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总会带来语言文字的相应变革。随着当代经济生活的发展,我们生活中出现了大量新词语,成为当前的社会流行语。这些社会流行语一方面丰富了语言生活,另一方面又给人际沟通带来一定的阻碍。了解目前的社会语言现象,尤其是了解新词新语,适当使用时尚的、幽默的语言材料,摒弃低俗、无价值的语词,能帮助我们有效地打开人际沟通渠道,增进语言交流的丰富性,增强语言表达的魅力。
目前关于社会流行语的文章大多是从单个词汇的角度出发,阐释某一新语词的含义。本文并不只是停留于对单个词语进行解释分析,而是对近四年来产生的新词新语进行汇总分析,不但要帮助大家理解它们的含义、产生方式,还要让大家明白它们的来源和产生原因,以助大家开展深层次思考,能够对新词语进行优劣判断,并相应地加以取舍,以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言文化素养。
一、新词新语的产生方式
新词新语活跃于人们的口语、网络用语乃至报刊、视听传媒语言中,这些流行语被学者们搜集起来并加以分析。从2008年1月至2011年底,《语文建设》共收录有关新词新语文章130余篇,涉及主要语词及语模约170个。①通过对这些新词新语的产生方式进行考察,我们发现新词新语大致包括三种情况、新语词、新义和新形。
(一)新语词
新词语包括以下五种情况:
1.产生新事物,创造新词新语
社会生活发生变革,出现新的社会现象,或产生新的事物,需要用新的语词来表达,从而引发了新语词的产生。“偷菜”是随网络休闲交友游戏——“开心农场”而产生的一个游戏术语。“谷歌”网站退出中国之际,通过仿词方式造出的“谷姐”成为网络新词。“排行榜”是竞争时代催生的社会现象,大学毕业生对榜上有名的各类企事业情有独钟,导致“榜奴”的产生。“学士后”“硕士后”是用以指称在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辅助工作的学士、硕士毕业生。“人肉搜索”是伴随网络新现象的出现而产生的新词语。
2.对应旧事物,产生新词新语
某事物已经存在,但以前没有专门的词语指称该事物,现在出现专门的词语给以指称。“像牛一样踏实能干的男人”“出身寒微却对老婆依顺的男人”并非新事物,但“牛奋男”“灰太男”这些名词却刚刚出现。体现薪水的变动的词族有“涨薪”“加薪”“降薪”“减薪”,但“薪水不涨”之义却没有专门词汇可以表达。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薪水不涨”的情况越来越凸显,催生了新词“冻薪”的产生。金融危机中某些国家经济形势非常危急,这样的状况早已有之,但没有简洁精辟的词语给以表达,导致了“国家破产”一语的出现。
3.对应旧语词,出现新词新语
某事物已有词语来表达,如今又产生新词语来描述,新旧词语构成同义关系。有些新旧词语并非完全等同,在情感色彩方面还存在些微差别,可以算作近义词。如“家庭煮夫”代替“家庭主夫”,成为构词理据不同的同义词,带有戏谑色彩;“水军”代替“发帖员”,带有贬义色彩;“闺蜜”代替“姐们儿”,从通俗色彩过渡到小资情调;“弹了”代替“完蛋了”,实现了从粗俗到雅致的蜕变。
4.借用旧词形,记录新词新语
有些新出现的词汇,与已存在的某词或短语形体相同,但彼此意义无关,仅有借用关系,构成同形词。“杯具”本指盛水器具,人们借用该词形,用以委婉表达“悲剧”之义。“围脖”,因读音与“微博”相近,前者词形被借用来表达后者之义。表示“白领、骨干、精英”义的“白骨精”也是借用旧词形生发的新词语。
5.旧词复活
有些语词在中国古代已经出现,但在漫长的历史文化演变中,一度淡出人们的视野,随着网络的发展,这些词又重新进入语言生活,成为“复活”了的新词。量词“枚”在古文献中可以指称人,但用例不多,网络交流中,人们习惯于用“枚”表示“个”“名”“位”等量词,“枚”的复活,满足了人们追新求异的心理。“悲摧”一词古已有之,曾在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出现过,是并列复合词,表“悲伤、哀伤”义。这个生僻词最近几年重现人们视野,并有了异形词“悲催”。
(二)新义
某个词以前已经存在某些义位,如今在原有义位上引申出新的义位,新旧义位属于同一个词。
如“加持”本指“佛的大力帮助”,引申为“因某种外力使某物性能大增或使某人能力大大提升”。“纠结”本指“(藤蔓)缠绕”义,引申为“纠缠”“(心情)复杂、矛盾、郁闷”等义。“白菜”本是价格便宜的日常蔬菜,引申指“价格便宜的物品”或“价格便宜”。“雷”本指“云层放电的响声”,引申指“震撼、打击、惊吓”。“刀”本是切割工具,引申指“砍价、讲价”。“性价比”本指“商品的性能、配置与价格形成的比率”,由于使用范围扩大,语义泛化,引申指“质与价的比率”。
“一塌糊涂”本指“乱或糟糕到不可收拾的状况”,在诸多新用例中,其贬义色彩淡化,引申指“某种极致的难以言说的状态”。“鲶鱼”本是一种鱼类,因其在密封空间中带给沙丁鱼生命恐惧,从而引申出比喻义,即“在某个领域具有相当势力并对其他竞争者产生强烈冲击的对手。”“呵呵”本是单纯模拟笑声的象声词,在网络交流中可以表示友好或礼貌,也可以表示尴尬或敷衍。
