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需求导向的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研究

2012-04-29 00:44:03王晖周勇
人文杂志 2012年5期
关键词:需求导向文化

王晖 周勇

内容提要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知识化,知识和信息的生产需要依靠产业来推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由此应运而生。其发展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工农业和服务业本身,另一方面,归根结底也是为了满足人类包括物质文化需求、精神文化需求、人与人平等需求、社会稳定性需求等在内的文化需求。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活动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促进文化需求满足的机制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和组织、观念创新,促进了包括器物,制度和组织,价值和伦理在内文化因子的发展,并最终满足了人类总量日益增长,层次不断提高的文化需求。文化需求导向的研究对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和路径选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文化 需求导向

〔中图分类号〕F2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2)05-0061-06おお

前言

自上世纪下半叶以来,全球经济发展的知识化程度越来越高。就服务领域而言,欧洲许多国家90年代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均远高于一般服务业。①在工业领域,美国依赖知识经济成功应对了来自日本的挑战,牢牢保住世界工业第一强国地位。在农业领域,通过知识溢出,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得以提高粮食产量,更多地解决温饱问题。②

知识正取代资本成为财富的主要源泉。③有效获取、培育知识资源,并且应用好先进知识资源,早已成为各国竞争制胜的重要考量因素。大多数文献认为,通过学习途径,通过创新途径,即通过创造性地学习已有知识,创造性地发现新知识,创造性地运用好知识,是各国展开知识经济竞争的基本方式。但本文认为,知识要素的获取、培育和应用不同于其它有形资源和物质资源。后者的获取和应用过程相对简单,如矿产仅需通过发掘开采,更多以体力和机械劳动来实现,而知识的获取和应用需要付出较高学习成本,更多通过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实现。此外,即使如较为简单的物质资源,其获取和应用过程也必须由分工严密的产业体系来支撑,如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所列各类资源采掘业。对较为复杂的知识资源而言,其获取和应用过程同样需要由产业体系来支撑,即知识资源和创新也必须以产业来推动,推动知识资源发展的就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 KIBS)。

光回答知识的创造机制和形成机制还不够,还必须回答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知识是一个广义的范畴,什么样的知识才是知识经济所需要的呢?人类的任何发展都是基于其需求,知识发展也不例外,它们的发展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工农业和服务业,另一方面,其发展归根结底也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文化需求。回答知识和信息禀赋发展的目的很重要,因为它们的发展同样也关系到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选择。本文希望在知识的形成机制和导向性方面作出探索。

一、知识化与文化需求满足

经济的知识化促成了知识经济,任何经济发展都是为了满足人类需求。广泛意义上而言,人类需求分为物质需求和文化需求。由有形资源而形成的经济更多满足人类物质需求。而知识经济和文化需求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有必要对知识和文化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

据《中国大百科辞典·七》,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活动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编委会:《中国大百科辞典·七》,新华出版社,2000年。在我国的权威辞书《辞海》(1999年版)中,文化被区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其中广义的文化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该定义在前一财富定义的基础上更拓展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定义。此外,还有人将文化定义为人类在生活中创造的第二自然。何谓文化,http://www.tanghin.edu.hk/~wct/cc/content/1.htm.人类对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内的文化有着广泛的需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体现了文化的更高层次,知识的更多含量,人文的更多涵养。人类作为高级文明的创造者,其各种需求都可以归结到一些文化需求因子。文化需求包括物质文化需求,精神文化需求,人与人平等需求,社会稳定性需求等,费孝通:《费孝通九十新语》,重庆出版社,2005年。人类日益丰富和层次提高的文化需求满足是知识化的结果。

1.知识化推动物质文化需求满足。微观经济学论及的效用并不是指某样具体的东西,而是人类的感觉和精神满足状况。工农业生产是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效用,满足人类的物欲需求。表面上工农业生产是提供物质产品,但更确切地说应是提供物质效用;或者,工农业生产满足人的物欲,但更确切地说是应是满足人的物质文化需求。正是效用将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统一起来。同时效用也引领物质世界的层次升级。人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饱”代表较低层次的物质文化需求,“好”代表更高层次的物质文化需求。从效用的角度而言,当我们说物质产品生产和供给时更确切意义应是物质文化生产和供给。效用使物质“人性化”,同时也是物质的“知识化”,人类物质文化需求的捕捉和满足是知识化的结果。

