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玲
摘要:流动资金贷款“流而不动”的现象在中小企业中尤为突出,这是事关银行贷款安全和企业发展乃至生存的两难问题。山东省德州市工商银行在小企业贷款实践中,以贸易融资替代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既支持了企业发展,又妥善保全了银行资产。此举可能对银行防范信贷风险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有所借鉴。
关键词:中小企业;贷款;流程再造;贸易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12)05-0022-06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流动资金贷款,是指银行为满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短期的资金需求,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而发放的贷款,期限短、周转性强。然而在日常信贷业务中,流动资金贷款却普遍呈现“流而不动”的状态,也就是一旦投入,便在企业内周而复始的循环,虽然每笔贷款到期企业都会偿还,然而银行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再重新发放;一旦企业经营出现苗头性的问题,银行会理性收回和停放流动资金贷款,企业资金链断裂,经营便陷入困境,二者交替,风险被放大,最终企业不得不破产,而银行也会有部分贷款损失。因而,一笔贷款被抽出可能会推倒整个多米诺骨牌。民建中央2010年发布的专题调研报告《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转型与创新的调查与建议》显示,中国中小企业目前平均寿命仅3.7年。这意味着投入小企业的贷款必须要有抽回机制,而流动资金贷款又无法正常收回,这就使银行陷入两难,所以对中小企业贷款非常谨慎。如何实现流动资金贷款的安全抽回,对于银行防范信贷风险以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近年来德州市工商银行(以下简称“德州工行”)在发展小企业贷款的实践中,探索实施了流动资金贷款的流程再造,以贸易融资替代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既支持了企业发展,又妥善保全了银行资产。本文以此为例,深入剖析贸易融资这一模式,以期对银行防范信贷风险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有所借鉴。
二、贸易融资概述及流程再造的含义
根据《巴塞尔协议》第244条的定义,贸易融资是指在商品交易中,运用结构性短期融资工具,基于商品交易(如原油、金属、谷物等)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账款等资产的融资。对于这种融资,借款人除以商品销售收入作为还款来源外,没有其它生产经营活动,并且在资产负债表上没有其它实质资产,因此其本身没有独立的还款能力。这种融资的结构化特性旨在弥补借款人较低的信用等级。融资的风险主要反映在融资的自偿性程度以及贷款人对交易进行结构化设计方面的技能,而不是借款人本身的信用等级。在实务中,国内金融界进一步将贸易融资解读为自偿性贸易融资,并将其定义为根据企业的真实贸易背景和上、下游客户的资信实力,以单笔或额度授信的方式,配合银行的短期金融产品和封闭融资操作,以企业销售收入或贸易所衍生的确定的未来现金流作为直接还款来源的结构性短期融资。
通常贸易融资主要应用于国际贸易,所以一般称为国际贸易融资。而本文所指的贸易融资是针对国内贸易所产生的融资业务,即围绕国内贸易中核心企业的交易链,以交易过程的应收账款或存货所对应的未来现金流为还款来源的融资业务,所以也称为国内贸易融资,若无特别说明,文中的贸易融资均指国内贸易融资。
企业流程再造(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neering)是由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的迈克?哈默和CSC管理顾问公司的董事长詹姆斯?钱皮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企业流程再造对企业处理事务的方式进行革命,而不是单纯的修正或小幅改进。它的目标是通过重新设计、组织流程,以使这些流程的增值内容最大化,从而获得大的绩效改善。流程改造后,改变了工作的方式,同时也改变了工作组织架构。
