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成语是词汇的一部分,而成语教学历来是对外汉语教学的薄弱环节。洪波(2003)指出,“成语在汉语口语和书面语中的常用性与教学中成语教学地位未被重视、学习的数量小构成一对矛盾。”[1]
目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以《大纲》为依托,主要采取“化整为零,随文识词”策略,缺乏系统性,成语教学也是如此。从教材的角度来看,在对外汉语系列教材中,专门的成语教材以成语故事系列居多,如《快捷汉语:中华成语故事》《中国成语故事》等,成语零散地分布在课文中,毫无系统性。其次,部分教材对成语的处理为“成语——拼音——外文翻译”,未能配以例句。这样易给第二语言学习者造成中外文词汇对等的观念,而忽视成语本身所具备的鲜明的民族性,会造成一定的负迁移。此外,部分教材并未对成语的用法做出说明,课后的配套练习也明显不足,影响学习效果。
在对外汉语成语教学中,教材、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以教材为基本出发点,选择分析代表性成语教材《成语教程》,以求研究成语教学策略。
二、《成语教程》
(一)《成语教程》简介
《对外汉语教材·词汇与文化》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专门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编写的学习汉语熟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系列教材。《成语教程》(以下简称《教程》)是《对外汉语教材·词汇与文化》中的组成部分,它适合旧HSK六级(即新HSK五级)及以上水平的第二语言学习者使用。
《教程》设为20单元,每个单元包括课文、词语、成语例释、练习和补充阅读等。课文分为成语故事和对话两部分,成语故事为中国常见或常用的成语故事,对话内容紧紧围绕成语故事展开。成语例释遵循“汉语拼音——汉语释义——例句展示”原则,课后配有成语拓展、解释成语、成语填空和用指定的成语完成句子等练习,以巩固学习者课上所学。在编排上,《教程》采取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设置,便于第二语言学习者吸收和掌握。
(二)《成语教程》所列的成语
《教程》选编了300个成语,这些成语一是来源于《大纲》,二是借鉴最新研究成果,通过语料统计而选用的常用成语。
笔者采用唐雪凝、许浩研究确定的常用成语(出现100次以上为常用成语)为参照对象(详见附表一)。据笔者统计,《教程》所选编的300个成语,96个源自于《大纲》,192个为常用成语,75个既不属于《大纲》又不属于常用成语。其中,《教程》中的“实事求是、千方百计”等33个成语为最常用成语,占最常使用成语总数的67.35%,39个为较常使用成语,占较常使用成语总数的33.91%。由此可知,《教程》所选编的300个成语颇具代表性。
三、《成语教程》的编写与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策略
(一)分层次教学法
《教程》适用于旧HSK六级及以上水平的第二语言学习者,旨在让学生熟悉中国文化。其适用对象为学习汉语时间约为一年半或是两年以上,掌握汉语基本语法和2500个词汇的留学生。成语教学不同于一般词汇教学,它与文化联系紧密。因此,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通过笔试、口试、问卷等形式来了解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及文化背景。《教程》中共有常用成语192个。教师在教学时应分层次教授常见常用成语。教师可参考《大纲》和常用成语,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此外,教师备课时应明确教学过程中因文化差异而可能产生的干扰,有针对性地备好材料以减少干扰。
(二)分主题教学法
《教程》的单元设置具备系统性,每一单元都有专门的主题,即主要通过中外学生对话的形式介绍成语中的数词、颜色和酒文化等。如第四课《举一反三》的对话设置紧紧围绕着数词成语,详细解释了数词成语中数词的特殊含义和内涵;第七课《此地无银三百两》通过对话和补充阅读介绍了中国的颜色;第十五课《杯弓蛇影》从课文、对话和补充阅读详细地介绍了中国的酒文化。
教授成语时,可按照动物、植物、宗教和颜色等分主题教学,各主题内部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按主题来查阅资料,摸索总结该主题成语的规律。第二语言学习者如果了解这些潜在的规律,学习成语就容易多了。
(三)对比分析法
《教程》的单元设置匠心独运,大多通过中外学生对话来介绍成语中的数词、颜色和酒文化等,这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对比的基本资料,如第十五课《杯弓蛇影》从课文、对话和补充阅读详细地介绍了中国的酒文化,让学习者了解中国人喝酒的场合和礼仪。