2.知识化推动精神文化需求满足。物质产品的文化性和知识性生产是通过物质来满足人的效用,而精神产品的文化性和知识性生产则是通过精神产品直接满足人类的效用。如以文学陶冶人的情操,以音乐愉悦人的心情,以传媒满足人的信息需求。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或者创作基础是知识。知识引领人类对自身和对自然的更深入理解,由此导致人类对以自我为中心生存状态的感情和追求,这就是精神文化。可见,人类精神文化需求的捕捉和满足同样是知识化的结果。

3.知识化推动社会稳定性需求满足。社会稳定是人类安居乐业的基础,尽管发展是人类的普遍要求,但因为发展带来的旧的秩序频频被打破,新的秩序迟迟难建立,发展往往又牺牲了人类文明的许多东西,比如社会稳定,因而人类对发展往往又抱有戒心。稳定发展成为二战以来人类社会的新发展纲领。新纲领力图避免封建时代野蛮扩张型发展,早期资本主义时代掠夺式发展。但要求得稳定发展,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对话机制,协调机制,服务机制,援助机制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些机制的建立和发展是知识化的结果,体现了人类在全球共同社会建构方面知识的探索。

4.知识化推动人与人平等需求满足。人与人平等是社会大多数人的要求,也是文明社会的普遍追求。人的不平等表面上体现于物质上的不平等,但更深层的内涵则是机会不平等,知识不平等。简单的物质援助只能缓解暂时的极端贫困,无益于不平等消除。发达国家或者整个社会特权阶层应该在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和知识平等上多做出些实质性工作,而不是简单地粉饰一下太平。人类不平等的消除最终需要依靠知识的平等,因而人人平等社会需求的满足是知识化的结果。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

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满足文化需求的机制

1.文化三因子的层次和互补

马林诺夫斯基对文化有个三因子的定义:(1)器物;(2)制度、组织;(3)价值、伦理。其中的器物虽然属于三因子中层次相对较低的因子,但不能认为器物处于较低层次不重要就不要发展。文化三因子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绝对的层次最低,只有相对的层次较低。也就是说在器物水平较低时,制度和组织水平往往也不先进。这可能是制度对器物发展的阻碍,也可能是器物发展没有达到基本水平,难以催生新的制度。如图所示,器物层次相对低于制度层次,器物和制度发展又各有层次,制度二的层次高于制度一的层次,器物二的层次高于器物一的层次。当器物一没有出现时,制度一难以出现;当制度一没有出现时,器物二也难以出现。最典型的例子是火药、炮舰、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关系。当西方获得中国的火药后,他们迅速用大炮轰开了欧洲铁桶一般保守的封建城邦制度,从而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虽然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有其它许多因素,但作为器物层次的大炮功不可没,而且非常必要。西方有了资本主义发展后,进一步在火药的基础上开发出新式武器如大炮、舰艇。这相当于封建制度为制度一,火药为器物二,资本主义制度为制度二,新式武器为器物三。在这个例子制度和器物互相促进。中国有火药但因为火药以外的其它因素不具备,致使资本主义制度没能建立起来,因而作为器物二的火药在中国没有发展为新型武器。这是制度对器物阻碍的情况。

2.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基础的创新促进了文化三因子的发展

创新并非个人或者简单的实验室,而要有制度体系,产业体系和国家创新体系的支撑,三体系中最现实最具体的层面就是产业体系,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体系促进了创新的发展。器物代表物质文化,制度代表精神文化,两者都非常重要,需要同时协调发展。此外,器物的发展,物质文化的进步离不开科学技术发明,科学技术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结果;制度的进步,精神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知识进步观念更新,这更是知识密集型服务发展的结果。现代国家经济政策的出台往往需要有经济学理论作支撑,经济学理论的发展离不开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从层次的角度,可将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基础的创新对文化三因子的支持,完整概括为下图1。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基础的技术创新促进了器物的发展,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基础的制度创新促进了制度和组织的发展,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基础的观念创新促进了价值和伦理的发展。

