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阳 董哲
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的构式语法理论为研究者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掀起了对句法结构研究的新的革命。其中汉语的致使结构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学者们从构式角度对此类结构进行分析,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果。汉语“得”字致使句是致使句中较为复杂的一种,因为此结构有两个动核,两个动核使得其变量增加,从而增加了结构的复杂性。
一、汉语“得”字致使句的相关研究
汉语中存在大量“得”字致使句式,用法普遍,结构灵活。例如:
(1)风吹得我十分舒服。
(2)他哭得眼睛都红了。
(3)老师骂得学生哭了。
(4)他惊骇得睁大了眼睛。
(5)馒头热气腾腾,看得我口水直流。
例(1)~(5)结构可以总结为:NP1+V+得+S(NP2+VP)。此类句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一般要有两个动核结构,因为致使是包含两个微观事件的宏事件;
2.两个动核之间是致使力和结果的关系,或者说致使和被致使事件的关系;
3.两个动核结构按照从原因到结果的先后顺序,次序不能颠倒(宛新政,2005:51)。
正是由于这种双动核结构的复杂性,导致了学者们的研究出现了分歧。例(5)中“馒头热气腾腾”造成了“我口水直流”的结果,这是典型的倒置致使结构(宛新政,2005;熊学亮、杨子,2010)。前人的研究重点并没有放在此类致使结构上,而是集中于一般的致使构式,而张翼(2011)采用了认知语言学中构式语法的思路,先从特殊的现象中找规律,然后再验证此规律是否适用于一般的现象。张翼首先从此类倒置致使结构入手,用Langacker的行为链模式的力量传递解释了此类倒置致使句式,然后又用行为链模式解释一般的“得”字致使句式。而杨子和熊学亮(2010)用Fauconnier & Turner的语法整合理论分析了此类致使构式的原型,找出了此类句式的认知理据及其与该构式中其他成员相互间的深层促动关系。在“得”字致使句中有一种特殊的结构“我等得你心急”,杨子和熊学亮(2008)在另一篇文章中专门对此句式进行探究分析,两位学者将该类特殊句式定位于“NP1+V+得+S(NP2+VP)”的一种变体,提出它的深层体现出一种隐含三动核结构的致使语义串,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对该类特殊句式的语义限制。
除了从认知角度对此类句式进行研究外,还有一些学者从其它的理论视角对此类结构进行分析。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句法、语义限制与语用含义的描写上,有从三维语法角度的研究(范晓,2000;宛新政,2005等),也有从心理学主客体归因角度的解释(周红,2005),还有从转换生成语法角度对该句式深层结构及其转换过程的探讨(沈阳,2001;熊仲儒,2004等)。
在以上研究中,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理论对此类“得”字致使构式进行解释分析,进而也从不同的角度对此构式进行分类。在以上研究基础上,笔者试提出以下研究问题:
1.“NP1+V+得+S(NP2+VP)”字致使句分别有哪些不同的形式和意义?
2.在形式上和意义上这些构式之间是什么关系?
二、理论框架
本文将以Goldberg对构式的定义作为理论框架:
C is a CONSTRUCTION iff C is a form-meaning pair
(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意义的配对
Goldberg在她的construction定义中表现了构式具有不可预测性,“得”字致使句式不能通过各成分的形式和意义来推断整个句子的意义,所以可以运用构式理论研究此类句式。
构式语法接受了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主张将构式视为语言知识在心智中的基本表征方式。Goldberg(1995)认为各个构式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一些传承连接(inheritance links)把构式联系起来的,Goldberg所谓的传承是一种“正常传承模式”,仅是“一种陈述部分概括性的方法(a way of stating partialgeneralization)”,即:只要传承性层级关系中的上位构式(支配构式)和下位构式(被支配构式)之间的信息不冲突,信息就可得到传承。她进一步将传承连接关系分为四个主要类别:多义性连接(Polysemy Links)、分部连接(Subpart Links)、例示性连接(InstanceLinks)、和隐喻性扩展连接(Metaphorical Extension Links)。
三、讨论
(一)“NP1+V+得+S(NP2+VP)”致使句的不同形式和意义
笔者通过研究所搜集的“得”字致使句,发现此类致使句有不同的形式,其所对应的意义也不同。通过总结和归类,笔者将“得”字致使句分为以下几类:
1.NP1+V+得+S(NP2+VP)
(6)孩子哭得我们睡不着觉。
(7)他解释得大家都笑了。
(8)这突然的声响惊得狗汪汪叫起来。
此类结构是“得”字致使句式的原型构式,“得”字前后各有一个动核结构,“得”字前面动作的发生造成了“得”字后面动作的结果。如例(6)~(8)所示,“孩子哭”造成了“我们睡不着觉”的结果,“他的解释”造成了“大家都笑了”,“这突然的声响”造成了“狗汪汪的叫起来”。
此类构式的意义是:致使者(NP1)发出动作(V)导致致使对象(NP2)产生某个动作作为致使结果(VP)。
2.NP+V+得+O+C(补)
(9)他推得她险得摔下楼梯。
(10)老师骂得学生哭了。
(11)他的信惹得叔叔恼怒了。
