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圣宇
作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南京拥有一系列令人骄傲的历史文化地标。几乎每一个历史文化地标背后,都埋藏有一段脍炙人口的人文典故和后世层出不穷的文学叙述。本文着重考察南京历史文化地标——“金陵四十八景”的由来。
其来源可追溯至中唐诗人刘禹锡,刘有一组吟咏南京名胜的《金陵五题》,包括石头城、乌衣巷、台城、生公讲堂、江令宅。在诗人看来,这五处无疑是当时南京的历史文化地标。这组诗中品题的五处,多為后人持续关注。如以乌衣巷為例。唐韩翃《送客之江宁》:“朱雀桥边看淮水,乌衣巷里问王家。”唐孙元晏《乌衣巷》:“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这些都体现了后人对刘禹锡选择的南京历史文化地标的某种程度的认同,因此《金陵五题》也可以说是刘禹锡所品题的“金陵五景”。
孙元晏另有《六朝咏史诗》75首,南唐朱存有《金陵览古诗》200首,南宋曾极有组诗《金陵百咏》,但由于时过境迁,前人所咏胜迹,到明清时已多无踪迹可寻。
明隆庆年间,福建惠安人黄克晦(1524~1590年)游金陵后作《金陵八景图》。据明人张丑《清河书画舫》及清代《石渠宝笈续编》等记载,明苏州画家文徵明(1470~1559年),游金陵后作有《金陵十景册》,“精细古雅,盛年笔也”。后其从侄文伯仁(1502~1575年)嘉靖三十四年為避倭寇侵扰,寓居金陵,绘有《金陵十八景册》。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苏州人郭存仁寓居南京,作《金陵八景图》,绘有金陵四时风景,今藏南京博物院。
嘉靖、万历年间,南京当地文人中,也兴起了一股品题胜景之风。嘉靖时上元人盛时泰(1529~1578年)以“祈泽寺龙泉”等十景為题吟咏,约友人周晖唱和,可见当时品题胜景之风已蔚然盛行。接着,万历时江宁人余孟麟(1537~1620年)又选中南京名胜二十处,赋诗题咏而成“二十景”,并约同乡焦竑(1540~1620年)、朱之蕃(?~1624年)、顾起元(1565~1628年)等人唱和,刊為《雅游篇》一书。(顾起元:《客座赘语》卷六“雅游篇”条)余孟麟、焦竑、朱之蕃、顾起元均為万历年间鼎甲,这些当时南京的文化名流,品题桑梓名胜,“一时以為盛事”。
朱之蕃為南直隶锦衣卫籍,熟稔南京历史文化,明天启四年(1624年)重刊陈沂(1469~1538年)《金陵古今图考》,并附刻《金陵图咏》《雅游篇》,正是在其手中将金陵胜景扩充為“四十景”,“相沿以八景、十六景著称题咏者,至有去取观览者每叹遗珠。蕃生长于斯……乃搜讨记载,共得四十景,属陆生寿柏策蹇浮舰,躬历其境,图写逼真,撮举其概,名為小引,系以俚句,梓而传焉”(《(金陵图咏>序》),也就是周亮工(1612~1672年)所谓“元介先生(即朱之蕃)广為四十景,景各為图,图各為记,记各為诗”(周亮工:《(金陵览古诗>序》,《赖古堂集》卷十五)。图文配合,不仅强化了胜景的视觉效果,也突出了这些地标的历史文化意义。朱之蕃“金陵四十景”名目有:
钟阜晴云、石城霁雪、天印樵歌、秦淮渔唱、白鹭春潮、乌衣晚照、凤台秋月、龙江夜雨、弘济江流、平堤湖水、鸡笼云树、牛首烟峦、桃渡临流、杏村问酒、谢墩清兴、狮岭雄观、栖霞胜概、雨花闲眺、凭虚听雨、天坛勒骑、长干春游、燕矶晓望、幕府仙台、达磨(摩)灵洞、灵谷深松、清凉环翠、口岩灵石、东山棋墅、嘉善石壁、祈泽龙池、青溪游舫、虎洞幽寻、星岗饮兴、莫愁旷览。(下残缺六种,据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院藏《金陵古今图考》天启四年刻本)
