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梅溪手稿<册封琉球国记略>发现记》质疑

2012-04-29 00:44毕庶金
寻根 2012年5期
关键词:大辞典沈复浮生六记

毕庶金

《寻根》2011年第5期,发表彭令先生的《钱梅溪手稿<册封琉球国记略>发现记》一文(后文简称《发现记》)。我进行认真研读,深知彭先生下了不少功夫,最后定义为“仅有此件,暂为孤本”一说,我觉得很不理解,所以提出如下质疑。

关于齐鲲出使琉球国年代及

沈,愎其人

《册封琉球国记略》原件首页“影印件”开头“嘉庆十三年,有口旨册封琉球国王,正使为齐太史鲲,副使为费侍御锡章。吴门沈三白名後者,为太史司笔砚亦同行”。《清史稿》第3册第592页(中华书局,1977年)“嘉庆十二年丙午,以费淳为大学士……秋七月乙巳,命编修齐鲲、给事中费锡章册封琉球国王”。清史稿记册封琉球为嘉庆十二年,而不是十三年。正使齐鲲为嘉庆六年进士,字澄藩,号北瀛,福建侯官人,二甲三十名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嘉庆十二年充册封琉球国王正使,外官至河南知府。(乔晓军:《清代翰林传略》,陕西旅游出版社,221页)两本书籍均记载为嘉庆十二年。副使费锡章《中国人名大辞典》1203页有词条:费锡章,归安人,字焕槎,又字西墉,乾隆举人,官至顺天府尹,积学工文,志在经世,尝使琉球,清正不辱命,名称当时。著有《续琉球国志略》《治平要略》《赐砚斋诗存》《一品集》《使黔集》。传中没有使琉球纪年,但有《续琉球国志略》。既有关资料有两处写嘉庆十二年,是《册封琉球国记略》有误,还是《清史稿》《清代翰林传略》有误?《册封琉球国记略》中载,“吴门沈三白名後者,为太史司笔砚亦同行”,由此可知不是沈後撰文,人称不对。《发现记》作者把“沈後”写作沈复,工具书中找不到沈复的影子。(编者按:“後”为繁体字,故改为“复”。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工具书《中国历史大辞典》即为“沈复”。学林出版社出版的《明清娱情小品撷珍》、华夏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百部》等选编之《浮生六记》,作者均为“沈复”。此文作者所引的《中国人名大辞典》为民国刊本,故全部为繁体字。作者所引同名者应有三人)而沈後,《中国人名大辞典》第496页有两人,其一符合者:沈後(清),元和人,字三白,工画花卉。仅此而已。《中国画家大辞典》第432页载:沈後(1763~?)(清),字三白,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工诗文,著《浮生六记》,亦能画,气韵清逸,满纸性灵,笔墨蹊径,尚在王学浩之上。尝随赵文楷使琉球,其名益著,卒年四十五以外。《骨董琐记》《耕砚田斋笔记》,这两种典籍都记载沈後是随赵文楷出使琉球,而不是跟齐太史鲲出使琉球。

经考,赵文楷系嘉庆元年状元,安徽太湖人,字介山,号逸书,入翰林院为修撰,尝修国史,三年出为顺天乡试同考官,四年充任会试同考官,这年奉诏担任册封琉球国王正使,累官至山西雁平道道员、署理山西按察使,著有《石柏山房诗集》。另外,嘉庆四年有礼部尚书纪昀等为琉球国循例进贡兼请袭封事题本,有四年十一月十六日礼部尚书德明等为赵文楷等赴琉球册封事题本。我俱能取复印件作证。那时出海到远洋九死一生,有的都和家人告别交代后事,沈後在嘉庆四年随使船从行,《骨董琐记》《耕砚田斋笔记》均有记载,沈後嘉庆四年(1799年)正年富力强随行,并写下了《中山纪历》。与其夫人陈芸娘伉俪情笃,诗酒唱和。迨芸娘殁后,落魄无聊,备尝甘苦,就平生之事作《浮生六记》。四十五岁嘉庆十三年后无闻,所以传记中说他卒于45岁外。