“山寨”因地处偏远、难以管理,成为假冒产品工厂的聚居地,从而引申出“仿冒、伪造”之义。
(三)新形
“囧”与“窘”,“神马”与“什么”,数字符号和某些“火星文”的流行等都一定程度上给语言交流和语言规范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新语词的来源
新语词绝大多数是按照汉语的构词规则构造生成的。除此以外,也有一部分词语是外来词。
有的词来源于方言。如“整蛊”“吹水”“眼缘”“唱衰”“高企”为粤方言词汇,“金包银”为闽方言词汇,“半糖”来源于台湾。
有的词来源于外语单词。如“切客”音译于英语“check in”,“媚皮”音译于“mappie”,“轰趴”音译于“home party”,电视节目的“第×季”意译于“Season ×”,“熊抱”意译于“bearhug”,“沙发土豆”意译于“couch-potato”,“茶歇”意译于“tea break”,“碳足迹”意译于“carbon footprint”,“后××”意译于“post-”。“亲”来源于韩语中表“朋友”之义的“qin ɡu”的简称“qin”。“控”“干物女”“草食男”“肉食女”来源于日文。
有的词语来源于佛教用语,如“本尊”本指佛教中修行者所树立的修行榜样,引申指“被模仿的名人”。
三、新语词产生的原因
新词语能被广泛使用主要出于以下原因:
(一)新语词表达了新的语义内涵
“弱弱”是活跃于网络上的叠音词,它常被用于问句之中,表现出一种底气不足、话声微弱的形象特征,以此来表示自谦或者表达缓和语气,该语义内涵是“悄悄”“小心”等词语所不具备的。“羡慕嫉妒恨”从三个词浓缩为“加长版”动词,形象贴切地描绘出从“羡慕而生嫉妒,由嫉妒而生恨的动态心理发展过程”,表达了矛盾的、动态的、完整的心理内容,具有丰富的语义内涵。
(二)使用者求新求异的心理
“爱国贼”以褒义“爱国”限定贬义“贼”,褒贬冲突中表达了微妙的语义细节,而且在形式上使人耳目一新,用调侃、嘲讽的口吻表达了对“打着爱国主义旗号损害国家利益的一类人”的深恶痛绝。“酷抠族”也是用贬义词“抠”来表达“节约”“健康”“低碳”的褒义内容,体现了年轻人人格独立、注重自我追求、不在乎他人看法的特点。“囧”“烎”等一系列生僻词形的出现,就是在字形、词形方面追求视觉冲击、求新求异的结果。
(三)新语词结构简洁,语义概括,便于传播
“加持”能集“支持、加盟、帮助、装备”等词语于一身表达“因外力使性能、能力大增”的特殊语义。“纠客”比“挑错族”简约明了,语义准确、客观,并且不具有“找茬”的贬义色彩。“给力”容纳了“效果明显、作用强大;带劲儿、令人振奋;尽力、投入”等多个语义,言简意赅,易于传播使用。“让×飞”“×男”“×女”“×哥”“×帝”“×族”“×二代”等语模中所包含的新词新语,都是由于结构简洁、语义概括、便于传播而大量出现的。
(四)新语词幽默诙谐、引人入胜
“牛奋男”谐音“牛粪男”,“围脖”谐音“微博”,都不同程度地带有戏谑成分。“麻豆”谐音“模特”,成为“model”诙谐、嘻哈、轻松的另类音译版。“灰机”谐音“飞机”,发音儿童化,咬音不准,亲切可爱,成为网络新语体“蜜糖体”的成员。
(五)热点事件出现或传媒大力推广
“打酱油”本是20世纪80年代常见的日常生活行为,因一次偶然采访事件,被赋予了“跟我无关、不关心、没兴趣”的非字面含义,并被广泛使用。其他热点事件造成的新语词还有“俯卧撑、躲猫猫、吃猪蹄、正龙拍虎、秋雨含泪、兆山羡鬼、谁死鹿手、林貌杨音、范跑郭跳、欧阳挖坑”等。
“零帕”(0pa)最早为某公司针对易紧张人群特别研制的某款饮料名称,随着广告的推广,该词语逐渐被大众接受、使用,引申指以积极、乐观、自信态度面对生活的人。“阿凡达”为2009年底的科幻电影之名,随着电影的上映,“阿凡达”成为了“3D”“科幻内容”“虚拟”“视听享受和审美体验”“拆迁”等义的代名词。
四、结语
各类媒体对新词新语的广泛使用和大力推广,促进了新词语的进一步传播。主流媒体及语言社团的各类成员对新词新语的接纳反映了社会心理的渐趋开放、自由和宽容。
面对新词语繁荣发展的局面,我们要以理性、客观的态度加以分析和总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丰富语言表达内容的同时,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
注释:
①本文所选用例均来自《语文建设》新词新语栏目。
参考文献:
[1]颜明.“神马”何以都是“浮云”[J].语文建设,2011,(3).
[2]詹伯慧.跟进语文发展 善待语文资源[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5).
(王海平北京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中文系10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