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话题突出特征在英语学习中的迁移作用及应对策略探析

2012-04-29 00:44余俊燕
现代语文 2012年5期
关键词:谓语母语主语

一、引言

对于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来说,学习英语是在掌握母语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受到母语思维方式的影响。学习者在母语中所掌握的知识、技能、经验等影响另一种语言的学习和掌握的过程即母语迁移(杨连瑞等,2007:103)。它是影响二语习得或外语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在因素,是影响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的主要方面。因此我们应正确看待母语迁移,在承认其正迁移作用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干扰外语学习的负迁移作用。导致母语迁移的原因多样,本文试图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比较英汉语句子的结构模式及特征,通过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指出母语的结构特征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迁移作用。

二、英语的“主语-谓语型”结构和汉语的“话题-说明型”结构

20世纪7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Charles N.Li和Sandra A.Thompson(Li and Thompson,1976:457~489)提出新的语言类型学观点,按注重“主语”和“话题”的不同程度,将语言分为“注重主语”“注重话题”“主语和话题均注重”和“主语和话题均不注重”四种类型,并认为英语是“注重主语的语言”,汉语是“注重话题的语言”。

从现代英语的基本句型(SV、SVO、SVoO、SVOC、SVOA、SVP、SVC)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共同特点,英语句子以“主语-谓语”为主轴,其他规则都在此基础上展开。英语是一种形态型语言,在句子结构中注重形合。主谓结构在英语句子结构中占首要地位并构成主线,句子其他成分均围绕这条主线相互连接,形成统一的整体。在语法上,英语的主语不可或缺,且只能由具有名词性的成分担当,谓语必须和主语在语法上保持一致,有人称、数、时、体、态的变化。从语义上讲,主语可以是施事,也可以是受事。如果在语义上找不到谓语的主语,也得由形式主语来维持句子的主谓结构。因此,英语是形态型结构的语言,其句子的基本结构形式是“主语-谓语型”。句子的形态特征以主谓为核心框架结构,借助语法形式来维持主语和谓语的一致关系。

和英语不同,汉语缺少形态变化,且单音成义,是一种语义型结构的语言,注重意合。汉语没有严格的主谓一致要求,因此用主谓框架很难有效地说明汉语句子的结构。例如像“这棵树,叶子多”这样的句子很难分清主语。在分析汉语的句子结构时,应从语义角度考虑,突显话语的主题。“话题-说明”(topic-comment)最早由结构语言学家Hockett在《现代语言学教程》中提出(吴明媚,1999:30)。在汉语研究中,赵元任(Chao,1968:69)首先用“话题-说明”来分析汉语的句法结构,认为汉语句子中主语和谓语的语法意义应该是话题和说明,而不是动作者和动作。汉语主语和动词谓语之间的关系,不必存在必然的施事加行为状态以及被表述者和表述成分等关系,更不存在一致的问题。因此,汉语是话题突出型语言,句子框架以“话题-说明”为主轴,围绕话题,借助语义组合手段和词序、虚词而达到意合。

三、汉语话题突出的特征在英语学习中的迁移作用及应对策略

Hawkins(2001:58)认为中国人学习英语时,汉语的话题特征会以默认值的形式被迁移到英语句法之中。迁移是一种跨语言的影响,这种影响源于目标语和学习者已习得或未习得的语言间的异同,并表现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即母语和目的语的相同之处会促进目的语的学习,负迁移则指母语和目的语的某些形式和规则系统不同而干扰目的语的学习。本文基于对英汉语上述特征的考察,旨在分析汉语话题突出的特征对于以汉语言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在英语输出,特别是英语主语输出时的正负迁移作用,并根据各种不同的负迁移现象提出相应的克服负迁移的策略。