汉语成语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土壤之中,第二语言学习者缺乏中华文化知识,再加上本民族文化的干扰,易误解或是误用成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与学习者的民族语言、文化对比分析。再者,第二语言学习者缺乏古汉语知识,成语中部分语素或词的意义已发生变化,如“东奔西走”中的“走”为“跑”,“走”的现代意义为“走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汉语古今义的对比,以便于学生深入地学习成语。
(四)说文解字法和溯源法
《教程》中成语的释义分本义和引申义。汉语成语中,部分成语的本义和引申义一致,学生了解各个字的意思便可了解成语的含义。这些成语的每一个汉字都有相对完整的意义,教师可采用说文解字法,如“触目惊心”意思为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撼,其中“触”为接触,“目”为眼睛,“惊”为震惊,“心”为内心,学习者大可“望文生义”。
成语的引申义不是本义的简单相加,如“朝三暮四”比喻人对爱情不专一或对事情见异思迁,而其字面义为“早上三个,晚上四个”,与其引申义大相径庭。第二语言学习者理解它往往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而不仅仅是文字基础”。此外,教学中由于文化的差异,各民族思维引申的方向并不具有一致性,教师可采用溯源法或是对比分析法来降低学习难度。
《教程》选编了常见常用的成语故事,形象生动。教师应尽可能采用溯源法,让学生了解成语出处及其含义。这并非要求教师全盘溯源,而是选取代表性成语重点讲解。教师选取成语时,应遵循“故事性强、民族性强和浅显易懂”三原则,如“掩耳盗铃、拔苗助长、卧薪尝胆”等故事。讲解时,教师可结合视听材料,以便于学生理解。其次,教师可向学生提供课后学习资源,如中国华文教育网、汉语教育网等。在复习、练习等环节,教师可设置成语故事大赛、故事表演和猜成语等游戏。
(五)演绎归纳法,善于发现和总结规律
《教程》课文内容的安排紧密且有系统性。成语中的数词贯穿教材的始终。故《教程》在第四课设置了紧紧围绕成语中的数词的对话,详细解释了成语中数词的内涵,如“三”和“五”组成的成语表示多数、多次,“七”和“八”常一起使用表示杂乱等。这样系统地归纳,让学习者一目了然。简而言之,成语结构复杂、内涵丰富,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总结规律。
(六)加强实践,学用结合
《教程》课后共设置了六种不同形式的练习。教师在课堂上可充分利用教材练习,结合游戏等来完成练习。如第二题成语解释练习和第四题根据成语意思写成语,教师可用猜成语游戏来完成,而第六题用指定的成语完成句子,则为学生创设了造句的语境,便于操作。
另外,成语谜语、成语接龙、成语积木、成语故事大赛等游戏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7/8”为“七上八下”。教师还可创设语境,让学生对成语进行同义代换,如“非常干净——一干二净”。再者,成语易和惯用词、歇后语混淆,教师可取其相通之处,让外国留学生了解其差异,从而加深对成语的了解。操作时,教师应掌握好尺度,切勿以复杂带简单,以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四、结语
对外汉语教学中,“随文识成语”的局面并不乐观。笔者认为在教材编写上,外文翻译可保留,以起辅助作用,另外要添加简单的汉语释义,注明成语用法,增加课后的配套练习量。成语在中高级阶段的教学中不可或缺,若条件允许应开设专门的成语课程。总而言之,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未受重视等问题,仍需由多方面共同努力解决。
参考文献:
[1]丁秀菊.数词成语的文化阐释[J].齐鲁学刊,2003,(5).
[2]洪波.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探论[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2).
[3]杨晓黎.由表及里,形具神生——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探论[J].安徽大学学报,1996,(1).
[4]周青,王美玲.当前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弊端和方法革新[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6).
[5]李坤.汉语成语的民族性及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价值[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
[6]陈黎明.汉语成语研究的新视角——评《现代汉语常用成语的语义认知研究》[J].枣庄学院学报,2010,(3).
[7]王景丹.成语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8]唐雪凝,许浩.现代汉语常用成语的语义认知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陈慧玲福州 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36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