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与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

2012-04-29 15:00:34许澜李雪平朱恬静
群文天地 2012年6期
关键词:罗杰斯同理人本主义

许澜 李雪平 朱恬静

随着“以人为本”理念日渐沉入人心,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越来越强调师生在“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中得到共同的进步与发展。那么,如何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活动来达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呢?理论和实践都证明,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是重要的。在此,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为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一、罗杰斯“人本主义”的主要观点

在教育教学的理念上,人本学习观强调: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身价值、潜能,都有追求“自我实现”的心理倾向;要认识到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潜能和价值,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是教育教学的根本宗旨;要认识到教育教学要努力营造一个安全、自由、和谐融洽、富有人情味的心理环境,为自我价值和潜能的种子提供生长结果的沃土。

罗杰斯认为:“儿童出生以后就有一种要求别人积极关注(接受和支持)的基本需求,正是这一需求成为儿童行为社会化的主要力量。”在罗杰斯看来,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知识,(这是行为主义所强调的),也不是教学生怎样学(这是认知学派所关注的),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和条件,促进个体自由地成长,即教师要营造一种自由、民主、和谐融洽的充满着关爱与真诚的学习氛围。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 centered)的教育思想,强调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中心,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为学生而教,他还将其非指导咨询理论中的三个基本条件引进教育领域,即真诚一致(comgruence),即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应该是一个表里如一、真诚、完整而真实的人;无条件积极关注(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即对一个人表示看重、认可、欣赏其价值,而且这种感受并不以对方的某个特点某个品质或者整体的价值为取舍、为依据;同理心(empathy),即设身处地、感同身受。

二、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对师生关系构建的重要作用

在着重分析了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思想的内涵后,我们将从真诚一致、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同理心三个方面,对师生关系构建的重要作用做出分析。

1.真诚一致有利于师生间的互相信任。真诚一致,就是真实,也称真诚,即指师生在交往中应彼此坦诚相待,师生都要如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情感,教师不把属于自己的观点、想法和情感强加给学生。

在构建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过程中,罗杰斯的“真诚一致”的主张为此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指导思想。只要教师和学生都能做到坦诚相待,就会在彼此的沟通和交往中,体会对方的所思所想,提高交往过程中的理解度与信任度。

2.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有助于学生提高自我认同感。罗杰斯特别强调减少教育中的威胁性,主张创造“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气氛,教师热忱地对待学生和设身处地的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积极的自我形象,减少防御性学习,强调使学生学会学习和适应变化。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对于学生自尊水平和自信心的提高,无疑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对学生的自我发展表现出的极大关注,可以使得学生获得积极的自我认同,能从教师的关注中找到向上的动力,从而增强自信心。

3.同理心是沟通师生的有益桥梁。同理心,即移情性理解,是指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生活环境、成长经历、性格倾向等,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其思想、情感,不要对对方作定性评价,而只表示同情、理解和尊重,而且教师或学生要正确恰当地将这种体验传达给对方,让他感受到这种理解。

由于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环境、价值观、行为方式存在很大不同,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努力,从对方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能够用移情的方式来体谅对方的观点和做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间的沟通变得顺畅有效,才能保证师生间的理解互信,也才能使得师生关系向着更有益于共同成长的方向积极健康发展。

三、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对师生关系构建的启示

1.真诚一致,构建真实、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过程中,始终表现出自己表里如一的坦诚与真实,对于学生与教师间的相互了解有重要的作用。真诚一致好似一副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催化剂,在师生间增进了解、加强信任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无条件积极关注,激发学生向上动机。在罗杰斯看来,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认可每个学生都是作为具有自身价值的独立个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重视学生的情感,欣赏并赞扬学生的优点,同时宽容学生的缺点,维护学生的尊严和爱好,相信学生能自己做出选择和决定。

教师的无条件积极关注,并不是放弃自身在师生关系构建中的重要作用,而是由师生关系中的权威者,变成了一个民主的观察者、指导者。

3.善于培养同理心,在理解信任的基础上构建师生关系。无论在师生之间,还是在教师之间、学生之间,良好和谐的关系都要靠理解与同情去实现。在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中,我们更应该重视同理心的重大作用。只有教师真正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和现实利益出发考虑问题,学生同样站在教师的角度体察教师言行的良苦用心,才能使师生间长期存在一种和谐、理解、信任的关系,也才能达到罗杰斯所描绘的人本主义的伟大构想。

参考文献:

[1]岑国祯.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48).

(作者简介:许澜(1988.5-),女,四川南充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人力资源管理;李雪平,男,四川通江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心理学;朱恬静(1986-),女,江苏宿迁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罗杰斯同理人本主义
对话罗杰斯:看涨中国
环球人物(2024年6期)2024-03-26 08:06:45
同理不同径的透镜光路
培养孩子,从“同理心”开始
培养孩子,从“同理心”开始
理查德·罗杰斯:建筑是最具社会性的艺术
房地产导刊(2022年4期)2022-04-19 09:04:02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心理学报(2022年2期)2022-02-17 00:52:48
班主任应该给学生一颗同理心
新教育(2018年8期)2018-08-29 00:53:20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阿瑟·韦利中国古诗英译中的“人本主义”透视
卡尔·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