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梅
【关键词】博物馆;专题讲解;讲解形式
【摘要】自2011年起,河北省博物馆针对不同的目标观众群组织实施了一系列专题讲解,受到观众的普遍好评,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专题讲解是在展厅内进行,以陈列展览的文物、图片为依托,就陈列中某一单元或某些特定内容进行的深入讲解,可使观众的参观目的更具针对性、实效性,使观众的认知心理和审美情趣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是创新讲解方式的一条新思路。
群众教育与服务是博物馆的主要社会职能之一,而陈列讲解是各博物馆、纪念馆最普遍采用的社会教育形式,它是博物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讲解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博物馆的社会效益。长期以来,博物馆的讲解存在内容泛化、方法模式化、缺乏交流互动等倾向。随着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而且一些观众更是多次参观,成为名副其实的“资深观众”。他们的参观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猎奇,也不再仅仅满足于被动、泛泛地听讲,更希望对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更多、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在参观中与讲解人员交流、互动,探索更深层次的内容。基于此,河北省博物馆社会教育部在讲解方式上做了大胆尝试,推出一系列专题讲解,深受观众的好评,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有别于一般展厅讲解,专题讲解是根据目标观众群制定观众服务方案并实施讲解。即不拘泥于整个展览的“面”,而是以观众感兴趣的特定“点”的内容为主题,进行深入提炼和拓展,可以更好地满足期待对展览内容有更深入了解的观众的需求。
首场专题讲解结合本馆《河北省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成果展》展开。该展览对河北省南水北调工程中文物保护工作所取得的主要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展示,展览内容包括新发现的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共展出文物500余件,其中瓷器70多件,有珍贵的北朝青瓷,唐宋时期的邢窑、定窑白瓷以及色釉瓷等。针对大多数观众对瓷器比较偏爱的情况,我们将首场专题讲解的主题确定为“美瓷欣赏”。
主题确定后,我们一方面认真编写讲词,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方面在媒体上广而告之,做足宣传。在讲解内容方面,在通讲的基础上,结合展览中的文物,重点讲解陶与瓷的区别、釉的概念、青瓷的来历、北方青瓷的特点、北朝青瓷精品、瓷器款识、白瓷的出现以及邢窑白瓷、定窑白瓷、唐三彩等文物知识。同时与《河北青年报》合作进行推广宣传与观众组织工作,提前在新闻媒体及博物馆网站上刊登讲解预告,并发布预约参观信息,组织观众报名。
2011年5月14、15日,“美瓷欣赏”专题讲解活动连续举办两天,共有80余位瓷器爱好者参加了活动,其中有耄耋之年的老人,也有青春年少的学生。观众参观、听讲的热情高涨,讲解不时被观众的提问打断,讲解员认真答疑解惑,现场有问有答,气氛十分活跃,原计划40分钟的讲解时间,被热情的观众拉长到了两个小时。其后,《河北青年报》以《读者热邀,讲解专家连打“加时赛”》为题报道了专题讲解活动的现场。78岁的抗美援朝战士、劳动模范岳宜贤老人连续两次来听“美瓷欣赏”专题讲解,他认为专题讲解中讲解员准备工作做得充分到位,态度热情诚恳,讲解耐心细致,显示出较高的业务素质,使他对瓷器的发展历程和河北瓷器的特色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为了表达对博物馆和讲解员的感谢,他还当场书写了“珍爱中华博物瑰宝,展现民族智慧文明”的对联,赠送给讲解员。新浪博友田上草夫发表博文《省博物馆“美瓷欣赏”观后记》,并称“我深深感到,这是自己活到老、学到老的一次极好机会”。
首场专题讲解赢得了观众的普遍称赞,反映良好,使我们大受鼓舞。之后,我们结合《河北省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成果展》,又陆续推出“陶明器与古代社会生活”、“壁画中的历史、科学与艺术”等专题讲解。前者内容涉及明器的由来及发展,汉代及北魏时期的陶明器,汉魏的衣、食、住、行,俑的起源与发展,北朝的礼乐制度、武器装备等历史知识,后者则向观众介绍了壁画的历史、河北新近发现的壁画墓、壁画的揭取保护、壁画的整体搬迁以及河北省境内著名的墓室壁画等内容,使观众不仅由点到面,更由表及里地了解了更多的展览内容和相关历史信息。
《燕赵古迹》展览介绍的是河北省16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方特色突出,由于展览展线较长,观众参观时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展览内容有较深刻的了解,因此,2011年“文化遗产日”时,我们又结合该展览的内容,对其中的4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清东陵和清西陵的展出要点进行提炼,举办了专题讲解“河北省的世界文化遗产之旅”。