此类结构与上述的原型构式具有同样的特征,仍然是致使者的动作导致致使对象接受一定的结果,但不同的是,在此类结构中,致使对象是致使者动作的承受者,如例(9)~(10)所示,“他推”导致了“她险得摔下楼梯”的结果,同时“她”是“他推”的承受者,即他推她;“老师骂”导致了“学生哭”的结果,“学生”是“老师骂”的动作的承受者,即老师骂学生。而致使对象后面的动核是作为补语来表结果的。
此类构式的意义是:致使者(NP)发出动作(V)作用于致使对象(O)导致其产生致使结果(C)。
3.NP1+V+得+NP2+VP(NP2从属于NP1)
(12)他哭得眼睛都红了。
(13)他忙得满头是汗。
(14)他慌得腿都软了。
此类结构的意义与上述两类相似,仍然是致使者的动作导致致使对象接受一定的结果,但其特点是致使者与致使对象之间是所属关系,如例(12)和(13)所示,“他哭”的动作导致了“眼睛红了”的结果,“他忙”的动作导致了“满头是汗”的结果,其中“眼睛”和“头”都是从属于致使者“他”的。
此类构式的意义是:致使者(NP1)发出动作(V)导致从属于致使者的致使对象(NP2)产生一定的致使结果(C)。
4.NP+V+得+VP
(15)他惊骇得睁大了眼睛。
(16)观众在台下感动得流泪。
(17)我那时候兴奋得夜晚睡不着觉。
从表面上看,此类结构与前述结构有些不同,在结构中看不见致使对象的出现,如例(15)~(17)所示,“他惊骇”导致了“睁大了眼睛”的结果,“观众感动”导致了“流泪”的结果,“我兴奋”导致了“夜晚睡不着觉”的结果。虽然在句子中没有致使对象的出现,但很容易把致使对象找出来。由于“他惊骇”导致了“他睁大了眼睛”,所以不难发现,因为致使者和致使对象重复,从而使致使对象被省略。
此类构式的意义是:致使者(NP1)发出动作(V)导致致使者本身产生某个动作作为致使结果(VP)。
5.NP1(受事)+V+得+NP2+VP
(18)这瓶酒喝得我晕头转向。
(19)雪地里这顿饭吃得我想哭。
(20)这文章写得我都吐了。
(21)这文章写得我看不懂。
此类构式是倒置式致使结构。与以上结构不同的是,此结构中致使者并不是致使动词的施事,而是致使动词的受事,在句法结构上,施事通常在动词的前面,受事在动词的后面,而在此构式中却把受事放到动词的前面,原因是在各成分进入到构式里时,会受到构式的压制(coercion),同时各成分之间也会进行互动(interaction),从而形成相应的构式。而在此种致使构式中,构式要求致使力动核在前而结果动核在后面,两个动核的位置不能互换,如例(18)所示,虽然“这瓶酒”是“喝”的受事,但“这瓶酒”导致了“我晕头转向”的结果,所以“这瓶酒”作为致使者发出一定的致使力,被放在了致使者的位置,即致使动词的前面。因为“我”作为致使对象承受了致使结果,所以作为致使动词“喝”的施事“我”被放在了致使对象的位置。但并不是所有倒置式致使句的致使对象都是致使动词的施事,如例(21),“这文章”是致使动词“写”的受事,但“这文章”导致了“我看不懂”的结果,所以“这文章”是致使者,但致使动词“写”的施事并不一定是“我”,也可能是其他没有必要提到的人,但这并不影响此类构式的意义。
此类构式的意义是:致使者(NP1)作为致使动词(V)的受事导致致使对象(NP2)产生相应的致使结果(VP)。
(二)在形式上和意义上构式之间的关系
Goldberg(1995)认为,只要传承性层级关系中的上位构式(支配构式)和下位构式(被支配构式)之间的信息不冲突,信息就可得到传承。以上所述的几种构式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通过传承连接(inheritance links)被连接起来,其中第一个结构“NP1+V+得+S(NP2+VP)”是原型构式,其他四种构式都和它有相似性,它们处于一个范畴之中。从形式上看,它们有相似性,同样在意义上也有相似性。通过对所找到的语料的分析,可以总结出汉语“得”字致使句多用来表达具有较强感情色彩的情景,用来强调出乎意料的、负面的致使结果意义,可以看出句子的感情色彩也会影响论元结构。
四、结语
本文首先对汉语“得”字致使句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并提出两个研究问题,在研究中运用了Goldberg对构式的定义以及她的传承连接(inheritance links)理论,对所找到的“得”字致使句式的不同形式和意义进行分类分析。最后总结出五种类型的构式,同时还对各构式之间在形式和意义上的关系进行了总结,得出它们在形式上的相似性使之通过传承连接被联系起来,在意义上都表达了很强的感情色彩的结论。
参考文献:
[1]Fauconnier,G.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2]Goldberg.A.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Ltd.,1995.
[3]Goldberg,A.Congstructions:A new theoretical appoach to language[J].T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2003.
[4]宛新政.现代汉语致使句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5]熊学亮,杨子.N1+V+得+N2+VP/AP构式的复合致使分析[J].外国语文,2010,(1).
[6]熊仲儒.现代汉语中的致使句式[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
[7]杨子,熊学亮.“我等得你心急”类“V得”句的识解[J].汉语学习,2008,(4).
[8]张翼.汉语“得”字致使句式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5(3).
[9]周红.现代汉语致使范畴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刘阳 董哲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13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