钱梅溪其人及“记事珠”

《中国人名大辞典》第1615页载:钱泳(清),金匮人,字梅溪,官府经历。工八法,尤工隶古,兼长诗画,著有《说文识小录》《守望新书》《履园金石目》《述德编》《登楼杂记》《梅花溪诗钞》《兰林集》。

据彭先生在《发现记》中称:从发现“记事珠”三个字,“就觉得它像是清代中期学者钱泳的笔记本”,“找专家辛××就认同了我的最初猜想,继而拍卖流产,又找人装裱并题上了‘钱梅溪手稿,由书页变成了折页……”“想找些卖点出来”,就大胆猜想钱泳所抄录的有关嘉庆十三年出使琉球的经历是《浮生六记》的逸文。他又向这个方向“进攻”。于是得到了清华大学、台湾学者、文化部等的认同。至于2010年9月11日的鉴定会作出的那六条结论声明更是“铁案如山”了。

《册封琉球国记略》既无钱氏署名,又无钱氏钤章,仅凭“记事珠”臆想推断,太不严肃。

《中国美术家大典》载:钱泳,1759年生,1844年卒,卒年86岁。如沈後去琉球在嘉庆十三年(1808年),钱泳抄他的撰稿,那年他应50岁。身为使臣,50岁时抄写文稿不应该有错别字。但是,其在《中山演戏》开头将琉球写作“琉求”;“生角”写作“生脚”;闰月的闰写作“门内玉”,而不写“门内王”。从周兴嗣《千字文》问世千五百余年,老幼均知“闰余成岁”。据两帧照片统计,错字在二百分之一。

清朝几任赴琉球使臣有关著述及资料佐证

据有关史料记载:清朝第一个册封琉球的正使张学礼,直隶永平人,顺治十一年兵部副理事,康熙三年册封琉球国正使,出使前后近四个月,归来回闽后,撰有《使琉球纪》4300余字,《中山纪略》2500余字,集一册成书,张学礼的亲戚王言为其作序,落款为康熙甲辰花朝眷弟王言顿首题于西冷之寓楼,约300字,概为传世之作。我藏有清代毛笔抄录三份,全文7000余字,没有一个错字,落款署“康熙三年岁次甲辰,书于闽之公署三韩张学礼识”。而《使琉球纪》则署“服一品服兵科副使理事前钦差巡盐河东监察御史臣张学礼恭记”。《使琉球纪》前钤横1.2厘米、高2.8厘米,阳文篆字“率真”二字印一方,文章末钤2厘米方印,阴文篆书“淡泊明志”印一方。《中山纪略》亦然。古人“立言”谨慎,用名绝不沿袭别人的。

随张学礼出使琉球副使王垓,字云巢,山东胶州人,顺治六年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康熙十四年任浙江考官,康熙二十三年任册封琉球正使。王垓的同乡张宿跃从行,宿跃字三河,举人,官海丰教谕,从使琉球,逐日记载见闻及琉球风情,撰有《从使琉球日记》。康熙时尚书王士稹(渔洋)致仕前撰有《琉球入太学始末》,载《齐鲁文化大辞典》。嘉庆四年状元赵文楷册封琉球,副使李鼎元,沈三白(沈後)同行。沈後为修撰司笔砚,写有《中山纪略》。嘉庆十二年费锡章出使琉球,著有《续琉球国志略》。

我收有清朝第一任册封琉球国正使张学礼的《使琉球纪》《中山纪略》及序,毛笔抄件,有名有姓(但不敢说是真迹原件)。如果社会需要,我可以公开7000余字全文。

猜你喜欢
大辞典沈复浮生六记
A knowledge-guided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formed approach for herb recommendation∗
《浮生六记夜读》
《马克思主义大辞典》研究述评
书虫来袭:《浮生六记》:浮生若梦,不妨踏歌而行
敦煌藏文文献P.T.2第一部分译注
浮生六记
沈复自嘲
《中国钱币大辞典》编纂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
舌尖上的驯化和斗争
“花痴”沈复的“兰花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