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坚 黄凯 王飞
「奥赛」 官方网站:www.supercircuit.at
「奥赛」 ,即「奥地利特伦伯超级摄影巡回展」的简称。「奥赛」 是经国际影艺联盟(FIAP)和美国摄影学会(PSA)认可,面向全世界所有摄影师征稿的。《数码摄影》经「奥赛」 授权,为中国内地(港澳台除外)唯一授权单位。在本刊两年两届与「奥赛」 的合作中,选送的作品在比赛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鉴于此,本刊特开设「奥赛」 栏目,同时邀请 「奥赛国际评委」许坚、后期专家黄凯、《数码摄影》编辑部主任王飞,通过不同的专业视角为大家详细解读「奥赛」 ,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朋友们能够在「奥赛」 这个舞台上取得好的成绩!
黄凯
在旅途中,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的场景,一边是风光无限好,一边是交通事故残痕。不得不说是很悲哀的一件事。从拍摄的角度,没有太多可以说的,如果要深究的话,那么抬高一些拍摄视角,可能会取得更不错的效果,尤其是车辆的残体会体现得更加突出;同时通向远方的路面也会更加清晰可见。也许,路上,还有更多更美的风景。所以我们一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
王飞
这张照片是指假日结尾所见所闻,还是指美好时光的最后终结?看到画面,我们的心绪也会一样复杂。生命之路上,祸福相倚,我们梦想中的远方,或许触手可及,却也可能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画面像记录片的一个场景,带着故事情节,带着旅人的梦,带着追逐者的目光,一切就是那么静静地、真实地存在着,而云雾缭绕,却又让场景变得不再真实起来,黑白色调,总让人愿意认为——这只是梦境。
黄凯
这是一张超广角镜头的作品,利用镜头的超广和变形,将前景的建筑也涵盖进来,使得画面不至于太呆板。不过这也导致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光比。作者为了减少光比,在后期做了很多工作,不过这容易留下痕迹,比如建筑和天空的交界处有一条亮边。前面的人影应用得很好,不过遗憾的是该人影与远处的人叠加在一起,人物的形体表现受到影响,很遗憾。
王飞
很有神圣感的一幅作品,这种神圣感来自于对称性的构图,来自于肃穆的教堂建筑,来自于画面边缘的字体符号,来自于画面中一身黑袍的神秘身影。黄、蓝、白组合让画面变得明快,拱门的变形让画面更具视觉冲击力。画面不足之处,一是拍摄时对称的中心点位置找得略有偏移,二是穿蓝绿色衣服及中间黑袍修女头顶处重叠有另一位游客。
许坚
看来旅游组是鱼眼镜头使用相对比例较高的,因为它可以用一张照片包容更多的画面内容。前景和主体都采用完全对称的构图,表现了清真寺的规模宏大和庄严肃穆。人物的安排则偏于一侧,另一侧用数个小人来平衡。
黄凯
这是一张很典型的照片,标准的视角,标准的审美。不错,但缺少冲击力。从画面三要素分析,色彩控制很好,环境和人物的颜色和谐地处在一起。现场的光影稍显遗憾,如果有美丽的阳光透过树叶照射下来,应该会更棒!从元素上看,视角稍微平淡了些,人物在画面中的比例也大了点。总之,这张照片表达得过于直白,可以考虑如何能在这张照片中更好地体现出宗教的神秘氛围。
王飞
有时真实很有力——在大自然真实平淡的场景中,却暗含着生命最朴素的真理。时光交叠、生命轮序,作者有意让我们从一老一少两僧侣的静默祈祷中去体会,从叶子黄了又绿的时光荏苒中去感悟。画面后部的石门是生命之门,增加了整体的厚重感,一切想像就从那里涌出。只是画面中的烟雾有些奇怪,是烟?是雾?是一次拍成还是后期叠加在了画面里?这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印证。
许坚
宗教是旅游组的热门题材,特别是东南亚摄影师,凭借佛教题材在各沙龙摄影的旅游组中占有一席。潮湿的树林里飘着雾气,一老一少两位僧侣双手合十,眼睛紧闭,念念有词,色彩和构图都非常完美。布满青苔的石头上散落着枯黄的树叶,岁月流逝,而心中的信念永远不变。
黄凯
这张照片看似简单,实则相当讲究;从背景的天顶构图,到疾驰的列车,再到赶路的父子俩,每一个元素的安排都深思熟虑,不得不让我怀疑这是一张摆拍的商业片,或者是后期做了很多工作。尽管我放大照片,可惜我拿到的照片尺寸不够大,无法考证这是否是后期的杰作。不过我想应该是的,这自然不是空穴来风,我的依据来源于地面的反光,地面反光中依稀可见的红车门与实际行驶的列车车门的位置有着1/3车门距离的差距,这与事实不符。
王飞
