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第三空间”营造途径研究

2012-04-29 10:16刘兰
图书与情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第三空间社交网络图书馆

摘 要:星巴克“第三空间”的成功营造给了图书馆“第三空间”营造的启发与借鉴,图书馆作为区分于家庭与工作之外的第三空间的认识也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图书馆“第三空间”的营造可从环境设计、布局划分、读者活动、休闲服务等途径入手,此外,还需在理念、制度、人员等方面给予保障建设。

关键词:图书馆 第三空间 休闲空间 社交网络

中图分类号: G25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5-0099-03

社会发展带来的丰厚物质享受让人们切实感受到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社会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等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个能缓解压力、修身养性、消除矛盾的精神放松方式成为人们追求的休闲途径,构建一个能带给人们平静、安全和愉悦的“第三空间”也便成为了服务机构的目光所在,在酒店、写字楼、商场、公园等场所,一个环境优雅、服务周全、气氛宽松的小型休闲吧、咖啡屋等已可谓司空见惯,以知识存储、组织、利用、服务为其核心价值体现的图书馆也敏捷的捕捉到了读者在享受平等、公平的图书馆基本服务时潜在的休闲服务需求,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在其场馆内开设了咖啡屋、电影院、休闲学习区等休闲空间,图书馆成为了社会“第三空间”营造的重要载体和践行者,营造图书馆“第三空间”也似乎成为了图书馆建设的一种趋势。

1 第三空间:从星巴克到图书馆

1.1 “第三空间”概述

在第三空间里,没有等级意识,没有家庭角色的束缚,没有职场的等级压力,它是自由、宽松、便利的,人们可以自由地释放自我。最早提出“第三空间”概念的是美国地理学家爱德华·索雅,他在《第三空间》[1]一书中以洛杉矶的都市研究为分析背景,讨论了后现代世界中日常生活与都市问题,并重新界定了城市空间的历史地理和标识了后大都市的六种话语。他认为第三空间既不同于物理空间(第一空间)和精神空间(第二空间),它包容两者,进而超越两者。之后,在奥地利斯普林格出版社出版的《期望的概念》一书中,克里斯蒂娜·米昆达对“第三空间”进行了目前被民众更为广泛接受的定义,他认为:第一空间是居住场所,第二空间是工作场所,第三空间是情感精神之所,如图书馆、咖啡馆、公园等[2]。这个解释与美国雷·欧登伯格在《绝好的地方》一书中对“第三空间”的定义如出一辙,也即:“第三空间”是居住空间(第一空间)和职场空间(第二空间)以外的、不受功利关系限制的公共空间[3],如咖啡店、博物馆、图书馆等。日本社会学家矶村英一也提出过类似的概念。

1.2 星巴克的“第三空间”成功实践

营造“第三空间”最为成功的践行者当属星巴克。1971年的时候,星巴克还只是一家开在咖啡豆集贸市场旁边以出售高级咖啡豆为主的小店铺,而现在星巴克已经是在全球拥有11000多家咖啡店的上市公司了,并以年增长率为30%-50%的速度在全球三十多个国家迅速扩张,成为了过去十余年全球成长最快的公司,被誉为21世纪的美国企业神话。星巴克的成功之处就是定位为介于顾客家中和办公室之间的休憩场所的“第三空间”,重视伙伴与顾客的互动,在提供完全放松的气氛及优质咖啡之外,还提供的可带走的咖啡服务和突出的门店风格亦提升了星巴克顾客体验。?同时,在星巴克,顾客不但可以品尝到星巴克所提供的美味咖啡,还可以倾听咖啡师傅细心的讲解咖啡知识,他们还会推荐合适的咖啡品种,让顾客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咖啡。星巴克甚至在中国的400多家门店内开设了定期的“咖啡教室”,邀请顾客积极参与,向他们讲解咖啡知识,分享经验。但星巴克几乎从来不打广告,也不做传统的营销活动,其成功依赖于“顾客”对品牌衍生的忠诚度。此外,星巴克在门店设计、地方食品和饮料供应等方面,也非常重视将当地习俗融合到星巴克顾客体验之中,还特别重视食品饮品本土化,以提升星巴克顾客体验的品质与满意度。以至于有顾客感叹“全世界最美妙的咖啡体验与休闲文化似乎都能在这里找到”[5]。

