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足球意识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为今后教学中培养学生足球意识起到积极作用,为足球意识的培养提供可靠的保障,并对普通高校足球意识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专业;足球战术意识;培养
足球运动是世界体育运动中开展最广泛、影响最大的运动项目,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同时也受到高校大学生们的追捧。然而,球员要踢好足球就必须掌握足球的基本技术动作,就必须通过认真刻苦的训练后,才能较好地掌握。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注重围绕教学大纲进行基本技战术的教学,学生根据教师安排的内容进行练习、巩固和提高。而学生在提高阶段的进度很慢,主要是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才能在教学中得到较大的提高。现今的高校足球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上还存在较大问题,这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特点,提出针对性的教法改进,使足球普修课教学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一、影响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足球战术意识的因素
现代足球运动飞速发展,足球技战术理论越来越先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教学水平,对当前教学改革中不断提高教学理念和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先进的理论水平,如何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足球的技战术要求,如何能有效的理解教师的战术意图,如何让学生通过足球意识来提高技战术水平。这就要求队员掌握全面的技术动作以及战术结构的同时,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先进经验,形成良好的足球意识。
二、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足球意识存在的问题
(一)选位、跑位意识不强
在对学生的技战术训练过程中,学生对单一的技术动作往往能熟练掌握,但对战术训练时,经常出现选位、跑位错误,出现战术意识不强,形成围挤现象。在战术训练或比赛过程中,能否组织有效的进攻,除了需要掌握过硬的传切技术,选为和跑位也尤为重要。在传接球的相互转换过程就必须要求及时的选为、跑位,在选为和跑位的意识不强,就会形成只顾自己行动,不观察场上其他队员的位置移动,以至于同伴跑至空档处,却不能及时接到球,或即便是接到球时进攻的好时机已经丧失。
(二)技战术运用不合理
技术意识是运动员对技术长期实践的结果,其中包含:熟练掌握——应用——理解——对抗练习——深刻理解,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运动员如果还没能掌握技术,单凭自己的想象,不可能有这一技术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对基本技术动作基本都是采用比较单一化的教学,学生往往只针对单一动作的掌握,无法在实践教学比赛中进行多个动作的组合迁移。
(三)整体配合差
足球运动是一项集体性极强的运动项目,在比赛中的攻防节奏较快,得分机会的把握是整个比赛取胜的关键,这就要求整体配合意识必须加强,通力合作,把个人技战术的发挥融入集体协同作战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球队整体强大的战斗力。足球比赛的攻防转换都必须是集体配合的行动,都必须依靠全体队员相互协作。球场上常常会发生这种现象:只有某一队员行动,而缺少或是没有得到同伴的积极主动配合,最终给全队带来损失,导致全队的失败时有发生。足球比赛自始至终就是攻防相互转换的过程,这就需要队员始终保持高度的攻防转变的意识,并及时调整相应的攻防转变的战术行动。
三、如何培养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足球战术意识
(一)重视专业知识讲解
加强学生足球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培养学生足球意识的主要措施之一。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足球运动的发展概况以及当前足球的发展趋势,优秀足球队的技战术特点,使学生在理性上认识足球运动的内在规律,从而有助于学生足球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同时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清醒认识到技战术配合的重要性,要让学生无论自己在何种比赛情况下,都要注意抬头观察,收集信息,预测判断。
(二)利用各种训练方法让学生体会足球意识
由于高校学生的个体心智差异较大,对相同客体的反映会产生不同的形成,因此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对足球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起着直接的影响。足球意识是足球运动员在战术活动的实践基础上的一切知识、技术、战术的总和。学生必须具备一定专项基础才能体会到足球意识。专项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技术、战术的掌握和针对不同战术运用何种技战术的目的和意义。
(三)在教学比赛中提高学生的足球意识
在教学中可以掌握基本技术,但如何灵活运用技术于实战就必须通过教学比赛,只有通过以比赛来促进技术的掌握是当今教法的主要运用手段,在教学比赛中来体现战术意图,学生的战术意识也就在比赛中得到培养和提高。比赛的实战气氛,剧烈的对抗程度,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无球队员的行动等,这些都不是在一般的训练中能够同时完成的,所以说比赛是教学训练的继续。同时,让学生观摩优秀运动队的训练与比赛,分析训练和比赛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足球意识。
参考文献:
[1]张升.浅谈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足球意识[J].科技信息,2009(28).
[2]卢伟.足球意识及培养方法的探讨[J].体育教学,2002(4).
(作者简介:熊扬名(1977-),男,四川宜宾人,硕士研究生,宜宾学院体育学院,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与社会体育学。)