3.文化因子发展促进了各类需求的满足

各类需求的满足均离不开文化三因子。以物质文化为例,它是器物、制度、组织、价值、伦理的综合和统一,新式武器首先体现为器物,代表了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其次在精神层面,它也是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大工业生产组织的结果,更是资产阶级价值观和资本主义社会伦理的体现。社会稳定需求的满足同样离不开文化三因子。近年来珠三角城中村的社会治安情况大有好转,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稳定需求得到了一定满足。这种满足离不开器物层面的支持,各地加大了治安摄像头的安装力度,在人力和经费上增加了配备;也离不开制度层面,各地加强了出租屋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与组织有关,各地加强了群防群治;还离不开价值观念的更新,和谐社会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大家越来越认识到社会稳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各地稳定还与社会伦理的进步有关,以往大家只管自己赚钱,对社会事务关注较少,现在公益举动越来越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文化三因子,人类需求满足间的关系可概括为下图2。

三、文化需求导向对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启示

知识和信息的创新发展要以产业化体系来推动,而在这个体系中起中心推动作用的核心区域又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以知识经济最为发达的美国为例,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建立起了国家竞争的知识服务战略体系。近年来,美国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更呈爆炸式发展,各个主要行业积极创新,日新月异。例如美国的金融业尽管引发了全球经济灾难——以次贷危机为发端的全球金融危机。但仍不可否认其金融业的全球霸主地位,美国银行业如今已经形成以新银行制度为基础,以高科技为支撑,以发达的金融市场为基础,在金融自由化、证券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极具收益力和竞争力。高山:《金融创新、金融风险与中国金融监管模式》,《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姜鹏:《国际间统一银行监管、形成、缺陷及进步》,《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而我国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制度的障碍,以及某些非市场因素(如人情关系,腐败,勾结),一方面,我国制造企业普遍“大而全”“小而全”,大多自我提供生产性服务,这不仅降低了生产效率,而且难以产生服务效率,徐学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科学出版社,2008年。结果也使我国制造业对社会有效的生产性服务需求降低,严重影响生产性服务市场的发育和成长;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生产率增长滞后,服务水平(如产品设计水平,技术诀窍,管理技术)低,某些种类的生产性服务市场供给缺乏(如中小企业融资难),制造业难以从外部获得更有效的生产性服务。何德旭:《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NO.5:中国服务业体制改革与创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于是大多数本土制造企业继续维持低效生产性服务的自我供给,而外资企业则多数自带高效的生产性服务。刘志彪、郑江淮:《服务业驱动长三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所以虽然我国制造业规模很大,但是我国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需求没能转化成有效的市场需求,生产性服务的市场供给没能促进有效的市场需求。我国需要尽快清除制度障碍,出台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产业规划,以国家力量推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又注意民间智慧的开发,比如民间智库的建设。我国急需明确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和路径,在这方面文化需求导向的研究有其启示意义(见图3)。

知识化需求物质文化需求精神文化需求人与人平等需求社会稳定性需求知识化供给资源基础要素禀赋能力基础利用水平皙おおおぉ鹉*し陋ご椽ば伦元ぶ鳘ご椽ば漏鹬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战略规划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现实性战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层次性战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全面性战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多样性战略鸩悛ご为ぬ岐ど多ぱぢぷ悌鹬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竞争力

1.需要明确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性地位。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是我国各项工作开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而不是可有可无和附带性的。在我国公共服务业的许多机构,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决策中的拍脑袋效应还非常明显。他们往往忽视决策机制中的参谋和咨询服务。参谋和咨询服务就是公共服务业中带有基础性作用的知识密集型服务。由于缺少这种知识服务,我国许多政策出台后,其可行性和适应性与现实需求相距甚远。以咨询和参谋机构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不是可有要无,我国需要尽快解决在决策中参谋权和咨询权缺失的问题。而问题解决的关键是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和坚决维护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产业地位,构筑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制度基础、技术基础、人才基础和设施基础。

2.需要注意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现实性。

现实性战略可从宏观和微观方面筹划。在宏观政策方面,应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开放式保护政策。开放式保护是一国或多国联盟政府一方面保持国内市场总体对外开放政策,扩大对外开放的大环境,另一方面又根据本国经济利益的需要,以公益性、社会性、程序性等为根据,以专项法规的定向约束和管理体系的特别设计为手段,以对国外竞争者设置制度化的市场障碍为目的,在市场开放的同时实现对特定领域的局部性保护及逐步开放。美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进出口国和顺差国,并且一直在运用开放式保护发展本国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我国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远落后于美国,国际贸易竞争力弱,不足以与国外成熟的同行相抗衡,实施开放式保护策略重要。刘辉煌:《美、日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比较与借鉴》,《国外财经》2000年第3期。