根据哈默与钱皮的定义,业务流程再造就是对企业业务流程(Process)进行根本性的(Fundamental)再思考和彻底性(Radical)的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速度和服务等方面业绩的戏剧性的(Dramatic)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和变化”为特征的现代化的经营环境。
三、德州工行中小企业贷款流程再造案例
(一)流而不动:传统流动资金贷款的困境
在2008年之前,德州工行的信贷服务对象一直以大型企业为主,对中小企业支持较少。由于山东省德州市工业经济以中小企业为主,大型企业数量少,这就导致了其贷款“垒大户”,而且屈指可数的几家大型企业成为各家银行竞相争取的“优质客户”,贷款条件不断降低,贷款利率一再下浮。其中对德州某大型纺织集团的贷款曾一度占到该行单位贷款总量的一半以上,几乎被其“绑架”,不得不看企业脸色行事。由于大企业为当地的支柱企业,员工多,涉及社会稳定问题,即便贷款出现不良时有房地产等充足有效的抵押担保,也难以执行。2008年,受金融危机及其他因素影响,该集团经营出现困难,导致德州工行相关贷款形成不良,德州工行经营压力极大。
(二)流程再造:贸易融资替代流动资金贷款
在经历了大企业贷款风险事件之后,德州工行出于风险分散和提高收益的考虑,内部产生了积极发展小企业信贷,分散信贷风险、提高经营收益的强大推动力。众所周之,中小企业财务报表不规范,缺乏抵押担保,不适于发放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针对这一问题,德州工行开始对流动资金贷款业务进行流程再造,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引入贸易融资业务,对于经营状况良好但缺乏抵押担保的中小企业,以单笔或额度授信的方式,配合银行的短期金融产品和封闭融资操作,由企业销售收入或贸易所衍生的确定的未来现金流作为直接还款来源,一举解决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自2009年起德州工行开办中小企业贸易融资业务,至2011年末,贸易融资余额已达到26.02亿元,占全部单位短期贷款的31.7%。其中2011年贸易融资增加10.18亿元,增长64.3%;增量占全部贷款增量的46.8%。2012年第1季度,这一业务继续快速增长,截至3月末,贸易融资较年初增加3.64亿元,占该行同期全部贷款增量的53.7%,成为第一大信贷产品。
德州工行针对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主要是依托企业的物流和资金流,开发靠近销售环节、指向具体还款来源的贷款品种,如为产业链上的小企业开办国内信用证项下的卖方融资、打包贷款等业务;针对其持有的大型企业的应收账款开办国内保理等业务;根据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签订的销售合同,为其办理订单融资等业务;针对其拥有的原材料、存货或交易应收的商品,以商品价值作为首要还款保障提供的结构性短期商品融资等业务。
如YC公司主营业务是辣椒初加工,然后销售给青岛、烟台等地的大型出口商贸和食品调料加工企业,其应收账款期限长,一般都在一年左右;金额大,一般都在1500万元左右。2011年4月份德州工行为其办理期限为10个月的国内保理1500万元,YC公司将应收账款转让给德州工行,相当于提前10个月收回货款,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满足了生产经营需求。YM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棉花购、储、销业务,库存棉花较多,德州工行据此对其提供商品融资,由资产监管公司对其库存皮棉进行监管,2012年2月以此为抵押提供贷款1000万元。
(三)收放自如:中小企业贸易融资情况
中小企业生存周期短,贷款风险大,一般流动资金贷款一旦投入,很难再收回,只能让企业长期占用,如果一旦强行收回,极有可能引发企业资金链的断裂。然而德州工行自开办贸易融资业务以来,对中小企业贷款收放自如,虽然市场退出率较高,但信贷风险却保持较低水平。
以信贷供求矛盾最为突出的小微企业为例,截至2012年3月末,该行小微企业客户达到528家,贷款余额达49.2亿元,较年初增加6.1亿元,增量占全部贷款增量的89.8%,其中一半是以贸易融资业务的形式发放的。2008年以来,德州工行对小微企业贷款每年市场退出率平均超过30%,其中发展最快的2009年,该行新拓展小微企业客户149户,同时实施市场退出105户,退出率高达36.59%。截至3月末,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低于全部贷款不良率2个百分点。
四、传统流动资金贷款与贸易融资的比较分析
(一)传统流动资金贷款的自身缺陷与贸易融资的优势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德州工行对流动资金贷款实行流程再造,引入贸易融资,根本原因就是传统流动资金贷款的业务模式本身存在缺陷,风险大,而且不适合中小企业。那么,流动资金贷款有哪些缺陷呢?