专题讲解是在展厅内进行,以陈列展览中的文物、图片为依托,就某一“点”放大到“面”,延伸展示内容的讲解,其揭示了“点”的内涵,挖掘了“面”的外延。比如,在讲解瓷器时,先让观众从“面”上了解陶与瓷的区别,再进一步介绍瓷器的发展;在重点展品北朝时期的青釉覆莲座烛台前,将“点”逐渐放大,首先介绍其釉色、造型,由烛台引申到灯具的发展,特别是瓷灯的使用,由覆莲座讲到莲花与佛教的关系,再联系到佛教在南北朝时盛行的缘由。这样的讲解,使观众不仅仅看到了这一件烛台,更深入地了解了瓷灯的发展历程、瓷器的装饰纹样与历史环境的关系等,比单纯的讲解文物更能引人入胜。
专题讲解不同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通讲。通讲是将整个陈列展览系统地为观众做介绍,使观众对全部展览内容逐一进行了解,专题讲解则是对陈列中某一单元或某一部分的内容进行深入的讲解,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将表层介绍与深层内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全方位地诠释历史文物的价值。通讲是一般观众了解陈列主旨的首选方式,而专题讲解则是为提升观众对某一方面知识的专注,引领观众在这方面进行深度探究的有效方式。专题讲解不仅向观众普及历史文化知识,而且深化、强化观众对知识的把握;不仅引导观众认识文物,而且帮助观众从认识、感知上升到鉴赏。实施专题讲解,使观众的参观目的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其心理认知和审美情趣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满足,更重要的是,改变了过去讲解员与观众之间施教与受教的关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讲解员的施教角色逐渐向激发观众学习兴趣、引导观众欣赏的角色转变,这样的参观方式会成为绝大多数参观者一生中最重要的文化体验之一。实践证明,专题讲解较之通讲,更能体现博物馆讲解的功能。
河北省博物馆推出的一系列专题讲解,由于具体内容和目标观众群的不同,需要讲解员采用不同的讲解方式,并制定相应的讲解策划方案。方案的确定首先要充分研究目标观众群的参观意向、需求和心理特点,如“美瓷欣赏”专题讲解以瓷器爱好者为服务对象,“壁画中的历史、科学与艺术”主要以美术爱好者为服务对象,“陶明器与古代社会生活”专题讲解面向广大青少年,“河北省的世界文化遗产之旅”则服务于所有层次的观众。讲解人员根据各个专题不同的目标观众群制定观众服务方案,在认真编写讲词的基础上,再结合采用ppt、活动折页、触摸屏等多种形式的辅助手段,丰富讲解内容,增强讲解效果,使展厅成为立体化的文化体验场所。具体施讲过程中,讲解人员采用灵活的方式,态度平等,注重交流,主动与观众展开探讨,使观众的参观活动融欣赏文物、学习知识、交流互动为一体,变观众的被动听讲为授受双方的教学相长,必然激发观众的参观、探究兴趣,取得更好的参观效果,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参加专题讲解活动的观众纷纷留言,给予高度评价,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专题讲解的主题专一,便于观众集中欣赏某一类别的文物;2、专题讲解的内容系统性与连贯性强,信息含量丰富,便于更加全面透彻地了解某一专题的知识;3、专题讲解在形式上不同于传统的讲解形式,而是将参观、欣赏、交流融为一体,有交流与互动,趣味性与参与性增强;4、专题讲解为特定群体开办专场,使观众获得了较多的人文关怀。
在组织实施专题讲解的过程中,笔者有如下体会:
首先,要做好专题讲解,首先需要讲解员对展出内容进行深入研究,选取恰当的“点”与“面”。“点”的选取要能突出此陈列展览的特色,选取有内涵的“点”,就“点”扩大外延;“面”的确定要恰到好处:即讲解内容的确定要紧贴主题,不可无限度地延伸。博物馆的讲解是实物性的思想传播与知识传递,是直观性审美的引发,专题讲解更是将这两者在更为具体的某一方面进行诠释,讲解的实物性不能脱离开文物本身,否则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其次,专题讲解的讲解员要进行相关专题的研究,向专家型讲解员发展,要具备驾驭相关历史资料、文物知识与最新研究成果的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讲解主题,提炼文物精髓。在实施讲解的过程中,讲解员要把历史知识、研究成果及各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然后依据不同观众群的具体情况和心理特点,转化为他们容易接受的语言,来揭示文化内涵,启发和引领观众的审美活动。
再次,专题讲解更需要讲解员自身就是一位鉴赏者,能对所讲的文物投入真实的情感。讲解员对某一专题的情感,来源于对这一专题文物的深入理解,不单单是停留在对其感性形式的认识,而是将感性认识和理性感悟融为一体,用生动的语言将文物中蕴藏的古人特有的文化与审美再现于现代人面前,用丰富而炽热的情感引领观众赏析,引起心灵的震撼。
最后,实施专题讲解还需要改进讲解服务的态度和方式。讲解人员要自觉地完成由施教人员向观众引导者的角色转变,要纠正居高临下的态度,改变传统的泛化式通讲模式和与观众没有或很少交流的刻板讲解方式,以开放精神和共享态度,有问有答,层层深入,深入浅出,达成与观众的互动交流,激发观众的参观兴趣,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有所收获。
专题讲解是传统讲解方式的有益补充和升华,是“因人施讲”的最佳体现,是对博物馆展览的深化和细化,是“人性化”服务的具体体现。同时,专题讲解使讲解员在实施讲解的过程中不断得到锻炼,走向成熟,对于其讲解个性风格的形成大有裨益。随着观众认知心理和审美情趣的不断提升,专题讲解将会越来越受到观众的青睐,从而极大地满足观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并成为博物馆社会教育形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责任编辑:成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