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学农
面对癌症,人们在病急乱投医的时候,很容易接受一些以口传手抄形式流传的偏方、土方、秘方,古树化石泡开水、活壁虎炒锅焙干、囫囵蛤蟆入药,等等。一些“偏方”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一定疗效,但不能一概而论。肿瘤病人还是以正规的综合治疗为好,如果想尝试某种10“偏方”,应请教肿瘤专科的医生,然后再斟酌服用。
俗话说“偏方、偏方。气死名医”。“偏方”中确实也有宝。例如,广泛流传于民问的用斑蝥蒸鸡蛋治疗癌症,经动物实验研究证实,斑蝥提取物对移植性动物肿瘤有一定治疗作用;其主要成分是斑蝥素和斑蝥酸钠,用于治疗肝癌、食管癌、乳腺癌等可能会有一定疗效。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常用来抗肿瘤的“j尖杉酯碱”、“喜树碱”、“长春花碱”,以及从红豆杉树皮中提取的目前最常用的化疗药“紫杉醇”就是从成百上千种植物药中筛查提取的。而且,中药偏方应用方便,价格低廉,能够改善癌症的一些症状。
在满天飞的“偏方”中,有“金子”也有“垃圾”。有人“撞对了路”,但也有人“治丢了命”。闪此,要仔细加以甄别,慎重使用。客观分析,一部分中药方药经过千百年的实践流传下来,有一定的临床基础,的确治愈了一些癌症病人。但目前来看,尚缺乏系统的整理研究和大量的临床验证。医学方面对民间单方、验方治疗癌瘤的疗效观察,见于个别治愈病例,还没有发现普遍规律。也就是说,同样的肿瘤,用同样的偏方治疗,个别病人可以有疗效,绝大部分病人并不能出现相同的疗效。相反,有些病人由于过分的相信偏方,拒绝其他治疗方法,以致延误病情,丧失了根治的机会。
许多“偏方”也存在掺水或夸大的现象,病人缺乏相关医学常识难以甄别。就算是同一种病,不同的体质,对同一种中药也会有不同的反应。中医是根据不同的体质给予不同的配方,服用偏方也是如此。另外,在民间,很多偏方都是经口传耳闻而来,不少药物同物异名或异物同名的现象不少,因此在药名、用法、用量、适应证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在服用偏方又服用其他药物时,还要注意偏方中的药物或食品,与其他药物有无配服禁忌或增加毒性等问题。
即使是通过正规渠道获得的偏方,也要根据个人的病情慎重服用,不可盲从。中医“以毒攻毒”是很讲辨证的,某些带有毒性的药物用得好,确能治病,但药材的搭配和剂量的拿捏都必须依靠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病人不可自行生搬硬套。尤其对某些成分不明的所谓“专治癌症的灵丹妙药”,更应提高警惕,防止中毒。不然,不但不能治病,反而会产生致命的后果。
链接:“偏方”中如有下列有毒副作用的中药,服用时要格外注意。
八角莲、八里麻、千金子、土青木香、山莨菪、川乌、广防已、马桑叶、马钱子、六角莲、天仙子、巴豆、水银、长春花、甘遂、生天南星、生半夏、生白附子、生狼毒、白降丹、石蒜、关木通、农吉痢、夹竹桃、朱砂、米壳(罂粟壳)、红升丹、红豆杉、红茴香、红粉、羊角拗、羊踯躅、丽江…慈姑、京大戟、昆明山海棠、河豚、闹羊花、青娘虫、鱼藤、洋地黄、洋金花、牵牛子、砒石(白砒、红砒、砒霜)、草鸟、香加皮(札柳皮)、骆驼蓬、鬼臼、莽草、铁棒槌、铃兰、雪上一枝蒿、黄花夹竹桃、斑蝥、硫磺、雄黄、雷公藤、颠茄、藜芦、蟾酥。
(作者为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
主任、主任医师)
(吴志整理)
(编辑林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