朱氏“金陵四十景”品题影响深远,清初遂沿袭这一名称。如清康熙时宫梦仁《读书纪数略》卷十二亦有“金陵四十景”记载,与此略有差异。清代绘画“金陵八家”之一的高岑(1621~1691年),江宁上元人,对家乡山水胜迹,亦有深厚情感,作品常署“石城高岑”。遍游金陵胜迹后,他遵照当时江南江安督粮道、著名文人、学者周亮工之嘱,精心绘制《金陵四十景图》。周為其题跋,并命刊于康熙《江宁府志》(康熙六年修成)。这说明最晚至康熙初年,“金陵四十景”这一个品目已经从明代稳定承继下来了。据学者考证,清代著名文学家吴敬梓有《金陵景物图诗》,今存二十三首,很可能就是受到高岑画作的影响,“可见吴敬梓所见的图,的确是和府县志一类书籍有关系的,或者就是府县志中的插图,或者是根据府县志中的插图重绘的”(范宁:《关于吴敬梓的(金陵景物图诗>》,收入《(儒林外史>研究论文集》)。
如果说前述金陵“八景”“十景”“十六景”“二十景”“四十景”等体现了明人对南京历史文化地标的确定和品评,那么,“金陵四十八景”则体现了清人对这种品评体系的继承和演进。
南京文化研究权威蒋赞初先生《南京史话》云:“大约在乾隆年间,‘金陵四十景又发展為‘金陵四十八景。”据清光绪时人徐虎所绘《金陵四十八景》图册(南京市地名委员会编印,《江苏省南京市地名录》附录),其名称如下:莫愁烟雨、祈泽池深、雨花说法、天界招提、凭虚远眺、永济江流、燕矶夕照、狮岭雄观、石城霁雪、钟阜晴云、龙江夜雨、牛首烟岚、珍珠浪涌、北湖烟柳、东山秋月、虎洞明曦、冶城西峙、赤石片矶、清凉问佛、嘉善闻经、杏村沽酒、桃渡临流、青溪九曲、凤凰三山、达摩古洞、甘露佳亭、长干故里、鹭洲二水、化龙丽地、来燕名堂、楼怀孙楚、台想昭明、长桥选妓、三宿名崖、祖堂振锡、幕府登高、报恩寺塔、神乐仙都、鸡笼云树、灵谷深松、秦淮渔唱、天印樵歌、商飙别馆、谢公古墩、献花清兴、木末风高、栖霞胜境、星岗落石。
民初南京学者张通之(1 875~1948年)《金陵四十八景题咏》名目与此略有差异。(南京市文献委员会、南京市通志馆编,《南京文献》第23号)
清代“金陵四十八景”显然是以明代“四十景”為基础添补而成的,只是略有字词的差异,新增加的有珍珠浪涌、化龙丽地、商飙别馆、木末风高、甘露佳亭、楼怀孙楚、台想昭明、来燕名堂这八个名胜,大多与六朝历史文化相关。南京博物院保存了一套乾隆年间的金陵四十八景彩色图卷,為绢本青绿山水画册,每幅高八寸,宽一尺对开,是后人了解“四十八景”难得的资料。
从“五景”“十景”直到“四十八景”,通过历代不断对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地标进行编排、美化,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被编织、建构成一套富有文化魅力的符号系统,留给后人无数追寻和遐想的空间。这些历史文化地标不仅是城市文化传统的载体和依托,也是后人进行城市建设、开发城市旅游文化资源时,可资借鉴的巨大文化遗产。比如南京有关部门在建设和开发中,就非常重视“四十八景”文化遗产的复建。《幕燕二期全面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将复建“金陵四十八景”中的四景》(《南京日报》,2009年3月18日),提及幕燕滨江风景区将复建“永济江流、达摩古洞、化龙丽地、幕府登高”。《凤凰台、孙楚酒楼等著名景点将复建》(《金陵晚报》,2010年12月27日),提及夫子庙风景区扩建工程,复建的景点就包括“杏村沽酒、桃渡临流、凤凰三山、楼怀孙楚”等。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指导项目《江苏旅游诗文研究》(09SJD750016)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