1. 人为的制定企业的生产周期,与实际不符,容易引发信贷资金链的断裂。银行在发放流动资金贷款时人为地给企业制定了一个所谓的“生产经营周期”,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周期结束时归还贷款,在下一个周期开始时再投放。但实际上,除了农副产品加工等少数行业外,大部分工业企业并不存在明显的生产周期。也就是说,其资金循环是连续的,不存在一个周期结束资金退出的情况。银行一般情况下在收回贷款后很快就会重新投放。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测试企业还款的能力,也就是对企业进行资金抽出的“压力测试”。如果企业现金流,无论是生产经营产生的现金流还是其他融资渠道产生的现金流,能够保证按期归还贷款,表明企业通过测试,银行就可以继续放款;如果不能按期归还,则表明企业出现问题,银行就会采取措施对贷款予以保全。由此可以看出,针对大部分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并不像信贷管理机制要求的那样可以根据周期退出,由于“先还后贷”机制设计的问题,银行对单个企业的资金供给存在断裂点,容易引发信贷断点。
2. 贷款资格准入标准不尽科学,易通过人为手段实现虚假达标而获取流动资金贷款,使信贷资产风险增加。银行审批流动资金贷款的通行做法,是以借款申请人的信用等级作为信贷业务准入的重要标准。以会计报表为主的定量化指标和以企业管理水平、发展前景等定性指标构成了借款人信用等级评定的主要评分项,定性指标受人为风险偏好的判断影响很大,没有统一的判断标准,而会计报表也易被借款人人为调节以达到融资的目的,因此,一般流动资金贷款资格准入不尽科学,不能真实反映客户及信贷业务的风险水平。
3. 借款需求量难以准确测算。借款人向银行提出流动资金贷款申请,其借款额度缺乏科学合理的测算依据,一般仅根据借款人的购货合同等资料核定一个借款额度,对该笔购货支出的自有资金比例未有明确的要求,银行很难测算出合理的贷款额度,发放的贷款往往与实际需求产生较大的偏离。
4. 资金流与物流不能匹配。借款人获得一般流动资金贷款后,将其投放到正常的经营活动中,随着借款人供、产、销等活动的深入,信贷资金融于其自有资金及其他资金之中,由信贷资金引发的物流难以单独表现,具体的物资流动未有严格的资金对应匹配,货款回笼资金也无明确的贷款业务相对应,经常出现货款回笼周期与贷款偿还期限不匹配。
5. 传统流动资金业务,贷后管理困难。由于存在上述准入标准不科学、信贷资金流和物流不匹配以及贷款额度难以测算等诸多因素,导致流动资金贷款贷后管理困难,时常出现短期贷款用于长期投资,或用于企业运营的铺底资金,或沉淀于企业经营过程中等情况,由此也易引发较高的信贷业务风险。
6. 担保资源匮乏。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的担保方式一般为第三方保证、房地产及机器设备抵押等方式。由于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流动资金贷款需求也随之增加。但是,随着社会经济个体风险防范意识的提高,寻求外部第三方保证来增加流动资金贷款供应量已经满足不了企业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企业可用于抵押的房地产及机器设备等抵押物也是有限的,就形成了流动资金贷款需求增加而担保渠道狭窄的格局。这一矛盾在中小企业中表现尤为突出。
(二)传统流动资金贷款不适合小微企业
银行是否为企业提供贷款,主要取决于两个问题:一是风险,二是收益。而企业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经营风险,即因经营不善无力偿还贷款及利息;二是道德风险,即恶意逃废贷款本息。因风险发生时,收益亦不能保证,所以风险是银行关注的首要问题。银行在贷前审查时主要通过两方面来防范风险:一是根据企业经营情况测算其现金流,即保证偿还贷款的第一来源;二是要求企业提供有效担保,即还款的第二来源。银行要求企业提供担保,可以满足两方面的目的:一是如果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可以依据抵押权或保证权追索债权;二是对贷款设定抵押或担保,可以使银行从心理上对借款人进行控制。这是因为,如果借款人感受到可能会失去某种特定资产(其他企业为其提供保证时,利用的是自己的无形资产),他就会有压力,从而尽力按时偿还贷款。
相对于大企业,小微企业之所以较难获得贷款,根本原因是银行认为其风险较大。首先,小微企业实力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经营状况不稳定,银行不能确保其在贷款到期时有足够的现金来偿还贷款;中小企业难以提供有效担保,使银行既不能保证第二还款来源,也不能在心理上控制企业的还款意愿。
从博弈论角度来看,企业和银行之间的借贷关系实际上就是一种选择与契约的动态过程。为便于分析,假定在这个博弈中,双方具有完全的行为理性,且具有完全的信息,即各自完全知道自己每个行为的收益,也完全知道当对方选择某个策略时的收益及应对策略。假设银行有两种策略可进行选择:提供贷款和不提供贷款;中小企业也有两种选择:偿还贷款和不偿还贷款。那么,这个博弈双方有四种策略组合,见表1。
从上述双方博弈组合策略看,是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类的博弈模型,博弈的结果只有唯一一个纳什均衡,即(不提供贷款,不偿还贷款)策略组合,收益为(0,0)。从这个纳什均衡结果看,如果只进行一次甚至有限次完全且完善重复博弈,均不足以达到(提供贷款,偿还贷款)策略,因为在有限重复博弈中,双方都不知道哪一期是末期,博弈双方都不会看未来收益而只注重目前利益。
