格上升。
在资本市场定价体系不完全有效情况下,尽管公司股票价格对投资者的公司治理现状以及未来的评价都将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评价和现实往往会存在有系统性误差,所以,促使股票价格信息失真行为。如果完全依靠股价与绩效来评价一个企业和企业家的经营能力,导致出资者犯下严重的错误。
接管机制的作用与股票收益证券和支配的双重特性是分不开的。一是产量特征,即发挥剩余控制权,二是安全功能,即股票持有人有权控制上市公司行为,并能够影响上市公司政策行为。而对接管机制来说,如果企业在经营管理不善时,投资者的利益是由一个或多个股东出资者利益联系在一起,投资者通过收购股份和表决权获得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的事实,可以由出资人以及自己的继承人或者另聘其他的企业家来进行控制,从而造成原始资本积累的企业家人力资本上投资快速贬值。通过接管机制,就完全可以控制企业家的机会主义行为与道德风险,全力以赴确保投资者股权。
从敌意收购方式上来看,表面上看来好像是不同利益的公司之间在争夺控制权,而实际上是企业家和出资人之间矛盾激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出资人运用金融手段保护自身利益实施企业家的监测和筛选过程以及金融监督部门执行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表面上看,尽管敌意的接管目标公司承诺已经不再向股东发起敌意收购行为,但这也会遭到目标公司的极力反抗。在双方反复争论的过程中,利用经济资源优势作为依托挂钩,如果成功挂钩,目标公司将会面临重组的结果,同时,也造成大量失业,并且损害公司长期人力资源成本,而研究开发和销售网络长期发展是不利于本公司的。敌意收购通常是指内部治理结构发挥作用而具有的外部条件,是保证我国市场经济体系运行的重要经济体制,是出资人约束企业家的一种工具,它的直接行动是提供了更多的发现市场机会,创造出创业人才来代替原来的高管,这不仅可以提高公司的市场价值,还可以提高投资者的财富;其间接影响是指企业家人力资源成本的贬值,以及未成为收购目标公司的企业家采取措施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其目的是避免成为受害者的敌意收购。另外,企业家可以在控制和占有租金直接转移到投资者手中,改善股票红利,以增加投资者财富。因此,敌意收购的监测、筛查对企业家和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也正是与此,金融中介将运用一定的手段,并通过检查与监测企业家的功能。
接管机制的第二个方式是积极股东行为。它将被改造成正负股东和措施的行使过程的控制。在美国,该方法在资本市场首先得到了发展,其主体是机构投资者。因为个人股东一般受资金限制,只能买一个公司少量的股票,所以造成企业家缺乏热情和积极性。虽然机构投资者拥有很大的资产,且其监管成本与匹配的收益性也很好,相比个人股东来说,能够更为积极监督企业家。通过市场上股东积极行为,不但可以促进改革治理结构目标公司,还可以为股票市场的长期表现产生积极的影响。更有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有效监测及筛选出真正的企业家。
五、提高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对策及建议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得出:资本市场制度环境的不完善是资本市场配置效率难以提高的最重要原因。所以,导致非市场性的资本市场交易行为直接对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机制的扭曲作用。
不断完善资本市场产权结构与制度环境。要使得产权结构和制度环境完善,就必须重视市场经济行为中的各种相关利益关系,从“理性的经济人”出发,实施积极适度的激励约束机制,获得与实际投入相符的经济回报;通过法律约束在经营过程中“非理性经济”行为,因此,法律手段就是最为重要的手段。
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造成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低的最基本原因是失信行为,从一定程度上来看,我国社会信用状况也将直接决定着资本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在加入WTO以后,资本市场上的种种失信行为严重制约了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度与国际化步伐。在当前,在资本市场上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表现市场参与者的知识观念与信用意识的缺乏。
发展创新型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资本市场发展的生命主线。主要表现在:实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积极促进上市公司融资手段多样化; 推进现货市场与金融衍生品市场(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发展;多层次的现货市场包括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场外市场(即OTC市场)等;推动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均衡化发展;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如国际板);以及资本市场发展带来衍生性的影响:资本市场发行制度和交易制度改革、PE/VC市场发展、产业整合、定价权与话语权等问题。因此,建立全部流通的资本市场,是实现资本市场的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
强化资本市场法律约束与规范政府行为。法律就是实现转变的最有效的一个工具。政府行为就是政府对资本市场过度干预行为,因此,政府干预行为也是造成我国资本市场严重低效率的主要原因。从资本市场来讲,要减轻政府干预行为以及政府管制对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影响,首先就是要对政府的角色在资本市场上重新定位,必须重新界定政府在资本市场中的活动范围与内容。
六、 结论
2012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开局后承上启下的最重要一年,也是我国宏观经济体制改革实施阶段重要的一年,同时,又是我国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最重要的一年,因此,必须要发展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积极努力推进各项改革,促进资本市场健康互动发展,形成有效的资本市场体系。有效的资本市场及市场化的资本市场资源配置体系对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济转型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起着重要性的作用。
完善和改进资本市场监管机制。资本市场发展的最新变化趋势是向成熟的资本市场转型,市场化将成为未来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步伐,为投资方和融资方提供有效融合的平台,增强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投资者缺乏信心的投资渠道。不断提高资本市场管理水平,增加资本市场透明度,保护市场投资者利益机制,发展机构投资者以提高其投资理财的服务能力,公共参与制定战略性的制度设计目标,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积极推动资本市场稳定、有序循环良性互动发展,提高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
参考文献:
[1]徐涛.中国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研究[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2]韩立岩,王哲兵.我国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与行业差异[J].经济研究,2005,(1).
[3]胡宗义,宁光荣.资本市场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4]岳正坤,王高.我国资本市场配置效率探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3).
[5]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课题组,渣打银行国际化经营历程与实践[J].国际金融,2012,(7).
[6]郭梅亮,徐璋勇.商业银行净利差决定因素研究的进展与评述[J] .国际金融研究,2012,(2).
[7]姚宇惠,韩伟,邹平座.中外股票市场收益率相关性分析及其影响路径分解[J] .国际金融研究,2012,(5).
[8]曾俭华.国际化经营对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研究[J] .国际金融研究,2012,(1).
[9]芦峰,刘维奇.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基于储蓄新视角下的网络DEA方法[J] .中国软科学,2012(2).
[10]刘克崮.中国资本市场评价及改革政策建议[J].中国市场,(42)
[11]季仙华,以金融体制改革推动经济发展[J],红旗文稿,2012,(10).
(编辑:韦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