1.3 图书馆“第三空间”:被民众欢迎的图书馆建设方式

图书馆作为非功利性的文化服务机构,因其服务具有自由、平等的特点,故早在半个世纪前,阿根廷著名诗人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就作诗“这世上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随着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所带来的图书馆知识共享、交流空间能力凸显,图书馆作为区分家庭空间、工作空间之外的第三空间已成共识,打造“市民的大书房”、“市民的第二起居室”也已成为现代城市图书馆的建设目标,并得到世界各国图书馆的响应,也引起了国际图联的关注。在2009年意大利都灵市举行的国际图联年会上,所召开的卫星会议主题就是“作为第三空间的图书馆”[6]。国外图书馆也正在掀起着一场名为“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的运动,意在吸引大众走进图书馆并参与其中。如伦敦陶尔哈姆莱茨区(Tower Hamlet)地方议会在2004年底关闭了原有的12 所公共图书馆,取而代之的是建设了7 所地处闹市的 集购物中心、成人教育、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于一身的综合性社区服务场所——“概念商店”(Idea Store)。把原本分散的公共服务功能集中起来,成为一个功能完善的公共空间,受到了公众的欢迎[7-8]。

2 图书馆“第三空间”的营造途径

2.1 营造休闲、愉悦的“第三空间”环境

休闲、愉悦的服务空间环境是图书馆“第三空间”营造的基础,也是图书馆“第三空间”的物理基础保障。图书馆的“第三空间”环境设计既要根据建筑布局营造轻松、舒适、和谐的氛围,还需注重在功能布局上实现顾客的主要需求,即主要以读者为主的顾客所需的兼顾学习、社交、休闲等多种需求。以丰富的纸质化与数字化馆藏资源、轻松的交流空间、休闲的服务环境,以保证读者在图书馆既有安静阅读的空间,又有交流的独立场所或短暂歇息的去处,也能实现信息的交流与互动。

2.2 科学划分图书馆物理格局

要实现集休闲、学习、社交为一体的图书馆“第三空间”,就必须对图书馆的物理格局进行科学划分,传统的以学习为主的单一物理划分格局就需进行重新整合。但如何在传统的借阅室、自修区格局划分基础上科学的加入以休闲为主的电影院、咖啡吧、动漫城及以社交为主的讨论区、上网区将不可避免的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

2.3 以多种服务带动整个空间服务水平

图书馆除在提供传统的借阅、咨询等工作基础上,开展时代发展所需的个性化服务、知识服务等成为必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等服务内容变得容易与简洁,开展一站式信息服务如信息共享空间(IC)服务更是成为了现代图书馆主要的服务方式之一。笔者以为,在当前信息环境下,开展如下服务将带动整个图书馆“第三空间”的服务水平。(1)基于Web2.0的信息服务。目前,博客、微博等Web2.0技术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之中,图书馆还应加大这些信息工具技术的应用范围、力度,在读者社交、信息咨询、信息推送、书目推荐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2)基于学科互动平台的学科咨询服务。根据读者的学科背景及学科知识需求开展学科服务是近年来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的一大服务创新,去挖掘、组织、分析隐含在学科信息中的深层知识进而提供学科服务,将提高图书馆“第三空间”的服务水平,也将提高图书馆的服务品质。(3)基于知识构建的知识服务。图书馆以丰富的馆藏和互联网信息查询、整合为基础,有针对性的为用户提供所需的信息知识、解决方案。(4)基于移动图书馆的全天候服务。移动图书馆的出现及发展解决了传统图书馆服务的时空限制,使得图书馆的服务可以全天候、随时随地的提供给读者。