然而大企业为什么能与银行取得(提供贷款,偿还贷款)均衡呢?因为大企业可以通过财务报表向银行表明自己有到期还款的能力,并提供银行认可的有效担保来增强银行的信心,尤其是在当前企业征信系统被广泛使用的情况下,企业对一家银行的失信会及时被所有与其有信贷关系的银行所了解,大企业不会为一笔贷款而破坏自己的声誉;加之大企业经营稳定,银行可以将这个博弈认定为无限次重复博弈。因为影响重复博弈均衡结果的主要因素是博弈重复的次数和信息的完备性(completeness)。重复次数的重要性来自于参与人在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间的权衡,当博弈只进行一次时,每个参与人只关心一次性的支付;但如果博弈无限次重复,将涉及到对未来收益的时间价值判断问题,即存在时间贴现因素,直接影响合作策略(提供贷款,偿还贷款)的收益,参与人可能会为长远利益而牺牲眼前利益从而选择不同的均衡战略。除博弈次数外,信息的完备性也是影响均衡结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即当参与人的支付函数(特征)不为其他参与人所知时,该参与人可能有积极性建立一个“好”声誉(reputation)以换取长远利益。大企业与银行的信贷关系完全符合这两个条件,在经过贴现之后,双方会对合作策略(提供贷款,偿还贷款)与不合作策略(即银行不提供贷款或中小企业不偿还贷款)下所得收益进行比较后做出选择,从而选择“冷酷战略”。我们知道,当参与双方有足够的耐心时,冷酷战略是无限次囚徒博弈的一个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帕累托最优(提供贷款,偿还贷款)是每一个阶段的均衡结果,也就是说,银企双方的合作收益将是可以获得的,从而走出了一次性博弈时不合作的博弈困境。因此,只要双方看重未来收益,看重合作给双方未来带来较大收益时,彼此将会采取合作与信任态度。
而对于小微企业,存在两种情况不能得到银行贷款:一是本身经营状况不佳、自有资本数量不足、存续状态不稳定,不能保证稳定的还款来源,其对银行的信贷需求带有明显的单次博弈特征,这种企业本身就不应该得到银行贷款支持;另一种是虽然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但由于其信息不透明、不具有较好的商誉,导致既不能提供让银行相信其可以长期稳定经营的信息和可供银行信赖的担保,银行不能够将其间的信贷关系认定为无限次重复博弈,也就不能够实现(提供贷款,偿还贷款)的均衡。所以,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不适合小微企业。
(三)贸易融资业务开展的必然性
贸易融资业务,恰恰满足了当前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以及银行风险管理趋势要求,成为经济发展和信贷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这主要体现在:
1. 贸易融资业务最大的特点是与经济体具体的贸易交易活动相结合,实现了信贷资金流与物流的匹配,物的货币价值与物的使用价值在信贷业务活动中得到了统一。银行能够有效地识别、计量业务风险,同时结合对物流的管理,也能够及时地采取风险转嫁、缓释和风险补偿等管理措施,符合当前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新要求。
2. 贸易融资业务解决了信贷准入标准模糊、易被人为操纵的问题,为信贷资金供给提供了明确的判断标准。即以贸易类型作为能否提供融资、融资品种、偿还方式和利率水平等信贷业务要素的确定依据,判断标准客观、明了,有效地降低了业务风险,简化了业务审批程序,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
3. 由于以具体的贸易交易为业务基础,国内贸易融资业务解决了传统流动资金贷款额度测算不准确的问题,按照贸易品种和既定的融资比率,便可准确简便地测算出融资额度,降低了业务操作的繁杂性和人为控制因素,同时也提高了业务风险防范能力。
4. 贸易融资业务为流动资金贷款开拓了广阔的担保渠道,备受借款人及金融机构的青睐。国内贸易融资业务中的应收账款保理、动产质押、商品监管、仓单质押以及信用保险等方式的综合运用,极大地拓展了传统流动资金贷款业务的担保范围,为借款人融资提供了新的担保途径,适应了当前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因此,国内贸易融资业务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受到银企双方的青睐。
从以上分析来看,传统流动资金贷款业务主要基于企业生产经营周转,实行以企业资信为核心的主体准入控制,关注企业的综合偿债能力;而国内贸易融资则是基于具有贸易背景的交易活动,通过对第一还款来源(贸易所衍生的未来现金流)的分析和对交易过程中物流、资金流的有效控制防范风险。因此,与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相比,国内贸易融资业务门槛相对较低,一些达不到流动资金贷款申请条件的客户,也可以通过办理贸易融资来获得资金支持。另外,由于传统流动资金贷款伴随企业生产经营周期,一旦进入企业体内循环后,难以跟踪监控,易被铺底使用,在信贷管理上强调注重贷前准入;而国内贸易融资业务具有自偿性,融资用途明确可控,且期限短、周转快、流动性高,强调注重操作控制和过程管理。