(一)正迁移作用

母语知识对目的语学习产生的积极影响被称为“正迁移”,母语中与目的语相似的地方将促进目的语的学习。汉语的句子遵循“话题-说明”的结构模式,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类似于英语那样的句子主语,但是汉语句子中的施受关系是存在的,而英语中的施事、受事主语和次范畴化的汉语主语类型中的施事、受事主语是一致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汉语的话题特征在英语学习时具有正迁移作用,英语学习者可以利用正迁移对应地找出与汉语话题相对应的英语主语。例如:在表达“警察抓住了小偷”这一意义时,英语就可相应地表达为“The police caught the thief”,因为英汉语的主语都是施事主语;在表达“小偷被抓了”这一意义时英语的主语也和汉语一致,整个句子可表述成“The thief was caught”,因为两者都是受事主语,可直接对应。需要注意的是,以施受关系为基础的表现形式在主语中具有统一性,但是英语是形态型语言,需要使用形态变化来体现被动关系,而汉语则不以形态变化来体现。

(二)负迁移作用及其应对策略

母语和目的语存在明显差异时就容易产生母语负迁移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目的语学习而成为其学习的“瓶颈”。除了上述施受关系在英、汉语主语中具有相同点,且汉语的表达对英语表达具有正迁移作用外,汉语中的话题成分基本上都与英语主语存在很大的差异,很多英语学习者误以为相同,从而使汉语思维干扰目的语学习,导致错误出现。由汉语话题突出的特征所造成的母语负迁移现象表现多样。根据上文对英汉语主语与话题的对比性特征的区分,本文将汉语话题突出造成的负迁移的表现形式分为以下几种,并相应地提出克服或减少这些负迁移的策略。

1.将汉语动词性或主谓结构的话题当作英语的主语

汉语是注重话题的语言,很多句子中没有逻辑主语,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或主谓结构都可作为话题放在句首,如:“锻炼有益身体健康。/他走了是好事。”等。受这种汉语话题结构的影响,中国学生往往把话题当作英语的主语,而将“吸烟有害身体健康”表达为“Smoke is bad for health”,将“他这么快就完成任务让我们很吃惊”表达为“He finished the task so quickly surprised us”。这种错误表述是由汉语话题干扰英语主语的确定所致,是一种母语负迁移现象。

针对这一类现象,我们应将汉语话题中的动词性结构用英语的不定式或动名词形式表示,其在意义上表现动词性,但在性质上具名词性,因而可充当主语。例如上述例子“吸烟有害身体健康”中应使“吸烟”这一动作以动名词形式出现在英语表述中:“Smoking is bad for health”。而主谓结构已构成句子,若要在英语中充当主语,可以用连接词引导主谓结构,构成英语主语从句,如“他这么快就完成任务让我们很吃惊”可表达为“That he finished the task so quickly surprised us”。

2.将汉语表示时间、地点、与事、方式等的话题当作英语的主语

汉语中很多时候直接将表示时间、处所、与事、方式等意义的结构放在句首,一般都作话题,为后面的说明提供时间、处所等方面的语境。中国学生按照汉语的这种习惯思维,把这些话题当作主语而导致错误。例如,中国学生往往把“仅仅一小时她就读完了一本书”“这里要建一座桥”“这些材料够盖一间小屋了”等表达成“Only one hour she finished reading a book”“Here will build a bridge”“These materials enough cover a cottage”。这样的表述都存在语法错误。

对于此类负迁移现象,我们应根据英语的习惯表述,将这类表示时间、地点、与事、方式等的话题转换成英语中的状语,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地点等信息。因此,上述各例可分别表达成:“She finished reading a book in one hour”“A bridge will be built here”“It is enough to build a cabin with these materials”,将汉语的此类话题转换成英语的状语,才符合英语的语法。

