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是相对于任意性的另一个基本特征。象似性研究对了解语言和认知的关系意义重大。主要探讨了象似性理论在语言中的体现,着重对距离象似性原则、顺序象似性原则和数量象似性原则在句法层面上进行分析,指出在句法这一语法层面上体现了人类认知直接地映照于语言形式和结构。
关键词:认知;象似性;句法
象似性是近年来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热门话题。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它指的是语言结构与人的经验结构或概念结构之间的自然联系。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语言离不开具体的身体体验和主客互动,体验感知和认知结构被映射到语言表达中,制约着语言的结构和意义,语言形式和所指之间有理据可寻。据此,认知语言学认为能指和所指之间会出现象似性关系。词序作为一种语法形式或语法手段,传统上,着重于它的分类,将词序分为语法、语义和语用三种不同的类型,对认知制约语序的方面关注极少。
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中句法象似性角度出发,就词序,探讨距离象似性原则、顺序象似性原则和数量象似性原则,以便从认知角度为语言中的许多规则提供理据,从而使学习者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些规则背后的认知机制。
一、象似性的认知基础
根据美国逻辑学家和符号学家皮尔斯的观点,人类符号的过程有一个由具体临摹到抽象指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形成了三种相互区分又相互联系的记号。皮尔斯提出了“类象符号” 、“指示符号”和“抽象符号”的“符号三分法”理论。他认为符号与其所指事物之间或具有约定性或具有相似性,或具有相关性。沈家煊曾将该术语描述为:“语言的象似性是相对于任意性而言的,它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有一种自然的联系,两者的结合是可以论证的,是有理据的。语言结构的象似性就是语言结构直接映照人的概念结构,而不仅仅是一般地体现概念结构。”
二、距离象似原则
距离象似性是指认知或概念上相接近的实体,其语言形式在时间和空间上也相接近,就是说,概念之间的距离跟语言成分之间的距离相对应。
(1)He killed the chicken.
(2)He caused the chicken to die.
例(2)中cause 与die的形式距离小于例(1),与此相对应,两者之间的概念距离也较小。即,在例(1)中,he 是导致chicken死亡的直接原因,因与果发生在同一时间和地点,而在例(2)则暗示施事并未直接接触受事。
三、顺序象似原则
顺序象似原则认为,句法成分的排列顺序映照它们所表达的实际状态或事件发生的先后。这一原则的认知基础则在于按事件发生顺序和思维顺序叙事,符合人们简单的认知规律。下面从时间顺序及空间顺序两方面加以阐述。
(一)时间顺序原则
时间顺序原则认为,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以及概念时间顺序与语言描述的线性顺序相对应,这与人类直接经验的认知过程是相吻合的,即实际的语序与普遍认知规律相对应。
(1)He opened the bottle and poured himself a glass of juice.
(2)He poured himself a glass of juice and opened the bottle.
很显然,例(1)符合人类认知过程,反映了形式与意义上的对称,即实际的词序与认知顺序的相对应,体现了顺序象似原则。而例(2)则不符合日常生活中的认知过程。
(二)空间顺序原则
就空间顺序而言,英语在表达时间与空间单位时,通常按照由近到远,由小到大的顺序,这充分体现了英语民族文化当中重视自我精神,强调独立的思维方式。如:
(1) 8 oclock, morning, 28th, March 2012.
(2) 2012年3月28日上午8点
四、数量相似原则
Givon 认为,语言表达式较长,语言成分数量较大,则映照概念结构中信息量较大,需要处理的信息的重要性增强,该信息的可预测度降低,处理信息所需的认知资源和认知过程的复杂程度增加。
(1)On the Brighton train from Victoria I met her.
(2)On the Brighton train from Victoria I met the girl from next door.
(3)Just imagine! Last night on the Brighton train from Victoria I met this fair-haired, fragile, just unbelievably beautiful creature.
上列三个句子在对同一个女孩的描述的长度上存在差异,从而造成句子间语义复杂性的不同。数量与所提供的语义信息正好相对应,即随着长度的增加,所表达的信息量逐渐增多。
五、结论
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从几个侧面论证了词序象似性实际体现了人类的认知顺序,从而体现出词序象似性;反过来说,词序象似性的研究也证明了语言形式或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映照人的概念结构。象似性是语言的本源特征,是对任意性的补充,必然反映人类认知活动的规律。象似性研究所提供的视角是更加深刻地认识人类认知规律的一个重要窗口。
参考文献:
[1]Givon, T. Typology and functional domain. Studies in Language,1981(4).
[2]沈家煊.句法的象似性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1).
[3]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吴瑶环,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