五、贸易融资的效应分析
(一)贸易融资更适合小微企业
贸易融资依托于真实的商品或服务贸易,强调贸易的连续性和交易程序的完整性,强调整条供应链的健康及交易对手的规模、资信和实力,突出自偿性特点,银行融资金额、期限与真实交易相匹配,采取灵活的授信额度使用控制,因此贸易融资更适合小微企业。具体来看,其适合小微企业的特点有以下几个。
1. 供应链融资的特点。供应链涵盖从原材料采购、到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传递到终端消费者的整个过程,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供应链是一个价值的增值链,是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统一的整体。单个供应链中往往存在一个核心企业,核心企业和围绕在它周围的上下游企业构成一个完整的企业生态系统。处于供应链不同位置的企业具有不同的规模和地位,大型高端企业处于核心地位,银行在贸易融资业务开展中将其定义为中心企业,围绕中心企业还有大量供应、经销的中小企业。
2. 自偿性的特点。贸易融资自身的有偿性是区别于一般贷款的最大特征,商业银行能利用贸易流的特征和封闭管理的手段,监控交易各方,把握贸易过程中的货物流、资金流等,把贸易环节所产生的销售收入作为第一还款来源,期限严格与贸易周期相匹配,从而达到防范风险和提高整体收益的目的。
3. 融资方案的多样化特点。贸易融资突破了传统融资品种的固化操作,强调沿着价值链、供应链,通过对不同企业经营模式、贸易方式、产品特性以及交易伙伴的分析研究,将多种融资方式进行组合,以系列产品为支撑,满足供应链上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
4. 结构性融资的特点。传统的信贷业务注重企业自身的资产负债能力,而贸易融资则是将企业拥有未来现金流的特定资产剥离开来,并以该特定资产为标的进行融资,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中小型企业的融资瓶颈。
(二)贸易融资更有利于银行防范风险
信贷业务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信贷风险也是其面临的主要风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商业银行面临的隐性贷款风险越来越复杂,且呈现逐步释放态势。如何加快从被动清收处置显性贷款风险管理向主动退出隐性风险贷款管理转型,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
区别于传统信贷管理,国内贸易融资在信贷管理上存在以下转变:一是从客户层面深入到交易层面;二是将贷前风险控制延伸到对贷款操作环节及单据的控制、贷款发放后对物流、资金流的跟踪监控;三是从对单个企业的考察转向对上下游交易对手、整个交易链的考察,更加全面地、动态地把握和控制风险。一般流动资金贷款的品种特点和管理模式对潜在风险的发现比较滞后,而贸易融资业务通过对交易对手、交易商品和交易过程的管理以及对货款回笼的监测,能及时揭示风险,有利于主动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及时有效化解风险。近年来,受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及劳动力价格上涨、外贸政策调整、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经营出现困难,银行融资出现风险迹象,而此时贸易融资作为对经济波动和企业经营变化反映最为灵敏的业务品种,往往能最先反映风险迹象,有利于商业银行及时采取风险防范对策,大大增强了资产保全的主动性。
六、结论与启示
(一)传统流动资金贷款存在不足,应当发展贸易融资弥补市场空白
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存在诸多不足,银行难以测算企业真实的资金需求,贷款发放之后难以监测企业真实的用途,而且一旦发放极易在企业沉淀,出现“流而不动”的情况,所以信贷风险较大;同时,流动资金贷款对抵押担保要求较高,企业在办理该业务时经常面临担保困境。从这两方面看,应当以针对真实贸易背景的贸易融资来替代流动资金贷款,既有利于防范信贷风险,也有助于解决担保难问题。
(二)贸易融资有助于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
小微企业贷款难的主要原因就是生存周期短、财务不规范、缺乏抵押担保,所以无法获取银行的信任。而贸易融资业务则不注重上述因素,而是根据企业的真实贸易背景和上、下游客户的资信实力,以单笔或额度授信的方式,配合银行的短期金融产品和封闭融资操作,以企业销售收入或贸易所衍生的确定的未来现金流作为直接还款来源的结构性短期融资。因此,这种以交易过程的应收账款或存货所对应的未来现金流为还款来源的融资业务可以成为支持小微企业的主要信贷品种,有助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责任编辑 耿 欣;校对 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