2.4 以多种活动打造图书馆“第三空间”社交平台

作为第三空间的图书馆要更加积极地举办各种读者活动,一方面读者可以通过活动学习新知识,进而增加对图书馆的归属感,另一方面,读者可以通过活动获得社交的机会,拓展社交范围。目前我国的图书馆特别是一些发达地区的基层图书馆,除了每年在4.23世界阅读日期间开展大量的读者阅读活动外,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主题展览、送书上门、阅读比赛等成为了图书馆服务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些活动在吸引读者、提高图书馆人气等方面起到的作用毋庸置疑,但笔者还是发现了存在的一大问题,即活动的主要策划者、组织者都是图书馆工作人员,读者大多只是被动的参与。而如果让更多的读者互相认识、锻炼自我,图书馆还需给予读者更多的参与表现机会,如可以提供空间支持,让读者策划开展一些诸如读书经验交流会、好书分享等服务活动。此外,图书馆应重视网络虚拟社区的构建,网络的发展使得网络信息获取成为人们的主要信息获取途径之一,但图书馆构建的网络信息交流空间还并不普遍,缺乏多边、无障碍的互动交流机制。特别是公共图书馆,大多只是读者可以实现在其网站的留言或咨询,达到读者-馆员的交流,而无法实现读者-读者之间的互动交流。

2.5 以多样化的休闲服务体现图书馆“第三空间”休闲功能

图书馆“第三空间”作为读者以学习、社交、休闲为主要目的活动空间,应开展多样化的休闲服务来吸引读者。如杭州图书馆在一楼开设有书香咖啡吧,读者可以在学习、生活之余,来到这个环境清静、悠闲的咖啡吧享用所提供的咖啡、饮料及面包,宣泄工作生活的压力。一些高校图书馆如福州外贸学院图书馆、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等也都通过这种咖啡吧的形式向读者提供休闲服务。笔者还以为,除以咖啡吧的休闲服务外,诸如电影欣赏、讲座交流、主题展览、名著赏析等也都是可以提供的休闲服务内容。

3 结语

保存人类文化成果、提供知识服务是图书馆的本职工作,但作为社会积聚资源、提供公益服务的服务性机构,随着社会的发展及读者的消费需求转变,图书馆的功能已不应只是原来单一的收藏、借阅图书了,图书馆实现信息交流、分享互动及休闲娱乐已成为时代的发展诉求,因此,图书馆成为了社会营造“第三空间”的重要载体。但要有效推进图书馆“第三空间”的营造构建,理念、制度等方面的保障力度将决定图书馆“第三空间”的营造效果。首先,图书馆“第三空间”的营造需要先进的服务理念作为引导和指引。因地制宜的开创不局限于传统思维、传统服务模式、固有物理空间的空间营造理念,所营造的“第三空间”都将会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新加坡将很多的图书馆开办在商场中,图书馆并无桌椅板凳,人们在逛商场逛累之后就可走进图书馆选择喜欢的书随地而坐进行的休闲学习,真正实现学习、生活与休闲的无缝链接。其次,图书馆“第三空间”需要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去实现。“第三空间”工作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图书馆基础业务能力,还要有“以用户为中心”的职业素养,以实现人性化的休闲与学习服务。第三,制度是营造图书馆“第三空间”的最关键因素。“第三空间”的营造需要多项制度的保障,如经费制度、服务制度、管理制度等,制度保障也将成为图书馆“第三空间”能否营造、营造水平的最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索雅.王志弘译.第三空间[M].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4.

[2]沈栖.城市的“第三空间”[J].国际市场, 2008,(4): 70-71.

[3]第三空间:寻找失落的世外桃源[EB/OL].[2012-06-12].http://www.cnetnews.com.cn/2011/0803/2050254.shtml.

[4]星巴克的第三空间[EB/OL].[2012-06-12].http://www.nzn.cn/news/20111207/754191323245263104_1.html.

[5] 星巴克 完美你的第三空间[EB/OL].[2012-06-12]. http://news.163.com/12/0619/01/84AU4TAN00014AED.html.

[6]吴小林.图书馆成为“第三空间”[N].人民日报,2009-09-02(13).

[7]许建业.从信息共享空间建设谈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定位与对策[J].新世纪图书馆,2008,(5):3-5.

[8]李浩.免费开放后的公共图书馆要逐步走向天堂──借鉴星巴克理念打造“第三空间”的思考[J].图书馆建设,2011,(10):80-82.

作者简介:刘兰,男,甘肃省图书馆馆员。

猜你喜欢
第三空间社交网络图书馆
图书馆
飞跃图书馆
基于图片分享为核心的社交网络应用分析
社交网络自拍文化的心理解读
在文化改写中建构第三空间
探求文学创作的“第三空间”
隐性知识、知识情境与图书馆空间建设
去图书馆
从空间批评的角度看《偶遇者》的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