在密封的空间里,我们的行程却不受制约;在密闭的内心中,我们总记得儿时的欢乐。岁月幽幽,时光匆匆,我们总是沉湎于记忆的时空,所以,有些记忆有时需要及时删除。摄影师留给了我们这样一个让人思考的画面,留下了这美好的一瞬间,但画面中的大人、小孩及垃圾筒似乎是剪切而来,有拼贴之嫌。
许坚
现代化的车站内,一辆火车正驶入 (出) 车站,前景和背景是整齐的几何化图案,硬朗的线条和虚化的列车形成对比,表现了动感,而一对父子是画面的视觉中心,孩子拉着父亲向前走,充满了活力,紧扣动感主题。完美的构图和悦目的色彩搭配可以看出作者的用心,比如红色的车门位于中央对称位置,父亲的蓝色衣服吸引观者的视线,甚至左侧的垃圾桶也起了很好的平衡作用,去掉的话会感觉到明显的差别。
黄凯
这是一张让我不可思议的照片,我深深地怀疑这是否是一人所为,从素材片的拍摄和整体的色彩控制而言,还是不错的;但是局部的细节来看,真的是相当糟糕。柱子上裸露的钢筋做得实在是太失水准,假得很。还有水中的列车,空气透视感与周围的环境不吻合,更不用说,那些水中的倒影了,翻滚的波浪,怎么可能会有如此清晰的倒影呢?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做照片,为什么不能做得更细致一些?可惜了。
王飞
地下铁道空间成了水世界,一只天鹅悠闲地浮于水上,全然不顾远处开来的机车。或许机车已成了动弹不得的钢铁怪兽,那么,车里的人呢?这是个瘫痪的交通场面,造成瘫痪的可能正是我们生活最重要的能源——水与电,从画面右侧的柱子上可以看出,造成这一堆麻烦的原因是人毁坏了柱体和管、线。不知画面之外是不是还有更严重的麻烦?但生活并未就此而崩溃——你不见画面左右的绿叶,生长得很丰茂么?或许它们也不愿意生长在这里,只是土地在哪?阳光在哪?作者可能厌烦透了这快节奏的现实生活,但其生活态度仍是积极的——画面中还有绿色,还有光明,还有人行道可以通行。
许坚
德国著名数码摄影师,获得过多个重要奖项,出版有多部Photoshop等内容的书籍。本作品中地铁站进水,成了一条河,被困的车厢前是一只洁白的天鹅在徘徊,横向的全景接片来表现避免了画面的局促感,保留了日光灯的青色调,细节清晰是作为广告摄影师的作者的一贯风格,但是电箱上的闪光处理得太生硬。
黄凯
我们一直在说 “熙熙攘攘的人流”,用摄影的语言就是利用慢门,营造出动感。而这人流的动与建筑的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多朋友可能会问,这需要多少快门速度,实际上这没有标准,因为这与人流的移动速度有关。不过对于一幅优秀的作品而言,这样的动静对比还是不够的,当我们看这幅作品时,视线总是会情不自禁地被吸引到左下角,那几位稍显静止的人像,不过他们应该不是作者关注的主角,那么主角在哪里呢?
王飞
拥挤的人群,拥堵的心。或许阿拉伯国家人们的内心,因为有了信仰而少了些堵心的烦恼。白色的装束,白色的墙柱,让信仰和画面感更纯粹。跳动的是心弦,跃动的是灵魂,灵魂通往何处?透视感的线条引导着我们去想像。难得的高视角,让画面有了纵深感,但画面晃动且颗粒粗糙让观众难以静止下来。
许坚
表现伊斯兰朝圣的纪实作品。极度拥挤的人群,单调的场景,汇聚向前的线条表现人们心中向往的前方之路。顶部的灯光和两侧的电扇整齐划一,简单的重复更加强了焦灼和骚动,有一种身临其境的压抑感。
黄凯
超广角镜头的使用非常具有挑战性,尤其是在拍摄人文照片。作者很好地利用了镜头的特点,将主人公放在镜头中央,从而避免了过多的变形,而水面和船只的变形则显得不是很明显。在繁杂的河道上,突出了划船的老者,让画面显得主次分明;同时,超广角镜头所带来的河岸变形,又使得画面更加唯美。稍有不足的是摄影师自己的船头进入了画面,而且色彩鲜艳相当醒目。可以利用后期,局部降低船头的饱和度,让画面更协调。
王飞
超广角镜头下总会拍出千奇百怪的画面,摄影师处理画面时要特别注意,除了视觉冲击,作品立意上还需要有些新意。这幅作品更像是一幅超现实主义的水彩画,画面因充满着异域风情而引人入胜。这么美的场景应好好保护,但我们人类似乎只生活在地球的 “表面”,没有人去关心地球 “活得好不好、累不累”。作者很好地解决了画面构图问题,画面中来来往往穿插的船只,将画面的各趣味点联系在了一起,人、船只和乡间别墅,这似乎就是最理想的 “慢”生活方式。本来右下角有些空,但暗的湖水以及前景划船引起的漩涡所形成的诡异的“笑脸”很好地平衡了画面,并让 “超现实”的意味更浓了一些。
许坚
旅游组的定义是表现特定的时间和地点,风光和自然状态下人类的生活和文化。观者可以透过照片看到世界各地的民俗风情。奥赛中旅游组基本为“打龙族”参加,参赛作品数量和质量与其它组相比较弱,但也是一个有趣的组别,不失观赏性。本作品作者采用鱼眼镜头,将早晨的水上集市收入画面。柔和的光线,悦目的色彩,气氛祥和,表现了一种原生态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