就微观方面而言,西方的知识不一定适应于我国。因为中外发展阶段不一样,国情不一样,因而人们的需求不一样。在知识服务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比如目前我国社会科学的许多理论都来自西方,这些知识尽管也是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但借用他们时一定要非常慎重,因为前提稍有不同,实施的结果就会大有差异。如城市暴动。知识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是为了用知识服务,还为了创造和发展知识。在知识发展和创造中,不应钻西方范式的死胡同,西方的热点问题和有效研究方法不一定是中国的问题和有效研究方法。研究方法虽然具有普适性,但研究方法的应用却有基础前提的,当研究方法还不具备应用的基础时,生拉硬配,胡乱杜撰对知识服务业的发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现实性战略制定是依据我国现实的资源、能力基础,以及资源能力的利用水平而提出来的。

3.需要注意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层次性。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产品层次的协调。既不能低水平重复,也不可不切实际盲目比高。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因为以信息为载体,以媒介为依托,再加上将一些具体内容抽象掉研究方法的运用,在某种意义上其发展可以与现实空间有距离,可以走在时间的前头,也可以走在时间的后头。可以重基础理论,也可以重应用服务。因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有其层次性特征。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却是循序渐进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层次必须与其服务对象进步的层次匹配,否则会产生结构的不适应。高等教育是知识密集型服务的重要产业类型之一,其服务对象是高层次产业。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快与高层次产业发展的不足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而引起许多结构性的矛盾,如大学生就业和企业民工荒问题。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还存在典型的低水平重复和不切实际的盲目比高问题。比如我国动物营养和育种培植教育和科研方面存在着典型的低水平重复,多年来许多相关专家,专而不“家”,长期忙于市场技术推广,赚取外快,而基础教育和创新缺乏,长此以往有可能危害中国的物种安全和生态安全。

4.需要注意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全面性。

知识密集型服务发展应注意全面性。各类文化服务因子,从器物到价值,均不可偏废。我国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时,至今重器物服务,轻制度、组织、价值服务。当前我国社会价值缺失,这与推进社会价值观塑造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不足有关。对儿童思想启蒙和人生观塑造产生重大影响的动漫产业就是这样一类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但我国长期以来电视屏幕上充斥的是日本等西方国家的动画片,不利于我国下一代价值观和伦理道德的塑造。我国社会伦理也在偏离正常轨道。这与重物质生产,轻文化和知识服务有关。我国近年还出现了社会组织失序,制度有效性大打折扣的问题,这些问题要真正彻底解决,还需要从价值、文化和知识服务的层面加强国民基本素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应坚持几个全面性并重:(1)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观念创新并重。(2)器物、制度、组织、价值、伦理发展并重。(3)生产服务业、生活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并重。(4)物质文化需求满足,精神文化需求满足,人与人平等需求满足,社会稳定性需求满足并重。

5.需要注意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多样性。

我国既需要发展国营的、公营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更要发展民营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由于私人部门相对更有优势的市场效率性质,以及第三方机构的较好公正性,发达国家都将民间智库,民营科技服务公司列为产业发展的重点支持对象。我国目前急需在公共服务领域开放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让更多的民间智慧融入国家的整体智慧之中。财富藏于民间,智慧更藏于民间,中国的民间智慧之门有待开启,中国民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需要包括公共领域在内各个部门的全面发展。オ

作者单位:王晖,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周勇,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责任编辑:心 远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面上项目“基于知识流创新的北京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项目号:12BJE0092)。

① 魏江、王甜:《中欧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管理学报》2005年第5期。

② Miles I, et al., “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 users, carriers and sources of innovation”, Rapport pour DG13 SPRINT-EIMS, 1995, March.高汝嘉、张洁:《知识服务业——都市经济第一支柱产业》,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

③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年。

猜你喜欢
需求导向文化
文化与人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金桥(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谁远谁近?
美国在线音乐产业盈利模式的需求导向分析
今传媒(2016年12期)2017-01-09 18:44:27
基于网络与数据智能化的数码印花产品设计定制模式研究
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英语分类教学模式探究
考试周刊(2016年96期)2016-12-22 23:14:10
“需求导向”视域中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构建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28:12
需求导向型员工培训方案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