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杜甫的长安情结

2012-04-29 00:44吕博贾颖慧
寻根 2012年5期
关键词:长安杜甫

吕博 贾颖慧

天宝五载某日,天气晴好,长安的大街上一如往日地熙熙攘攘,香车宝马,川流不息;玉辇金鞭,络绎不绝;游丝绕树,娇鸟啼花;纸鸢翱翔,酒肆飘香,处处彰显着京华气象。就在这样普通的一天,歌舞升平的长安城迎来了中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诗人。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壮游》)的游历生活,怀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宏图伟志,驱车来到唐帝国的政治中心长安,希望在此扶摇直上,一展鸿鹄之志。一路的舟车劳顿,杜甫饥渴难耐,在常乐坊内急寻得一间酒肆,唤来一坛“朗官清”,一碗“清精饭”,好一顿饱食痛饮。(“朗官清”为常乐坊虾蟆陵处的名酒,“清精饭”见杜甫诗“岂无清精饭,令我颜色好”,相传为道家美食,食后可长生不老)后又安顿好起居,便渐至酣然。但谁又知杜甫就此开始了让自己铭记一生的艰难求仕生涯。

当杜甫刚踏进长安时,仍饱含壮游齐赵时粗犷、豪迈的情怀,高唱“英雄有时亦如此,邂逅岂即非良图”(《今夕行》)的豪言壮语,希冀干一番惊天动地的英雄大业。诗人具有自视甚高、情绪昂扬的心态,一如李白跨入长安时的“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远大理想,他以“平交王侯”的气概活跃于达官贵人之中,初入长安时的诗歌飘荡着豪情万丈的京华气象。

转眼间,时值天宝六载正月戊子,唐玄宗下制“诏征天下有一艺者,皆得诣京就选”(徐松:《登科记考》卷九)。杜甫实现政治抱负,猎取功名的机遇似乎到来了。然而令杜甫始料不及的是,时遇权倾朝野、口蜜腹剑的宰相李林甫深恐草野之士斥言其奸恶,便向玄宗进谗言:“举人多卑贱愚聩,恐有俚言,污浊圣听。”“又命郡县长官精加试练,灼然超绝者,具名送省,委尚书覆试,御史中丞监之,取名实相副者闻奏。既而至者皆试以诗、赋、论,遂无一人及第者。林甫乃上表贺野无遗贤。”(《资治通鉴》卷二一五)就这样,诗人踌躇满志、准备入仕随君、再铸贞观之治的浪漫理想破灭了。在应诏退下后的一段时间里,杜甫内心充满彷徨、苦闷与失望,生活上也陷入了“卖药都市,寄食友朋”(《进三大礼赋表》)的困境,并且每况愈下。为实现理想,也为生计,杜甫不得不以急迫的心情取代灰暗的消沉情绪,走向了干谒献赋以求人仕的道路,但屡屡杳无音信。作于天宝九载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一诗,毫无顾忌地倒出了自己进长安一年多来的全部苦水,颇为自负地叙述了读书求仕的奋斗历程,真诚坦率地倾吐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此后又于天宝十载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这怕是杜甫长安十年的唯一“亮点”,直到晚年还是杜甫引以为豪的事情,他回忆,说:“忆献三赋蓬莱宫,自怪一日声煊赫。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莫相疑行》)但此后却无结果。

天宝十三载春天,杜甫八年求仕未得结果,他辗转移居终南山下。此时的杜甫已沦落到与贫民一道去太仓购买减价官米的地步,出生自“奉儒守官,未坠素业”(《进雕麦赋》)的书香世家,曾自谓“不敢违仁,不敢忘本”(《祭当阳君文》)的杜甫竟然说出了“儒术于我何有哉,孔某盗跖俱尘埃”这样玩世不恭的谑语。这一年秋天,淫雨连绵,长安房舍倒塌无数,关中大饥,杜甫也同样陷入贫病交加的窘境中,“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抬”(《秋述》),《九日祭岑参》中也多述其因雨不能访友的窘状。此后杜甫又寄居家眷于奉先,因而作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为长安十年政治生活失败的总结,其中千古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揭露了严酷的社会现实。怕也正是杜甫困居长安十载的苦难与超人的才情相融合,才造就了诗圣千古流传的名篇。

杜甫过着“卖药都市,寄食友朋”的穷愁生活,尝尽了人间的辛酸。饥寒的煎熬、世间的冷暖使他对人生的体验日益丰富,对社会的观察逐渐敏锐,比较清醒地认识到政治的黑暗与民生的疾苦,因而诗作朝现实主义的方向发展。此期约有诗一百一十首,为杜甫诗风的形成期。自抒抱负的作品有《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个人风格的形成则以《兵车行》为标志,并出现长篇五古《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与李白体面的“赐金放还”不同,杜甫几乎是在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情况下离别了长安。杜甫流寓成都草堂,却依然对长安念念不忘,写下了“玉垒题书心绪乱,何时更得曲江游”(《寄杜位》)的诗句。

永泰年间,杜甫身滞夔府,心怀长安,由暮年飘零、羁旅江上的自身,想到风雨飘摇、江河日下的家国,由对长安盛世的追忆,引发对现实无奈的感慨。在夔州,杜甫写下了著名的《秋兴八首》,八首诗中处处交织着长安、夔州的转换,“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诗人反复吟咏,不能自已。对杜甫而言,长安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而成为一个萦绕心头的情结,他自号杜陵野客、少陵野老,视长安为家园。在这个唐代的政治中心,他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住过整整十个年头,对长安的依恋、思念,还有那“到处潜悲辛”的苦闷,深深地印在诗人的心底……杜甫是从长安起感受到了开元盛世中海内其乐融融、百姓安居的繁荣景象;聆听衰败的唐朝中央奢靡颓败之音,感受战乱中妻离子散、民不堪苦的悲凉。明朝胡应麟评价他的诗为“地负海涵,包罗万汇”。其实,杜甫的诗除了真实地记录了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又何尝不是他一生遭逢战乱,流迹于秦陇巴蜀湖湘却心系长安的真实写照呢?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 洛阳市东方二中

猜你喜欢
长安杜甫
绝 句
杜甫的一生
长安长安
我们长安
水VS火
“长安号”:一路驰骋
杜甫改诗
西游新记 2
杜甫与五柳鱼
杜甫的维稳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