3.将汉语并列主语(大主语+次主语)中的话题(大主语)成分当成英语的主语

汉语的话题结构里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话题成分,这与英语主位只有一个主题成分的用法有很大的区别。汉语句首可以出现并列主语,有时还有主次之分,这种用法是建立在重要的事情先说这一心理基础之上的,不受句法形式的限制。中国学生往往受汉语思维的束缚,在英语表达上出现错误,而将“这本书我喜欢”“这棵树,叶子大”“李先生昨天我看见了”这样的句子说成“This book I like”“This tree the leaves are big”“Mr.Li yesterday I saw”。由此可以看出,这类负迁移现象的产生是因为以话题-说明为结构框架的汉语重“序”,也就是说汉语以思维的顺序为基础,词序与思维的流动相符,而不像英语那样讲究词的形式变化和词与词之间在形式上的一致和配合。

汉语句子的产出遵循的是语用词序,而英语遵循的是语法词序,这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未察觉到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以减少错误。为了克服这种负迁移,我们必须根据语义理清汉语表达的内容,找出与英语语法的主谓宾等成分相对应的部分,汉语中的话题不一定要体现在英语的主语上。若并列主语指代相同,那么在英语表达中只要省其一即可;若话题有主次之分,则可以根据说明部分找出真正的主语成分,另一成分以其他形式出现在句子中,以避免两个主语。因此上述几例我们可以根据英语语法分别表述为:“I like this book”“The leaves of this tree are big”“I saw Mr.Li yesterday”,以避开汉语多话题的干扰,更符合英语的习惯表达。

4.汉语中的零位主语导致英语中出现主语缺失或错误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1984:35)总结道:“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因为法治,英语中不管主语有没有意义,总要出现主语,以求句子形式的一律,而汉语是人治的,只要能使对方听懂意思即可,无需作形式上的强制要求。因此汉语经常简单地说“下雨了”,无需主语。但英语中则不能直接以谓语动词组成一个句子,总是会加上无人称代词来表示天气、时间、距离、度量等。因此中国学生受母语影响容易造成英语句子中的主语缺失,有时辨别不清汉语省略的话题而乱加主语使句子产生逻辑错误。

针对汉语中话题省略而造成英语主语缺失或错误的现象,可以采取增补主语的方法。例如表示时间、距离、天气、度量等抽象概念时,通常增补“it”就可,如“下雨了”应说成“It is raining”;汉语中表示存在、变化、消失等的无主语句,可以增补“there be”,如“下过几场大雨”可以说“There have been several heavy rains”;汉语“把”字句或“得”字句表示的通常是人的感受,因此以人作主语即可,如“把我饿得说不出话/累得我走不动了”可以表述为“I am too hungry to speak/ I am too tired to walk on”;若汉语无主语句表达的是祈使含义,可用英语祈使句来表达,如“有事请打这个电话”可说成“Please call this number if there is something”。总之,英语句子中的主语谓语结构必须齐全,在汉语话题省略的情况下,应当根据语义推测主语,在英语句子中补全。

四、结语

为解释母语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外语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应如何科学运用母语的影响这些基本问题,本文试图从“主语-谓语型”的英语注重主语和“话题-说明型”的汉语注重话题这一特征切入,分析汉语话题突出的特征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在英语输出,特别是英语主语输出时的正负迁移作用。着重探讨了几种最容易出现的负迁移现象,并提出相应的克服或减少负迁移的策略,以期为外语学习者减少母语干扰提供指导方法。

参考文献:

[1]Chao,Yuen Ren.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8.

[2]Hawkins,R.Second Language Syntax:a generative introduction[M].Oxford: Blackwell,2001.

[3]Li,C.N.& S.A.Thompson.Subject and topic:a new typology of language in C.N.Li(ed.)Subject and Topic[C].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76.

[4]王力.中国语法理论[A].王力文集(第一卷)[C].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5]吴明媚.形合和意合[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1999,(1).

[6]杨连瑞,张德禄,范琳,刘静,卢敏.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余俊燕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315211)

猜你喜欢
谓语母语主语
谈谈引导主语从句的连接词的用法
巧用无灵主语,让续写更灵动
非谓语动词
母语
非谓语动词
母语
我有祖国,我有母语
非谓语动词
英语中的虚主语“it”和汉语中的虚主语“他”异同之比较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