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葆力 杨卫东
【关键词】金初;王宗孟墓志;北宋熙宁变法;科举改革
【摘要】近年出土于河北邢台隆尧县的金初“故邢州尧山县主簿王公墓志铭”,志文所述志主王宗孟的科场经历,反映出北宋一些士人在王安石变法中的遭遇,表达了对“王氏之学”及科举改革的反感情绪及对宋英宗皇后高氏临朝称制后,罢新法,复旧制,使士子“雨露恩沾”的称颂,对研究那段历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宗孟墓志,近年出土于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金熙宗天会十五年(1137年)十一月葬,志石一合,现存处不详,有拓本流传。据拓本知,志盖
据志文记述,王宗孟(1026-1107年),字景纯,祖籍高平县(今山西省高平县),后迁居晋城(今山西省晋城市)。生于宋仁宗天圣四年(1026年),卒于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活了81岁,一生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志文称王宗孟博通经史,擅词赋,元
王宗孟家境殷实,高年登第,入仕后或为州官之下僚,或为县官之佐吏,无大荣大衰、大起大落的人生波澜,生平事迹微不足道者多。不过,志文中关于王宗孟虽学有所长,却因为有悖于王安石“熙宁变法”的时尚,故而蹭蹬场屋,一直到年已65岁时方中选的记述,委婉地反映出当时一些士人在王安石变法中的遭遇,表达了对“王氏之学”及科举改革的反感情绪,以及对宋英宗皇后高氏临朝称制后,罢新法,复旧制,使士子“雨露恩沾”的称颂。
志文称:王安石“熙宁变法”前,“取士之科,有词赋,有明经,有学究,有明法。大抵时之所尚,以词赋为先。”而王宗孟恰好长于词赋:“公既不喜为章句儒,且羞为法家而不读律,遂专攻词赋,作者服其能。尔后每至秋赋,就会试于于今昭义,再夺文解。”这就是说,如果以词赋为先的惯例不变,像王宗孟这类长于词赋的士子登第入仕必矣。想不到的是,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副宰相),积极推行变法,而科举制度亦在变法之列。熙宁四年(1071年),词赋之科被废除,唯以经术取士,所以志文说:“迨熙宁初,王氏之学既兴,纯以经术取士,而词赋之科遂废矣。”又为王宗孟慨叹:“猗嗟我公,蚤善词赋;熙宁改科,遭回迟暮。”
宋代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取得长足发展的时期,太祖、太宗、真宗等朝,在革除唐代科举制弊病的基础上,制度日趋完整、严密,成为其政治文化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唐代比较,宋代取士的科目呈逐步减少趋势,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士人皆以进士科登第为荣。据史料记载,王安石对科举的改革始于宋神宗熙宁四年,此前,科举包括贡举、武举、童子举、制举等名目,而贡举又设进士、明经诸科(包括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传、三礼、学究、明法等科)。熙宁改革后,罢废明经诸科,命诸科举人改应进士科;后又废制举,另设新科明法。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的一系列改革,目的是要改变考进士者“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及试经者只取记诵之工、不责大义的流弊。而欲使士子“通古今,习礼法、天文人事、政教更张,然后施之职事,则以详乎政体,有大议论,使之古今参之是也”,就是提倡“学以致用”。新法在注重通过策论培养士人实际能力的同时,更加大加重了经义的考试内容,变诗赋取士为经义取士,以培养士子“通经致用”的能力。
然而十几年后,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宋神宗病死,其不满10岁的儿子赵煦(宋哲宗)继位,建年号元
对于志主王宗孟来说,“元
按,哲宗的“大母”(祖母)高氏,北宋英宗皇后,史称宣仁圣烈皇后(1032-1093年),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人,勋戚之后,宋仁宗皇后曹氏是其姨母, 治平二年(1065年)被英宗册封为皇后。元丰八年其子神宗死后,立哲宗,她以太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执掌朝政9年。她在听政期间起用旧臣,恢复旧法,史称“元
志文的撰写者上官昶,署衔“前进士”,应该是北宋的一位遗民。他的这篇文章写得词采斐然,如描述王宗孟退归乡里、颐养天年一节文字:“于是远谢势荣,退安旧第。虽无当门之五柳,亦有就荒之三径。园林既茂,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欣欣而乐。有酒盈尊,陶陶而醉,南窗之明之以寄傲,琴书之乐之以消忧。岁时伏腊,良集亲宾,把壶笑傲,率以为常。而又间多酬唱,脍炙人口,前辈耆老颇能诵之。日复一日,行三十年,则公之享福修《洪范》之五者,真可尚已。噫!人生一世间,其来若浮,其去若休,然不满其志者十常八九,如公之享受志亦足矣。虽有孤猿啼月坟上,果何憾焉!”叙事、描绘、抒情,简洁生动,文情并茂,堪称美文。也许,因为此人不幸遭逢乱世,入金后隐居不仕,终老园林,致使事迹不着于史籍,文章淹没于岁月;今览此赖“埋幽”而幸存之文,不能不使人生沧海遗珠之憾。
书丹者“文林郎守太子校书郎前高平县主簿兼知县尉滑可立”,史籍亦无考,但从署衔可知,他是一名由北宋入仕金朝的官员,其现职是“文林郎守太子校书郎”,而以前在北宋时曾任“高平县主簿兼知县尉”。此志文书法宗柳公权,结构严谨,遒媚端劲,颇具功力。
附:王宗孟墓志录文
故邢州尧山县主簿王公墓志铭
前进士上官昶撰
文林郎守太子校书郎前高平县主簿兼知县尉滑可立书
侄男进士良弼篆盖
公讳宗孟,字景纯。曾祖考讳仪,祖考讳德升,父考讳文。其先占籍高平县,后徙居晋城,为郡大姓,三」代皆晦迹不仕。公天资聪明,秀颖特异,总角读书,不作儿童戏。既长,博通经史。于时取士之科,有词」赋,有明经,有学究,有明法。大抵时之所尚,以词赋为先。公既不喜为章句儒,且羞为法家而不读律,」遂专攻词赋,作者服其能。尔后每至秋赋,就会试于于今昭义,再夺文解。迨熙宁初,王氏之学既兴,」纯以经术取士,而词赋之科遂废矣。公于是专以教子衮为事,使通诸经子之书,尤熟三经新义。时」尊新学,其博闻强记,寤疑辩惑,诸儒多请益者。所应有司之选,经专《尚书》,吐辞为义,滔滔浩浩。初试」秋闱,独擅一日之长。旁窃观者缩手袖间,且服且叹,果与其侄略同预解名,皆公所教之力也。至元」
〔责任编辑:许潞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